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在茶叶上漫游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1 09:39
标题: 在茶叶上漫游
       在茶叶上漫游

            敬一兵

   人的需要让南熏巷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悄悄在时间的长河里,完成了一次循环往复划圆圈的漩涡过程。时间在南熏巷这个漩涡里连续倒拐,南熏巷里的四合院也跟着时间连续倒拐,形成向漩涡深处拖拽的沉沦力,使得每一个从四合院边上走过的人,不由自主就会陷进去。别人陷进四合院这个时间漩涡后有什么结果我说不清楚,但对于我这个心中有鬼的人来说,陷进去后就会碰到四合院里的鬼。当然,四合院里遇见的鬼,不是我儿时鬼故事中那些面目狰狞,嘴巴和双手还在滴血的鬼,而是在四合院里曾经喝过茶的逝者的灵魂。

  我从砖墙坍塌的地方翻进墙边有一棵梧桐树的四合院,捡起地上的一枚梧桐落叶一边把玩一边四下张望。从参差不齐的瓦檐到红砖老墙,到墙边堆放的几把破旧的竹椅,再到藏在竹椅背后镂空的暗红窗棂,每一处都有类似蛊药形成的诱惑力把我的视线拴住。我伸手把竹椅拖离镂空的暗红窗棂,然后轻轻推开了这扇雕花木格窗。四合院里飘荡的静谧色彩,对声音有挤压和排斥的巨大力量,几乎所有的声音,都会在院坝里退让躲避,只有此刻我打开木格窗的声音,是一个例外。一推木格窗,它就发出了嘎吱的声音,悠长、响亮和凄惨。它的惊心动魄,不仅会让我的身体忍不住痉挛起来,也会使厚重的静谧,因为抵挡不住声音撕扯的疼痛,跟着我的身体一起痉挛。心里有鬼的我,平时就怀疑鬼都住在我的隔壁,只要到了夜晚、僻静、荒芜和废墟这些时间倒拐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被鬼撞个趔趄。现在我在巷子里的一个四合院中打开了一扇木格窗,的的确确就被窗户里面走过来的灵魂撞了一个趔趄。扑面而来的阴凉并带有发霉的气息,分明就是从灵魂的鼻子里呼出来的气,悠长、响亮和凄惨的声音是灵魂走动引起的。遇见了四合院的灵魂我没有害怕,这倒不是我的胆子大,而是我看见他们的脸上并没有表现出要加害我的神色。

  把生和死这两个世界分开,同时又把两个世界连在一起的分界线,就是一扇鲜明而又清晰的木格窗。很多时候,这条清晰的分界线,到了巷子外面行走的路人嘴巴里,为什么老是成了神神秘秘,既恐怖又模糊不清的样子呢?再看一眼木格窗,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我被窗户里走出来的灵魂撞了一个趔趄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被我撞了一个趔趄?他们也会受到惊吓吗?如果会,又有谁来为他们喊魂呢?在我的眼睛里,四合院就是灵魂居住的坟墓,就是从茶客变成了逝者在一条老巷子里给我留下的最后一个象征。城市的改建,让这个象征也不能久留了,会彻底消失了无痕迹,只剩下一个在亲人口中偶尔提及的名字,到最后,连名字也会被遗忘。四合院中的老茶馆,是我的先人离开了自然界的一个路桩;即将在这一地带修建起来的商住小区,是我们离开先人留下的那个路桩走得更遥远的一条分界线;今后,我的下一辈又准备离开我们走到什么地方去呢?这个问题我不能再往深处想了,越往深处想,我越难过,也越害怕。

  在四合院里喝茶,就是在茶叶上的一次漫游。就是一个生命故事中倒拐走出来的生动景象。我看见的所有情形都在提醒我说,早年巷子里的这个四合院不是用来住人的,而是用来让人喝茶的。

  夏天是喝茶的旺季。这倒不是因为茶叶在夏天才成熟,而是夏天让一片茶叶赤裸裸地暴露在了人的眼睛面前。茶叶一丝不挂的情形等同于我们对清凉的需求。比钢针还要尖锐的阳光,让夏天的云都变成了硬邦邦的模样,马路上的热浪对身体形成了合围的力度,就连我们说出来的话,还有吃进去的东西,也因为灼热而成了焦糊的锅巴。高温扇起来的烦躁与焦虑,让我们对一切柔软的东西,有了依恋的欲望。如果坐在晒不到太阳的树荫底下依旧怕热,我们至少还有凉茶消暑。有芭蕉扇更好,一边喝茶一边摇扇,空气又恢复到了柔软的样子,赤裸的情绪里多了秋天的味道,眼睛也渐渐滋润起来。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还有跑堂的堂倌,都是滋润眼睛的清凉元素。

  四十多年前老巷子四合院里的茶铺,到了今天还是这样清晰质感和难忘——络绎不绝的客人走进茶铺,堂倌就会托一大堆茶碗来到桌前。抬手间,茶托已滑到每个茶客面前,盖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随后一手提壶,一手翻盖,一条开水的白线点入茶碗,然后他伸手过来小拇指一翻就把你面前的茶碗盖起了。那手法有点像苏秦背月,抑或蛟龙探海、飞天仙女和童子拜观音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碗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这些暗喻和讲究,在当时我只能看见其表皮,而看不见内里的骨头。我不喜欢盖盖子,盖了盖子就看不到茶叶被水一冲,立刻厚厚地浮在水面上,好像一群要伸出头的小鱼苗,慢慢地它们又一个一个直立着沉下去,立在茶碗底下好一阵子后才倒下的情形了。喝盖碗茶,然后在叮叮当当的茶碗碰撞声,掏耳朵的钳子和耳勺的咣当敲击声,张家长李家短的龙门阵嘈杂声,竹椅木凳叽里呱啦拖来拉去的刺耳杂音,客人吆喝“掺茶”与店小二高声应答“来咯”的浏亮声,小商小贩“鼓楼巷的凉粉凉面鸡丝清汤水面”的连吼带唱的音调,还有金钱板评书彼此簇拥的声音里看溜鸟人逗笼子里的雀儿,接受算命看相的指点,观赏四周挂满了的古代大师的书法作品,一个炎热的下午,就在不张不扬、不温不火、不疾不徐之中,随眼睛行走和袅袅茶香慢慢蒸发了。

  茶客对喝茶环境的取舍,似乎都是在一刹那间定下来的,然后就落地生根。这里面既有缘分的意思,也有情愫的成分。喝茶其实就是人安然踏实的一种生活方式。夏天老巷子里的茶铺最突出的景观,就是房前屋后种植的瓜果藤蔓,可以一直爬到瓦檐顶上,与那些挂在屋檐下的干海椒和包谷,堆放在墙边的烧柴一道,勾连出生活的色彩。这种色彩是有厚度和力度的,不像耸立在城市边的那些寺庙的木阁楼,尽管有了高度,但始终显得孤僻和单薄。一扇斑驳的木门,一片瓦,甚至一丛长在瓦缝里的摇曳野草,轻易就托出了茶铺古朴冷静的内涵画面。这个时候再看画面,内容依旧是喝茶的内容,情形依旧是继续走在生长过程中的情形,但它的实质已经变了:从挂在墙壁上依山傍水的画卷视野,变成了一条回归僻静的茶铺。来巷子的四合院里喝茶的人天天看见的这些材料,就是他们的祖先曾经使用过的遗物。阳光、雨水、风的声音和青苔天天都覆盖在它们的身上,覆盖在它们的身上,就是覆盖在祖先的身上。过去我一直不明白,在老巷子里喝茶的人和生活在僻静乡村中的人为什么都是朴素和憨厚的人,现在才清楚,他们天天都在以喝茶的形式聆听祖先的话语,抚摸祖先的遗物,这样他们就有了比我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和已经与自然相融在了一起的祖先。亲近茶叶就是亲近祖先,就是亲近天堂。惬意和幸福都来不及享受,他们哪还有时间去钻营与妄为呢?

  三十多年前我在南熏巷里的茶馆喝过茶,眼睛也在茶馆的这些景象的身上走过。只是我的眼睛从这些景象身上走过的目的,是因为它们铺垫成了眼睛无法回避的一条路,一直通到了院坝门口的梧桐树,还有梧桐树下每一个从这条巷子里走过的女人身上。不用说,茶铺里的所有景象,绝对晓得我看女人的侧影时,心头在想些什么龌龊的事情。茶铺仅仅就是为我的视觉、听觉和味觉闲逛提供一个场所的认识,一直等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把自己的身子放进南熏巷的一个四合院里后,这个肤浅得可笑的认识才真正被颠覆,让我面对寂静的四合院发现:茶铺的根本作用,其实就是给人胸膛里那颗不愿意停止喧嚣的心,提供了一处安静歇息的驿站。喝茶,接受算命看相的指点,观赏四周挂满了的古代大师的书法作品,听《子胥渡芦》《伯牙碎琴》《活捉三郎》这些茶馆里时常传唱的段子,还有一边喝茶一边揣摩从四合院门口走过的女人中,哪一个才是浑身上下都充满了玄机的人,以致她走着走着,命运就决定了她一生的走向,不是通向她要去的地方,而是走进了我的心里,驻足,然后成为我的记忆,甚至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我在冬天梦里意淫对象的过程,都是让我的心走向尘埃落定后才会有的踏实与安静的一段路。

  一条老巷子的寂静与另外一条老巷子的寂静是不同的。南熏巷的寂静,是茶叶在茶水里慢慢下沉,然后慢慢在茶碗底部倒下的情形制造出来的。这种寂静有手可以摸得到的瓷实感,有让一颗心可以托付出去的安全感,有生活韵致可以得到沉淀不受干扰的保障基础。而在集中了几十家棺材铺子的水井街和双槐树街一带,我过去也时常感到过寂静——门可罗雀,棺材铺的门面上也往往空空如也无人照应。究其原因,原来棺材不像其它商品,一是不怕偷,二是难得有生意,三是不敢招揽顾客。水井街和双槐树街一带的寂静,是棺材制造出来的,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给人带来的是恐怖和回避的心态。人如果走进这样的寂静里,时间就会背叛它与人身体里的器官签下的契约,加快掏空器官的速度,让世事如梦,甚至引发而来的痛苦与绝望,过早地填充到被掏空了的器官里。

  表面上看,开在四合院里的茶铺,很像是南熏巷正在用寂静的方式表达着生活,实际上是生活借用了南熏巷里到处都弥漫着的寂静的外衣,将自己藏匿其中,并赋予了它真正的秘密。对于那些属于我内心的生活,记忆,文字和歌谣来说,我的所有猜想都不会逃离寂静所描述的事件。因为它是我的心灵事件,是心灵事件赖以生存的根,就像一片茶叶始终要沉积在茶碗的底部——只有这样,才能让茶叶感觉到自己依然没有离开茶树的根和把根严严实实包裹起来的泥土。在当下越来越流于形式的城市生活风气中,如何让自已的生命和生活葆有“根性”,让人和自己身边的一条老巷子这个时间倒拐的证据,在诗意的沉默之处,在颓丧生活的外衣里悄悄打开花瓣,成了面对南熏巷里一个四合院茶铺遗迹时一直在拷问我的问题。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11-5-1 10:02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1 09:40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1-5-1 10:52
在劳动节的日子,聆听茶铺的声音,喝饮茶馆里袅袅热气的茶水,的确是一种享受。而拜读先生“南熏巷这个漩涡里连续倒拐,依然没有离开茶树的根和把根严严实实包裹起来的泥土”的茶水,就不仅仅是一种惬意的享受,而是一种文化的洗礼,一种灵魂的震撼,它让我们明白洗净浮躁,享受安逸的生活……拜读最新力作,问好先生,祝福劳动节快乐!祝福生日快乐!
作者: 罗从政    时间: 2011-5-1 12:13
好文章啊,从中有茶香,有记忆的鲜活,有深刻的思考。节日问候。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1-5-1 17:10
把生和死这两个世界分开,同时又把两个世界连在一起的分界线,就是一扇鲜明而又清晰的木格窗。
喝茶其实就是人安然踏实的一种生活方式。

南熏巷,四合院,木格窗,冥想的鬼,以及那些喝茶的场景,一一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叙述稳练,对生活的思考融入其间,问好,并祝福生日快乐。
作者: 百味人生    时间: 2011-5-1 17:41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2 08:49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1-5-1 10:52 发表
在劳动节的日子,聆听茶铺的声音,喝饮茶馆里袅袅热气的茶水,的确是一种享受。而拜读先生“南熏巷这个漩涡里连续倒拐,依然没有离开茶树的根和把根严严实实包裹起来的泥土”的茶水,就不仅仅是一种惬意的享受,而是 ...
感谢文华第一时间评点,节日问好!
作者: 烟雨飘过    时间: 2011-5-2 09:12
很厚重的一篇字,学习了。
作者: 慕容空空    时间: 2011-5-2 14:20
沉稳,深入人心。茶就是要用这样平静又丰润的语言来描写。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2 20:52
原帖由 罗从政 于 2011-5-1 12:13 发表
好文章啊,从中有茶香,有记忆的鲜活,有深刻的思考。节日问候。
感谢评点,握手问好!
作者: 泗水河畔    时间: 2011-5-2 20:59
欣赏敬老的文字,就是在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学习了!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1-5-2 21:44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5-1 17:10 发表
把生和死这两个世界分开,同时又把两个世界连在一起的分界线,就是一扇鲜明而又清晰的木格窗。
喝茶其实就是人安然踏实的一种生活方式。

南熏巷,四合院,木格窗,冥想的鬼,以及那些喝茶的场景,一一鲜活地呈现 ...


学习了。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3 08:48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5-1 17:10 发表
把生和死这两个世界分开,同时又把两个世界连在一起的分界线,就是一扇鲜明而又清晰的木格窗。
喝茶其实就是人安然踏实的一种生活方式。

南熏巷,四合院,木格窗,冥想的鬼,以及那些喝茶的场景,一一鲜活地呈现 ...
感谢版主点评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3 08:49
原帖由 百味人生 于 2011-5-1 17:41 发表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谢谢提读,握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3 08:50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1-5-2 03:28 发表
茶叶上漫游的是生命的张力。
这句话是点睛之笔,谢谢鼓励!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1-5-3 09:02
在优美质感的文字中,逶迤着旧时景物所折射的文化现象和理性思考。不错的文章,欣赏、学习,问好敬版!
作者: 石丁香    时间: 2011-5-3 11:35
学习版主好文。问好!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1-5-3 11:39
茶是一种文化,品茶更如品味人生。
作者: 苇岸-弦歌    时间: 2011-5-3 13:51
“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碗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
在敬老师的文字里漫游,客人一声“掺茶”,小二忙应“来咯”,评书入耳,笼鸟入眼,连巷内小贩的吆喝都一丝不漏地飘入耳内,打量测字相面的生意,四顾壁挂的古人书法,一个下午随着茶香蒸发着。
可惜在现在的茶楼里喝茶,找不到一丁点和祖先的交集的地方。学习问好!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11-5-3 15:21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1-5-3 09:02 发表
在优美质感的文字中,逶迤着旧时景物所折射的文化现象和理性思考。不错的文章,欣赏、学习,问好敬版!


先问个好,您老笔力越来与雄健!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3 21:16
原帖由 烟雨飘过 于 2011-5-2 09:12 发表
很厚重的一篇字,学习了。
谢谢提读,问好!
作者: 若雨    时间: 2011-5-3 21:41
只是平凡的茶,却被描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对于那些属于我内心的生活,记忆,文字和歌谣来说,我的所有猜想都不会逃离寂静所描述的事件。因为它是我的心灵事件,是心灵事件赖以生存的根,就像一片茶叶始终要沉积在茶碗的底部——只有这样,才能让茶叶感觉到自己依然没有离开茶树的根和把根严严实实包裹起来的泥土。
钦佩!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11-5-3 23:02
很久不来这里了,问候一兵老乡:)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4 08:18
原帖由 慕容空空 于 2011-5-2 14:20 发表
沉稳,深入人心。茶就是要用这样平静又丰润的语言来描写。
感谢评点,握手致意!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1-5-4 10:14
读文品茶,其乐融融,欣赏问好!
作者: 混混    时间: 2011-5-4 13:09
昨天已经读过,今天再来欣赏。继续感叹敬版的沉稳厚重大气。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1-5-4 13:25
精深而意蕴独特的作品!学习并欣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5 08:24
原帖由 泗水河畔 于 2011-5-2 20:59 发表
欣赏敬老的文字,就是在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学习了!
谢谢评点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5 08:25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1-5-2 21:44 发表


学习了。
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5 08:25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1-5-3 09:02 发表
在优美质感的文字中,逶迤着旧时景物所折射的文化现象和理性思考。不错的文章,欣赏、学习,问好敬版!
感谢悉心评点,握手!
作者: 鸽子杨军    时间: 2011-5-5 08:58
喜欢茶,喜欢像茶一样可以清心的茶文!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1-5-5 09:04
耐读,有内涵,欣赏。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1-5-5 11:09
发散性,让文章容量更大。敬老师的笔力越发圆润,富有 中和之境。
作者: 鲁小鱼    时间: 2011-5-5 18:39
无法企及的高度!学习,欣赏!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1-5-5 19:33
一杯茶,一段美好的时光,一篇充满诗意和感悟的文章。欣赏!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1-5-5 19:35
于诗意的笔触里,做深长的思考,文本富含理性意味。赏读问候。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5 20:56
原帖由 石丁香 于 2011-5-3 11:35 发表
学习版主好文。问好!
问好朋友!
作者: 枝影横斜    时间: 2011-5-5 21:07
原帖由 罗从政 于 2011-5-1 12:13 发表
好文章啊,从中有茶香,有记忆的鲜活,有深刻的思考。节日问候。


赞同!学习中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6 08:13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1-5-3 11:39 发表
茶是一种文化,品茶更如品味人生。
所言极是,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6 08:13
原帖由 苇岸-弦歌 于 2011-5-3 13:51 发表
“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碗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
在敬老师的文字里漫游,客人一声“掺茶”,小二忙应“来咯”,评书入耳,笼鸟入眼,连巷内小贩的吆喝都一丝不漏地飘入耳内,打量测字相 ...
谢谢提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5-6 08:13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11-5-3 15:21 发表


先问个好,您老笔力越来与雄健!
期待你的点评。
作者: 文竹    时间: 2011-5-6 11:28
题目太有创意了!有空来读。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11-5-7 10:33
逶迤的叙述,深刻的思考。学习,问好敬版主,遥远祝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