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在文字中品味生命的从容与坚强 [打印本页]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11-1-10 22:08
标题: 在文字中品味生命的从容与坚强
在文字中品味生命的从容与坚强


                                                                           ——《马霁鸿文集》读后



  接到马霁鸿老师让我为他新近出版的五卷文集写一篇评论的电话后,我感到既兴奋又惶恐。兴奋的是马霁鸿老师终于将自己的文章集结出版了,这对于他个人,对于丽江的文学创作都是一件喜事;惶恐的是我作为一个后辈,数年来在行政公文与散文之间游走,在文学创作上始终无所建树,不敢妄评老师的文字。但我从开始文学创作以来,一直得到马老师的鼓励与支持,所以磕磕碰碰坚持走到了今天。面对老师的信任,我只能不揣浅陋,略述一下自己读过这部文集之后的感受
  
  凡认识马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平和的人。做事稳重大方,待人真诚热情,而且极为关心后辈初学。正是缘于他稳重、平和的性格和对生活从容不迫的心态,在永胜,凡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会尊称他为老师。

  马老师是一个把文学创作当成生活常态的人,每天都要进行思考与创作,不停地对生活进行提炼,升华,正是这样日积月累,生活在他的笔下精彩起来,文字在他的笔下灵动起来,诗情在他的胸中充盈起来,《现代“士大夫”散淡一日》便栩栩如生地反映出了马老师创作和生活的常态。在五卷本的文集中,我们既可以欣赏文辞优美意韵深远的散文,也可以看到思路清晰思维开阔的随笔,还可以读到文笔平和寓意深刻的杂文,文词精巧秀丽大方的游记,可以说,马老师在创作上是一个多面手,在几种体裁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散发出生活清香的文字,正如一杯刚刚沏好的浓酽的茶。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只有具备一双慧眼,才能够在这本无字之书中品味出人生的驳杂况味。当过工人,当过兵,从事过专业创作,丰富的人生阅历让马老师总是能够轻松地发现那些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细节,或是透过现象深入事件的本质,或是发现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从而谋划布局成一篇充满情趣或哲理的文章。而写过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对联、歌词等多种文学体裁的经历又让马老师具有了较强的文字表达力,他总是能够很轻松的将一些我们看视平淡的情节通过其充满了生气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两个轻松,正是他多年坚持写作而得到的缪斯女神最好的回馈。

  马霁鸿老师是金沙江边成长起来的,因此,他的灵魂中流淌的是金沙江千年不绝的血液,他的梦境中总是充满着金沙江涛声的节拍,金沙江的胸怀与抱负,让马老师具有了极为坚强的性格,面对着病痛的折磨,他从不退缩,而是勇敢地和病痛作斗争,还时不时地和病痛幽上一默,《定头牙》、《留几颗残牙咀嚼日子》、《药趣》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这里既体现了他对人生苦难折磨的宽容与大度,又反映出他的坚强性格和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

  对自然的友善与敬畏,对自己所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亲近与思考,始终贯串着这本文集的始终。《去了烟子箐》、《做了一天纳西人》、《声声牛哞耕鸟鸣》、《麻鹞子歇在瓦壕沟》等篇章,体现出了对自然和生灵的亲近之情,而《给山水放个长假》、《蝙蝠做客我家》、《文笔峰上取钥匙》等文章,则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在滇西北一个叫作涛源的村庄,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能够孕育出全世界产量最高的水稻,能够孕育西瓜、龙眼、甘蔗、花生等热带作物,甚至能够在江沙中孕育黄金,那么,它自然能够孕育出马老师心中浓郁的诗情。全国的报刊杂志,成为了马老师放飞乡野情思的舞台。缘于生命中对故乡和母土的情结,缘于对中华语言的热爱,一篇篇凝聚着乡情的文字,在滇西北的土地上被打磨得晶莹锃亮,从而长出了凌空的翅膀,在异乡的天空飞扬。《梦萦家园》、《雅致人生》和《水影云韵》这三部文集的文章中,大多表现了马老师对滇西北、对自然和乡土的亲近与感恩情怀,还有对人生的感悟与思索。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个场景、一段记忆,都融入了充满情韵的滇西北,都融进了马老师的文字里。《送柴姑》、《瞧字人》、《书姐》、《故事哥哥》、《鞋样婶》、《老田》、《瓜子奶奶》、《画匠》、《文摊主》、《水妹》、《瞎皮匠》、《谭酒调》、《糍粑嫂》,这一系列草根人物,被具有一双慧眼的马老师似乎漫不经心地从生活中打捞了起来,赋予了灵魂,赋予了血肉,赋予了性格,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这些在乡村随处可见的寻常人物,经马老师的笔一一描幕,便具有动人神采。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让我们读懂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他们共有的厚道淳朴。乡村承载着记忆与梦想,乡村写满了温情和慈祥。贫贱的人物也会时常闪光,这一组乡民群像让我感到了超乎寻常的亲切。是的,这些人物都出自于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上。我们都是草根人物,但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绝不能迷失自己前行的方向,正是这些充满了人性之美的篇章,奏响了一曲曲人性的赞歌,也为我们点燃了一盏照路的明灯。

  拒绝了西装革履,一袭布衣的马霁鸿老师,有着金沙江水一般开阔的胸襟,有着程海湖水一般温和的情怀。与马老师对坐絮谈,他绝不给人压抑感,而像一个慈祥的长辈,你可以从他慢条斯理的讲述中,去平静地体味和面对生命中的每个关隘、每道坎坷。一双布鞋,绝不会将城市的道路踩得生疼,而是将生活的磨难一丝丝踩碎,幻化成脸上温和的笑容;一袭布衣,绝不会将生命解读成灯红酒绿,声色犬马,而是在每一个清风习习的夜晚,将生活中的困厄与喜悦,变成笔下一排排跳动的音符,正如一只挂在窗前的风铃,在寂静的夜晚轻轻鸣唱。一杯酒可以飘散出胸中的豪情万丈,一支烟可以缭绕出绵延不绝的情思,一壶茶可以把文字浸泡得香味酽然,这正是马老师勤勉于写作的必然结果。生活中的马老师和他的文字,都让人感觉到从容不迫。即使是那些针贬时弊的文字在他笔下也丝毫不让人感觉到面目狰狞,而更象是一位长者、一位智者面对犯了错误孩子的规劝与循循善诱的教育。面对这样的规劝与教育,你想拒绝,很难。

  对乡土生活的熟悉,对家乡方言的热爱,让马老师的文章自然而然地打上了滇西北的烙印,也正是方言的运用,让他文字中散发出这片土地所独有的情韵。正如马老师在后记中所说:“我是永胜县金沙江边成长起来的一条汉子,经历过走南闯北的种种历练,现在又回到了老家丽江。金沙江水以更加轰响的声势在我胸中奔涌,使得我更加眷恋这片热土,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上人们使用着的中华语言。我将用这份普通而又独特的语言,为丽江、为中华民族谱写更多的颂歌。”而我作为他的一个学生和朋友,除了真诚祝福他所取得的成绩,也期待着他的笔下能够为我们,为他所有的读者带来更多更优秀的篇章。

  读马霁鸿老师的文字,你要摒弃心中的浮躁,远离尘世的喧嚣,拒绝俗世的杂念,在有着月光和清风明月的夜晚,在一抹微黄的灯光下,泡上一杯散发着清香的茶,静静地和这些平和优美的文字交流,才能读懂他坚强而从容不迫的人生。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杨春山 于 2011-1-10 22:10 编辑 ]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11-1-10 22:12
工作太忙,好长时间没来论坛,几乎连帖子都不会编了。问好各位老朋友!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0 22:20
你可以从他慢条斯理的讲述中,去平静地体味和面对生命中的每个关隘、每道坎坷。一双布鞋,绝不会将城市的道路踩得生疼,而是将生活的磨难一丝丝踩碎,幻化成脸上温和的笑容;一袭布衣,绝不会将生命解读成灯红酒绿,声色犬马,而是在每一个清风习习的夜晚,将生活中的困厄与喜悦,变成笔下一排排跳动的音符,正如一只挂在窗前的风铃,在寂静的夜晚轻轻鸣唱。一杯酒可以飘散出胸中的豪情万丈,一支烟可以缭绕出绵延不绝的情思,一壶茶可以把文字浸泡得香味酽然,这正是马老师勤勉于写作的必然结果
在你娓娓而叙的评论中我感觉马老师的文字脉络是那么的清晰贴近读者的内心.学习问好朋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1-1-11 09:12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只有具备一双慧眼,才能够在这本无字之书中品味出人生的驳杂况味。
   对乡土生活的熟悉,对家乡方言的热爱,让马老师的文章自然而然地打上了滇西北的烙印,也正是方言的运用,让他文字中散发出这片土地所独有的情韵。

   体味到马老师作品的不同凡响。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1-1-13 10:00
评人论文,介绍了一部作品的主要特点。拜读。问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1-1-13 11:04
读马霁鸿老师的文字,你要摒弃心中的浮躁,远离尘世的喧嚣,拒绝俗世的杂念,在有着月光和清风明月的夜晚,在一抹微黄的灯光下,泡上一杯散发着清香的茶,静静地和这些平和优美的文字交流,才能读懂他坚强而从容不迫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这些文字里的意味,所得很好。问候!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