中财论坛
标题: 白塔寺的古槐 [打印本页]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0 15:12
标题: 白塔寺的古槐
白塔寺的古槐
雪夜听琴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穷乡僻壤,为培育孩子甘于寂寞、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的老教师们!)
国槐在华北并不少见。北京有,河北有,山西有,济南有,泰安的岱庙里有,我们这个小城里也有——北边老城区、西边商城内、一中钟亭旁、汽车站附近的汉槐公园里,都可看到槐树的身影。细想起来,在我所见的槐树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想的最多还是白塔寺小学里的那颗古槐。
白塔寺小学是一所乡村学区小学,在城西30华里处。六月的一天,我和几个同事去那里进行教学视导,镇教育办的两位主任也一起前往。路上,教育办的s主任告诉我:学校所在的位置,以前有一座白塔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寺庙被毁弃,没有重修,庙里的和尚也不知去了哪里,但白塔寺这个名字被保留下来,一直到现在。现在白塔寺小学内还有一颗古槐、两块古碑,算是本地的古迹。听了s主任的话,我和同事都很感兴趣。下车后,与校领导说了几句话,便来到那颗古槐前。古槐在一排平房(教室)的前面,被一个低矮的围墙圈着。校长告诉我们:因年代久远,树干南侧已被腐蚀成洞,前段时间刚用水泥进行了填充。几个同事先后以古槐为背景拍照留念,随后他们去校长屋内,我则默默留下来,继续端详这棵古槐。
这古槐显然历尽了沧桑,树身虽有损坏,但枝叶依然繁茂,“树冠如盖,枝条发达,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在这偏远的学区小学内能见到如此古槐,真是没有料到。古槐的东面竖了两块石碑,被两只石龟驮着,和泰安岱庙里的“神龟驮碑”的情形有些类似,只是高度和宽度都小了些。走过去凝神观看,因为年代久远,一块石碑上的字迹已完全泯灭,另一块的碑文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看不太清,其内容大概与白塔寺的古槐不无关系吧。
看着看着,我的思绪蔓延开来:同是槐树,在城区和乡下命运截然不同的。且不说北京城、济南府或泰山脚下的那些古槐,单说我们城区的几棵就与小学里的古槐境遇有别。一中的古槐,有钟亭相映相伴,不会感到寂寞,何况身居本市最好的高中院内,倍受几千的师生亲睐与关注,不但有人立碑,还有人撰刻了《古槐赋》,赞它“丰瘤虬根,虎踞龙蟠,枝柯横斜,浓翠集冠,干鼎三分,黛色参天,霜皮溜雨,历劫弥健……”,立意很高,用词很美。还有汉槐公园里的古槐,更是本市的宝贝,前些时不但为它扩修了公园,新增了二层的方亭,还专门为它撰写了《古槐志》,志曰:“其冠如棚,郁郁葱葱......”,历述了它的来历:此槐生于汉代,至今已一千八百多年,树下是东汉王候的墓葬群,出土了不少文物,已被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这古槐的南面和北面,各有一棵与古槐同根的子树,树龄也在九百年以上了。据说北宋时期的兵部侍郎王佑曾专程来此拜谒古槐,回家后仿其布局在院中植槐三株,后来这侍郎的儿子王旦出任宰相,子孙后代,不论为民还是做官,都品行端良,为此苏东坡曾撰联赞曰:“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对比而言,白塔寺的这棵古槐就没有那么幸运,虽然也是郁郁葱葱、生机不断,但境遇却有天壤之别:一个身居闹市、被供奉在石砌的高高的围屏中,一个孤处乡野、被遗弃在偏僻的小学内。一个有人树碑立传,身边游人如潮;一个名不见经传,默默然少人问及。
每遇古树,我总有肃然起敬的感觉,仿佛面对一位心怀悲悯、缄默不语的老者。我静静地看着这棵古槐,默默地与它对话:白塔寺的古槐啊,如果你身居市区,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个景点,让千人看、万人赞。但你生于乡野、长在乡野,知你者有限,既无人为你立碑,更无人替你作传。但你不因别人的漠视而沮丧,安居于此,照样枝繁叶茂、绿意干天,哪怕给师生只增添一点儿绿色和阴凉,你也充满欣慰、坦然而立。也许你深深明白自己的使命,所以才不奢望、不攀比,根据自己的条件,努力奉献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
白塔寺的古槐啊,此处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无数的儿童变成青年又变成老年,甚至有的已经作古。你不因身处僻壤而自轻、自馁,你远离喧嚣,深居此地,虽寂寞,但不乏自在。不管有没有人知晓或赞美,不管是不是遭遇冷落,你都珍惜自己,看重自己,宁静淡泊,贫贱不移,义无反顾地散发着浓绿。你经风历霜、历尽沧桑,但你不避磨难,始终不向命运低头,树干的一半已被侵蚀而空,但你始终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一直锐意向上、生机勃发。你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你不愿因一味自怨自艾而虚度时光。
洛阳的牡丹固然让人喜爱,泰山石缝里的小花也同样让人敬佩,同样都是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想,生命有大小,境遇各不同,每一个生命的形态不同,境遇各异,都应该尽力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没有大的作为,就争取做点儿小贡献,只要不辜负自己的生命,尽所能心甘情愿地做点儿能做的事,就是一种安慰、一种价值。不管身在哪里、境遇如何,只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和职责,尽最大的努力悦纳自己,去享受和奉献生命,就能创造无悔的人生……
下午五点半左右,我们要离开这所学校——短短一天时间里,我们听了课、查阅了教学常规,观看了小学生和学校幼儿园的孩子们表演的文艺节目,感觉学校工作既踏实又不乏活跃。
临上车时,我又看了一眼那颗古槐:树干挺直,不歪不斜,树冠硕大犹如飘在空中的一片绿云,秀丽中不乏壮美。古寺虽已不在,古碑上的字迹也已模糊,但古槐还在,依然郁郁葱葱,彰显着生命活力。这国槐,从远古走来,虽然历尽沧桑,但热情不减当年,对未来依然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不正是那些甘于寂寞,为了培养孩子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教师们的真实写照吗?。
这里的孩子是有福的,因为有了这古槐,他们的心里便增添了一种资历、一种回忆,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即使忘记了某些学科知识,也忘不掉这棵校园里的古槐,因为槐树的形象和气质早已化入他们心中,流到他们血液里,产生了永恒的影响,早已成为一种寄托、一种怀念、一种象征、一种文化……
再见了,白塔寺的古槐。为你祝福!
(供交流)
[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琴 于 2010-11-15 09:54 编辑 ]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1-10 17:40
这里的原创首发散文,精华后每周计酬,因此最好每周发一篇。
作者: 圆圆饼干 时间: 2010-11-10 18:10
呵呵,听琴老师积极性很高啊,恭喜,
怎么读的发帖须知啊,记住了:每周发一篇就好了。
供交流的文章要注明,或发到非计酬版吧,
作者: 圆圆饼干 时间: 2010-11-10 18:12
还有,沉下的帖子看看就好,不要点评了,否则,版主以为你要捣乱了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11-10 21:15
生命有大小,境遇各不同,
有对比,有延伸,些许感悟,寄情于物。希望朋友一天不要发来这么多帖子,欢迎朋友多发首发作品,问好。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1 13:58
标题: 回复 2# 高迎春 的帖子
迎春老师好!谢谢你的提醒,我刚来,对此处的规则不熟,不过我会尽力早了解、早适应,请多指点哈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1 14:00
标题: 回复 5# zfx875206 的帖子
版主好!谢谢你一再的指点,感受到了你的善意和关爱之情。好的,静下心来,我会尽力多写一点儿,在此首发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1 14:06
饼干老师提醒的及时,谢谢哈!呵呵,积极的有一点儿过头,对吧?刚来,摸不清规矩。请问:非首发的就是“供交流”的吧?要注明,对吧?非计酬版在哪里啊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1 14:07
标题: 回复 3# 圆圆饼干 的帖子
饼干老师提醒的及时,谢谢哈!呵呵,积极的有一点儿过头,对吧?刚来,摸不清规矩。请问:非首发的就是“供交流”的吧?要注明,对吧?非计酬版在哪里啊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1 14:07
标题: 回复 4# 圆圆饼干 的帖子
嗯,沉到什么程度就不能点评了?
作者: 圆圆饼干 时间: 2010-11-11 14:37
呵呵,评阅最近一两周的就好了。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1 15:13
原帖由 圆圆饼干 于 2010-11-11 14:37 发表
呵呵,评阅最近一两周的就好了。
嗯,懂了。。。那,你以前的文章也只能看、不能评了,对吧
[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琴 于 2010-11-11 15:40 编辑 ]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1-11 18:44
记住每个周四是首发文章的日子,一周后再发自己的博客,注明首发中财论坛。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2 09:26
标题: 回复 13# 高迎春 的帖子
好的,谢谢迎春老师提醒!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10-11-12 09:30
看了文章,想起左思的“郁郁涧底松,”
文章的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
黑体,反不易看。不如不黑。
问好 也请到江天看看我的拙文。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2 10:09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0-11-12 09:30 发表
看了文章,想起左思的“郁郁涧底松,”
文章的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
黑体,反不易看。不如不黑。
问好 也请到江天看看我的拙文。
嗯,谢谢你的来访、鼓励和提醒,呵呵。是的,黑体让人不太舒服,对吧,我这就改一下哈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1-12 11:14
看完题目,我以为写的是凉州的白塔寺,也叫百塔寺,是一百个大大小小的白塔组成的寺院,它是西藏归属中国的见证地……我拜访过此地,想着以后写一篇东西.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2 13:51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1-12 11:14 发表
看完题目,我以为写的是凉州的白塔寺,也叫百塔寺,是一百个大大小小的白塔组成的寺院,它是西藏归属中国的见证地……我拜访过此地,想着以后写一篇东西.
是本地一所小学的名字,原来确有一座白塔寺.......让我惊奇的是在如此偏僻的小学校内,竟有那么一颗郁郁葱葱的老槐,树干虽已朽蚀,依然枝繁叶茂,让我感叹,所以才有了这篇小文,呵呵。期待着你的美文哈!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2 13:55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0-11-12 13:16 发表
以古槐为见证,记忆中流着的是人文的精神。
当时确实感到了惊奇,引起了我的思索,我联想了许多,尤其想到的是那些身处僻壤、默默奉献的乡村小学老师,他们安于寂寞,一天一天心地坦然地屡行着自己的职责......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