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由“子为父隐”想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1-11-27 20:38
标题:
由“子为父隐”想到的
由“子为父隐”想到的
《孟子
·尽心上》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孟子的弟子桃应提出一个问题,舜作为天子,假如他的瞎眼老爹杀了人,被以执法严厉闻名的皋陶抓住了,他又该怎么办呢?孟子的回答则出人意料,他说的是,舜会“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
訢然
,
乐而忘天下
。”——找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背着老爹偷偷地逃跑,然后在海边一个
谁也找不到的地方躲起来父子共享天伦之乐,而把治理天下的使命彻底忘了。
关于孟子的回答,有很多人想不通,更中颇多非议,身为亚圣的孟子怎么可以这么回答呢?这分明就是在鼓励弟子把亲情置于法理之上嘛。对此,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就给予过激烈的批评,他指出“瞽瞍杀人,皋陶执之,舜负而逃,’此非至当之言也,好辩之过也。”认为这话说得并不恰当,是因为孟子一贯“好辩”而犯的错误。
当代,也有学者指出,孟子之所以对此假设做出这样的回答,是因为舜的选择实际上并没有徇情枉法,而是“全法全亲”的大义之举,因为他抛弃了天子之位跑到了偏远的海滨,实际上已经等于把自己流放了,以古时候的观念,“子过父承”,父亲犯了法他来承担罪过,所以他做的是很合理的。
当然,桃应提出的是假设,孟子回答的也是假设,我们也当不得真,不过,发生在孔子弟子曾点上的一个故事却可以为儒家在相关问题上的看法提供佐证。
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时,经过叶邑,叶公的一只羊跑到孔子的住地,结果被他的弟子曾点给吃掉了。同为孔子弟子的曾点的儿子曾参觉得非常困扰,于是跑去问孔子这件事该怎么办,孔子的回答则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父子之间应该互相隐瞒,没有必要非得去揭发亲人,只要把正直藏在心中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
《论语
·子路篇》中的记载则是:“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我们不知道历史上是否真的曾点吃羊这码事,但孔子的意见却是确定的,那就是要把孝亲放在第一位上,而理法则可以屈居其后。
何以竟会有这样的看法呢?
不由得想起一个小故事来,说的是有一个人,志向远大,在自己的陋室中写下了“扫天下”的座右铭,可是他的屋子里却是一片脏乱差,他从来也不会动手扫一下。一日,朋友来访,见到墙上的铭文,笑道:“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不知道这故事的结尾如何,照常理推论,此人该是羞愧难当甚至无地自容的。道理很简单,如果连最基本的小事情都没做好,又枉谈什么大做为呢?
作为教育的鼻祖,孔子并不是整天向弟子们灌输什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或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之类的大道理,而是更重视
做人的基本原则,那就是
孝悌,守信和仁爱。
孔子倡导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把这三点做为基本原则而提出来的,清代秀才李
毓
秀则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著名的蒙学教材《弟子规》。在这三点中,首要的就是孝悌。孔子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因为孝悌是为人的根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而孝悌就是为人的道德根本,只要做到这一根本了,什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之类的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天天挂在嘴边念叨着。
不仅仅是儒家重视孝道,道家和佛家也同样把孝看作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作为超凡入圣起码条件。《太上感应篇》开篇“万恶淫为本,百善孝当先。”就是把孝作为“百善”中的第一条的。而《观无量寿佛经》中则提到,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首要的就是要修“净业三福”,而这三福中的第一点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可见,不论有多少修行法门,这一个孝字都是绕不过去的,做不到这一点,多少苦行都是枉然。
当然,悌字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怎么提了,但孝字还是被我们一如既往地提倡,只是在那些高调的言词泛滥的情况下变得有些边缘化罢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对父母不孝,对妻子不忠,对子女不养的人,他又怎么可能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又怎么可能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我们过去经常提倡大义灭亲,试想,如果连至亲至爱的人都可以“灭”,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大义”而言呢?新的《刑法》修正案
草案
规定,“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按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正是体现了对亲情的尊重,不将法理凌驾于最基本的亲情之上,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而孔孟也并不是真的要求人们徇情枉法,他们只是用夸张的假设叫人们认识道德之本的重要性
,“本立而道生”,只要把最基本的做好了,才可能达到更高的道德标准。
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有时候,看着整整齐齐的《中小学生守则》,或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总觉得有些可笑,甚至觉得有些可悲。那些冠冕堂皇的句子,分明是领导们会议上的发言嘛,怎么读也不像是可以用来指导生活、规范行为的“守则”或“规范”。拿假大空的东西来唬人,是我们的一贯做法,而拿这些东西来教育学生或是规范社会,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如此,这个社会又怎能不风气败坏,道德沦丧呢?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一江言语
时间:
2011-11-27 23:04
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画龙点睛,入木三分。如空兄之文总令人获益。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1-11-28 07:06
孝悌之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章由典故引入,语言间约,主题切入当今时代需求,极具探讨性。
作者:
莫明
时间:
2011-11-28 10:17
标题:
问好
学习,所言甚是!
作者:
春花秋月
时间:
2011-11-28 21:44
沆瀣一气!!!!!!!!!!!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1-11-28 22:39
在弘扬孝悌之道的今天,如空文章很有借鉴意义,孔子信奉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在今天极具深远意义,在金钱观、人生价值观逐渐扭曲的时代里,我们的社会需要正义、善良,更需要真善美。再读版主力作,最近正在读国学经典。
作者:
海凹
时间:
2011-11-29 17:27
毛主席语录:
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来与老百姓的思想时,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1-11-29 20:01
多谢诸位回复!
本立而道生,其实就和中医治病一样,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最近,上边又狠抓校车了,可是根本就没人管校车乱的根源……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1-11-29 20:03
标题:
回复 9# 海凹 的帖子
毛主席教导我们……毛主席的教导记心头……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主导思想,所以主席的话还是要听的,听,听,而已。
作者:
云端
时间:
2011-11-30 13:02
如空,不是反驳你,我只是想到了一些问题。真是难了。
假如子为父隐就是对的,亲族血缘关系如此,包括友谊等感情也如此,包括利害关系等关系同样会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何一些人注定要为一些人做一些不应该的事。注定要形成亲情友情利益共同体等立场代替是非大义的本身。这样的关系既能锦上添花也能助纣为虐。
比如子为父隐的缘故,似乎古代的一番犯法株连九族也是对的了,毕竟一个犯错,要么亲族受益,要么亲族包庇,要么亲族复仇,终究难脱干系。
还有贪官不顾国家大义为家人敛财也不是说不通了,毕竟,他本人宁可牺牲几十年的自由,给家人带来的无穷的财富呢。
还有一些影视剧,仇家杀人(这个被杀的人或是好人,或是坏人)的情节里,常有那种连小孩子也不放过的最后一刀,似乎这种行为也有理论依据了——否则这小孩子长大势必报仇的。
所谓尊重人性,而人性本身就综合了善恶,尊重善也要尊重恶。这些想起来也是很无奈的吧。
作者:
海凹
时间:
2011-11-30 14:47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1-11-29 20:03 发表
毛主席教导我们……毛主席的教导记心头……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主导思想,所以主席的话还是要听的,听,听,而已。
不听也可以。只是觉得有的人的话和现实越来越远,而有的人所说的话和现实越来越靠近。发这个语录和你的主题牵扯不大,只是有一点牵扯。毕竟子为父隐之类是夫子思想啊。
问好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1-11-30 19:31
标题:
回复 12# 云端 的帖子
云端多虑了,就是反驳也是正常的,能与人辩论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尤其是与朋友辩论。
其实,我的主题不是要证明“子为父隐”,而是为了说明“本立而道生”,重要的两句话都加蓝了。
记得文革时,要父子夫妻划清界线,可以想像,是对人性的最大摧残。刚读过余华的《兄弟》,其中有李兰为了和自己结婚一年多的地主家庭出身的丈夫受批判的故事,她却甘之如饴,原因很简单,这个丈夫曾给过他前夫从没有过的尊严。
又刚读了文强儿子的文章,从中看出,文强无论其人怎样,仍不失为一个好父亲。
子为父隐和株连无关,和为家庭违法无关,更和仇家灭门无关。就事论事,说的是在亲人违法的时候为亲人隐匿真相。亲人可以不强迫出庭作证,我国的法律才有规定,而这一点,在外国已经走在前面了。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1-11-30 19:32
标题:
回复 13# 海凹 的帖子
问好海娃!
其实我说的“听听而已”是说当政者只是听听而已。毛的诸多理论都是很有深度的,我也曾读过毛选中的一些篇目,很是佩服其远见卓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