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关于小说的几句话
[打印本页]
作者:
苇风
时间:
2003-2-20 11:05
标题:
[原创] 关于小说的几句话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3:00 编辑
<br /><br /> 本版名为“梦游太虚”,用不太虚的话来讲就是小说版。关于小说,可以说的话很多,我这里只扼要讲三点,谈不上宣言,权作为斑竹上任响应本版主题的一点言说。
考小说之名,最早见于庄周所说的“饰小说以干县令”,但其“小说”之意与今相异。确切的带有现代意义的小说起源,并无典籍记载,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所言,大抵发于畎亩,起于街谈巷议。自《山海经》以降,历六朝志怪小说,唐宋传奇小说,宋元话本小说,明代神魔小说,清代讽刺小说等等,一个朝代又往往有多种小说,如明清又有人情(近今言情)小说、谴责小说等。中国古代小说可谓历史悠久,门类繁多,也产生了一批足以传世的优秀作品,但从总体上看,皆不登于大雅之堂,数量上也与诗歌散文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这与科举制度的引导、文化心理定势的影响等都有关系,此不详述。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历史上的小说虽然流落民间,但正是民间给了它力量,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很多小说讲的是怪力乱神,但反映的却是人世间的生存状态。传言蒲松龄在路边摆茶摊,以免费供应茶水换取路人的故事,经加工整理乃成《聊斋志异》。与现今一些作家闭门造车相比,古代小说家深入生活、贴近生活、反观生活的实践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西学以白话的形式东渐,西方的文学、音乐、绘画、雕塑作品和与之相应的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大幅度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和思考模式。在文学或者说小说意义上,这给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以鲁迅为代表,中国的白话小说掀起了一个高潮。这样的进入虽然某些时候因为政治原因受到中断,但从总体而言,西方文艺理论的进入是来势凶猛的,从早期有选择的译介,到现今网络与出版业的发达,中国读者的阅读面与世界同步了。西方文艺理论对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西方许多著名的甚至二三流的哲学家、文学家的理论成为许多中国作家遵循和效法的楷模,这无疑为中国文学追赶世界潮流、与世界文学接轨加入了催化剂,在小说界,“先锋”、“现代”、“实验”、“后现代”等语词曾一度成为响亮的口号。这样的进入也存在负面影响,一味追求现代与实验,使很多现当代小说作品缺乏大气与民族气息,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批评界也存在同样的现状,很多批评家只知道超越文本带有卖弄意味地套用西方文艺理论,而缺少了真正贴近文本的审美分析,使当代文学批评的民族话语处于“失语”状态。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创作与批评中思考与借鉴。
中国现在每年有近千部长篇小说面世,中篇小说也成为许多文学刊物的招牌作品,但专门刊发短篇小说的刊物很少,如《微型小说选刊》和《小小说选刊》较有名,也不是发表原创作品的,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也缺少像契诃夫、莫泊桑那样的专攻短篇小说的大师。考其原因主要有三:一、在按字数计稿酬和实行长篇小说版税制的今天,短篇小说不经济。二、对读者来讲,阅读长篇只要一开始搞清人物关系,就可以享用一个曲折悠长的故事,而同样长度的短篇小说集,可能不断变化的人物名字就会消耗你许多的阅读热情。当然,这里的读者指有一定鉴赏水平和爱好程度的读者,只把小说当消闲的读者根本不看长篇。三、短篇小说难写,通常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环境描写,都不能着墨太多却要求有一发千钧的作用,那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用中财的一句话说就是“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所以,能行云流水、洋洋洒洒写几十万言的人我佩服,能用几百几千字给人阅读美感,发幽启思者我更佩服。
以上草草,聊作上任感言,期对各位文友的创作与阅读有所襄助。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沈玉
时间:
2005-7-15 11:03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3:00 编辑
<br /><br />建议读读中国小说历史之类的书籍,鲁迅先生写的中国小说史略(好像是这个名字)至少要看看;另外中国通俗文学的书籍也要看看,因为中国的小说基本是由通俗的故事转化而来的。介绍两本书:陈汝衡先生的《说书史话》。
胡士莹先生的《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第一版,全二册。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