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七绝 再掬清杯钓玉钩改无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婉儿1    时间: 2010-11-16 08:33
标题: 七绝 再掬清杯钓玉钩改无题
原作:

一岭枫红怎断秋?
一秋诗债几时休?
闲情唱晚西楼意,
再掬清杯钓玉钩。

修改:无题
一叶枫红写满秋,
一秋诗债几时休?
一歌唱落西楼月,
斟满相思玉液收。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婉儿1 于 2010-11-21 18:48 编辑 ]
作者: 冰河    时间: 2010-11-16 08:42
闲情唱晚西楼意,
再掬清杯钓玉钩。
清雅
作者: 风清骨峻    时间: 2010-11-16 11:14
欣赏!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0-11-16 12:02
“一岭”、“一秋”或可用“半岭”、“一秋”?
作者: 羽v公    时间: 2010-11-16 12:07
淡雅之风。半岭为妥!
作者: 霜刃无锋    时间: 2010-11-16 12:24
宋老师和羽公之言,换“半”字当然可以。然无锋另有一建议。婉儿连用两个“一”字,显然是有意为之。何妨第三句也用一个“一”。三句同“一”,第四句合之。注意前三句语言的节奏、语意的递进,则这样的诗别具匠心!
作者: 婉儿1    时间: 2010-11-16 15:51
原帖由 霜刃无锋 于 2010-11-16 12:24 发表
宋老师和羽公之言,换“半”字当然可以。然无锋另有一建议。婉儿连用两个“一”字,显然是有意为之。何妨第三句也用一个“一”。三句同“一”,第四句合之。注意前三句语言的节奏、语意的递进,则这样的诗别具匠心! ...

婉儿谢过宋老师,谢过羽公,正如无锋老师所言,两个"一",两个“秋”,都是婉儿有意而为。因为不是同时出现在对句中,所以婉儿就大胆尝试了。原本第三句的“闲情唱晚西楼意”,婉儿创意也是用了一个问句的,但是在转折上不是很好,两问点到即止吧!不如第三句转一幅画面感较强的语句,“窗前意影”,将结句的韵味拉长一点儿!只是,那幅画不够灵动。婉儿在很多细节问题上的处理,还要向诸位老师多学习的。
再谢无锋老师真恳的建议与指导。容婉儿再酌!

[ 本帖最后由 婉儿1 于 2010-11-16 16:54 编辑 ]
作者: 婉儿1    时间: 2010-11-16 16:41
原帖由 冰河 于 2010-11-16 08:42 发表
闲情唱晚西楼意,
再掬清杯钓玉钩。
清雅

婉儿谢过冰河老师的鼓励!
作者: 草月儿    时间: 2010-11-16 17:11
闲情唱晚西楼意,
再掬清杯钓玉钩。  

清雅!
——如婉儿:victory:


作者: 傅田    时间: 2010-11-16 20:01
标题: 回复
诗意浓浓。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0-11-16 21:35
标题: 回复 7# 婉儿1 的帖子
两个"一",两个“秋”,都是婉儿有意而为。不过我是从“一岭枫红”与“怎断秋”的逻辑关系谈的。“断”作何解释呢?可做判断,或作断送解。那么,“一岭枫红”就如毛泽东所说的看万山红遍中的一岭,就可判断是“独立寒秋”,或已是深秋,预示很快断送秋天,冬天到了。何以是“怎断秋”?若说“半岭枫红”,则可能还有半岭绿树。这个季节有可能是夏末秋初。这是阳历十月初在天水陇南交界所见的景色。说是一叶知秋吧,可秋天尚准备来,似秋非秋,“怎断秋”逻辑才成立。个人之管见,不知妥否?

[ 本帖最后由 宋寿海 于 2010-11-16 22:20 编辑 ]
作者: 婉儿1    时间: 2010-11-17 08:42
原帖由 宋寿海 于 2010-11-16 21:35 发表
两个"一",两个“秋”,都是婉儿有意而为。不过我是从“一岭枫红”与“怎断秋”的逻辑关系谈的。“断”作何解释呢?可做判断,或作断送解。那么,“一岭枫红”就如毛泽东所说的看万山红遍中的一岭,就可判断是“独立寒 ...

宋老师早!婉儿先谢过宋老师,“断”,婉儿当割舍,了断的意思讲,第一个“秋”,婉儿当秋愁,秋思讲。虽然时已之冬,因为那份无法割舍的秋愁,秋思,才会有“一秋诗债几时休”的深情,四个季节中,婉儿偏爱秋,“几时休”其实就是婉儿不想休,喜欢秋天,连同它的伤感,它的萧瑟,它的深沉,它的成熟,也许是因为生命渐近一个如秋的年龄段落的缘故,婉儿总觉得秋天非常贴心。也特别喜欢静下来品味秋,“闲情唱晚西楼意”便是婉儿这样的心声了,却不是因为喜欢,就贪恋,毕竟生活中还有其它的色彩,婉儿没有理由拒绝,“再掬清杯钓玉钩”婉儿想从这样的愿望与想象中将秋的思维拓宽......
婉儿不擅长写具象的东西,“一岭枫红怎断秋”,婉儿自始至终都把它当成是一种意象。只是没想到宋老师这么认真,这么有耐心,这么负责任,婉儿感动的就想把这些创作的心声说出来,好与您再次讨论,这样的写法是否贴切!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0-11-17 08:57
标题: 回复 12# 婉儿1 的帖子
呵呵!从了断的意思上讲,却也是成立的。婉儿君如此细腻的情感和诗思,学习了!
作者: 婉儿1    时间: 2010-11-17 09:30
原帖由 宋寿海 于 2010-11-17 08:57 发表
呵呵!从了断的意思上讲,却也是成立的。婉儿君如此细腻的情感和诗思,学习了!

宋老师所言,令婉儿敬佩。虽然情感细腻,诗思特别,但是像宋老师那样娴熟的技巧,顺畅的表达,婉儿还要多学习才是,以后,婉儿欠妥的地方,还望宋老师直言!
对了,婉儿不是在天水!是在金昌,金昌没有枫红的。
作者: 纫兰佩玉    时间: 2010-11-17 09:58
再掬清杯钓玉钩。好句!
作者: 风清骨峻    时间: 2010-11-17 11:14
多谢几位深入研讨!
作者: 雪香村客    时间: 2010-11-17 21:43
拜读学习了!
作者: 婉儿1    时间: 2010-11-18 14:10
原帖由 宋寿海 于 2010-11-16 21:35 发表
两个"一",两个“秋”,都是婉儿有意而为。不过我是从“一岭枫红”与“怎断秋”的逻辑关系谈的。“断”作何解释呢?可做判断,或作断送解。那么,“一岭枫红”就如毛泽东所说的看万山红遍中的一岭,就可判断是“独立寒 ...

宋老师好!
婉儿从写这首诗,到读这首诗,到看到您以及其他师友的评,自始至终,婉儿都被一种“自我”笼罩着,婉儿在想,为什么您和羽公会提出这样的建议,真诚的交流是前提,这个自是不必多说。婉儿犯了一忌----不通,还自以为是,非得把自己的创作心声强加在几个字眼上,注重了渲染意境,而忽略了一些客观的逻辑,这样的作品犹如功夫中的花拳绣腿,长此以往,会与生活脱节而失去一种真实的味道。感谢宋老师,让婉儿有了这样一个反思的机会,这不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是婉儿创作理念的问题。
也许是因为婉儿相对的年轻,所以一些思想可能会花哨,会大胆,也许是因为婉儿情感富有,心思慎密,这些都是婉儿写作的优势,几位老师和您一样都提到了“学习”,婉儿很是惭愧,没有把这些优势发挥的恰到好处,婉儿慢慢学来,宋老师以及诸位老师多鞭策才好!
这首作品,婉儿再改!
婉儿的失礼,您多包涵!
作者: 宋寿海    时间: 2010-11-18 22:13
标题: 回复 18# 婉儿1 的帖子
诗词创作,甘苦自知。作诗又是一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只有作者自已知道的,读者看到的只是作者的思维结果,而不是思维过程,然后以这个思维结果去推测思维过程,就并不一定能说到点子上。所以说的不对的,也请多多包涵。还是那句话:互相讨论,共同提高。没有什么失礼不失礼,要说失礼,可就吓着我了。呵呵!
作者: 荣西安    时间: 2010-11-18 22:19
两个“一”字,两个“秋”字,不仅不显累赘,而且别生意趣 ,棒极了,劲赏。
问好婉儿 ,握手!@
作者: 婉儿1    时间: 2010-11-20 08:37
一叶枫红写满秋,
一秋诗债几时休?
一歌唱落西楼月,
斟满相思玉液收。
婉儿改过了,换了衣服,发现鞋子不搭,换了鞋子,发现丝巾不搭,那就在保持最初创意的前提下,重新组合!
婉儿再次谢过诸位师友!在此,特别感谢无锋老师的提议-----连用三个“一”。: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婉儿1 于 2010-11-21 18:50 编辑 ]
作者: 风清骨峻    时间: 2010-11-21 12:15
原帖由 宋寿海 于 2010-11-18 22:13 发表
诗词创作,甘苦自知。作诗又是一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只有作者自已知道的,读者看到的只是作者的思维结果,而不是思维过程,然后以这个思维结果去推测思维过程,就并不一定能说到点子上。所以说的不对的,也请多多 ...


说的有道理。..
作者: 莫明    时间: 2010-11-21 14:11
标题: 可否
一叶枫红写满秋,
一生诗债几时休?
作者: 傅田    时间: 2010-11-22 11:44
标题: 回复
三个一,一气哈成,古人也有此句式,不错。
作者: 羽v公    时间: 2010-11-22 14:17
改后更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