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书评三章 [打印本页]

作者: 闫文盛    时间: 2004-3-26 13:23
标题: [原创] 书评三章
书评三章:

   1、平常事,平常人,非常文字
        ——读张炜《丑行或浪漫》

   
  看张炜的书,琢磨他写作的样子,推敲他写下的那些字。那些我习见的字,它们奇妙地组合和排列,甚至,它们不排列,只一个劲地闪烁、跳跃。奇怪,我总是觉得他的文字功夫平常,用语也土气,但为什么他写下它们,并且表达他的平常想法,然后,让我们深陷其中。我不觉得他在写一本书的时候可以想很多深刻的事,譬如,他估计自己写下这本书的意义?笑话,他大约像我们,在突然想跑步的时候就抬起腿来——我相信他的一些文字是水到渠成的,譬如他的这部《丑行或浪漫》。当然,他在跑步的时候控制呼吸和速度,这一点他自有分寸。事实上,他的这种分寸感真是好极了,尤其是在这部书中。
      
  这部书的文字有着它特别的黏糊劲。我在想,黏糊是个什么样的词?他把那些小破事凝结为一体。仿佛是,它们在被写下之前就存在了,只是后来,有一只灵巧的手把它们发掘,往一块儿糅合。那只灵巧的手捕捉过一些瞬息间的情感风暴,甚至遭遇了让记忆走神的难题。但它巧妙地避过了那些阻隔,避过了那些比平常更加平常而且腐朽的日常生活——我是说,激情四射的人物仿佛是简单生活中的异类。她奔跑、寻找、回忆、抗争,她坚固的意念可以使幸福感弥散在一张张南瓜饼的香气中,她与男人们的肉欲的欢腾也看起来洁净而天然,没有杂质和不清爽。其实张炜写下了一个普通不过的故事,不过是一个女人在不幸的婚姻中逃离,然后,她几乎用尽一生去找寻生命中的爱人。这种找寻是整本书的魂魄,它让一件被时光拉长的情爱事件变得神奇而变幻,具有我们梦想中才瞧见过的那种色泽。

  一次次地走近它。我总是读过之后再回头,这一点与我在别的事情上的耐心不足大不同。我读它们。像他在别的文字中所说:“……只有你才能听到我的心音。我有时想,世上的一切都非常简单,它并不玄奥,也不复杂。”我几乎想说出这种情绪。它其实也是单线条的,却固执,纯净,但不活泼。但我怎么能够说出?“这世界上有几个人真正配得上怀念?”像那个刘蜜腊或者刘自然,像那个铜娃,他们的命运也仿佛只是两条单行线,但那个神秘的交点却突兀得神奇而荒唐。

  我觉得这里汉字好象一座座房子,里头住着作者的灵感,他茂密得胡子拉碴的呼吸,他的身体,中年人的体力,肉欲,他的不甘,对对光的最大限度的留恋,对自己和世事最大限度的同情。看到那些事情在走,那些人变成空气在动,那些汉字也在飞快流逝,在纸页中渐渐变得老旧、一点点地抽走——像抽丝一样。它们逐渐变得苍白、脸色泛黄,只是情感依然。鲜活而冲动。在转换中喘气,在吐故纳新,琐碎、随意、明净,不拖沓。张炜?就是那个笨拙而直接地写出自己深夜中的思考的男子,他在《丑行或浪漫》中脚步轻盈而细碎,我离开,几乎听不到一丝足音。只有汉字在爆响,像雨点,密密匝匝。
   
  我继续抽身,但退不走。它们像这个非常时期的药水味儿,四处跟随我。我喜欢这种跟随,可惜味道会慢慢淡去。我记忆力不好,仅靠想像记事。那些平常事啊,平常人,我一准会忘得一干二净,但文字味儿会保留下来。我说过这文字有那种奇妙的黏糊劲。它黏结得不像一些散碎的字。
   
  仿佛一个人。那个写作者,他写下那些字。“他做过自己瞬间的神。”

    [2003-5-13夜]

   2、《绿茶》:一个爱情寓言
 
   
  你相过亲吗?
   
  一部小说,如果以这种方式开头肯定饶有兴味。更加饶有兴味的是,金仁顺把这部小说取了个古怪的名字。“茶”并不古怪,古怪的是它所营造的那种爱情背景。含蓄而且奇特。绿色的可以细品的那种饮品,在读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之前,你先记住它:绿茶。

  金仁顺带给我们的阅读快感是渐进式的。我读着这个短小说,更像是个爱情练习生在观看一场戏剧。我迟疑、困顿,但慢慢地面对它们,我发出会心的笑。故事一点也不复杂,你可以说它有着单纯的质地:一个不停地相亲的女硕士,一个普通的名叫陈明亮的男人,他们有意无意地走近,分开,走近,又分开——一个在酒店弹琴的温婉的、细致的、柔软的女孩子,她以弹琴和陪男人聊天为生。多么奇怪,这是看似明晰实质上却又很模糊的两条线。陈明亮先是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犹疑和猜测,继而是更深的犹疑和猜测,我想:金仁顺不会琢磨着把事情解释明白——大多数作家都知道无须把它解释明白。爱情不是算术题。这样说的时候我似乎找到了述说的路径——甚至我把两个女人看成是同一人。一个扑朔迷离的多维体。她有时候使小说变得明朗和轻疏,更多的时候则揭示了那一种难以言喻的陌生。
  
  “她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不只是绿茶。她们能够很轻易地把人引进一种虚拟的情境中,当别人深陷其中时,她们会突然一个转身,说这一切都是玩笑。
   
  像那句歌词,你把我领到井底下,割断绳索就走啦。”
   
  这是一种寓言化的讲述方式。但它的底衬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这也是一个真正的触及了人心的爱情故事,而不是一个单调的公式。难得的是,金仁顺清楚地把它展示出来。
   
  那个叫吴芳的女硕士,那个谜一样的叫朗朗的女子,在事情的某一个临界点上,她们直接地融合。这是一种奇特的直觉。朗朗先行离开,“她伸手招来了一辆出租车,很快地坐了上去,出租车开动后,朗朗从窗子里探出身子冲陈明亮摆了摆手,‘再见。’”
   
  而推动情节发展的是吴芳的讲述。一个男人因为妻子拥有一份奇特的职业——给死人整形化妆——而把自己弄得近乎神经错乱,这个家庭因此压抑、变形,直至最后毁灭——男人被过失杀人致死。女人去了监狱。吴芳的口气不咸不淡,像讲述朋友的故事,又像在讲述她自己。她当然比谁都明白事情的关节所在,但她似乎说不出来。朗朗离开的时候说:
   
  “在吴芳的那个故事里,如果我是她的同学,那次谋杀就是故意的,不存在过失。”
   
  我觉得这是较可信的一个版本。但可信不可信其实也无关紧要。真正触动你的是那种事物的“形”与“核”的关系——譬如没冲泡的茶叶与一杯茶水之间的关系。吴芳说:
   
  “这是我讲的故事。”
   
  这时候的吴芳已经开始显露她的另一面。高深的、唠叨的女子,她看似聪敏,事实上却迷惑丛生。我的预想也不全对,到最后的情节里,她不动声色地给一个女孩子算命——用茶叶预测爱情。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她的弱势。使她伤心而且情绪失控。而算命者置身事外,她似乎获得了一种快感。
   
  但我总以为,这个时候的吴芳只是个影子。在生活中这样的影子到处都是。在那种寓言化的故事中,一个影子可以越出灵魂而存在。只是在某些瞬间,她其实会怅然而忧伤。
   
  至于陈明亮,他是一个爱情的观察者、见证者、实践者。或者说,他是一个幽默的、会笑的、有着正常人的生动情欲的“傻瓜”。

   
  [2003-3-23夜6:30-8:00]

  
  3、[汉字像时间一样无声流淌]
     ——读魏微《拐弯的夏天》

    
  读魏微的书需要一种宁静的心态。她的写作本身也是宁静的。当这两种宁静交合,你就会像吸纳空气一样吸纳她所提供给你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中,你会奇怪地发现自己的心灵有一种未被开垦的荒地。它原本清洁、怀旧、神秘而且坦诚。但许多时候,你本能地疏忽,这使得时光突出了它的间离性质。魏微发现了这个秘密,并且不经意地把它讲述出来。她真是“不经意的”。你瞧瞧她的技艺多好,舒缓的调子,娓娓流淌的文字——但在这“舒缓”和“流淌”背后,她又提供了一种岁月的纵深图谱。深究下去,这纵深其实只是假象。它还有另一种单纯和直接。甚至,一段完整但却短暂的时段可以概括人的一生。这样说的时候,你应该明白了——我读的这本书是《拐弯的夏天》。这里头讲述了一个姐弟恋的故事。魏微说,“这是一个偶然的故事。”但当她把它写出来的时候,这种偶然变成了一种现实。一种不经意的现实。它以回忆的方式出现。漫长的、不由自主的回忆。魏微一次次地把我们带入其中。往事。1986。夏天。“交叉跑动的男女”。
   
  我发现,自己是如此地迷恋魏微的文字。这种迷恋似乎是无来由的。细想,却暗合了我的性格。寡言少语。清淡。固执。敏感。魏微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岁月的一种真相。她说,“这中间只隔了两年,可怎么看都像一生。”我来解释这件事儿。你瞧瞧我多么可笑——魏微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骗子,让人向往,害怕;一个少年,十六岁或者十八岁,流浪过。反叛。内向。傲慢。多疑。自卑。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你甚至想过你是那个男孩子。这种想象也是不由自主的。无来由的。你跟随一个姐姐一样的多情的坏女人,体验到人生的转换、艰辛、伤悲和爱情。那种动荡不安的生活,平民时代的无声的挣扎、凝视、记忆和抛弃。魏微的叙述像少女的辫子,解开,又绾起来。她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你的思维——不,其实不是——必须有一个前提。你的心里还应该有一种期待和寻觅在跟踪她。受她的诱惑。或者你是在宁静的时分读她。你怀着一种检验的心态阅读一个故事。像检验你的生命一般,你估计着人生中应该存放多少检验才能成就一辈子。其实这种检验无结果。许多熟悉的片段加注了陌生。许多陌生的事实导入了你的经验之中——即使对同一本书的理解也是多方位的、多区域的。分时段的。譬如,眼下,你这样想,这本书结束了,像一个容器完成了它的存储,但恰恰相反,事情远不止此。容器可能正在扩大,变得柔软、无形。那些人,他们刚才面目清晰,声音亲切。但现在,一切都远去。魏微说,“已是许多年过去了。”他们分开了。但,那个曾经的少年说——“我多么希望能遇见她,虽然她是个陌生人。”
   
  任何一个好故事都会在结尾的时候让人怅然若失。《拐弯的夏天》是这样。它绘制了一个夏天。“曲里拐弯的”。简洁的。复杂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魏微在讲述中有些“絮叨”。重复。类似一个人枯坐家中的呢喃。“自说自话”。但这种“絮叨”多么必要。它其实有作者的影子隐入其中。她的单纯和祈愿。她的伤痕。隐秘的。不为人知的。有许多细节,让我们跟着魏微体验到生活中那些“必须”和“偶然”。曾经的1986。河流一样汹涌的夏天。后来,这个夏天被时间分开了。在河的两岸。有两个人。一个像影子一样跳跃和行走。另一个,宁静而且无声。

    [2003-2-22夜9:00-10:00]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王立    时间: 2004-3-26 21:33
读罢此文,我想兄弟是个认真的读书人:)
作者: 刑天丁    时间: 2004-3-27 12:09
呵。 
好文。
精华。
作者: 玉龙    时间: 2004-3-27 12:18
听说楼上是一个精干的小伙子!
作者: 刑天丁    时间: 2004-3-27 12:43
哦。着实没想到,想到得只是呆头呆脑的书生意像:)
作者: 玉龙    时间: 2004-3-27 12:49
最初由 刑天丁 发表
哦。着实没想到,想到得只是呆头呆脑的书生意像:)

果然幽默!
作者: 冷眼看    时间: 2004-3-27 20:17
想必楼主每读一本好书都要作读书笔记吧。
看了想了再将思想流入笔端,这样的写手不多矣!
难得难得!
作者: 忆眉如黛    时间: 2004-3-27 20:41
能够认真读书的人都是让我佩服的:)
作者: 刑天丁    时间: 2004-3-28 11:12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想必楼主每读一本好书都要作读书笔记吧。
看了想了再将思想流入笔端,这样的写手不多矣!
难得难得!


我也做不到,常常让一本书带来的美好灵感白白流失,痛哉
作者: 闫文盛    时间: 2004-3-28 11:44
标题: 问好楼上诸位
其实只是职业使然。因报纸读书版要稿子,就写了几个。见笑。
作者: 张乃光    时间: 2004-3-28 11:55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书评。文由己出,情由心生。欣赏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很好:))
作者: 玉龙    时间: 2004-3-28 17:27
又是山西的才子啊!
作者: 何道足    时间: 2004-3-28 21:03
呵呵,楼住看过"小说"<绿茶>吗?

电影<绿茶>是根据<水边的阿狄丽雅>改编的,而且它的故事也和电影<绿茶>很不同.
作者: 闫文盛    时间: 2004-3-29 21:54
标题: 金仁顺的文字自成一路
的确不错。电影小说都看了。不过我写的只是一己的读感。谈不上评之一字。
作者: 刑天丁    时间: 2004-3-30 17:17
作者谦虚。

最好的评论中要有自己。
作者: 刑天丁    时间: 2004-3-31 17:53
标题: 回复: 问好楼上诸位
最初由 闫文盛 发表
其实只是职业使然。因报纸读书版要稿子,就写了几个。见笑。




请作者以后注意声明,最好注出首发,以便监督:)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