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香艾茸茸淡着衣 [打印本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3-31 04:55
标题: 香艾茸茸淡着衣
                  香艾茸茸淡着衣
  
  偶见谢钟一首颂扬艾草的七绝,不由击节称赏:“端午时节草萋萋,香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艳呈媚态,芳名自有庶人知。”晓畅的诗句,写出了艾草的风骨。在我的老家高家店,人们将艾草叫做艾蒿,叫做艾蓬,虽不如香艾来得文雅,可约定俗成之后,一种寻常草儿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乡间有许多草没有名字,人们一律将它们叫做“杂草”。

  艾叶有芳香气味,叫香艾地道,好听,多像一个女孩家的名字。香艾野生在田间地头,总是挤挤挨挨地扎着堆成长,许是与它们有根生的习性有关。香艾的叶片近似菊花叶,可细细碎碎的紫花、黄花,却与菊花相差甚远。独特的地方,是在叶的背面,密密实实生着灰白色绒毛,风吹叶翻,鱼肚般银白。所以,香艾的叶子给人的印象是灰绿色。香艾生在贫瘠的地方,也能长到半米高,如果生在好地界,自然会更茂盛。陆游在《雨晴至园中》云:“入夏经月雨,园路久已荒。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长”。诗句景象生动,如在眼前,足见陆游提笔纪实,没有夸张。

  母亲缠过足,别信“三寸金莲”形容的美,其实,是把一双好好的天足给生生的缠残废了。母亲下地劳动或走远路,满是老茧的小脚,就会钻心地痛。晚间,母亲安顿好我们,须烧半锅开水,水中放一把香艾叶,抓几粒盐,再放一小撮花椒,熬开了锅,用来烫脚泡脚。等洗过脚之后,疼痛就会减轻许多。母亲说这偏方姥姥常用,还挺灵验。老家北房屋东里间的木炕沿,是香樟木做的。有时候,手边没有艾叶,母亲就叫我把香樟木炕沿翻转过来,用刀剁一些木屑放在水里,洗脚的效果也很好。香樟木炕沿,看正面好好的,看背面却有好几个洞,天长日久,这都是母亲熬水泡脚留下的痕迹。小时候,不定什么时候,鼻子会莫名其妙的流血。母亲见了,一点也不惊慌,找两个枣儿般大的土坷垃压在耳背上,再将艾叶烧成灰,轻轻吹入鼻孔,不一会鼻血就止住了。母亲说,用鲜艾叶熬水喝,也能止鼻血。读高中的时候,脸上此起彼伏的生痘痘,免不了用手挤了这个挤那个,痘痘愈合之后,却留下许多高低不平的扁平疣,还是母亲用艾叶和芝麻花,给我擦拭好了扁平疣,惨不忍睹的面孔,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母亲除了让我去苇湾擗苇叶,拿回家包粽子,还要采一把香艾插在门两边。母亲回说,听你姥娘讲,艾能驱“五毒”,插在门上能辟邪。民间所说的“五毒”,指的是: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和蛇。听南房屋二奶奶说,祖爷爷中的二爷,脚有点瘸,人送外号“瘸二爷”,小时候有点被人瞧不起。瘸二爷因此立志拜师习武,敢吃“五毒”。他曾把进村抢劫的土匪打得落荒而逃。从此,威名远扬。土匪们怀恨在心,设计诱捕瘸二爷,将他捆绑在太师椅上,用尖刀割下他胳膊上一块肉,说你把自己身上的这块肉吃了,就放你回家。瘸二爷明白土匪想要自己的命,就答应了。就在尖刀和肉入口的瞬间,瘸二爷猛然用牙咬住了尖刀,土匪推刀推不进,抽刀抽不出,明白遇上了武林高手。心虚了,只得罢手放人。解开绳索,瘸二爷起身之后,紫檀木太师椅顿时散了架,椅子腿周围的四方金砖,亦如瓷瓶开片般碎裂了一圈。可见吃“五毒”的瘸二爷,内功有多厉害!《岁时广记》有诗云:“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可知古人也将艾叶扎成虎形,戴在头上,祈保平安。

  数千年前,古代人就开始用针和艾叶来治疗疾病了。“针”,就是用锐器扎穴位;“灸”,就是用艾叶熏烫穴位,针法与灸法,相辅相成,久而久之,便合称针灸,成为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最早的针,是石针、骨针、青铜针,至西汉已出现了金银针,可见做针灸用针,是与时俱进,越来越考究了。《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针灸有“九针”,即长针、大针、毫针、圆针、锋针、寛针等类型。形制不同,用途各异。悠悠千载,沿用至今。古人用艾叶灸穴位,全在于艾叶背面有艾绒,引燃之后,可以缓缓不灭。古人发现艾绒易燃之后,不但用燧石和艾绒取火,还用冰块做成凸透镜与艾绒取火。所以,古人曾给艾取名叫“冰台”。据陆佃对冰台释云:“《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其以此乎?”在玻璃还没有出现之前,古人就发现了凸透镜可以聚光取火的原理,真佩服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智慧。在鲁北乡村,至今老百姓依然称呼易燃的木刨花、玉米苞、麦秸为“引火”。数千年前,棉花的种植尚只限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以,轻软的艾绒,不仅充当着针灸用的“灸火”,也充当着取火用的“引火”。艾绒,与针灸有关,与取火有关,可见香艾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有着多大的贡献。难怪人们年年端午都在门上插艾,身上贴艾,头上戴艾,因为艾象征着光明与平安,自古就保佑着人类的繁衍呢。

  但也有些人,似乎偏爱兰花,而不太喜欢艾,白居易就是代表。他在一首《问友》中,就泄露了这种倾向:“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也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也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当何如?”艾有宿根,年年不种自生,这让喜好兰花的白居易大伤脑筋。或许,他的友人也被问住了吧?其实,兰花花香,艾草叶香,一举双得,不也快哉。相比而言,宋代的苏轼,对兰艾共生,就多了一些理解:“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幽幽兰香,随风而散。只闻兰芬芳,不见兰花影,嗅香而寻,却原来,兰花深藏在艾蓬深处。

  在鲁北,村民依然有采春吃春的习俗,菊芽、柳芽、榆钱、苜蓿、荠菜、都可以采来打牙祭。而艾叶,也在采春的行列中,或包馄饨,或蒸菜饼,风味独特,药食兼得。香艾茸茸淡着衣。清明将至,又是采春好时节。相约家人,踏青采春,一定不会忘记,也将嫩艾采入竹篮里。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1-4-5 17:43 编辑 ]
作者: 烟雨飘过    时间: 2011-3-31 07:27
混沌==馄钝

我们这里也有艾草,不过还真不知道可以当菜吃,只知道这是一味中药,晾干也可熏蚊子,呵呵。看了高老师的文章,倒长见识了,明儿个也试试。
作者: 乔举平    时间: 2011-3-31 07:39
细腻深情的文字,也增长了知识,早上好
作者: 赵国宝    时间: 2011-3-31 08:20
喜欢,这种新鲜的文字。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1-3-31 08:36
喜欢艾,那是一种苦香。
作者: 何永飞    时间: 2011-3-31 08:44
丰富的中医知识贯穿其中,读后实在是长了不少见识。问好高老师!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1-3-31 09:16
高版关于植物的文章一如既往的好!欣赏、学习,问好!
作者: 贵妃醋    时间: 2011-3-31 09:52
艾叶竟然有这许多功效,长见识了!
作者: 靓丽人生    时间: 2011-3-31 10:08
村民依然有采春吃春的习俗,菊芽、柳芽、榆钱、苜蓿、荠菜、都可以采来打牙祭。而艾叶,也在采春的行列中,或包馄饨,或蒸菜饼,风味独特,药食兼得。香艾茸茸淡着衣。清明将至,又是采春好时节。相约家人,踏青采春,一定不会忘记,也将嫩艾采入竹篮里。

情趣横生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1-3-31 10:52
艾,再普通不过的植物,眼见着端阳节又要来了,熬汤洗澡,熏文虫也是最好的,因它的油性,点燃后经久不散。
孩子洗三,就是它。不知生我的日子,母亲是否用过。
作者: 卑以自牧    时间: 2011-3-31 11:24
长见识了。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1-3-31 12:03
一看题目就似乎嗅及了一股清香,有底蕴的文字。欣赏!问好!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11-3-31 12:58
我们这里把艾草也叫做艾蒿。
我喜欢艾草的,现在还年年收藏备用的。
只是我们这里不吃它,因为其味很苦。
作者: 百味人生    时间: 2011-3-31 18:39
高班的植物系列很有味。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1-3-31 19:17
亲切,自然的文字,文化气息与生活气息相融,读来得味。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3-31 19:36
写的真娴熟了。问好老师。
作者: 一禾    时间: 2011-3-31 20:30
艾香幽幽!欣赏!学习!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1-3-31 20:55
简洁的文字,丰富的知识内涵,与生活细节融成一体。趣味性和智慧性统一成一个整体。
问好高班。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27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1-3-31 07:27 发表
混沌==馄钝

我们这里也有艾草,不过还真不知道可以当菜吃,只知道这是一味中药,晾干也可熏蚊子,呵呵。看了高老师的文章,倒长见识了,明儿个也试试。
谢谢首先阅读,吃野菜别忘了用水拔除苦味后再吃。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28
原帖由 乔举平 于 2011-3-31 07:39 发表
细腻深情的文字,也增长了知识,早上好
谢谢问候。你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28
原帖由 赵国宝 于 2011-3-31 08:20 发表
喜欢,这种新鲜的文字。
谢谢国宝精华鼓励,迎春继续努力。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29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1-3-31 08:36 发表
喜欢艾,那是一种苦香。
谢谢阅读支持。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30
原帖由 何永飞 于 2011-3-31 08:44 发表
丰富的中医知识贯穿其中,读后实在是长了不少见识。问好高老师!
谢谢问候。 读了你的新作,亲情可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32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1-3-31 09:16 发表
高版关于植物的文章一如既往的好!欣赏、学习,问好!
谢谢鼓励,这个系列已经超过一百篇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32
原帖由 贵妃醋 于 2011-3-31 09:52 发表
艾叶竟然有这许多功效,长见识了!
谢谢阅读。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33
原帖由 靓丽人生 于 2011-3-31 10:08 发表
村民依然有采春吃春的习俗,菊芽、柳芽、榆钱、苜蓿、荠菜、都可以采来打牙祭。而艾叶,也在采春的行列中,或包馄饨,或蒸菜饼,风味独特,药食兼得。香艾茸茸淡着衣。清明将至,又是采春好时节。相约家人,踏青采春 ...
谢谢阅读留言。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35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1-3-31 10:52 发表
艾,再普通不过的植物,眼见着端阳节又要来了,熬汤洗澡,熏文虫也是最好的,因它的油性,点燃后经久不散。
孩子洗三,就是它。不知生我的日子,母亲是否用过。
习俗久远,说不定用过。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35
原帖由 卑以自牧 于 2011-3-31 11:24 发表
长见识了。
谢谢阅读。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37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1-3-31 12:03 发表
一看题目就似乎嗅及了一股清香,有底蕴的文字。欣赏!问好!
题目是借来的呢,不过给他改了一个字。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38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11-3-31 12:58 发表
我们这里把艾草也叫做艾蒿。
我喜欢艾草的,现在还年年收藏备用的。
只是我们这里不吃它,因为其味很苦。
需用清水拔除苦味,就可放心食用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39
原帖由 百味人生 于 2011-3-31 18:39 发表
高班的植物系列很有味。
谢谢你的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 05:40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1-3-31 19:17 发表
亲切,自然的文字,文化气息与生活气息相融,读来得味。
看过你的作品,文笔扎实,可见笔力。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1-4-1 07:31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行文沉稳,问好高老师。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11-4-1 07:40
平平常常的艾,在您的笔下诗意又丰富,一如既往欣赏!问好高老师!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1-4-1 09:14
非常厚实的一个系列,自然,富有乡土气息。
我们这里是叫“艾蒿”。问好高老师。
作者: 照无眠    时间: 2011-4-1 09:29
读高兄的美文又长了见识,那艾草还有这么多学问,学习了。
作者: 一丁    时间: 2011-4-1 10:20
老师好文字,喜欢,收藏了!!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11-4-1 10:27
艾蒿我们这儿很多,家乡每年在端午前后收割下来阴干用来熏蚊子,也或用来当菜吃的!
很亲切的文字!
作者: 田一丁    时间: 2011-4-1 11:23
只知道艾蒿能灸,能熏,能泡,能食还是第一次听说。端午节,把些艾蒿尝尝。
很乡土的文字,亲切,喜欢!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1-4-1 13:19
这种草我认识,小时候姥姥常用来熏蚊子。读迎春老师的文字,似闻到香艾那淡淡的清香。问好迎春老师!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1-4-1 17:37
知识性、趣味性融合的相当好,喜欢这路笔墨!
作者: 李雷    时间: 2011-4-1 18:20
就开篇中对艾草的描写来说,细腻详尽,字里行间一份好心情隐含期间。且文章以“艾草”为线,说古道今,旁征博引,融知识性与文学性为一体,确实典范之作!拜读学习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2 17:08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1-3-31 19:36 发表
写的真娴熟了。问好老师。
谢谢玉琴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2 17:09
原帖由 一禾 于 2011-3-31 20:30 发表
艾香幽幽!欣赏!学习!
谢谢一禾光临。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2 17:09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1-3-31 20:55 发表
简洁的文字,丰富的知识内涵,与生活细节融成一体。趣味性和智慧性统一成一个整体。
问好高班。
谢谢房子鼓励!你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2 17:10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1-4-1 01:21 发表
端午节要割艾,这是我老家的传统。
许多地方有这习俗。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2 17:11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4-1 07:31 发表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行文沉稳,问好高老师。
谢谢匣子问候。放假了,你也该休息几天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2 17:13
原帖由 寂寞沙洲 于 2011-4-1 07:40 发表
平平常常的艾,在您的笔下诗意又丰富,一如既往欣赏!问好高老师!
谢谢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2 17:16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1-4-1 09:14 发表
非常厚实的一个系列,自然,富有乡土气息。
我们这里是叫“艾蒿”。问好高老师。
呵呵,一样的叫法,我们老家人是从即墨迁来的呢。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1-4-2 19:06
标题: 回复 1# 高迎春 的帖子
  好久没看高兄的植物类文章了,今日有幸细读,别有一番感受:似乎生活味更浓了,而书卷气则有意识地削减了,读来更感亲切。
  另,高兄引的应该是一首七绝,而非七律。
作者: 泗水河畔    时间: 2011-4-2 19:18
幽幽艾草香,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喜欢高老师这个系列的散文!
作者: sunfuxin    时间: 2011-4-2 20:40
高版已写植物散文一百多篇,汇集成书可谓文坛之奇葩,令人敬仰。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3 18:41
原帖由 照无眠 于 2011-4-1 09:29 发表
读高兄的美文又长了见识,那艾草还有这么多学问,学习了。
谢谢阅读,近来你的创作势头不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3 18:42
原帖由 一丁 于 2011-4-1 10:20 发表
老师好文字,喜欢,收藏了!!
谢谢与阅读收藏。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3 18:43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1-4-1 10:27 发表
艾蒿我们这儿很多,家乡每年在端午前后收割下来阴干用来熏蚊子,也或用来当菜吃的!
很亲切的文字!
谢谢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3 18:44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1-4-1 13:19 发表
这种草我认识,小时候姥姥常用来熏蚊子。读迎春老师的文字,似闻到香艾那淡淡的清香。问好迎春老师!
谢谢阅读留言问候。
作者: 孙本召    时间: 2011-4-3 18:48
我们这里有“端午不插艾,死了无人爱”这样的俗话。高老师的植物散文,容量大,描述细腻!拜读!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3 18:58
原帖由 柯英 于 2011-4-1 17:37 发表
知识性、趣味性融合的相当好,喜欢这路笔墨!
谢谢你的喜欢,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3 18:59
原帖由 李雷 于 2011-4-1 18:20 发表
就开篇中对艾草的描写来说,细腻详尽,字里行间一份好心情隐含期间。且文章以“艾草”为线,说古道今,旁征博引,融知识性与文学性为一体,确实典范之作!拜读学习了!
谢谢你的鼓励!迎春继续努力!
作者: 凌云昕    时间: 2011-4-5 08:06
从容不迫,娓娓道来,
喜欢这样的感觉。。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5 08:06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4-2 19:06 发表
  好久没看高兄的植物类文章了,今日有幸细读,别有一番感受:似乎生活味更浓了,而书卷气则有意识地削减了,读来更感亲切。
  另,高兄引的应该是一首七绝,而非七律。
所言极是,已经改过。记起来七律是分上下阙的。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1-4-5 08:55
五月端午我们这里也烧艾草的习俗。从迎春先生的洋洋洒洒、厚重典雅的散文里详细了解了习性、特点及有关的人文、诗歌,增长见识……问好朋友!
作者: 秋风向晚    时间: 2011-4-5 10:04
这文章不喜欢都难,淡淡的乡土气息,民风,民俗,民情穿针引线。关于艾草,故乡也有种植。问好。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1-4-5 14:17
我们这里也叫艾蒿,也在端午采,却要泡在水里洗脸,也插在门上檐间,为避五毒。
还有,当“受风”而身上起疙瘩、发痒时,用艾水洗泡也每有奇效,在民间是常用的。
欣赏高老师的系列,不知网上可有博客或文集吗?好一起拜读!
作者: 张小刚    时间: 2011-4-5 16:23
问候高老师,有时间出来踏青啊,要不你就退化了,哈哈 ;P ;P
作者: 苇岸-弦歌    时间: 2011-4-5 17:26
原来艾开紫紫黄黄的碎花,嫩艾叶能吃,樟木泡水能疗足?又向高老师学到植物知识了。
每年端午节那日要买一束艾,搭配着一根端午葵两根菖蒲,那股子香气驱虫辟邪。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6 11:45
原帖由 泗水河畔 于 2011-4-2 19:18 发表
幽幽艾草香,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喜欢高老师这个系列的散文!
谢谢鼓励和支持。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6 11:48
原帖由 sunfuxin 于 2011-4-2 20:40 发表
高版已写植物散文一百多篇,汇集成书可谓文坛之奇葩,令人敬仰。
呵呵,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谢谢你的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6 11:52
原帖由 孙本召 于 2011-4-3 18:48 发表
我们这里有“端午不插艾,死了无人爱”这样的俗话。高老师的植物散文,容量大,描述细腻!拜读!
谢谢本召阅读留言鼓励,看了你的文章,出手不凡!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6 11:55
原帖由 凌云昕 于 2011-4-5 08:06 发表
从容不迫,娓娓道来,
喜欢这样的感觉。。
谢谢,抽时间去大柳给你助威去。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6 11:57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1-4-5 08:55 发表
五月端午我们这里也烧艾草的习俗。从迎春先生的洋洋洒洒、厚重典雅的散文里详细了解了习性、特点及有关的人文、诗歌,增长见识……问好朋友!
问好文华,谢谢光临。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6 11:59
原帖由 秋风向晚 于 2011-4-5 10:04 发表
这文章不喜欢都难,淡淡的乡土气息,民风,民俗,民情穿针引线。关于艾草,故乡也有种植。问好。
呵呵,夸奖了。 迎春继续努力!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6 12:00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1-4-5 14:17 发表
我们这里也叫艾蒿,也在端午采,却要泡在水里洗脸,也插在门上檐间,为避五毒。
还有,当“受风”而身上起疙瘩、发痒时,用艾水洗泡也每有奇效,在民间是常用的。
欣赏高老师的系列,不知网上可有博客或文集吗?好 ...
有的,从我的签名处就有连接,点一点试试。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11-4-6 12:52
我很喜欢草艾那种独特的香气。高老师的草艾浸透了民间的历史的文化。欣赏学习。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11-4-6 15:17
依旧厚重,依旧耐读,知识,民情民俗贯注全文,很受益。问好高老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7 08:13
原帖由 张小刚 于 2011-4-5 16:23 发表
问候高老师,有时间出来踏青啊,要不你就退化了,哈哈 ;P ;P
正在对版,我的第二部散文集就快出版了。你可要带头买十本啊 :lol :lol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8 05:29
原帖由 苇岸-弦歌 于 2011-4-5 17:26 发表
原来艾开紫紫黄黄的碎花,嫩艾叶能吃,樟木泡水能疗足?又向高老师学到植物知识了。
每年端午节那日要买一束艾,搭配着一根端午葵两根菖蒲,那股子香气驱虫辟邪。
谢谢苇岸弦歌阅读和指正,我们共同加油。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9 07:59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1-4-6 12:52 发表
我很喜欢草艾那种独特的香气。高老师的草艾浸透了民间的历史的文化。欣赏学习。
谢谢楼兰阅读。问好!
作者: 泗水河畔    时间: 2011-4-9 16:26
再来拜读高老师的文字,喜欢!
高老师,您送的紫色的花籽是什么花?已经出芽了,谢谢!只是瓜蒌还没出 期待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0 11:40
原帖由 洪水河畔 于 2011-4-6 15:17 发表
依旧厚重,依旧耐读,知识,民情民俗贯注全文,很受益。问好高老师!
谢谢阅读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1 11:39
原帖由 泗水河畔 于 2011-4-9 16:26 发表
再来拜读高老师的文字,喜欢!
高老师,您送的紫色的花籽是什么花?已经出芽了,谢谢!只是瓜蒌还没出 期待
是商陆,相信瓜蒌也会出来的。
作者: 暖玉    时间: 2011-4-11 22:03
此文即使不看作者的名字,我也知道是高兄的佳作。
一丛再平常不过的艾香,在高兄的笔下,美着,香着,且对人身有益着。
你可以当美文来赏,可以当医学常识来读,更可以当文学历史来学。
欣赏并学习着!祝高兄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2 10:58
原帖由 暖玉 于 2011-4-11 22:03 发表
此文即使不看作者的名字,我也知道是高兄的佳作。
一丛再平常不过的艾香,在高兄的笔下,美着,香着,且对人身有益着。
你可以当美文来赏,可以当医学常识来读,更可以当文学历史来学。
欣赏并学习着!祝高兄好!
谢谢暖玉阅读留言鼓励! :handshake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1-4-12 14:46
我喜欢写母亲的那一节。有亲情的浓郁,艾蒿的香一样弥漫。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2 21:17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11-4-12 14:46 发表
我喜欢写母亲的那一节。有亲情的浓郁,艾蒿的香一样弥漫。
谢谢晰子鼓励!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1-4-12 21:23
艾草香,春意暖。问好高老师!
作者: 董万军    时间: 2011-4-12 21:53
就喜欢您的这个系列。
清新、瓷实。
学习了! :handshake
作者: 文竹    时间: 2011-4-12 22:00
这种植物我熟,今晚家里电脑网速慢如蜗牛,明天到单位好好读读。(单位新电脑,网速快。)先提上!
作者: 文竹    时间: 2011-4-13 10:41
 “ 在鲁北,村民依然有采春吃春的习俗,菊芽、柳芽、榆钱、苜蓿、荠菜、都可以采来打牙祭。而艾叶,也在采春的行列中,或包馄饨,或蒸菜饼,风味独特,药食兼得。”
这里我吃过榆钱和荠菜,昨晚就挖了点儿荠菜呢,今晚回家吃。还是第一次听说艾叶能吃,真不错!
作者: 文竹    时间: 2011-4-13 10:43
真佩服你旁征博引的,怎么脑袋里存那么多资料,我这点就很差,所以文章没有文采,情采还可以。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3 22:44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11-4-12 21:23 发表
艾草香,春意暖。问好高老师!
谢谢长征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4 16:53
原帖由 董万军 于 2011-4-12 21:53 发表
就喜欢您的这个系列。
清新、瓷实。
学习了! :handshake
谢谢万军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4 16:54
原帖由 文竹 于 2011-4-12 22:00 发表
这种植物我熟,今晚家里电脑网速慢如蜗牛,明天到单位好好读读。(单位新电脑,网速快。)先提上!
好像全国的地都有。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4 16:56
原帖由 文竹 于 2011-4-13 10:41 发表
 “ 在鲁北,村民依然有采春吃春的习俗,菊芽、柳芽、榆钱、苜蓿、荠菜、都可以采来打牙祭。而艾叶,也在采春的行列中,或包馄饨,或蒸菜饼,风味独特,药食兼得。”
这里我吃过榆钱和荠菜,昨晚就挖了点儿荠菜呢 ...
荠菜我们这里也很多,黄颜色的籽粒,家里如果有空地,可以采它的种子种一些的。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11-4-14 16:58
诗意的文字,学习,欣赏,问好,握手。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1-4-14 16:59
舒缓、自然、简洁的文字,浸润着人生岁月的味道。以描写艾草为线索,呈现植物与人生的内蕴。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5 08:13
原帖由 文竹 于 2011-4-13 10:43 发表
真佩服你旁征博引的,怎么脑袋里存那么多资料,我这点就很差,所以文章没有文采,情采还可以。
因为我有许多工具书籍,写之前需要大量阅读,才可以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进而恰当的运用。
作者: 杜文辉    时间: 2011-4-15 08:29
标题: 学习
在鲁北,村民依然有采春吃春的习俗,菊芽、柳芽、榆钱、苜蓿、荠菜、都可以采来打牙祭。而艾叶,也在采春的行列中,或包馄饨,或蒸菜饼,风味独特,药食兼得。香艾茸茸淡着衣。清明将至,又是采春好时节。相约家人,踏青采春,一定不会忘记,也将嫩艾采入竹篮里。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5 16:51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11-4-14 16:58 发表
诗意的文字,学习,欣赏,问好,握手。
谢谢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4-15 16:52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1-4-14 16:59 发表
舒缓、自然、简洁的文字,浸润着人生岁月的味道。以描写艾草为线索,呈现植物与人生的内蕴。
谢谢房子版主细致点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