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中国文人的道家情怀
[打印本页]
作者:
冯俊杰
时间:
2003-2-27 21:03
标题:
中国文人的道家情怀
鲁迅说中国人表面上是儒家,其实骨子里是道教。一点错误也没有。的确啊,儒家说知道不可做,还是要做。精神固然值得嘉奖,但是内心的痛苦是实在的。虽然写作可以派遣精神苦闷。但是单纯的发泄,那里有道家的无为有效果?
从儒佛老人生哲学的角度看人生。不需要太固执,不要什么贪婪、懦弱、固执、气愤、喜悦。最近看有人采访现代中国第一诗歌之人的北岛。研究苏轼离不开研究道家学说。
从而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本文从其思想方式探讨了苏轼人生哲学的建立,切换观照生活的角度,使苏轼摆脱了痛苦;跳脱今人不堪的现实,使苏轼做到了到那里都能够安宁。到那里都能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东西都很不同,苏轼谪居黄州,内心是愤懑而又痛苦的。儒、释、道互补,最后才稳定了心情。其实说是互相补充,最后使人心灵安宁的还是道家的清净。佛教未免太彻底的无物了。
在两者中间当个中庸处理,很多文人选择的,是道。简单一点地说:儒家太累,佛教太空。道教说是无为,但是又强调无为之为。所谓无为而治理,最后还是达到了目的,中间不过是一种方法论。这虽然有些狡猾,但是切中肯綮,一针见血。
正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无为就是消极。其实并非消极,把无为当作消极处世只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自然与“无为”主要来源于先秦的《老子》和《庄子》。在乱世当中要求君主清心寡欲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策略。透过无为达到有为,才是真正的内涵。
相比较而言,佛教的宗教哲学体系,是从苦谛的惹事开始的。认为人生一切都是苦。生老病死爱恨什么都是烦恼。释迦牟尼感受到世界一切的不圆满,起而追求超越之道。结果他的方法是以虚无对抗虚无。既然我什么都当作不存在,有何必害怕最后的虚无和一切的烦恼。一切都是空。就无所谓计较和烦恼了。
于是继承了道家的无为,同时又吸取了儒家礼义仁爱的思想的中国文人有了发达就要救济天下,不发达自己就老老实实地安心做学问或者和爱人相忘记于江湖。其实道家与儒家最后是殊途同归的东西。都是追求内心的平安。一个是完善自己做好事业,最后把自己修炼为完整的人。一个是纯粹修炼内心。一个是经验和实践后的,一个直接和直觉的。优点缺陷正好构成互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陈萍
时间:
2003-2-27 22:5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14 编辑
冯斑竹,你自己要注意一下排版哦,段与段之间空一行,每段开头两格请用全角空,半角空无效,呵呵~~
作者:
道由心起
时间:
2005-3-27 21:45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14 编辑
[Fly]似所是,亦无事[/Fly]
作者:
西北一品狼
时间:
2005-3-27 21:53
标题:
引用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14 编辑
冯斑竹,你自己要注意一下排版哦,段与段之间空一行,每段开头两格请用全角空,半角空无效,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都有一副面具,一个微笑的面具,于是每个人都以为其他人比自己活得更好。
作者:
微风轻行
时间:
2005-4-17 16:39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14 编辑
于是继承了道家的无为,同时又吸取了儒家礼义仁爱的思想的中国文人有了发达就要救济天下,不发达自己就老老实实地安心做学问或者和爱人相忘记于江湖。其实道家与儒家最后是殊途同归的东西。都是追求内心的平安。一个是完善自己做好事业,最后把自己修炼为完整的人。一个是纯粹修炼内心。一个是经验和实践后的,一个直接和直觉的。优点缺陷正好构成互补。
这个观点不错.
作者:
艾桃
时间:
2019-2-25 10:15
微风轻行 发表于 2005-4-17 16:39
于是继承了道家的无为,同时又吸取了儒家礼义仁爱的思想的中国文人有了发达就要救济天下,不发达自己就老老 ...
2005年前就在论坛活跃,称论坛元老,名副其实。问好!
作者:
千幻烟
时间:
2019-2-26 13:20
学习欣赏了。问候老师。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