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技巧  (高迎春整理) [打印本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17 10:08
标题: 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技巧  (高迎春整理)
               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技巧  (高迎春整理)

  1、纵式结构法:又称贯式结构法,既以事物本身发展进程为线索,纵深地组织材料。散文在运用此法时,一般应避免平铺直叙,注意续中有断。

  2、横式结构法:又称“横贯式结构法”,打断时间的连续和打破空间的联系,将材料按性质归类,并列安排或以内在的思想感情线索将各种本来不想干的生活片段连缀起来。要注意断中有续,明断暗续。

  3、纵横交错结构法,多用于游记之类的文章。既有移步换形的空间游踪变化,又有时间的暗中推移。

  4、那辗式结构法。此结构不急于说破本题,而是若即若离,在快接触本题时,急又岔开,从其他方面加以烘托和渲染。这种方式除可以收到欲擒故纵,吸引读者的效果外,还可把事件反映的更透彻,把人物的精神实质、思想境界揭示的更鲜明、更深刻。

  5、线式结构法。这类散文是用一条十分明显的线索,把一些生活片段串联起来。

  6、屏风式结构法。这类散文是把几幅形象画面减记下来,排列起来,形成一座美丽的“屏风”,与拼贴画法类似。

  7、风车式结构。这类散文是围绕一个轴心来安排材料。把各种各样的事,像一片片风车叶片装在轴心上,形成“散而有序”的结构形式。(我的散文《注目洋槐树》类似这种结构)。

  8、特写式结构法。这类散文是把观察点集中于一个场面,在这个场面中又把镜头集中主要人物和事物,犹如电影特写。

  9、双桥并架结构。这类散文有两条线,外在的见闻线和内在的感受西安,寓内在情感脉络与外在行踪之中,如双桥并架,两水并流,若明若暗,互为映衬,外部联系的逻辑性与内在意蕴的深刻性有机交融。

   10、移步换形结构法。这类散文是随着游踪的变化,视点不断转移,景观也不断改变,作者即以此来结构全篇。这里既有时间的推移,又有空间的装换。(我的散文《青山秀水出云台》就是这种结构)。

  11、写此注彼结构。这类散文是先倾其笔墨,刻画某种自然物,然后笔锋一转,转到人,揭示自然物与人的相似之处,点出其象征意义。(我的散文《拜访翠竹草堂之人手记》就是这种结构)。


  12、对立相成式结构。这类散文选取两种对立的事物为材料,作者交错描写这两种事物,在鲜明的对比中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造成相反相成、相依相生的艺术美。

  13、蛛网式伸展结构。这类散文,开始点出网心,然后围绕它向四周伸展,纵横交织,里外穿梭,愈织愈多。又像雪核滚球,开初不过一个雪核,后来越滚越大,渐渐成为一个大雪球。此种布局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而是以作者的情感为总绳,任其情思奔涌,想象升腾,使立意越来越明显,显示出一种舒米错综、浓淡相宜的网状结构美。(我的散文《星零散碎说蒲芦》类似这种结构)。

  14、曲径通幽式结构。作者开头不显示意旨,而是使用曲笔,几经周折,逐渐接近意旨,最后笔锋陡转,意旨显露,使读者豁然开朗。

  15、众水并流式结构。这类散文是采用并列式布局,精选几个侧面,或不同方面去表现主题,犹如几条平行东去的河流,最终一同归入大海,其间又有河汊水渠相通。这种布局打破时间限制,各部分大致相等,由部分二构成整体,眉目分明,显示出一种整齐规则、均衡匀称的结构美。

  16、拼贴画法。此散文谋篇技巧属于西方意识流手法的一种“变体”,其特点是打破时空观念,将“心理线”和“故事线”相交错,将人、事、景、物加以剪辑组合拼贴起来,构成一组组艺术画面,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这种技法适宜表现时间跨度大、空间变换多、思想容量比较丰富的题材。常见方法有三种:(1)、画面的“拼贴”。(2)、意向的“拼贴”。(3)、物象的“拼贴”。

  17、变中求谐法。这种方法是打破呆板、僵硬的格局,从形象、画面和感情的参差错落、抑扬顿挫的变化中求得和谐的结构方法。

  18、异中求谐法。这是在景观的不断改变中,在多画面的转换中显示流动美,从丰富多样中求和谐的结构法。与移步换形有点类似。

  19、旁枝横逸法。即兴兴所至地突然打破文章的格局,把话题扯开去,斜里叉出一枝横枝。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闲笔”,不但不是败笔,而且颇能在不规整中增添散文独特的韵味,使读者感到情趣横生,别有一番滋味。

  20、重复强调式结构法。这种结构又称复笔传神法。借助某种重复表达,造成文章和谐的美。有四种情况:(1)、思绪滚连式。作者重复地强调某种贯穿全篇的思绪。在行文中,这种思绪往往以某种相同或相似的文句在各段反复出现,犹如滚动的轮子,重复留下车辙。(2)、情味绵延式。一般没有明显的重复文句,而往往是行文中间借助一些不易被人注意的相近词语,将作者有意强调的某种贯穿始终的情味缕缕释放出来,借以造成一种弥漫全篇的特定气氛,强化作品的的情感渗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作者要能始终把握住情味的定向绵延,又要拥有丰富的构织某种特定情味氛围的词语,以及娴熟的从不同层次描写事物、渲染情味的艺术技巧。(3)、顶针綴合式。采用修辞学上顶针格手法,后段的段首句,直接重复前段的段尾句,段段相承,重复强调,前后勾连,层层推进,结构完整而紧凑。(4)、段序颠倒式。重复强调的每一部分由两段构成,后文重复前文时,两段段序颠倒。同中有异,既突出、强化作者的特定情绪,又使行文活泼。

  21、散漫化结构。既充分利用散文自由、随便的特点,放弃任何固定的格式,现成的套子,以作者所要抒的情、述的志、说的理为准绳,为线索、来考虑文章的布局,不加刻意设计。这种方法以真情实感讲完讲好为限,既要散漫,又要讲技巧,犹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其最高境界,是看不出有任何雕琢的痕迹,与情感抒发完全融为一体。

  22、关锁结构法。这类散文为了避免平铺直叙,一泻无余,现将主旨藏起来,把感情的闸门锁住,而从平淡处落笔。等到一定火候,再把闸门拉开,让感情的洪水倾泻而出,让文章的主旨得到更加鲜明、深刻的表现。

  23、步步锁结构法。文章前后步步照应,待到结束部分进行关锁。这种写法萦绕反复,曲尽其致,且结构谨严。

  24、焦点式结构法。一起笔就在面上取一个点,将笔墨聚在这个点上着力刻画,显现其特有的细节和光彩,然后让感情爆发,尽情的书写。运用这种技巧,关键是选好点,写好点,让它成为感情奔泻的源泉。

  25、长线串珠结构法。这种结构虽然小说多用,但散文结构特别是报告文学也要用到。是将一个贯穿全文的情节为主线,将许多看起来散落的、彼此不相关的“珍珠”串联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26、蒙太奇式结构法。是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把不同镜头和画面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悬念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27、意识流结构法。着重描写人的意识活动,发掘内心世界,注重表现潜意识。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完全打破传统文学的时间顺序写法,采取过去、现在和未来时序颠倒或互相渗透的写法,打破传统文学单线条平面结构,形成立体的多线交错结构,使用内心独白、旁白、自由联想等手法,使复杂的立体结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增加了作品的逼真性、立体感。可分辐射式和连锁式。

  28、对照式结构法通过真假、善恶、美丑等两类材料的对照,使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使渗透在描述的字里行间的褒贬感情更加强烈。

  29、戏剧性情节组合法。主要是报告文学谋篇技巧,散文结构也可借鉴。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作者挖掘出人物、事件所包含的戏剧性情节,将其提炼并有机组合起来。

  30、书信式结构法。用第三人称,以信的形式来谋篇。(我的散文《致母亲》、《致易安》、《致凌霄》就是用的这种结构)

  31、日记式结构法。用日记的形式来连续反映事物和人物,这样的独语也可引起读者的了解兴趣。(我的散文《初中日记背后的故事》类似这种结构)

  32、电影分镜头式结构法。主要是报告文学谋篇技巧,但写散文也可以借鉴。按照表现主题需要,采用“蒙太奇”的组接受法,打乱人物生活的时间顺序,按其经历中不同时期的生活场景和人生片段,分成一个一个画面加以重新组合,使其在互相印证、对比、衬托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其节奏明快,视觉感强,特别适宜表现大的事件场面和时空跨度的人生历程。

  33、以人带事结构法。吸取小说的技巧,以人物为报导中心,在人物性格的展开中带出事件来。

  34、以事带人结构法。报告文学谋篇技巧,写散文也可借鉴。以事件为主体,在描述事件、描述事态发展过程中,将人物、人群机器性格特征、精神面貌一一带出。在动态中描写人物,不允许作者停下来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或对人物作静态的肖像、心理等描写。

  35、段切式结构法。又称断裂行文。即把一个人的一生或一个事件的过程切开,突出最重要的几件事情,按照主题需要,突破直线式叙述的方法,将主要情节按实物的内在联系,做适当调度、组合,获得对人物、时间的完整印象。这种结构简练、鲜明,有利于集中表达主题。



  我的观点是,了解这些结构总比不了解要好。但是也不要被这些结构所框住,能够创出新的结构、新的手法则更好。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0-12-22 16:02 编辑 ]
作者: 鸽子杨军    时间: 2010-12-17 10:11
未编好,先抢看,传道、授业、解惑之言论,要总结出来,非得有深刻的散文功底与深入的思考不可!排好再细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12-17 10:44
颇为有益、对我们大有收获的好文!收藏,细细品味!问好!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2-17 11:00
看高老师的文章,很受益,以前不知道散文有这么多结构法,谢谢!
第9条好像没有写完,第20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那辗式”三字(特别是“那”字)的意思不是很理解

[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琴 于 2010-12-17 11:03 编辑 ]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17 11:17
原帖由 雪夜听琴 于 2010-12-17 11:00 发表
看高老师的文章,很受益,以前不知道散文有这么多结构法,谢谢!
第9条好像没有写完,第20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那辗式”三字(特别是“那”字)的意思不是很理解
那辗是传统写作技法之一。   那辗是金圣叹的友人陈豫叔提出的。它是古代博戏“打双陆”的一种手法。作为写作技法,金圣叹认为,那辗是搓那和辗开。搓那就是在引出描述的主要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延缓事情的发展;辗开,就是在写到快要接近矛盾的解决时,又故意停顿下来,再远远的宕开去,这与魏禧讲的“说而不说”、刘熙载说的“上意本可接下意,却偏不入”,是同一内涵。   那辗主要有三种方式:   1.多重铺垫,曲径通幽   2.抑扬结合,欲擒故纵   3.明断暗续,另辟蹊径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0-12-19 09:13 编辑 ]
作者: 烟雨飘过    时间: 2010-12-17 12:55
提起,一篇好贴子,值得借鉴。
作者: 张谋    时间: 2010-12-17 13:22
高兄的研究深透,学习,问候!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0-12-17 15:03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2-17 11:17 发表
那辗是传统写作技法之一。   那辗是金圣叹的友人陈豫叔提出的。它古代博戏“打双陆”的一种手法。作为写作技法,金圣叹认为,那辗是搓那和辗开。搓那就是在引出描述的主要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 ...
解释得很清楚,看了受启发。谢谢迎春老师!
作者: 圆圆饼干    时间: 2010-12-17 15:52
来学习一把。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12-17 19:23
感谢高老师与大家分享,问好高老师。
作者: 一丁    时间: 2010-12-17 19:27
高老师好,这篇帖子收藏了,慢慢学习!!
作者: 田一丁    时间: 2010-12-17 19:52
学习好帖,收藏了!:多谢高斑!
祝周末愉快!

[ 本帖最后由 田一丁 于 2010-12-17 19:54 编辑 ]
作者: 凌云昕    时间: 2010-12-17 19:54
珍贵的学习资料,
但个人认为天然最好,呵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17 20:27
原帖由 凌云昕 于 2010-12-17 19:54 发表
珍贵的学习资料,
但个人认为天然最好,呵呵。。
有人说结构是小说的生命,可见结构是形成艺术作品的关键。散文的结构也是如此重要,金瓶梅与红楼梦两相对比,早已证明了原生态不可能登上艺术殿堂。
作者: 圆圆饼干    时间: 2010-12-17 20:30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2-17 20:27 发表
有人说结构是小说的生命,可见结构是形成艺术作品的关键。散文的结构也是如此重要,金瓶梅与红楼梦两相对比,早已证明了原生态不可能登上艺术殿堂。

;P 嗯哪,就愿意听你俩说话
作者: 石头上的青苔    时间: 2010-12-17 21:06
好文,为您拍照:)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0-12-17 21:10
值得一读的文章。顶上去!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18 09:07
原帖由 鸽子杨军 于 2010-12-17 10:11 发表
未编好,先抢看,传道、授业、解惑之言论,要总结出来,非得有深刻的散文功底与深入的思考不可!排好再细看,
都是前人总结好了的,已经基本编辑好了。问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0-12-18 09:18
值得借鉴,但不可拘泥。
另外,第9条中“外部联系的逻辑性欲内在意蕴的深刻性有机交融。”,应为“外部联系的逻辑性与内在意蕴的深刻性有机交融。”“欲”“与”之差。
问候高老师。问候诸位。
作者: 雪后    时间: 2010-12-18 14:33
收收学习。问好高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18 16:48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0-12-18 09:18 发表
值得借鉴,但不可拘泥。
另外,第9条中“外部联系的逻辑性欲内在意蕴的深刻性有机交融。”,应为“外部联系的逻辑性与内在意蕴的深刻性有机交融。”“欲”“与”之差。
问候高老师。问候诸位。
我临屏打的字,对版有疏漏,已经改过。谢谢!
作者: 百味人生    时间: 2010-12-18 16:59
高版的见解独到。对新写手来说应该总结几种最常见的结构方式让其学习,熟悉后在延伸深入。但在习作中提高最主要。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0-12-18 17:18
早已证明了原生态不可能登上艺术殿堂。这个我相信.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12-18 17:19
收藏,值得好好研究!学习!
作者: 绝版蔷薇    时间: 2010-12-18 18:31
虽然知道高老师苦心,但我挺怕看这种教科书一样肢解一样的教导。任何东西要入门,要做好,肯定有技巧,而且技巧的掌握与使用也因人而异,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悟。多读多看全文是最简单有效的学习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12-18 21:18
武林秘笈抢先看。 问好高老师,是个不错的总结。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19 04:53
屏风式结构:
穿越四季的河流  

文/章烨  

    古传马颊河为禹疏九河之一,自西贯东,水直入海。因上广下狭,状如马颊,得名马颊河。鲁西北陵县境内,马颊河向北生出一条支流,如轻舒玉臂,把义渡口乡一个绿树环抱的小村拥在臂弯。天光云影,乡风水色,疏烟淡日,白河如链,托起小村一代又一代人清粼粼的梦境。  
    我的生命孕育于此,十六年里,寒暑易节,割草担水,流连岸边,坐看逝者如斯,阅尽河流四季的风华。  
    春天,季节满斟一河槽绿水,“满”是盈动的流溢,“绿”是飘碧的纯净。没有涛声的喧哗,没有腐水的浓酽。河面平阔,安详沉静,感觉不出水的流动,幽深如一泓清潭,透着恬淡的灵淑,端庄的明秀。这时,矮墩的河苇,尖利的茅草,各类野菜,无数杂花,毗邻而居,挤挤挨挨铺满河滩,柔风细雨里,一川烟草,满地芬芳。  
    夹岸数里皆为刺槐,攀附着河岸的流向,逶迤如带;树影阴翳,枝柯上蔽,在昼犹昏,徜徉于河堤,几多幽深,几多雅静;槐花开时,浮云绕树,绿翠生烟,弄雪飘枝,冲天香气,如醇香佳酿,闻者自醉。清晨,鸟鸣悦耳,嘤嘤成韵,惊扰了人们轻浅的春睡,掀起小村鸡鸣狗吠的一天。人们黎明即起,敞开农家小院厚重的木门,扁担吱吱扭扭,水桶叮当,一曲颤颤悠悠的乡村小调,从河边唱到水缸。  
    夏天,溽暑熏蒸,嘶嘶呖呖的蝉鸣在河岸上流泻成一汪清泉。河中碧水,岸上绿荫,皆是乘凉去处。近岸浅水,蒲苇杂陈,幼童嬉戏,水波拍岸。弄水的后生,一个猛子扎下去,锦鲤样遁走水底,圈圈水纹渐趋收拢,最终变得平静,观者正在焦躁和惊惧时,那人却在几十米外跃出水面,溅起一片水声,引得一片惊呼。下游不远处,三三两两的农家女浣洗衣物,明眸皓齿,形姿健美,临水照影,自有别样风韵。槐林撑起一片清凉,翠华如盖,林风送爽,村人常在此午憩。头枕长堤,仰观赤日流火,俯视长河流水,平看田畴原野,风物百态,尽收眼底,此中情味,难以言表。  
    暮色四合,炊烟袅袅,彩霞连缀如飞花,铺一天彤彤的绯红。斜晖夕照里,河堤被镀上一层金色,万物皆在漫漫的古风中。迟归的村人赶着羊群或鸭群,沿着河堤蹒跚而去。倦归的鸟雀,一番啁啾之后,终于让河岸归于岑寂。夜色渐沉,凉风乍起,盘桓于河畔,树影绰约,星光摇曳。风穿林而过,树叶摩挲有声,簌簌如落了一滩阵雨。此时,蛙鸣燥耳,声彻长河,叽里咕噜,如滚了一河滩的玉珠。夜深,敞着窗听片片蛙鸣,清风徐来,空气里有浓淡咸腥的水汽,依人入梦。临近黎明,不知是谁惊扰了林中的栖鸟,仿佛空谷回音,悠长的啼转划破夜色,久久回荡在清旷、渺远的河谷。  
    秋天,长空寥廓高远。蓝是色釉样的纯正,幽邃、深至,有心驰神往的玄妙,云是浅淡的飘逸,飞絮样的腾升和收敛,给人轻盈的灵动。雁阵从头顶掠过,行飞如缀,翕动迟缓的双翼,牵起远眺时的惆怅,愁绪顿生。金风细细,田野一派橙黄,干枯的玉米秸,遗世独立,衣袂飘飘,在田间做最后的守望。风过处,刺槐洒落片片落叶,如炫舞的彩蝶,纷纷扬扬坠满河堤,铺一地金钱。秋草泛黄,杂花落尽,到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如瘦削的河水,渐渐失去生命的张力。此时,河谷豁然开朗,如一黛弯眉,在原野铅华洗尽的素颜上,勾勒出一抹柔媚的韵致。  
    傍晚,秋光老尽,蛩声唧唧,一只寒蝉孤寂的吟唱。枯草败叶间,俯拾皆是四散奔逃的小虫,有的忙着遁迹潜踪,做即将蛰伏的长梦,有的通宵达旦,生命以狂欢的姿态做绚丽的收束。衰迈的艾蒿,须发皆白,侵压着一条羊肠野径。仰天一瞥间,却见一轮明月挂在枝头,月辉流溢,溶溶泻泻。刺槐疏影横斜,枝干虬曲,愈发显得清俊苍郁。清瘦的河,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如碎银千两,又如萤火万点,明灭恍惚,迷离至极。夜间清露,莹洁剔透,玉润珠圆。轻霜熏染,冷凝长河,仿佛年少敷粉,渐入红尘,彻底冷落了一腔壮怀。个中意味,能与谁说?  
    冬天,河滩不再潮润松软,天寒地冻的冷,让泥土有了硬度。龟裂的冻痕,从河堤蜿蜒到水边。晴朗的上午,太阳从刺槐林的枝头倾泻下来,照着窄长狭小的水道,惹人爱怜。河风浩荡,冷风劲吹。偶有小鸟,在空中留下稍纵即逝的剪影,偶有拾柴的老人,背影伛偻,步履蹒跚。蒿草飘蓬样被风收卷而去,裸呈着土地原初的肌理。万物近乎睡去,人还醒着,想起曾经醒着的河流,做着对河的怀想,对河的欣悦,对河的追寻。  
    冬夜,北风沿着河谷的冰面滑翔而来,咆哮的风漫越河堤,疯狂地叩击窗棂。室内,炉火熊熊,睡意全无。晨起,风住,门外竟是一片粉妆玉砌的白。走向河堤的路已被积雪吞噬,好在树还在,借助它们,人们复活着记忆中的路。雪抹杀了河的体征,把河消融在原野的怀抱,只有平展空旷的河谷,还能让人感知河的存在。耀眼的洁白,单调而又丰厚,给人以深沉的向往。此时,河是一条冬眠的长蛇,僵硬、沉默、任人摆布的无助,意识漂泊在远处,徘徊在水草丰美的季节。  
    这,就是故乡河流的四季,它,流淌在我生命的走向里,碧透的水光滋润着我清澈的梦境。十六年的厮守与相看,使之成为我人生四季的生命之音,生命之韵,生命之歌。  
    二十年前,我与它道别的那天,也是一个冬夜,它正在一片残雪里酣然睡着。汽车穿行在鲁西北坦荡如砥的平原上,途径马颊河时,我被其清流如碧、万波汹涌的气势所震撼,当得知它就是故乡那条河流的母亲河时,便再次流下泪来。长河落日中,马颊河更显雄阔浩荡与奔流不息的气韵,我知,河床里回荡着的是一个永不停息的雄伟的灵魂。  
    大河雄魂,也跃动在每一条血脉相通的支流里。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19 04:56
风车式结构:
注目洋槐树   高迎春



  村庄的周围,注定有树。村庄的周围,注定有洋槐树。于是,我的记忆中就真切着:村浴一抹紫霞,树萦一片绿雾。


  当我还热衷叠纸飞机的时候,我注目我周围的人,谁的头上长了秃疮,谁的脸上长着胎记,我都清楚;谁在沙土裤里就是爷爷辈,谁因成份高没娶上媳妇,我也清楚。当我学会了爬树的时候,我注目我周围的树,那棵树上有喜鹊窝,那棵树上有马蜂窝,我都清楚,那棵树被啄木鸟啄了一个洞,那棵树年龄最大又适合打秋千,我也清楚。村西,先插一行“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标牌,尔后就有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不久,土墙般高的河堤上,栽满放羊鞭粗细的洋槐树。在蛐蛐们敦促的叫声中,在小鸟们期盼的目光下,洋槐树就齐刷刷高成一片绿色的云,成为我眼中躲不过的风景。于是,从此注目洋槐树。


  注目洋槐树,我的掌纹中就清晰着它的表象。与磨磨蹭蹭总也不见长粗的家槐相比,洋槐树就是个急性子。村庄刚刚眨了几眨眼睛,日历刚刚学会了驴打滚,洋槐树就摇身变粗了,长高了。许是贪长的缘故,树皮的纹路就阡陌纵横般粗糙,与我冬日里大拇指附近的皴好有一比。憎恶自己手上的皴,在女同学面前,常常将手缩进袖口里,而自卑却从眼神中偷偷溜出来。发恨用热水泡,手烫红了,手搓红了,干净不了几日,厚厚的皴又卷土重来。就抱怨母亲太俭省,连盒蛤蜊油都舍不得买。洋槐树虽然树皮长的龇牙咧嘴,却自信地站着,不与皮肤光滑的白杨树相比,不与爱换新衣的法国梧桐相比,也不与纹路细密的家槐相比,不由暗暗佩服了洋槐树。常见洋槐树皮上留有动物毛发,矮处是狗儿羊儿的,高处是牛儿驴儿的,原来动物们都把洋槐树皮,当做了天然痒痒挠,于是,明白大自然的安排自有一番道理,假如都是细皮嫩肉般的树干,动物们又该找谁去蹭痒痒呢。


  注目洋槐树,我思维的册页里就描绘着它的姿态。与含烟笼雾的垂柳相比,洋槐树站立的姿态就显得虬曲苍劲。长满钢刺的枝条,张扬着凛然不容侵犯的个性。在我的眼里,杨柳细腰,长发披肩的柳树,就是轻盈婆娑、风韵娇嫩的女儿。青杏们在河里游泳,岸边的垂柳肯定会羞羞答答地闭上眼睛。在我的眼里,皮糙肉厚满身尖刺的洋槐树,就是威风凛凛的男儿。蝉噪时小河翻浪里白条,河堤上的洋槐树一定会泰然自若。因为满身有刺,故有人把洋槐树叫做刺槐。透过槐树的风,肯定是被它扎痛了,不然怎么会变得蹑手蹑脚的呢。因为满身有刺,果园总爱聘请洋槐树去做保安,带刺的臂膀挽起来,就围成了密密实实的篱笆墙。摇动的枝条,仿佛告诫贪心者:手莫伸,手莫伸,伸手必被扎。在它的呵护下,青涩的果实渐渐变脆、变红,肆意张扬在枝头。


  注目洋槐树,我的目光中就叠印着它的花叶。长长的羽状复叶,就是洋槐树无数个翅膀。在风吹雨打中密谋,在朝夕轮回中努力,翡翠叶间就悬垂出串串萼钟,被槐树履盖的河堤,就酝酿成了香雪海。芬芳优良的蜜源,年年都招引来江南放蜂人。林中简易的帐棚,就是他们临时的家。一字摆开的蜂箱,就是蜜蜂酿蜜的巢。蜂翅剪辑甜蜜的事业,嗡嗡嗡,就是它们勤奋的呐喊。终于,它们把槐花剪辑成了绿色食品的封面。村里人总感激白白嫩嫩的洋槐花,总感激追花逐蜜的放蜂人。因为如若去打蜜,会发现蜂蜜会远远低于市场价。洋槐花,可以生吃。花开时节,它便悄躲进顽童的书包里。洋槐花,可以蒸食。素容刚绽,它便香甜进母亲的笼屉中。在我看来,洋槐花是洋槐树最动人的地方,不然怎么德州的临邑县,年年都举办槐花节呢?在我看来,洋槐花是洋槐树最精华的部分,不然怎么蜜蜂年年都能从中香化出甜蜜的韵律呢?


  注目洋槐树,我张开的汗孔里就凉爽着它的浓荫。放学后下地劳动,汗流浃背时,凉爽的槐荫就如撑起的绿伞,诱惑人去纳凉。河堤上自从有了洋槐林,村中的鸟儿也明显见多,有我早就认识的灰喜鹊、啄木鸟、沙百灵、小麻雀;也有我新认识的兰点颏、锦花鸟、太平鸟、白脸山雀。鸟羽剪风,箭一般飞进洋槐树枝桠间,小鸟就进入了天堂。尽兴的扑腾、欢叫,嘤嘤、唧唧、啁啁、喳喳,赛喉似的美妙出合唱,整个槐林因此而生动起来。我想洋槐树如果能够留声,鸟声和鸣一定镶嵌进圈圈年轮里。不由就羡慕护林员,居林中屋舍,听鸟雀欢歌,闻槐花清香,走林荫小路,不是神仙,赛似神仙呢。


  注目洋槐树,一河清水,十里蛙声,洋槐林就在咕呱声中出落成了栋梁。而我,也在翠绿蝈蝈叫声中,吃着家常便饭长高了脊梁,长短了衣裳。于是,追随流莹去寻找生命中的童话,脚步就在母亲的视线中渐行渐远。当岁月的镜头,摇过许多团圆的年节;当时光的像机,将银色定格在我稠密的发间,磨穿的鞋底,终于告诉我:心是最近的路,心是最远的路。心与心的距离,就是理解。心与心的桥梁,便是真诚。于是恍然大悟,原来生活的谜面,就在槐花上。生活的谜底,就在槐荚中。


  如今,早已不再注目洋槐树。可我的脑际中,依然繁开着一片香雪海;可我的思绪中,依然飘荡一片绿色的云。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0-12-19 04:59 编辑 ]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19 04:59
书信式结构法:
致易安   高迎春
  
易安,此刻的窗外,滴水成冰,冷雾浸骨。此刻的室内,炉火舔膛,温暖可人。书案前,荧光下,一部今人编撰的《清照词》,牵携着我的情思,让我一步一步走近你。

易安,经现代专家考证,你的故里为山东章邱明水。多亏在距明水镇1.5公里处的廉坡村,发现了你父亲李格非所撰《 廉先生序》石刻。序文之后,有你的堂兄李迥的跋语。序文和跋语,曾载于道光《章邱县志》和《济南金石志》。你的故里,正因依据这两篇石刻文字,才得以确凿无疑的认定。明水镇,现西距济南市中心五十公里,水泉之美,与济南并称,有百脉、净明诸泉。百脉泉,即《水经注》里记载的百脉水,属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齐乘》云:东有百脉,西有趵突,二泉盖齐名。你有这样的名泉故里,值得让人羡慕。

易安,在你离去四百年后,顺治十八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的德州人田雯,出了一部《古欢堂集》,内有济南分题诗十六首,其中一首题目是《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正是他这首绘声绘色的诗,误导了许多人,你居历城西甫之柳絮泉上,被记入《易安居士事辑》和《山东通志·古迹志》。一九五九年,济南市在趵突泉公园内,用原清末丁宝祯祠改设李清照纪念堂,郭沫若欣然为之题词,词中也感慨:一代词人有旧居。

易安,从此人们理所当然认为你的故居在济南,你也必然生于斯,长于斯。认为你《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惊起的必然是大明湖岸边的欧鹭。认为你《怨王孙》中的“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必然描述的是大明湖的景色。我想,你若有知,定会纠正:知否,知否?词中景色应为汴梁。

易安,元丰七年你出生时,你的父亲李格非已在外地做官,但却从未驻守过济南,这决定了你不可能居住在济南。元祐元年你三岁时,你的父亲已官太学。据晁补之元祐四年所写《有竹堂记》:“济南李文叔为太学正,得屋于经衢之西,输直于官而居之。治其南轩地,植竹砌傍,而名其堂曰有竹。”据此可以肯定,你和父母已居于京师。你的父亲除了在绍圣元年一度出为广信通判,一直在京师任职,你十八岁结婚时,父亲李格非任职礼部。这样看来,你的少女时代,主要是随父母在京师度过的。

易安,你有幸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字文叔,熙宁九年进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被苏轼所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学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据《宋史·艺文志》记载,你的父亲有《礼记精文》十六卷、《史传辨志》五卷、《洛阳名园记》一卷、《永洛城记》一卷,可见著作颇丰。你的母亲王氏,亦善文。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就是汉国公王准的孙女,出之大家闺秀无疑。带着这样文学基因出生,自幼受父母言传身教、饱读诗书,你十几岁时,文学才华已是出类拔萃。当你写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立时轰动了京师。满城竟相传唱,亦让易安两字名满京师。当然,这样说是有依据的。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称你“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萍洲可谈》中称你“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书中还赞扬你“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碧鸡漫志》中称你“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易安,唐诗、宋词是举世公认的两座文学高峰,而你在宋词中的地位,也可谓显赫。清代诗人王士祯称你为“词中大家”,他在《花草蒙拾》中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皆我济南人,难以为继矣。”可见,王士祯对你是怎样的推崇。

易安,你恰巧出生在一个音乐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为你的才华与情感展示提供了一方舞台。词的全称叫曲子词,它的产生是缘于按曲歌唱的需要。因为要按曲歌唱,又叫倚声,叫乐府。它的句式长短不齐,也叫长短句。早期的词,多以五言、七言绝句演变而来,因此又有诗余的别名。词牌不同,歌谱不同,意味着唱腔不同,声情不同。比如《满江红》激昂慷慨,《木兰花慢》和谐宛转,《烷溪沙》情致缠绵……词的文情,应与曲调的声情相合,才能相得益彰,格外动人。你深谙作词须以精丽、隽永、摧刚为柔的蕴藉风格为其本色特征,故而才把词填的那么字句活泼、风致妍丽,那么音节谐婉、富丽凄迷。

易安,想当年,娉娉袅袅、豆蔻年华的你,因词才而名满京师,这当然会引起许多仰慕者,这其中,就有正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他给时任吏部侍郎的父亲赵挺之,玩了个文字游戏。谎称自已白日做梦时,梦见一篇作文,醒后只记得“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明摆着是“词女之夫”啊,明白了儿子意图的赵挺之,找到同朝为官,时任礼部员外郎的你的父亲李格非,同为山东老乡又是门当户对的两个家庭一拍即合,成就了你和赵家的好姻缘。梦为缘乎?词为缘乎?看来,只有把你娶到手的赵明诚最清楚。

易安,靖国建中元年,你结婚时的北宋首都汴京,正呈现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竟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但安静和谐的生活不久即被打破。崇宁元年,宋徽宗的宠臣蔡京得势,以奉行新法为名,行排斥异已、捞取权利之实。你的父亲同司马光、文彦博、苏轼、张耒等120人被打为奸党,逐出了政治舞台。你的父亲李格非,从此回山东章邱明水老家隐居。而你的公公赵挺之因与蔡京结好而先升至尚书右丞,后飙升至尚书左丞。黑暗的政治,朝云暮雨反复无常。崇宁五年,蔡京被罢相,大观六年,蔡京复任左相。你六十八岁的公公赵挺之被罢相,五日后死亡。赵明诚兄弟被蔡京陷害入狱,因无口实不久出狱,赵明诚却从此丢失了鸿胪少卿的饭碗,你只得随夫君回到老家青州。

易安,你和夫君在青州隐居了十四年。你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归来堂”,匾额上书: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或许,把“易安”之名嵌入匾额之中,也必是你的创意吧?居家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你协助赵明诚整理出了三十卷的《金石录》。你和夫君同甘共苦,竭尽所入,用于文物图籍的收藏,以至于自己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你的夫君曾让故相刘挚之子、家居东平的刘岐为《金石录》作后序。其实,伴随他左右的你,就是作序的最佳人选啊。你的夫君走后,在你51岁时,终于为赵明诚写出了《金石录后序》,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史料。

易安,在青州隐居的十四年,可以说是你生活中最安逸的时候。随着赵明诚宣和三年八月奉旨守莱州,安逸的生活也随之不存。之后,赵明诚迁守淄州、知江宁、知湖州,尔后病逝于赴任途中,你也跟着四处飘泊。费尽心血收集的大量文物,存在青州老宅的,被入侵的金兵一把火化为灰烬。携往江南的十五车文物,也在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中散佚殆尽。你在《金石录后序》中唉叹这批文物的得之艰而失之易,也从此觉悟到,世间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的哲理,并以此告诫后世的好古博雅者。只有历尽磨难的人,才会有如此的豁达吧?

易安,你著述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在流离中散佚,而赵明诚的《金石录》,却由于你的悉心呵护得以流传。《漱玉词》,是后人搜集你的存世作品后编辑的,进而有了我手中的这部《清照词》。浏览仅存的四十多首词,你的形象依然在我的思维中渐渐立体起来。

易安,少女时,打秋千的你见有客来,弃鞋而躲,却又于心不甘地倚门回首嗅青梅,透露的情态是天真、活泼与摇曳多姿的娇羞。初为人妻,上街买花,先是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转而偏偏教郎比并看,撒娇俏皮中的你,充满着自信。与夫君聚少离多时,你情思深挚,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让赵明诚暗自叹服你的才情。南渡后寓居江南,见骤雨敲打舒展有余情的芭蕉,你想到了沦陷的故乡,惆怅的情怀使你夜深难眠。一句“愁损北人”,内含着你对故土深长的情怀。可见你情感世界的广阔,已由早年的闺愁转为更深厚的社会思虑。当你随夫君去江西,路过当年楚霸王自刎的地方,出于对朝廷昏庸无能的不满,你在《夏日绝句》中,留下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言。这样的英雄气概,哪象出之你这个自比黄花瘦的文弱女子之口!滚滚乌江水,一定看到了你愤慨的泪水。你在晚年写的那首《渔家傲》,更是一反过去精巧玲珑、温婉柔丽的婉约词风,展现出奔放雄奇、脱略世俗的豪放气质。“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词以整个宇宙为场景,展开的是一幅奋飞万里,奔向理想的人生进取图景。云涛、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动、九万里长风、大鹏飞腾,意象飞动,给人一种奔放不羁的豪爽感。这是你一个弱女子对天帝的回答,也是你做出的人生选择:要象大鹏那样腾飞万里,直扑未来的理想。举首高歌你这样的词,可以使人登高望远,逸怀浩气,超然物外。

易安,《宋史》无有你的传记,这只能让后人追寻你父亲和你夫君的行踪,来追寻你的行踪。如此绝世之才,却连生平都不为人所清楚,甚至没人了解你生命最后的历程。难怪有人感叹:文人遭受忽略的时代,注定是缺乏人文关怀的时代,文人遭受忽略的环境,注定是风雨如晦的环境。尽管你的著作多已散佚,但留存在世的这些文采斐然的词作,依然为你立起一座光照千秋的丰碑。

易安,你生前特别喜欢迎霜傲雪、斗寒吐艳的梅花。在《渔家傲》中,你惊喜“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在《满庭芳》中,你叹问“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在《玉楼春》中,你吟哦“江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在《孤雁儿》中,你悲歌“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在《清平乐》中,你感慨“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或许,梅的不畏寒威、坚贞不屈;梅的意志坚强、品格崇高;梅的冰姿玉洁、暗香浮动;梅的铁骨冰心、破腊惊春,正契合你的信念与节操吧?吟词思人,一树树红梅;映射出你玉洁孤高的人格魅力。

掩卷长思,眼望窗外,我仿佛看到,清瘦绰约的你正手挚一枝疏梅,倘佯在寒雾中,用聪慧而忧郁的双眼痴望着茫茫人间、渺渺宇宙,含泪无语……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19 05:02
移步换形结构法:
青山秀水出云台  高迎春






  
  从云台山归来,已有多日。可是,云台山的云,云台山的瀑,云台山的泉,依然清晰在记忆里。见识了此山雄中见秀,秀中藏幽,幽中孕奇,奇中有绝,由此笃信青山秀水出云台。


  到达云台山之后,游览的第一个景点便是有“峡谷极品”之称的红石峡。在写有“红石峡”大字的巨石下留影,转身就是一线天桥。从桥边下望,山谷陡峭,令人目眩。有一挂瀑布,垂直泻入谷底,溅珠飞虹,虎啸龙吟。峡谷入口处,有一怪石凌空探首,似兽头把持谷口。两岸峭壁红岩,丽若涂丹,鬼斧神工般把峡谷雕凿成精致的大盆景。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曾叹此处:“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大概他做此诗时,尚不知这地貌形成于14亿年前吧?沿着如天梯般的石阶小心下行,来至悬于峡谷半山腰的游览栈道,头上悬石嶙峋,有些地方须弯腰低首方可安全通过。仰望一线天桥,仿佛天工筑就;俯视谷底,溪瀑奔涌如练。景致之奇,令我感叹。导游告诉我:传说红石峡中,住着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九条龙,所以谷中有九个龙潭: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流在谷底的溪水,因此得名九龙溪。我想,九条龙放着东海龙宫不住,选在红石峡安家,莫非也是喜欢这儿雄险幽秀的景色?栈道崎岖,洞桥相连,行走间,见有悬石夹在陡崖峭壁间,仰望其石,仿佛随时坠落,不免让人心惊肉跳。因此悬石被人称做“试心石”。望倾泻如裂帛的黄龙瀑,潇洒而飘逸;观飞花溅玉的天女散花瀑,流光又溢彩,不由心旷神怡。如织的游人,阵若长龙,融入自然,不亦是这峡谷盆景中的一景么?红石峡,谷底无法容人行走,栈道只可修在半山腰。峡谷狭窄之处不到五米,仿佛伸手即可融摸到对面的石壁。古人云:山海争水,水必归海,非海求之,其势顺也,14亿年时光,是顺水将山谷切割成了人间奇观。面对古壁丹霞,锋出天云的红石峡,走完2000米幽曲山路,不由令我心中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


  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云台山的茱萸峰,濛濛秋雨,遮掩起峰峦面容,无疑让我在雨中登山有了几许期待,添了几分浪漫。乘车攀登十公里盘山道,须穿越十四个山洞,车在漂缈的云雾中绕行,车在昏暗的山洞中绕行,因为云雾而看不见悬崖峭壁,心中反而多了几分安全感,在穿越一个山洞时,导游告诉大家,当年开凿此洞时,出现了严重的塌方,有23位青年,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这里。于是,心中不由敬佩这些开山劈石筑路的英雄们,正是他们前赴后继,用血汗筑成了通山路,才使得如今众多游人,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停车场下车,登茱萸峰尚有垂直300米高度,就只能靠步行沿石阶上去了,细雨依然在下,云雾在身边缭绕。撑伞上行,远处的景色看不清,只得边走边欣赏路边的树木,有我认识的山楂、五角枫、野核桃、杜鹃、合欢、黄荆,但有更多树木叫不上名子,秋雨中它们展绿叠翠,都以自己独有的姿态,展示着生命的鲜活,品味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途中经过药王洞,洞宽10米,洞深30米,相传此洞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练丹的地方。洞口有一株高20米的千年红豆杉,须多人才可以合抱,国内罕见。经问询,我终于认识了对生着卵形叶的山茱萸。不由想起了王维17岁居京华长安时写下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王维远离家乡山西祁县,不由思亲怀乡,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开元十八年,王维曾隐居淇上,即今日河南辉县附近,对于近在眼前的云台山茱萸峰,他一定是来攀登过的吧?重阳节登高望远,是我国的民间风俗,这一日,须畅饮菊花酒,须头插茱萸枝或佩带茱萸香囊。茱萸有小毒,有驱虫作用。所以古人借以辟除邪恶之气。因此,茱萸又有“辟邪翁”之雅号。在古人所写登高诗中,李煜、王昌龄、杨衡、储光曦、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等人,都在诗中提到了茱萸。直至宋元之后,头插茱萸,身佩茱萸香囊的风俗,方逐渐稀见。


  因为雨雾迷蒙,茱萸峰害羞似的用云纱遮掩起秀丽的面容。导游告诉我,如果在睛天登茱萸峰,沿途可以看到“天狗守门”、“茅竹入云”、“军舰巡山”、“乌龟攀石”、“子房如镜”等景观,南望修武大地,林似棋格,庄如棋子,田连阡陌,壤接碧绿,登上茱萸峰,同样可以领略到一览众山小。攀过最后一段几乎垂直的天梯,终于登上了建在茱萸峰颠上的真武庙。庙宇朱壁飞檐。香炉如塔。身边缕缕白云似轻烟如飘絮,铺展摇曳,脚下的云海似波涛如巨澜,飞腾翻滚。置身琼岛庙宇间,仿佛自己也化做了云中神仙了呢。


  游览的第三处景点,散布在小寨沟、老潭沟和青龙峡。来云台山,许是赶上下雨的缘故,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儿云多水也多,小寨沟,峭壁耸翠,参差竞秀,峪内潆洄流动的溪水叫小龙溪。沿溪水逆流而行,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茂林修竹间山泉如涌,层层石阶间飞瀑跳跃。泉水叮咚,潺潺而流,组成大自然最动听的音乐。这儿的水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可与九寨沟的水相媲美。有一处高20多米的瀑布,上下相连形成“丫”字。瀑下潭水有一百多平方米,碧绿翡翠,波光闪闪。还有水帘洞、凤尾串珠,白蛇出洞、神龟吐珠、苍龙喷雾等水景,让人目不暇接。溪水尽头,有一处湖泊,传说唐代李世民在此安营扎寨之时,常来此处饮马。泊中有蝴蝶石、试剑石、点将台、石舟等胜景。而游老潭沟,最让人惊心动魄的莫过于看那高314米的云台天瀑了。十多米的瀑面,如玉柱攀天,如白练当空,下蹈石砰,吼声震天,溅玉堆雪,这样的垂直落差,别说国内数第一,在整个亚洲也可称雄。当年李白望庐山瀑布,曾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如果他看到云台山飞天瀑布的恢弘,不知又该如何来形容呢?青龙峡,号称中原第一峡,是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浏览地之一。峡内峰岭逶迤,巅削崖峭;瀑潭相连,涧台交汇,地貌奇绝。进得峡谷,但见水光蹙练,跳波喧石,山影回屏,古木拥崖,岸山如簇,溪流锁翠,云萦雾绕,烟波浩淼,众泉弄景,群潭竞色,不愧有百潭峡谷之美誉。峡谷间,林木蓊郁,有千年榔榆林,千年牛荆等原始森林,有堪称一绝的“石上春秋”,有独具特色的溶洞景观,构成了撼人心魂的山水画卷。正因为赶上了一场秋雨,才让我饱览了雨余观山色、谷深听瀑音的清新与美好。


  青山秀水出云台,此言不虚,此行不虚。红石峡、茱萸峰、小寨沟、老潭沟、青龙峡、诸多勾魂摄魄的美妙影像。已深深留在我心底的彩色胶片上,留在我思绪的山水册页里。禅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庆幸自己,自从去了云台山,心中从此又多了一处人间胜景,又多了一处人间仙境。
作者: 掩帘听雨    时间: 2010-12-19 07:17
来学习,值得收藏~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19 16:20
原帖由 凌云昕 于 2010-12-17 19:54 发表
珍贵的学习资料,
但个人认为天然最好,呵呵。。
感觉有必要再来回答你的“天然最好”。 :lol :lol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有区别的。是艺术就需要取舍,只是取舍的比例不同而已。生活真实是客观生活中实有的存在,或称原生态也可。它包括个别的、偶然的现象,也包括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生活中的粗与精,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本质非本质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都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未经加工的原料,既有无比生动丰富的一面,又有分散、零碎、粗糙的一面,是文学艺术真实的基础和源泉。文学创作须以生活真实为依据,生活真实有待艺术加工才能成其为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作家经对生活真实加以提炼,并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够反映生活中本质方面的生活图画。过去把人字的一撇一捺理解成互相支撑,从生存角度理解是对的。我认为从创作角度上,把人的一撇一捺理解成人的兽性与人性这两面则更准确。剥离生活真实中人的原始的一面,兽性的一面,水落石出地彰显个性灵田中涌溢的原创性灵感,所以艺术真实里有更多人性的一面,真、善、美的一面。不否认艺术有其“夸张”性,但有更多则是“省略”性,它将生活中的凡庸、猥琐、短暂的东西从自己的明彻中删除,省略了芜杂且省略得恰到好处,一件精神的艺术品就得以诞生了。艺术拒绝摹写生活,服从生活,艺术必定善于创造新的意境,善于照亮生活、塑造生活。但无论多么深邃透彻,多么奇特怪异的艺术品,都只能根植于生活的原野。道德与艺术的比值、比例、力量对比,决定了心灵和人的模式,人的个性模式决定散文质量的高低。创作肯定也有“黄金分割”,谁的世界观、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知识积累、艺术素养和美学趣味比较成熟,谁就能更接近这个“黄金分割”,谁就能以广泛的暗示,去表现并宣泄最深刻的本能,以最新颖的形式,寄语给最奇特的心灵,以最传神的有质的词汇去激活最迟钝的神经,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妙笔去触发联想,激起共鸣,创作出蕴含丰富审美意义的、个性显明的艺术作品来。艺术的本能就在于善于将寻常之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把人人可见的浅显之事叙述的启人深思。艺术离不开思想,艺术在特例中展示普遍,思想则寓普遍于特例。艺术推崇天性,思想崇尚理性。艺术提供感觉中的世界,思想则抽绎对世界的感觉。艺术的世界与思想的世界可谓是棵“连理树”,思想失去艺术则僵滞,艺术失去思想则浮浅。最大的艺术,是转换生命力量的艺术。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10-12-19 22:27
很有价值,拜读学习!谢高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20 05:42
写此注彼结构:
拜访翠竹草堂主人手记     高迎春
  
自号翠竹草堂主人的省书协会员王金铎,近来获得“21世纪德艺双馨功勋艺术家”、“国学十年个人艺术成就奖”称号。在一个冬阳斜挂的下午,我与文友京杭慕名前去拜访。

揿响门铃,应声开门者,正是年过古稀、鹤发童颜的 王老先生。对门影壁处,植有冬青一株。长椭圆形树叶,青亮油绿。红色球状果实,星散在碧叶丛中。拐过影壁,让人眼前豁然一亮,与屋脊齐高的百十竿翠竹,直直的站满少半个院落。萧影袅姿,装点出院落的朴雅与生机。礼让进屋,映入眼帘的是两盆纤枝摇绿的盆景竹,与室外的竹杆挺拔相比,显然是另一品种。心想,这翠竹草堂主人的别号,真真起的是名副其实。

客厅落座,随之沏来碧螺春香茗。话题,就从这室内室外的翠竹谈起。早年从事教育,曾任县府办公室主任、县民政局长、县志主编、县书协主席的王金铎,说到翠竹,顿时眉飞色舞。

拂拂月下荫,挺挺霜中节的竹子,古来深受国人崇敬。提到“岁寒三友”,提到“四君子”,人们就知道,其中必有竹子。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因为爱竹而植竹。山东兰陵人萧悦,由于善画竹子,白居易与其成为至交。《画竹歌并引》这首赋,就是写给萧悦的。在引文中白居易说:“协律朗萧悦善画竹,举时无论。萧也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协律朗,为唐代掌管音律的官职名称。正八品上,属太常寺。爱竹成癖的苏轼,常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的李格非,也在居处植竹砌傍,自号“有竹堂”,足见他的唯师话是从。乾隆元年进士郑板桥,擅画竹。有诗为证:“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见”,“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在赠给时任山东巡抚包括的竹画上,他题写了一首构思奇警,蕴意深刻的小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寥寥四句诗,对百姓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表达出重视民瘼、从政为民的道德情操。

竹子,古来与节庆就有渊源。宋代诗人王炎在《清平乐·嘉定壬申除夕》中,有“一杯椒醑,惜饮难成醉。爆竹声中人未睡,共道今宵守岁。”的诗句,可见古人过春节,是燃烧竹子,听竹节爆响以示吉庆的。笛、笙、筝、管、箫、簧等竹制乐器,吹弹起来,呼啸之声婉若鸾鸣,是节庆中营造欢乐氛围必不可少的乐器。汉代《古诗十九首》中,就有筝的影子:“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诗妙入神。”丝竹,为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节日里,听一曲江南丝竹乐,足以让人如痴如醉,飘飘欲仙。

竹子,古来对华夏文明贡献颇大。现代汉语词典里,仅带竹字傍的汉字,就有210个之多。有许多成语、典故,也缘竹而来。《旧唐书·李密传》中云:“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意指用尽终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他的罪行,这便是成语“罄竹难书”的来源。由此可知,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古人是把字写在竹简上的,尔后结绳为书。晋咸宁五年,在魏墓中发现了写于竹简上的编年体史书,这就是“竹书记年”之称的缘故。《后汉书·费长房传》中记载:东汉时,汝南人费长房,跟随名叫壶公的药翁学道。辞归时,翁给他一个竹杖,言说骑此杖可到家矣。长房骑上竹杖,忽然如睡,睁开眼时已至家。弃杖,发现竹杖乃是一条青龙。后来,人们用“竹杖化龙”这个典故,比喻得道成仙。苏轼的表兄文同,字与可,是位画竹高手。晁补之,字无咎,工诗词,雅擅丹青,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诗中论画竹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就源于这里。用来比喻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考虑。

竹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到竹屋、扁舟、案几、栏杆、屏帘、篓筐……小到毛笔、手杖、团扇、笛箫、弓箭……应用范围之广,令人惊叹。正如苏轼之言:“食者竹笋,应者竹瓦,载者竹筏,履者竹鞋,衣者竹皮,书者竹纸,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用竹石笼拦坝护堤,使滔滔江水听从了人的调遣。我国悠久的竹雕、竹编工艺品,至今享誉海内外。

品着香茗,听王老先生博古通今的论谈翠竹,这才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呢。墙壁上,遒劲的书法,牵引着我和京杭的视线:“竹叶青青不肯黄,枝叶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是笋尖出土忙。”此幅,是先生抄录董必武的《咏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条幅中的妙语,不知出之何处。听先生解说,是唐代才女薜涛《酬人雨后玩竹》中的诗句,我才清楚这样寓意竹子品格的阳刚诗句,竟然出之小女子之手。

说到书法,王老先生起身,领我和京杭到自己的书房参观。只见书案上,书厨上,或摆、或挂地满是他新创作的书法作品。当我了解到,他从七岁练书法,已是临池六十多年时,深为他不懈的艺术追求精神所折服。当我了解到,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为社会各项公益活动,捐出书法作品一百多幅,为农民修建门楼、免费书写治家格言二百多幅时,又深为他宽厚仁爱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两个小时,辞别时,老先生拿出《王金铎书法作品集》,在扉页上签名盖章,尔后送给我和京杭。真诚地说:“集子出得仓促了,我的行书和草书还没练到家,隶书稍能将就,希望给予指正。”谦逊的风度,让我想到中国那句“天不言己高,地不言己厚”的谚语。

回到家,我打开《王金铎书法作品集》细看。见正页之前,有中国美协常务书记雷正民题写的贺词:“笔墨情韵”;有中国书协理事鄒德忠题写的贺词:“文化气质,陶冶性情”;有国际美协常务主席、中国美协荣誉理事张文祥的贺词:“笔底书人间烟火,纸上展四海风声”;有中国书协理事王祥之的贺词:“天道酬勤”;有中国书协理事,中央电视台书院顾问洪民生的贺词:“笔墨天涯”。一本书法作品集的出版,竟然有这么多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名流大家挥毫泼墨,题词祝贺。足见这本集子有何等的分量了。在艺术简历中,我了解到,老先生的楷书初学颜、柳,行书宗法“二王”,隶书取法秦汉,曾从师于书法大家任政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展并获金、银、铜奖。简历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博览大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

浏览王金铎老先生一幅幅师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失法度的书法作品,我真正体验到了翰墨淋漓中的刚柔相济,古朴典雅。回味老先生翠竹草堂主人的自号,深感老先生不就是一株高节挺秀、至老虚心的翠竹吗?思绪中,老先生谦逊儒雅的形象,渐渐地和他院中那些杆直叶青的翠竹叠印在一起。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21 05:47
原帖由 绝版蔷薇 于 2010-12-18 18:31 发表
虽然知道高老师苦心,但我挺怕看这种教科书一样肢解一样的教导。任何东西要入门,要做好,肯定有技巧,而且技巧的掌握与使用也因人而异,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悟。多读多看全文是最简单有效的学习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想如果是一个真正致力于写散文的人,就应该了解这些结构,如果连这些起码的结构都还不了解,就谈不上创新与突破。用一两种结构写十几篇二十几篇还可以,写几百篇就显太单调了,就有重复的嫌疑。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0-12-21 13:09
标题: 回复 1# 高迎春 的帖子
  高兄不愧是博学之士、散文高手,竟将散文结构之法归纳成三十五种之多,而且提纲挈领,画龙点睛。这将惠及很多初入门者,即使对文章老手也不无助益。好!
作者: 绝版蔷薇    时间: 2010-12-21 21:19
用心良苦,顶起来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22 05:00
原帖由 圆圆饼干 于 2010-12-17 20:30 发表

;P 嗯哪,就愿意听你俩说话
房子修完了,文章也写了,抽空你得单独请我和志生,我还有事求你办呢。;P ;P
作者: 古月灵秋    时间: 2010-12-22 06:35
收藏了,为了起步!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22 16:00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0-12-17 12:55 发表
提起,一篇好贴子,值得借鉴。
这个与新写的算是姊妹篇,还是你自己拿去放在一起吧。 ;P 问好!抽空你得请请我。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25 10:14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0-12-21 13:09 发表
  高兄不愧是博学之士、散文高手,竟将散文结构之法归纳成三十五种之多,而且提纲挈领,画龙点睛。这将惠及很多初入门者,即使对文章老手也不无助益。好!
不是我归纳的,是前人归纳的,我只是整理了一下而已 。
作者: 戈眉    时间: 2010-12-25 11:31
收藏了,很受益!问好!高老师!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0-12-25 22:48
好文章,值得学习和借鉴。费心整理得来,谢谢分享、问好高老师:)
作者: 青蛙    时间: 2010-12-27 04:39
此帖对写散文很有帮助。谢谢。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12-27 13:31
再提,多学习。问好高老师。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0-12-27 15:04
问好迎春!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12-28 20:32
原帖由 秦时明月 于 2010-12-19 22:27 发表
很有价值,拜读学习!谢高版!
不客气。问好!
作者: 天疆    时间: 2011-1-3 02:44
问好,新年快乐!
作者: 任意    时间: 2011-1-3 20:12
读了受益匪浅,很好。收藏了、
作者: 青青河边    时间: 2011-1-3 22:27
非常实用,学习!谢谢高老师的分享。问候祝福!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1-1-4 00:36
迎春的感悟很好,喜欢。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1-1-9 07:41
再读,很有收获
作者: sunfuxin    时间: 2011-1-15 17:15
久违了高版,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1-15 18:16
原帖由 王克楠 于 2011-1-9 07:41 发表
再读,很有收获
谢谢克楠两次光临。祝福新的一年里创作丰收!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1-15 18:17
原帖由 sunfuxin 于 2011-1-15 17:15 发表
久违了高版,问好!
香蒲刚刚写完,陆陆续续打了一天字。谢问候!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1-1-16 21:25
再来读,受益非浅!问好高老师!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1-1-16 21:35
学习学习。
作者: 鲁小鱼    时间: 2011-1-16 22:07
这么多结构式,俺来学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1-17 18:30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1-1-16 21:25 发表
再来读,受益非浅!问好高老师!
谢谢再来阅读,散文有这么多结构,所以才有百花齐放。
作者: 张红华    时间: 2011-1-17 21:48
高老师辛苦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1-18 05:41
原帖由 鲁小鱼 于 2011-1-16 22:07 发表
这么多结构式,俺来学习!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民族的根脉,可惜那些无知之人,连这些都不懂!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1-18 05:44
原帖由 张红华 于 2011-1-17 21:48 发表
高老师辛苦了!
你客气了,你写植物的文章,值得借鉴。我写了103篇植物,思维都快枯竭了呢。 ;P 祝贺你成为散文版评手!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