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招生的来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星涛
时间:
2011-7-8 17:52
标题:
招生的来了
招生的来了
真是三十年河东转河西!八十年代初到
2000
年以前,全国各地的中专学校就像是香馍馍,农村户口的学生们做梦都想尝一块。可现在,离毕业考试还有近一个月,各种中专学校就派人上门招生来了。前些年,像卫校、粮校、铁路学校、林校等都是学生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因为上了这些学校,不仅可以跳出农门,而且毕业后分配的单位也令人艳羡,可谓是跳出糠箩进米箩了。可现在,这些学校不但不包分配,而且开设的专业也与校名不相符合。不要说挂羊头卖狗肉的有,就连卖猪肉、鸡肉、鸭肉也多的是。如果想上这些学校,只要拿着当年中考的分数条就行;没参加中考的就拿初中毕业证即可;实在没有毕业证的,只需学校出张已毕业的证明就可名正言顺地去报道了。招生广告上写得明明是三年制的学业,可学生囫囵吞枣的只学了两年,就被一车拉到深圳、珠海、海南等厂里,月薪五百元至八百元不等,学校也就算完成了包你就业的任务了。至于第三年的学费,你可一个字儿也少不了,因为你的中专毕业证还在学校手里攥着呢。长此以往,学生和家长便对部分中专学校敬而远之,不少初中学校也制定出了相应的阻止学生上中专的措施。
为防止学生没毕业就被中专学校招走,每年四月份左右,大部分初中学校就召开全体教职工会,严令禁止任何人参与中专学校的招生工作。因为各县局都有普高招生任务,完不成任务要罚校长的款,还要大会小会点名批评。可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中专招生的人也不是吃醋的。他们当中有路数的,就先找到局里领导。于是,一个电话打过来,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进班面对学生宣传。学生毕竟是学生,幼稚着呢,哪里禁得起那些常年在外面转悠的人花言巧语地煽动。成绩好的,又抱定上高中的同学,听完宣传就将招生宣传单揉成团,悄悄装进口袋;成绩差的,上高中无望的同学就可动了心。课下,几个人相互串联一下,再回家说服家长,不久就不辞而别,报道去了。为堵住这个漏洞,学校又出台一项政策,无论是打着哪个人的旗号来招生,只能先留下招生指南,一律不许进班宣传。招生的对此心知肚明,他们会想方设法来调动你的积极性。有的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学校所在乡镇的书记、镇长,由他们出面先安排好饭局,再由地方父母官出面请学校领导。这下实在躲不过去了,不仅校长要亲自出马,而且还带了五六个应届毕业班的班主任共同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招生的边将宣传材料拿了出来,每个班主任一份。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既然喝了人家的酒,也就只好让班主任回班宣传一下吧。每每看到乡镇领导带着招生的进校,班主任们便互相点头微笑,因为中午又可嘬上一顿了。可校长见了,却苦不堪言。要知道完不成普高任务,被处理的是他校长一把手呀!虽然每次宣传之后,招走的学生不多,可学校的军心已被动摇,毕业前紧张的学习气氛也被大大冲淡了!
2002
年之后,教育局下文规定,任何学校必须完成普高、职高任务,不能敞开大门放学生去上中专。有了红头文件,学校就等于有了把尚方宝剑。招生的也就只好远远的在门外望生而兴叹了。他们就在学校大门左右两侧奋力地张贴招生宣传纸,今天他贴来,明天你贴去,花里胡哨的,贴了一层又一层。毕业考试过后,门口的“牛皮癣”少了。别以为招生的就停止了向学校“进攻”的步伐了,他们早悄悄地将目光瞄准了学校内部少数意志薄弱者。他们让这些人暗地里动员学生,并郑重承诺:每动员一个学生奖现金
300
元。于是,毕业考试刚过,再统计各班学生,竟神不知鬼不觉地少了十分之一。更有聪明的招生人,他们不用糖衣炮弹俘虏学校内部人员,因为那毕竟要浪费糖衣。他们干脆利用现成的资源——已来校就读了的学生,让他们宣传。这些学生根本不用到学校,只需前庄后村跑一遍,好多学生便被宣传得心花怒放,马上拎了个背包,随着这些被利用的“小托儿们”,欢欢喜喜地上学去了。
不是家长不劝阻,也不是家长溺爱着孩子,他们也反复到学校问了孩子的成绩情况。成绩特别差的,上高中又考不取大学,白花了三年的学费。而上中专呢,先读两年书,小孩子大了,再去打工,家长也放心了。成绩中等而家庭又特别困难的学生呢,虽然也想上普高,考大学。可是掰起指头算一算,高中须念三年,大学须念四年,学费得好几万,一算起这些,大部分家长也就沉默了,只好心酸地看着孩子上中专去了。
从每年的四月份开始一直到新学期开学,中专招生从不间断,且不断得以各种形式向各学校村庄渗透。看着背包袱上长途汽车的学生们,我感到一阵一阵的茫然。可换位思考一下,我又不由心悸起来。如果这中专招生的是我,我又该怎么办呢?因为一个学校毕竟是凭生员才能办下去呀!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洛风
时间:
2011-7-8 18:00
这年头,什么都市场化了。叹。
作者:
袁光熙
时间:
2011-7-8 20:54
中国教育的问题实在太多了,作者用事实点明了招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问好朋友!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1-7-8 21:11
招生的来了,每天天气最火热的时候,人心也火热躁动着。欢欢喜喜的走了,十年冷板凳,换来一朝跳龙门;哭哭凄凄的走了,青春的豪气干云,看来需要修正再次期待。
捏着票子的笑了,花花绿绿的世界花花绿绿的票子,很少有人看见不动心。唯有一条冥冥之中的底线呢?每个人都或许该想想眼下,国与家,家与国,荣辱兴衰,长堤与蚁穴…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1-7-8 23:31
观察社会,贴近现实的文字,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7-10 11:08
不错的文笔,提读。
作者:
微风轻行
时间:
2011-7-11 11:33
呵呵,学校也真不容易,但也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问题,国家的问题。
没有办法啊,应该是国家的大事,却让区区的招生员去承担。
而一些学生呢,如果不去那样的学校,他们又能去哪里?
未必每个学生都能被好一点的高中学校接收。
所以,龙有龙道,虾有虾道,于学校或学生都是一样,很正常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任何两个系统制度的更替之间,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
关心社会关心教育的文字,赞。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