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是客套还是“套客” (两则) [打印本页]

作者: 若荷    时间: 2011-10-30 13:17
标题: 是客套还是“套客” (两则)
                   是客套还是套客

                      若荷
  
  之前,我不太懂得客套。特别是,如此客套。我只知道,有话说话,没话不说。庄户人说话,讲“那是实在”。就像我乡下的二婶婆,说话不用转弯。人人都不太客气,也不太冷漠,寒喧也好,客套也罢,感觉上实实在在。我常认为,那倒是人生智慧。
  
  乡下这几年去的少,便与这种景况隔离得远,疏陌中,便有些想念,那浓浓的乡音,那悠悠的情味。家人就说,那是乡下人好,热情所致,使我这种多愁善感的人,终于找到个念想。

  牵念的时候,乡下亲戚便来电话,问我近来可好?我是小辈,电话打过来,光些单纯的问候,便有些不大得劲。因为我是小辈,我就主动搭讪,今年有没有种土豆?如果种得多,又吃不过来的话,可以给我弄了来,我找人代销。

  于是乡下的亲戚,开始给我算今年的土豆种了多少,然后再说收成,然后再确定市场的价格。乡下的亲戚来电话的目的,有可能就是想让我替他卖土豆,但是他们不主动说,只问你身体好不好,家里大人、小孩子的身体、学业,一一算着数落。

  接乡下亲戚的电话,通常都是以这样的内容结束,情意融融,心里无比温暖。说到底,亲情就是如此的啊。后来有朋友对我说,别拿电话里的客套当真。更进一步强调,任何客套都可以信,惟电话里的客套,不可信。一时听得我惘然,好长时间回不过弯去。
  
  城里人的客套,并不是那种真正为想念对方,而电话里的询寒问暖,也不是单刀直入,有事说事,或让你觉的,那是凡事儿无意的言谈。时有的客套,是为下一步发言所做的铺垫,方式多有纷繁。这种电话的联系,有时,给人感觉是一头雾水,因不知对方的意欲何为,只觉心里骤寒骤暖,就像整个人,从春天走进秋天。 
 
  比如,几天前有一位同事给我电话,手机响时,我正在做饭,为了接这个电话,我不计锅里煮着一锅就要熟的莲籽粥,赶忙去按手机的听筒。结果,从声音里听出是我的一个旧同事,不由欢喜非常,听对方的口气,是一直没找到我的手机号码,这才晚了好几年才与我联系。
  
  也那么即刻地,我想起了她,一个熟悉的,非常喜欢聊天的女人,在眼前晃动着。她先是问我家里老人的情况,然后再来问孩子的情况,又嗔怪为什么这么多日子不给她电话。那关心的劲头十足,真得很令人感动。不过,当寒喧结束,话题一转,她问我,计划生育证明怎么开,原来是她马上面临退休,单位可能要以独生子女户的名义多加些退休补助。
  
  我详细地把怎样去计划生育局开证明,找哪个人有效,盖什么部门的章子等都一一告诉了她,最后,她问我有没有档案,我说你户口都转走了,原单位档案怎么可能有?肯定是没有。她听后,略一沉思,然后对我说,那好吧,就这样?我说,好的,就这样,多保重哦!
  
  我的“保重”两字还没有跳离舌尖,对方那位同事早已挂掉了电话。整个的客套,不过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她想得到的信息。回味她说的“好不容易找到我的手机号码”的话,我笑笑,把手机的滑盖关上——也罢,都是以前的同事。
  
  耳边想起那个朋友的经验之语,不要相信电话里的客套,不知是上帝有意与否,当五分钟前所打的电话得到印证,我这才信以为真——原是这样!和客套人打电话,你得有所心理准备,那不是客套是“套客”,目的达到,他绝对不会再想你。
  

                   深度潜水
                  
  时或写些小文,发表在报刊的边角上,于是经常有人相约,给某个企业、景区等等写一个报道之类,既然有人相邀,自然是欣然前往。只是在企业临时召开的会议上,开场有人介绍的“这是某某作家”,感到脸红非常。片刻后点头,决心给他们写,把最优美的词汇缀上,好发表在当地的报上。
  
  一来二往,更多了些应酬。酒席上,我常遇到一些特谦虚特会说话的人,比如总因为你写点字而对你说“久仰”之类,有些人被“客套”得脸孔绯红,被客套地夸赞者就像打了一针兴奋剂,我却总也兴奋不起来,甚至感觉特别地尴尬。你发表的文学作品的名字他都不记得,却能把你捧得天花乱坠。道是好言中听,却生怕有人在夸赞中稍有疏漏,让别人捡了把柄。尽管他并不知言过其实,也能使别人出丑。
  
  所谓的客套话,是那种巧舌如簧的应酬话,很普通,很特点,却有褒贬,有表扬,且全然不动声色,是你察颜观色,亦防不胜防。在官场上,这种客套话太值得研究了,如果肚子里没有多少词,够呛能接上华而不实客套之人的下语。
  
  而真正的客套话,并不像他不知道你爱不爱吃他夹的菜,而非夹给你吃这么简单。我就有这样的经历。那得把客套话说得,明知华而不实,但因那话是一片好心,也要实实在在地接受,并且表示莫大欢喜,你只管谦虚在应承,眼神里切莫露出特别的意味。
  
  和在酒席上不同的是,在网上,我最不喜欢的有两种人,一种高傲而冷。一种看见你就表示客气,反复用“劳驾、借光、慢走、留步”等并不属于网上专有用语的词汇,以“客套”网上的异性。QQ好久不上线一次,一上来,但凡见有这样的头像闪烁,紧跟着必发出“久违”,“恭候”等等短语,就觉得泛酸,慌忙打出“失敬”二字,溜之大吉。

  网上所谓“深度潜水”,也许便是如此。当我不潜水的时候,往往是我觉得自己呼吸非常自在的时候,不用躬身回复满嘴的敬语。与文友轻描淡写,看看天气,聊聊文字,便有满心的欢喜。

  为了预防客套,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签名里写上:真诚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质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人的心。不想同步到微博,不久就有人回复:写作是从外界走进内心的暗栈,而聊天是内心走向外界的阔门……看到这段话,我的那个感慨啊——看来聊天也是有好处的。可谁不想聊天啊,俺是不想太“复杂化”,罢了。

  [copyright]一[/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11-10-31 14:26 编辑 ]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1-10-30 17:10
标题: 回复 1# 若荷 的帖子
  “客套”本是文明之邦里人与人之间礼貌的一种象征,可现在的客套却掺杂着太多的虚假成分,弄不好还会上当受骗。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1-10-30 17:53
心与心的距离,总是那么遥远。难怪人们都说,知心好友最难得。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1-10-30 21:31
真诚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质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人的心。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1-10-30 23:13
深度潜水不失为一种故作的深沉,汪国真诗曰:故作深沉的人,并不深沉。客套是一种礼节,特别是中国的酒桌上入席时甚是客套。文章从身边生活谈起,娓娓道来,观点鲜明,欣赏
作者: 叶之秋    时间: 2011-10-31 09:11
当客套成为一种风尚,不可套也无法生存了。
作者: 若荷    时间: 2011-11-2 12:25
提上来,掺和掺和。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1-11-2 12:29
客套也要分场合,我们在某些时候,确实要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就像一些外交辞令一样“冠冕堂皇。”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1-11-3 14:57
客套和套客,前后颠倒一下,人心就错位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已经难得一见。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