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漫谈“仁政” [打印本页]

作者: 陇上一民    时间: 2011-2-21 17:37
标题: 漫谈“仁政”

      漫谈“仁政”


        孟子将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孔孟二圣都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向各国统治者宣扬“仁政”,而“仁政”到底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其实,往往“仁政”与儒家思想一样,流于统治者的工具,但似乎只有成为统治工具,而这一伟大思想才能得以流传,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仁政的光辉。我觉得易经也一样,如果不能算卦,它也早就消失了,正是伟大的祖先,将易经这样优美、伟大的哲学赋予占卦、风水等实用工具里面,这一思想才得以流传。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仁政”及相关的一些概念,比如“暴政”、“霸道”、“王道”等。简单来,说,仁政就是王道,就是政治文明;而暴政、霸道则是政治的野蛮。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虽然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比如人民的就业问题,腐败问题、法律体系对权贵疲软等等,但似乎又在向仁政迈进,政府正在使自己的角度远离不文明的政治,使国家更趋于理想的状态。什么是仁政呢?在孟子看来,就是不杀人。而现在资本主义国家都废除了死刑,我国也在减少死刑的使用量,许多死刑都是形同虚设,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国也会废除死刑,朝仁政更进一步。怎么说呢?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为仁政的实现提供了一些可能的因素。
其次,仁政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得到过真正的胜利,什么时候又出现了反复呢?

       的确有过很成功的范例,如齐威王纳誎,最终使其他国家来朝;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毛泽东《论持久战》……

      失败的例子如:秦国以武力统一中国等,秦国以武力统一中国,是给儒家思想一个最大的讽刺,尽管孟子早就预料到了,但历史当然不是理想的状态,当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然也是不会让人知道下不步会发生什么的,虽然不是完全的不可知论者,但很难有一个清醒人。

       第三:孟子的伟大,更像一个预言家。他当时思考的问题,果不幸在现代遇到了,那就是,他当时担心各诸侯国之间永无休止的战争,会不会把人类给灭亡了。现代社会,武器那么高端,核战爆发,地球是有很大危险的,所以孟子伟大。而解决之道就是儒家的仁政,但是,几千年前,没有用,今日我们的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大国真地到了非坐下谈的地步了,否则,地球灭亡,人类消失就不是危言耸听了。
而几千年前,孟子同样说过这样的话,“以力假人者霸,霰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这段话,其实就是秦国统一中国,而又速亡的一个最好的预言和原因的分析。一方面,以武力来号召行仁的是称霸,更何况,秦国并没有行仁,而是在剥削、压迫百姓,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当然这一切秦国都具备,所以,强秦得以统一六合,但是,人民的心中是不服,就算服也不是真心服从,而是力量不够,那么,当力量此长彼消之日,就是秦国灭亡之时,真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读书”,埋杀了儒生,奴役了人民,但江山还是没有巩固,反而更更是压制愈强,反抗心愈烈,“吾与汝同亡”。


       第四:但是,为什么中国后来的统治者都用孔孟,但江山为何都没有超过五百年呢?西汉东汉算是一个朝代还是两个朝代呢?但是,就算西汉东汉是一个朝代,那么她也没有超过五百年。而且,后来的朝代都很短,我们不算混乱时代的割据政权,我们仅以长治久安的王朝为例看。唐也就是289年,宋也就是两百年,南宋150年,元90年,明两百年,清267年,当朝还不得而知,但想必是一个长久的帝国。
我是这样认为的,在上古时期,古代帝王上至伏羲女娲神农,下至尧舜禹汤,都是有德的君王,但是,到了后代,人的私心越来越重,当然也是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的复杂演进,当然就出现的剥削和剥削阶级,但是,也不乏统治者制度政策的强化,这样利用德的方面减少,因为,用德统治者就要和人民一样同甘共苦,甚至比人民更艰辛,这是许多后来的统治者无法接受的,他们就喜欢搞领导例外论,只能这样,才能满足自己和自己所在的阶层的利益,这样,人民群众就成了朝不保夕的境地,这样,“仁政”、“德政”从中国就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暴政”“霸业”,这样,人民从与君王同甘共苦的人民,变成了独自受苦爱难的奴隶,而孔孟研究历史,约伏羲女娲至文王周公的德政思想以“仁”“仁政”之名,这样,他才更推崇文王周公,实则让中国人找回曾经拥有的而当时消失的“仁”“仁政”,但是,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被人称作复古主义的原因,并非孔子复古,而是古代确有好东西,只是古代人的生产力落后,物质文明不发达。但后代古代良好的东西迷失了,不是因为忘却,而是因为,后代的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的进步,破坏了旧有的好东西。

       但是,后来的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因孔孟的提倡而实行仁政呢?后来的统治都是法儒并举,法家思想,可以迅速地治乱世,法家思想强硬,以法制约人,以武力统治人,能迅速起到效果,但是,统治者也怕,这样的统治不会长久,所以,又利用儒家,儒家虽然长久,法儒一中和,效果也就不见得会怎样的明显,而时代又不断地在进步,新统治人的制度方法手段会更多,这样,儒家治理国家长久的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当然,这里并没有说法家思想无用的意思,当然,治乱世要用重典,这也是比较普遍的规律。同时,中国除了法儒之外,还是道释墨等学派,我这里只是粗略地讲一下。

      其实说白了,孔孟前后的统治者都是杂家,并非真正地钟情于哪一家,他们钟情地并不是在政治、思想层面完美地诠释儒家或者其他思想流派,他们钟情的东西,就是如何迅速地治乱,如何长久地承平,既要创业,又要守业,创业时,希望人民都来革命,而守成时,都希望人民告别革命。所以,许多学者都讲了开国皇帝的观点,到了后代就必须改了,不改的话,与现实矛盾,改的话,祖宗制度的废驰,但最终还是都改了。

       而汉代对于儒家学派是独尊的,这一独尊,汉代的江山就比其他的长久一点。而其他的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最多的唐,也就是二百八十九年。

        这里面有一个经验主义的结论式的假设:法家思想最强硬,崛起速度快,衰亡也快;而儒家就是中庸之道;道家的效果最慢,但最持久。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设,在真正的历史长河中,不管是发生过的历史,还是即将发生的历史,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规律,任何想要建立范式及相关的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综合三者看,如果道家思想主要是哲学思想,即使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还是首先建立的是人的心灵世界,并不是要真正在现实社会中云实践,故一般统治者,都当作休养生息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不使用。而儒家就是常用的工具,而法家就是必要是用的工具,总之,诸子百家之学,都是沦为了工具,只有墨家,后世统治者都没用,没有沦落成工具,但这一派思想也基本上沦落了。

       总之,取道家,速度慢,但理论上效果最持久;取儒家,中庸之道;法家,迅速强国,又迅速地国灭。

       第五,当代,剥削阶级作为一上阶级在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因此,阻碍实行仁政的最大的障碍也算是被毛爷爷铲除了,虽然,邓爷爷改革开放后,剥削现象又有些死灰复燃迹象,但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要出现还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抓紧行仁,让人民从内心服从。当然,我们现在虽然是共和制,与西方的宪政民主还有差距,但我一直认为,民主只是个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我们不民主也能实现民主的目的,那么,我们何需民主,如果表达我的意思呢?我突然想到中国是一个没有国家宗教的国家,人民没有西方的强大的宗教信仰,但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并不低,这是什么原因呢?许多人都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伟大之处。


        那么,我要说的是能在一个没有宗教的的国度里实现人的道德修养,只有儒家,那么在一个没有西方民主的国家里,要达到民主的目的,我想除了儒家再不会有其他的思想了。


       这句主要是针对我国的情况,比如欧美国家,人家没有儒家、道家,人家也有现代化,借助于民主制度,人家的国家政治稳定、清明、廉政、经济发展也非常快。


       我们要学习西方,但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是无法全面现代化。当然政治可以不同,因为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我们的民主集中制还是很有效的。所以,绕开西方式的民主,我们要进行现代化,我们还是会有所作为的。
现在全民国学热或者说是儒学热,现在主要的疑问是:国学到底是一种麻醉剂还是第三条道路?

      这里面应该有个标准:国学能否解决内忧外患。对内,国学能解决腐败问题,能解决中国前进道路中的诸多问题;对外,在未来出现战争的时候,我们不失败,那么,这个国学在国内的前途是光明的。

                陇上一民
                2010年7月26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陇上一民 于 2011-2-21 23:16 编辑 ]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1-2-21 21:46
漫谈解析甚得要领,学习!
作者: 陇上一民    时间: 2011-2-21 22:51
原帖由 一楠 于 2011-2-21 21:46 发表
漫谈解析甚得要领,学习!
谢谢一楠先生的点评。
其实,里面许多观点是别人的,只是由于写的时候仓促,没有直接写出来,而且,网络化的写作,比较急躁,很难做到精益求精。
这里面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所采用的法儒并用,或内法外儒,这是我从学者秦晖的文章中看到的,关于中国历史中法儒道三家思想在治理方面的经验,我是从南方周末一个学者的文章中看到的;还有引用大有人段孟子的话,我是从台湾大学最知名的哲学教授傅佩荣的书上看到的。
在此特别说明。
作者: 周静0719    时间: 2011-2-21 23:35
耐人寻味的好文,欣赏学习!!
作者: 陇上一民    时间: 2011-2-21 23:52
原帖由 周静0719 于 2011-2-21 23:35 发表
耐人寻味的好文,欣赏学习!!
谢谢周老师的热情点评和鼓励!!!
作者: sgd730820    时间: 2015-8-21 20:06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8-23 16:24
你的分析是正确的。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8-23 16:29
北宋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认为,王道与霸道并不相悖,王道尚德尚礼,霸道尚力尚法(善法),王道改风俗,霸道立法度,改风俗与立法度不可偏废,二者兼用,国可大治。王道与霸道皆导人行仁、义、礼、信,塑造美好人性,以构建和谐社会,只不过王道发乎内心,自然而行,而霸道显为刑名,示之以仁、义、礼、信而已。
作者: ncwls    时间: 2016-3-4 09:37
王淼之 发表于 2015-8-23 16:29
北宋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认为,王道与霸道并不相悖,王道尚德尚礼,霸道尚力尚法(善法),王道改风俗,霸 ...

说的对。这社会上的人哪,有的吃软不吃硬,有的吃硬不吃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6-5-4 14:01
不错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