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进退 [打印本页]

作者: 依红袖    时间: 2011-9-26 10:15
标题: 进退
文/依红袖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勿对号入座。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进是为了更有余地的退。只有做好进与退的取舍,才能成就完美人生。
——前记






    董事会上,刘副书记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不同意在A国投资建厂。A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不但湿度大、温度高,不适应纺织行业生产,而且A国经济基础建设落后,没有电力保障等匹配的建厂基础;此外,该国的地域文化具有很大的自由主义状态,政府状态也有不稳定性,不利于用工等方面的稳定生产,据我了解用工成本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低。我就讲这些,希望每位董事会成员都能以负责的态度,认真考虑我的发言。”刘副书记是纺源集团资格最老,还有两年就退休的一名老干部,他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虽然字字沉重有声,但语气和浑浊的双目中透露着一种无力挽回与力不从心的苍老、疲惫和无奈。

    “在A国投资的确有一定的不利因素,但也没有老刘同志讲得那么严重,我们要相信考察团的报告结论。要用发展的、战略的、政治的眼光去看待问题,A国是我们的友好邻邦,现在A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那里提前投资就等于提前做好了战略发展。A国的纺织产业十分落后,而且劳动力富余,有着产销两旺的良好前景,希望大家相信董事会的决策。”说话的是汪华董事长,举手投足和言词之间透着干练与执著。“在A国投资建厂的利与弊,懂事会和考察团已讨论过多次,我不想再多谈,今天董事会的决议,就是希望大家通过此次投资方案,大家举手表决。”

    汪董事长说完率先举起右手,除了刘副书记起身离场之外,其他董事陆续举起了代表表决权的右手。“本次董事会,应到十一人,实到十一人,一人弃权,十人赞同,符合大会决议公则与要求,大家鼓掌通过!”负责记录的陈秘书铿锵有力地宣布着决议结果,并带头鼓起热烈的掌声。

    对此次决议结果,汪华即感到一种短暂的放松,又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凉的心痛。其实汪华对此次投资也带有很大的疑虑,可是这件事是由市政府牵头,而且主管工业的陈平副市长一直抱着极大的积极态势。董事会的全体成员也都看得很清,这完全是一次别无选择的抉择,除去刘副书记提出反对,并最终弃权,其他董事会成员的赞同,完全是迫于权力的压力。权力是一把无声的利剑,只要一个暗示,就会让很多人为之倾倒,何况这是一家国有企业,真正主宰企业命运的就是政府部门,谁都不愿意在一次象征性的举手过程中,失去仕途的宠信。





    投资很快就紧锣密鼓地展开。此次项目,纺源集团共投资3.17亿,主要负责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安装和生产经营,投资的其它相关事宜及手续,由市政府出面协调。建厂工作进展迅速,在厂房等基础建设完成后,汪华决定亲自带着首批设备安装人员实地考察。汪华带领人员由川江市坐飞机先抵达上海,然后由虹桥国际机场登机到达A国,再转车到建厂地点。建厂地址处在一处临海的地段,周围没有村庄,到处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距离最近的城市有一百多里,没有电力供应,没有喧闹的人群和足迹。眼前瓦蓝的海域是一个天然浴场,高远的天空,湿润的空气,纯净洁白的云朵……那里给人的第一印象,完全是一种与世隔绝的自然美、生态美。人们议论纷纷:与其在这里建棉纺厂,倒不如开发建设旅游风景区。汪华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完全没有那些建设工人对景物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致和第一次到异国他乡的新奇。


    半年后,纺源集团在A国的公司正式投产。这里没有电,靠4台大型柴油发电机发电带动设备生产,招来的工人也没能像想象的廉价,支付的美元相当于国内工人工资的两倍。这还不是关键的难点,关键是这里没有明显的四季,而且雨季太长,使不喜湿的棉纺设备极难生产,产品质量根本无法达到正常的生产要求;此外,由于A国不产棉花,所有的原料要从国内以出口的方式购进。原料、用工、耗能、关税等各方面的成本增加和卖不出去的不达标产品,使这个新厂自一开始投产就陷入了巨大的亏空。

    巨大的对外投资失利和仍在不断增加的亏空,使纺源集团很快陷入了资金周转不畅的境地,甚至到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同时,伴随投资失败,洗钱等种种传言也风声而起。为摆脱生产困境和得到急需维持生产的续入资金,令汪华大伤脑筋。国际和国内纺织市场的饱和,让这个行业的利润大幅压缩,国家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实施了“砸锭限产”的调控政策。进入21世纪,国有企业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房地产的兴起,给纺源集团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国家政策,国有企业职工公房的分配政策取消,将全面推行住房私有化。纺源集团按照国家的国企房改政策很快实行了“房改房”购买制,“房改房”也就成了公房私有化过渡时期的一个特殊产物。房改也给纺源集团带来了几千万元的资金新来源,同时汪华意识到,纺源股份生活区的平房拆迁和大量空地,势必将成为新的利润增加点。此外,还有一件更加紧迫的事,就是要赶在集团内唯一具有良好生产利润的“纺源股份”生产状况下滑之前,争取早日成功上市。他的这一设想也同样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和纺源集团的高层都深深知道,如果不能及早找到新的资金续入点,巨大的投资失误和银行贷款,必将使纺源集团走上无力挽回的境地。

    有市政府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希望。纺源股份的上市议项,市政府已协助运作了多年,发行事宜早已完成,目前只等证监会的严格审查与批复。但是纺源股份受集团投资失败和其它子公司亏损的牵制,利润正在呈逐步下滑的态势,使上市的成功审批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不确定性。这件事已迫在眉睫,照这种生产态势下去,如果近两年不能上市,也就代表着纺源股份将不再有上市的机会。


    为尽快和加速完成上市事宜的疏通工作,汪华决定成立一个“上市公司联络小组”,由集团的一个副总专项负责。


    企业在衰退,人心也自然出现松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当企业不稳定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将企业搞上去,而是如何在企业衰败前找到新的栖居单位或出路。国有企业是国家的资产,对许多仕途者来讲,其实赢利与亏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地位和仕途前程是否会因此而受到压制。汪华觉得,自己也到了该抽身而退的时候,趁着现在摊子还是一个光鲜的壳,败絮还没有完全暴露。


    对于家庭来讲,汪华现在已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自己在位期间,女儿已独立成立了一家纺织品经营公司,说白了是一家皮包公司。每逢有客户要货时,都是在集团旗下的纺源股份提货。鉴于他这个集团董事长父亲的权力威严,女儿每次提货都是质量最好的、成本价,不用交货款和订金,当货卖出后,再给公司回款;如果货出现质量问题,还可以无条件退货、换货。不用女儿投入任何资金和承担任何风险,就这样只需倒一倒手,将这个篮子里的鸡蛋挪到另一个篮子里,利润就完全到了女儿的户头上。能买到既廉价又优质的产品,谁都愿意的与你合作,女儿的公司发展的顺风顺水,三年下来,已经具备了千万元以上的资产。


    “人总是要收手的,不要太贪,要学会进退。”现在,汪华一有时间就开始这样教导女儿。“还是转行做别的实体经济吧,免得出现了什么纰漏。”


    虽然公司的账目做得天衣无缝,女儿还是很明白老爸的言外之意与感受的,以往也曾经出现过职工不满写匿名信上告的情况,都是爸用老脸和他手中的权力摆平的。





    几个有门路的副总及管理骨干已经开始办理调动,到新的、更有生机的单位任职,还有的干脆辞职下海,独立或者和朋友一块经商。山雨欲来风满楼,谁都看出巨大的贷款和亏空,已使纺源集团无力翻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纺源集团前身的主体就是现在的纺源股份,曾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国家大型二级企业,是汪华在上世纪80年代初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在别的企业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率先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这个企业十余年的时间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了几倍。在这样成绩的光环照耀下,他本人一时间成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省市、乃至全国的明星厂长,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带着川江市政府的期望和自己雄心勃勃的壮志,将市里的针织厂、印染厂等几家困难企业组合起来,成立了现在的纺源集团。市政府将几个亏损企业的包袱甩给纺源集团,汪华也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能让这些企业在纺源股份公司雄厚经济实力和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走向一片灿烂天地。但是几年下来的苦心经营与奔波,不但没有扭转那些亏损企业的局面,而且将纺源股份也拖入了困境。


    汪华首次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同时,看看那些曾经没有自己那般辉煌成绩的其他公司领导,汪华的内心里还产生了一股浓重的失落感和不平衡。看着那些坐豪华车、住高档房的经理、老板,再看看集团花十几万为自己配备的奥迪车,与职工住在一起的几十平米的宿舍楼,他感觉自己落伍了,跟着自己干事业的那些哥们受委曲了。从那一刻起,汪华开始觉得,自己不但要会工作,还要学会为自己着想,为自己多留几条后路,为身边打拼的老哥们多着想的想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最后一个年度,汪华在董事会上提出了改革企业福利制度和进一步优化企业生产改革的方案。谁不想自己过得好一点,过得舒服点,他的提议一提出,立刻得到了董事会的全票通过。汪华亲自制定方案,首先将纺源股份原有的物业、职工医院等部分资产,以资源整合和专项优化管理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划分设置,从而成功将纺源股份名下的部分资产进行剥离,划归为纺源集团的几个下属子公司。有了新的子公司,跟随自己多年的几位哥们也就有了总经理的新位置,有了顺理成章配备轿车的理由,有了提升工资档次和自主决断生意往来的经营权力。


    几个哥们有了事业上的新位置、新起点,还要想法让其他高、中管理人员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让他们感到“有肉共同吃”的团体意识,以免有人给自己捅娄子。于是在公司宿舍楼的建设上,汪华又提议并实行了厂长楼、中层楼和职工楼的不同档次的建设新标准,并且按不同等级为全体管理人员增加了工资。集团和各子公司的管理人员热情高涨,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的大事,大家都说没有白跟随汪董事长,特别是在现在房产行情一路看涨和国有企业住房正在全面进行房改的情况下,汪董事长真是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事实也最终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就在这一批高层和中层干部楼盖成并入住的第二年,集团正式取消职工住房的分配制度,全面与市场接轨。纺源集团高、中层管理人员新入住的、每套百平米以上的大房子立马增值了十几万,到现在已升值到几十万。


   屈指算来由纺源股份到成立纺源集团,自己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已经干了二十几年,已俨然成了纺源集团这个圈子里的老家长,一代代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高中层管理干部都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与自己共进退,这让汪华感到很感动、很温暖和很自信。现在是该退下来了,这些年随着企业效益及利润的下滑,各种不顺心的事也总是接连不断,再有两年就是六十的人了,到那时不想退也得退啊。在汪华的潜意识里,也想让自己再年青几岁,可是岁月不饶人啊!想到这里,他忽然自嘲地苦笑了一下:想让自己年青一些,这也许是许多握有权力人员的共同想法吧!?




    总算有好消息传来,纺源股份公司的上市有眉目了。汪华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其实在汪华脸上不缺乏笑,但那些笑都是为了迎接上级领导和为了给下属、职工形成和蔼印象,自己强迫性的招牌式微笑。看来自己苦心布局的纺源股份盈利计划和强有的疏通攻关计划奏效了。为了让纺源股份上市,每当集团有大盈利订单时,几乎全给了纺源股份,其他几个子公司的一把手虽然也是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可是有时也难免存在微词、异议和不满。


    就在汪华对上市即将成功而高兴时,纺源股份公司总经理项杰给他打来电话:一名叫张鹏的销售员在南方的一个城市发来传真,申请将一批价值近百万的产品低价处理掉,理由是这批货意外地被雨淋污染了。


    汪华听了脸色立刻阴沉和凝重起来,他实在不想在自己调离之前,集团再出现与他有牵连的、不愉快的事。这个张姓的销售员是自己妹妹的独生子,大学毕业后专程来投奔自己。汪华看过项杰转过来的传真图片和内容后,亲自给张鹏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不要胡来。张鹏一副无辜和哀求腔调地说:舅!这些天南方一直阴雨,你看天气预报也知道这是个事实,我们在给客户送货的途中防范措施出现了疏漏纯属意外,您如果不信,我一会儿就把那些污染纱的图片从网上给您传过去。舅!公司那边你得帮我,我已经和客户谈妥了,低价出售给他们,他们不会向我们索赔,算是我将功补过……


    挂断电话后,汪华的脸色变得铁青。汪华给项杰打电话,语气里透着无奈:项总,你看着处理吧,事情出了,已无法挽回,虽然任何事都有意外和出纰漏的时候,但这件事决不能姑息,建议你还是要严肃处理的!汪华在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显得绵软无力、意味深长,相信项杰能听懂和理解他的难处与意思。


    在任何一家企业,像成品在运输途中因措施疏漏被不慎污染这类低级的质量事故,是绝对不可姑息和容忍的。纺源股份公司对张鹏的处理意见很快下发,意见称:经调查,90%的产品被雨淋属实,并对事故责任人张鹏做出辞退和处以五万元罚款的决定。就这样一笔价值近百万元,最后只销售了二十几万的产品污染事故,在看似认真、严格、严肃的处理之后,像一件琐事一样被人们慢慢的淡忘和消沉在纺源的发展史上。再后来,有人传言张鹏被辞退后,不久收到了一笔六七万元的汇款,并利用这部分资金与一个朋友合伙开设了一家“家纺销售公司”。





    转眼,纺源股份的上市工作已到眼前。在那个值得全体纺源人庆祝的日子里,纺源股份的办公大楼前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一条条写满恭贺与祝福话语的彩色条幅,从楼顶高高垂下,一幅幅地挂满了整个大楼正面和侧面的墙体。汪华看着这些彩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这是自己在位期间的又一功绩呀!


    该是功成身退的时候了,就在纺源股份成功上市不久,汪华向市政府写了调离申请报告。


    调离报告很快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批准,批准的速度之快超出了汪华的意料。在新、老领导班子的交接仪式上,主管工业的副市长陈平没有出现,主持仪式的是市长助理方琼,方琼也没有代表市政府对他不能继续带领纺源集团前进而表现出挽留和惋惜的表示,整个仪式反倒显得过于仓促、沉闷和简短。新任集团董事长由原纺源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项杰接任,而股份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超出了汪华的想象,没有任用他推荐的人选,由市政府委派原经济开发区的一个副主任接任。在简短而简约的交接就职仪式中,负责宣布人事任免的市长助理方琼在讲话中说:纺源集团在过去的发展中,曾经为川江市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几年的发展中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推进企业发展,经市政府慎重考虑,在对纺源集团和纺源股份领导班子做出调整的同时,根据我国证券法的最新规定,纺源股份将于近日内完成与纺源集团的各类事项交接,全面脱离……


    仪式结束后,市长助理方琼以还有个会为由径自离去。汪华从市政府对纺源集团与股份公司的全新调整和市长助理方琼的言辞中,隐隐听出了一种莫名的不安与焦躁。


    陈锐上任后,按照市政府的要求,首先对纺源股份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清查。当陈锐最终将这份进展并不顺利的清查报告交到市长高明怀的手中时,虽然市政府对纺源集团和纺源股份的财务状况早已有所了解,高明怀还是大吃一惊,纺源股份贷款高达十二个亿,坏帐、死帐和近几年的亏损近五个亿。如果这份报告真实,也就是说纺源股份已接近资不抵债。纺源股份的债务,使高市长想到了前几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王——蓝田股份,那时的蓝田股份公司已经极度衰败,而每年的财务报表却是虚假地高速增长,蓝田野藕汁等产品广告更是被运作、宣扬得家喻户晓。此事一经曝光,最后更是牵出了从地方政府到企业内部的许多重大隐情及幕后交易……


    纺源股份的生死已迫在眉睫,陈锐在从市政府回公司的路上感到了极大的压力。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必须尽一切保障纺源股份的正常生产,这不仅仅因为纺源曾是川江市的一家招牌企业,更大的原因是:如果纺源倒了,这巨额的企业贷款怎么办,纺源股份六千多名员工的饭碗问题怎么办……同时,哪一届市委、市政府也不愿看到这样一家国家大型二级企业,是在自己任期的政绩史上消失。


    当轿车开进厂区时,生活区的那一片绿树带给了陈锐一种想透透气的感觉。司机将车在路边停下,陈锐看着这一大片长势茂盛的绿树,奇怪地问:这片树林看上去都是栽种没几年的新树,当初为什么不建成绿地和花坛,两万多平米、整齐茂盛的杨树林出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小区里,总让人感到有种不和谐、不理解。


    “这一大片地段原是职工平房宿舍拆迁后留下的,目前已经由纺源集团卖给了开发商,很快就会成为居民楼,这片杨树林是集团前任董事长在三年前发动职工栽种的。据说国家政策规定,开发商在购买和开发楼盘时,土地上成材的树木要按价值单独核算。”司机尽量用一种轻松的口气答复陈锐的问话,因为他看到陈锐的脸色有着太多的疲惫和倦怠。


    陈锐苦苦的一笑,没想到在他就任之前,曾经名振一时的纺源集团竟然已落败到了这种地步,连如何在每一寸土地上多挣一分钱都算计的如此到位,可是他还是不太明白,如此善于斤斤算计的汪华又是如何将纺源集团带到如此亏空的地步呢?!


    为寻求企业摆脱困境的新出路与新方向,陈锐上任后接连召开了几次董事会和高中层管理人员会议,商讨企业的发展大计。但在几次讨论中,每个人看似头头是道地侃侃而谈,无非是讲国际大形势的如何不利,无限制的扩张已使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国内纺织企业整体大形势下的利润下滑,公司每年利润不抵巨额的贷款利息、已入不敷出等人人都知道的困难所在,对于企业发展根本没有建树性的建议。


    也许只有深入职工群众才能了解到一些真正的实质性问题与症结所在。作为纺源公司的新任董事长,并没有多少职工认识陈锐,其实基层的职工也根本不会认为他是这个企业的重要领导,因为在职工的眼中和习惯意识中,公司的高层领导根本就不会出现在生产一线,即使出现也只是引领着重要客户走马观花地进行生产参观,根本不可能、也不会与满手油污或身上沾满棉花毛的一线职工交谈。陈锐进入生产车间,一个厂房、一个厂房地走动、查看,根本没有引起任何职工的注意。由于订单少,车间内的生产不忙,有很多设备处于停开状态。陈锐看到一位年老的保全工正在对一台故障设备进行维修,便走过去攀谈几句。在陈锐的眼里,老职工工作时间久,知道的事情多,分析问题比较全面,不会有太多片面性的意见,最重要的是老职工没有那么多顾虑,敢说、敢于直面事情的真相。老职工显然把陈锐当作了进行技术学习交流的外来人员。陈锐说:老师傅,现在厂里的设备运转状态还好吧?老职工头也没抬,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回答:凑合着开吧,配件供应不及时,而且都是些假冒伪劣,能好到哪里去!一句话让陈锐的心里“咯噔”一声。看来,可能真的又要了解到一个新的大问题,因为公司帐目上流动的大资金主要出现在进货和出货两个环节上。老师傅在攀谈中说:他在双休日等业余时间,时常被一些私营公司请去进行设备安装和维修,对于同样的机件,国有企业的购进价格往往高出私营企业买入价格的一倍、甚至几倍,而且配件质量低、使用寿命短。





    纺源股份的内在管理危机太严重了,在陈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的仓库物资清查行动中,帐目上显示:生产原料、设备配件和各种器材与物料,买入的都是价格最高的,而且大量的机件采购频繁,也许正应了老职工所说的“假冒伪劣”那句话;也有一些不经常更换的机件,但进货数量都相当大,有的是五六年前进的(那时公司的效益还相当好),仓库里至今还有很大的库存;最让人痛心的是,还有着一大批在纺源股份进行设备更新换代之前的——老设备机件,那些机件满是锈迹,一堆堆地存放在仓库的角落里,它们代表着纺源股份曾有的辉煌,仿佛默默地叙述着纺源股份曾经怎样地富有和一掷千金,但是现在它们已是一堆堆废铁……

    纺源股份的领导层已先后进行过几次调整,升迁的、调离的、辞职的都有,那些曾经的老领导几乎都有着一定的政治与历史背景。当班不究前班的帐,这是国有企业新旧领导层的潜规则,除非是上级部门倾力严查。于是那些内部的、外部的,总之,各类的坏帐、死帐,就这样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更长,二十年、三十年地一茬茬积累下来。在纺源这个国有企业中,从来没有人愿意追查,也可以说根本没有人敢于去追查和考证那些帐目的具体内容与来龙去向,因为闹不好或许会牵出大问题的……在一茬茬领导与管理层中,胆大的、欲浑水摸鱼的,你敢做我就敢效仿;胆小的、不想引火烧身的,反正这些账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明智的任由去之、装聋作哑、不理不问,只管做好当班的事。


    但是潜规则终有被打破的时候,在川江市委、市政府对纺源集团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几个月后,原川江市工业副市长陈平和原纺源集团董事长汪华等多位市政部门及原纺源集团的领导,因涉嫌经济问题被双规审查。


    2008年,迪拜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也更进一步将纺源股份拖入了濒临破产的绝境。同时,就在这一年春节即将到来的前十天,纺源股份爆发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职工大停工。往日喧闹的设备一台台静悄悄的停着,职工毫无表情地坐在设备旁静静地养神。每个厂房都静得让人感到一种不安与失落,厂领导班子急了,川江市委、市政府也着急了,要求纺源的职工有什么请求可以提出来协商,但决不能以这种表现形式向企业施压,私自停工停产是违法的!


    在停工停产一天后,市政府派来协调小组,组织职工代表了解具体情况。纺源股份的职工的确太苦了,工资是当前各个行业中最低的,而且劳动强度大,空气中飘浮着花毛和棉尘的生产环境也极差。特别是随着物价的快速上涨,那些纺织工人家庭不断面临着生活的新压力。其实那些纺织工人也不是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是过年了,请求公司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的职工发放点物价补助。最后,纺源股份的领导层答应了职工的请求,可是这每人一千元的春节物价补助难倒了陈锐,他只得向市政府求助……


    一千元的补助,终于在春节前发放下来。不是纺源股份公司的职工不理解企业的难处,而是纺源股份的职工太难了。每逢过年过节,看着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大包小包的发东西和发奖金、发放物价补助,纺源股份的职工就心酸,出力受累比人家多,工资却比人家低得多,近两年更是连年终奖金的影子也没有了。


    就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生产经营巨大亏空等因素,使纺源股份露出了遮掩多年的真面目。纺源股份经因经营业绩的巨大亏损,股票被证监会戴上了“ST”的帽子。从此,纺源股份在力争生产经营好转的情况下,又多了一项新任务,那就是早日争取股票“摘帽”。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给国际和国内的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并使全球经济在随后的几年里依然疲软和衰退。纺源股份同样步履艰难,持续亏损,股票又被证监会加重为“*ST”。


    为保住纺源股份的股票不被退市,2010年年底,川江市政府以出口退税等名义,做出了为纺源股份补贴九千万元的财政决定,使纺源集团的当年财务出现了盈利。


    2011年上半年,美债和欧债危机爆发,全球危机再次陷入了新的动荡之中。美国经济感冒了,全球经济都在跟着打喷嚏。中国的各个行业也未能幸免,继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就连关系民生的物价也在不断飙涨,抵制通胀成了国内的首要任务。


    纺源股份的困境继续加重,而且由于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不但招不来新工,而且原有的青工大量流失和跳槽,生产处于了半停产状态。


    为摆脱困境,市委、市政府和纺源股份的管理层只能选择“卖壳”这最后一步棋,期盼着能将纺源集团持有的、51%的纺源股份的股票转嫁给一个好婆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纺源股份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二十几年一直选择前进,不断循环地贷款投资、扩大规模,同时巨额的贷款和利息,以及经营不良造成的亏空,最终将纺源股份压得喘不过气来。每一届企业领导都期盼自己有所建树、干出成绩,于是明知不断的盲目扩张,早晚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那一天,但是为了政绩、仕途,他们仍然前赴后继,并在发展中引发很多不可避免与令人思考的经济管理问题。现在,纺源股份终于选择了“向后退”,在不久的资产重组后,将退出股市,并用卖壳的近十亿资金偿还巨额贷款,将重回国有企业的前身,轻装上阵,开创新的未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本帖最后由 依红袖 于 2011-9-26 10:17 编辑 ]

——记录生命历程,感悟百味人生!



[ 本帖最后由 暴雨迎风 于 2011-9-26 21:27 编辑 ]
作者: 暴雨迎风    时间: 2011-9-26 15:23
辛苦红袖!小说很有特点,给人们展示了一场企业改革进退的风风雨雨,其实人生也何尝不是这样。文字流畅,气势宏大,很有现实意义,值得一读。
作者: 依红袖    时间: 2011-9-26 20:52
原帖由 暴雨迎风 于 2011-9-26 15:23 发表
辛苦红袖!小说很有特点,给人们展示了一场企业改革进退的风风雨雨,其实人生也何尝不是这样。文字流畅,气势宏大,很有现实意义,值得一读。






本想展现一幅国企进退的画册,但毕竟阅历有限、文思有限,限制了整个厂景更加细致、深刻的发挥。谢谢暴雨迎风版主的评价!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11-9-26 21:03
这种题材的小说难写,红袖敢于涉及值得我学习。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1-9-26 21:24
大段的叙述,气势宏大,再现了该企业的改革过程全貌和所经受的金融危机考验,有史诗般的大气磅礴,但削弱了对人物的具体刻画和形象塑造,当有些细节才好,商榷而已。
作者: 依红袖    时间: 2011-9-27 09:31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1-9-26 21:03 发表
这种题材的小说难写,红袖敢于涉及值得我学习。





西夏楼兰老师过奖了,以后我会努力将这篇作品绘制成一幅长卷。谢谢老师!
作者: 依红袖    时间: 2011-9-27 21:17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1-9-26 21:24 发表
大段的叙述,气势宏大,再现了该企业的改革过程全貌和所经受的金融危机考验,有史诗般的大气磅礴,但削弱了对人物的具体刻画和形象塑造,当有些细节才好,商榷而已。



谢谢刘版主点评,由于故事展开后,场景会很大,所以先写出骨架,以备以后向中长篇深入细致地描绘。多谢刘老师!
作者: 天下为公    时间: 2011-9-28 14:14
作品很规范,问好
作者: 依红袖    时间: 2011-9-29 13:36
原帖由 天下为公 于 2011-9-28 14:14 发表
作品很规范,问好




谢谢天下为公老师的点评,“作品很规范”几个字,使我想到了铅字文本,使我考虑到网络小说如何像期刊上的铅字文本一样:格式规范、文字规范、内容结构规范、表述方式细腻规范。努力!争取让自己的小说具有铅字文本的规范,早日成为铅字。再次谢谢天下为公老师!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