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时光隐匿在泥土中 [打印本页]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4 20:14
标题: 时光隐匿在泥土中
    
时光隐匿在泥土中



          文/郭玉琴



  乌云和阳光都给了不确定的未来。我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未来。乌云和阳光都不属于我,不属于我恒久的意念里。突然幻觉上看到这一点,正是我端坐在一个初冬的梦口,一杯茶水温暖着我的掌心。就是这个掌心,十指连着它,宿命的纹理陪着它送走我许多的时光,而这些时光,无所谓美好,它不过是完成一个鲜活生命的盛衰史而已。现在我要用记忆打开我生命的历史,这是我在无数个阴晴圆缺的光阴无法控制的情绪。


  一年一月里的一些日子里,似乎风霜没变,你没变,我没变,可世界变了,时间改变了。记忆中还是一张脸,人群里你还可以指认出谁是谁的谁。可一张脸上的纹路在记忆里改变了。从细腻到粗糙,从热情到冷漠,从羞涩到张扬。你所指认出的不过是一张皮而已,在无数个白昼和黑夜的交替里,前一个时间上的记忆和后一个时间上的回忆,其实早已经隐匿去你寻找的那根情感纽带。其实我今日不是遗憾指认不出记忆里的某个面孔,甚至连自己我也指认不出了,就像今早的容颜老于昨晚,今日的我回不到曾经走过的任何一个年轻过的时代。


  任何一个年代的辉煌最终都要输给时光。所谓风华绝代最终不过是时间隐匿后的风烟一抹。人一但感觉到自己将要面临失去的可怕时,往往更加的不遗余力的想去抓住些什么。人在渴望抓住所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时,总是先从根开始。于是千万人海中,有千万人走在寻根的路上。千万人潮涌动里,归向都指向童年那个影像。


  总有人跟我说,回到故乡,就像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其实这是一个十足欺骗自己的影像。当我在我童年的故乡,回想那些影像时,就觉得那是根本回不去的一个影像。童年的土地,那些过家家的泥土,你捧在手心的泥土啊,过家家时用到的泥土,红泥小火炉用到的泥土,正一年一年的走失。土地越来越少,我们捧着的泥土也正被我们故乡的人一年一年的嫌弃。当我在文字里深情的说热爱泥土,其实我真正回到故乡面对它时,却从来没有生发出要为泥土守望到老的愿望。这与我儿时捧着泥土玩耍在土坡上笑逐颜看的光景是完全两个世界的感情。


  时间催老了泥土上的人,泥土反而更加的扎根在怀旧的情结里,仅此而已。泥土与人在时间里是分不开的,时间隐匿的越深,泥土离我们就越近。一年一月,泥土上的庄稼种了一茬又一茬,我总觉得泥土上的庄稼是是生生不息的,可我忘了我自己也是泥土上长出的一茬庄稼。我和我的家族的每一个人的血脉流通传承也是生生不息的。就连我泥土上的村庄,我的童年,我的故乡也都是活在泥土上的庄稼。


  人一代一代的老去,站立在泥土上的村庄容貌却在一代一代的翻新。村庄的老人总喜欢在冬天的暖阳下,坐在草剁边一起唠嗑家常。一代一代的老人在说着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的唠嗑里,一代一代的离开村庄。一年一年的唢呐声送走一个又一个自然老去的人,迎来一个又一个娶进村庄的新人。于是庄稼收了一茬再种一茬,人走了一批又来一批,进进出出,一个村庄几十年过去也不见人口减少或是爆满。因此村庄还是村庄,那些百家姓啊还是那些百家姓,就是离开的村庄再回到村庄,认识我的人越来越少,我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一样的地点,一样的村庄,不一样的是我们要在村庄里拿出家谱叙旧才能跟隐匿的时间连接上感情的纽带。

  一片羊声喊过村庄的早晨,我回到村庄,母亲突然说村里喜欢养羊的三伯死了。我心里陡的一惊,在村庄转了一圈,也没感觉到三伯离开这个世界于这个村庄有什么改变。村庄的烟火照常的在他住过的烟囱上升起,他的儿子和他的孙子一切习以为常的养着他留下的那只羊。他照料一辈子的土地庄稼正长着,稻谷新收下的晒在场院里,麦种已经播进泥土。而他,村庄的人说,就躺在他家的自留地里,一座小小的孤坟,占着的地巴掌大,盛放骨灰。


  还记得活着时的三伯,因为和我家搭地界为那一条小田埂在年轻的时候,和父亲起过争执,为那一村地一辈子也没和睦过。如今他入了土,带走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只是他再也不会知道他生前争执过的那块土地早已经被国家指定要征用了。


  隐匿在泥土里的时间,见证着泥土上的每一茬庄稼的枯荣衰败。在时间隐匿的泥土中,我看到自己越来越像村庄上这每一茬庄稼当中的一份子。与时间对峙,是我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的宿命。尘归尘,土归土,泥土养育了我们,我们在时间隐匿的每一条记忆纹理里,也终究要明白回归泥土是我们最终的方向。作家向阳说,只要你愿意忘记路向,人类双脚所踏,都是故乡。是的,纵然一生要走上千山万水的旅程,隐匿在世界每一寸泥土背后流走的时间,依然都有可能引领我们踏入故乡。我深信,未来阳光和乌云都不属于我恒久的意念里,只有时间会带我走。   
           
[/copyright][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music]http://stream.8box.com/upload2/16/640916.mp3?hazel[/music]

[ 本帖最后由 郭玉琴 于 2011-11-4 20:45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1-11-5 10:33
感念与感叹,揭示了生活原本更为日常和内在的层面。现在,我加入到它们的形体中,以灯火后面的阴影,以被岩石磨损后的咸涩音调,和一整座倾斜的水池,我收集万物陈旧的伤口,消失在每一个单独的事物中。其实,万物都有着自身隐遁的道路,不向任何人道及。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1-11-5 11:04
凝视生活,凝视生命,心里的感触便张扬恣肆,弥漫芬芳了。富有质感的文字。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1-11-5 11:22
抽象的描述与具像的生活细节交融成为一个透视的文本,把隐藏的时间骨骼凸现出来。文字显得更丰满而有精神力度。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1-11-5 12:26
这个题目尤其得好,诗意而韵含哲理。
岁月是流走的,但人还在,思想还在,故乡也在。问好玉琴。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1-11-5 15:46
尘归尘,土归土,泥土养育了我们,我们在时间隐匿的每一条记忆纹理里,也终究要明白回归泥土是我们最终的方向。

    题目新颖,写法越来越娴熟而老道,刻画出时光的流失对乡村对人生对我的印象……拜读,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1-11-5 16:46
  文章沉郁地把人引入了流逝与永恒的哲学大命题。读这样的镇定的潜意识文思,需一颗安谧的心怀。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1-11-5 19:02
既写出了对泥土的眷恋,也渗透出一种无奈和淡淡的哀愁,一切,皆是源自对故土的爱。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1-11-6 21:41
作家向阳说,只要你愿意忘记路向,人类双脚所踏,都是故乡。

其实精神自由,高于故乡的道路。这就是现代人的追寻。学习问好
作者: 贵妃醋    时间: 2011-11-6 22:06
角度新颖,笔触老道,思想的深度彰显。学习并问好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1-11-6 23:03
学习问好。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1-11-7 06:53
独立的思考使文字厚重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1-11-7 10:45
标题: 回复 1# 郭玉琴 的帖子
  是啊,故乡的泥土在变,故乡的人们在一代一代地老去,而时间也在悄悄地流逝,想起故乡总会让要生发无限的感叹。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1-11-7 15:36
看到了玉琴文风的另一面。问玉琴好!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1-11-7 17:11
  隐匿在泥土里的时间,见证着泥土上的每一茬庄稼的枯荣衰败。在时间隐匿的泥土中,我看到自己越来越像村庄上这每一茬庄稼当中的一份子。与时间对峙,是我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的宿命。尘归尘,土归土,泥土养育了我们,我们在时间隐匿的每一条记忆纹理里,也终究要明白回归泥土是我们最终的方向。

富于哲理,叙述从容,文字细致起来。看来玉琴在尝试另一种写法。问好。
作者: 我爱我家    时间: 2011-11-7 19:13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老师好文字!学习了。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19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1-11-4 21:18 发表
标题十分新颖,写法有了变化。
谢谢神版褒奖,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19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1-11-5 10:33 发表
感念与感叹,揭示了生活原本更为日常和内在的层面。现在,我加入到它们的形体中,以灯火后面的阴影,以被岩石磨损后的咸涩音调,和一整座倾斜的水池,我收集万物陈旧的伤口,消失在每一个单独的事物中。其实,万物都 ...
谢谢敬老师勉励.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0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1-11-5 11:04 发表
凝视生活,凝视生命,心里的感触便张扬恣肆,弥漫芬芳了。富有质感的文字。
谢谢夏冰朋友来读,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0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1-11-5 11:22 发表
抽象的描述与具像的生活细节交融成为一个透视的文本,把隐藏的时间骨骼凸现出来。文字显得更丰满而有精神力度。
谢谢房子老师点评,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1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1-11-5 12:26 发表
这个题目尤其得好,诗意而韵含哲理。
岁月是流走的,但人还在,思想还在,故乡也在。问好玉琴。
谢谢木姑娘,你的小说和散文语言都很美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2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1-11-5 15:46 发表
尘归尘,土归土,泥土养育了我们,我们在时间隐匿的每一条记忆纹理里,也终究要明白回归泥土是我们最终的方向。

    题目新颖,写法越来越娴熟而老道,刻画出时光的流失对乡村对人生对我的印象……拜读,问好!
谢谢文华,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2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1-11-5 16:46 发表
  文章沉郁地把人引入了流逝与永恒的哲学大命题。读这样的镇定的潜意识文思,需一颗安谧的心怀。
谢谢梁老师点评,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3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1-11-5 19:02 发表
既写出了对泥土的眷恋,也渗透出一种无奈和淡淡的哀愁,一切,皆是源自对故土的爱。
谢谢梅子来读,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3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1-11-6 21:41 发表
作家向阳说,只要你愿意忘记路向,人类双脚所踏,都是故乡。

其实精神自由,高于故乡的道路。这就是现代人的追寻。学习问好
谢谢川媚支持,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4
原帖由 贵妃醋 于 2011-11-6 22:06 发表
角度新颖,笔触老道,思想的深度彰显。学习并问好
谢谢贵妃醋老师来读,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4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1-11-6 23:03 发表
学习问好。
谢谢刘版来读,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5
原帖由 运涛涛 于 2011-11-7 06:53 发表
独立的思考使文字厚重
谢谢运涛涛,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6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1-11-7 10:45 发表
  是啊,故乡的泥土在变,故乡的人们在一代一代地老去,而时间也在悄悄地流逝,想起故乡总会让要生发无限的感叹。
谢谢教授支持,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6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1-11-7 15:36 发表
看到了玉琴文风的另一面。问玉琴好!
谢谢梅林朋友,问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7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1-11-7 17:11 发表
  隐匿在泥土里的时间,见证着泥土上的每一茬庄稼的枯荣衰败。在时间隐匿的泥土中,我看到自己越来越像村庄上这每一茬庄稼当中的一份子。与时间对峙,是我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的宿命。尘归尘,土归土,泥土养育了我 ...
谢谢匣子版主,其实只是一个换个表达方式而已,谈不上新的手法。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8 10:28
原帖由 我爱我家 于 2011-11-7 19:13 发表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老师好文字!学习了。
朋友过奖了,谢谢来读,问好。
作者: 董万军    时间: 2011-11-8 10:29
在独立思索中寻求一种释然,真好。问好玉琴。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1-11-9 09:47
原帖由 董万军 于 2011-11-8 10:29 发表
在独立思索中寻求一种释然,真好。问好玉琴。
谢谢万军来读,.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