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陶公的菊酒情怀
[打印本页]
作者:
张铭
时间:
2010-11-15 14:42
标题:
陶公的菊酒情怀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3 编辑
陶公的菊酒情怀
晋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中写道:“酒能祛百虑,
菊解制颓龄。”写出了自己偏爱菊、独好饮的原因。菊是陶公的品质,酒是陶公的性情。品质高洁,清贫守志不能移;性情豪迈,归居园田不为官。
没有一个人像陶公一样将菊与酒融合得如此完美了,菊养眼、养心,酒润口、润性。就连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也效仿陶公。“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黄昏、黄花、再捧一觞微黄的酒,在日坠西山头,在菊倚东篱后。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是易安居士对自己寂寞生活的喟叹,还是对陶公心灵生活的缅怀。
其实心灵生活就是享受一种寂寞的生活。自古圣贤皆寂寞,喧器人生少自我。陶公离开了喧嚣,离开了官场的迎来送往的烦恼,但他毕竟是肉体凡胎,精神支柱也必须建立在基础生活之上的。人生的真谛,也许是从一个苦恼走进另一个苦恼。从《责儿》中知道,他为孩子的教育五心烦躁。从《归去来兮辞》里了解,他为家中揭不开锅而无可奈何。他不能长时间辗转在这烦忧之中,他知道一个常陷于这个漩涡之中的人,只能沉沦。他要调整心态,摆脱苦恼,以“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的生活方式,去“偷得余生半日闲”。
辞官是一种态度,归田是一种无奈,是“质性”使然,他需要菊花来养心,需要老酒来暖身。
陶公是爱酒的,他在彭泽为官时本想“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本想“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无奈事与愿违,在官八十余日,挂印而去。这种豪迈犹如是将一壶酒放进肚中一样轻松。陶公放下了官印后,也就丢下了猩红色的威严。放下是快乐的。尤其是将厌倦的东西放下。置换到手中的是菊,是酒。
这让人想起了李白,他与陶公一样,嗜酒如命,醉而赋诗。他虽吟出了“唯有饮者留其名”,但让他留名的更是诗。而陶公饮后赋诗若干,不仅是诗让他留名,而是菊让他名垂千古。陶公成就了菊,还是菊成就了陶公,这谁也说不准。不管怎样,这些何曾离开过酒?李白的浪漫,陶公的恬淡,都是借酒来生发的。当然酒是外在的催化剂,李白没有才华,陶公没有傲骨,纵然酒如滔滔菊江水,也不会让李白才华开花,陶公脊梁如柱。
菊瓣如钩,采一束放在篮中,也即放在心口;酒
香醇厚,捧一杯倒入口中,也即流入心头。菊为肴,酒为馔,这两样佳品,到了一个真性情的人身上,会聚变成一种何样的物质。这物质带着菊品酒香,以致氤氲千年而不散,成了士大夫精神的归宿。
陶公顺江而下,被东流的菊染黄的双眼,被东流的酒醉红了脸颊。于是他常常系舟东流,赏菊饮酒,莫不是漫遍南山的菊引你守候,莫不是甘醇的菊江酒暖你心头。东流的老街有你的身影,东流的陶公祠有你的灵魂,奔腾不息的长江水为你作证。尽管南山到底在哪争论不休,但南山只要在文人的心头就足矣!尽管“采菊东篱”不知在不在东流,但东流到处已著上“陶公菊”的色彩,已弥漫“陶公酒”的芬香。陶公菊孕陶然之境,陶公酒传陶然之情。日月轮回,盈虚有数,陶公安在,神韵犹存。
一个将酒与菊作为生命体的一部分的人,他的生活莫不著菊色、沾酒香了。陶公诗篇不多,但大多诗中有酒,诗中有菊,酒与菊成了陶公性情生活的至爱至宝。以酒浇菊菊更高洁,以菊伴酒酒更香甜。
每至秋冬,东流已是陶公菊的海洋;太平盛世,东流皆闻陶公酒的醇香。朋友们,到东流来,赏陶公菊,品陶公酒,做陶然人!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县三中(
247200
)
作者:
赵国宝
时间:
2010-11-15 15:04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4 编辑
抓住了陶公性情,菊、酒真乃陶公之乐也。精华支持!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1-15 17:05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4 编辑
喧器人生少自我——很赞同!
作者:
倚剑听雪
时间:
2010-11-15 17:09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4 编辑
为你的这篇文章叫好 握手问好
作者:
倚剑听雪
时间:
2010-11-15 17:1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4 编辑
为你的这篇文章叫好 握手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