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7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③我眼中的杂文与时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24 1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眼中的杂文与时评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杂文界出现了一种趋势,有杂文家称之为“时评兴盛”和“杂文式微”,并断言有以时评写作取代杂文创作的架势。此观点的对错姑且不论,杂文与时评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还是先弄清什么是杂文。记得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是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并且指出,“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编年有利于明白时势,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
   
  明代吴纳《文章辨体序说。杂著》中说:“文而谓之杂者何?或评议古今,或评论政教,随所著立名,而无一定之体也。”鲁迅所说的“杂文”,正是“无一定之体”的文章编集在一起的意思。因此,在鲁迅笔下,杂文不是一种单一的文体的称谓。鲁迅以杂文名编,而不是以杂文名篇。
   
  1933年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说:“鲁迅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的代名词。”瞿秋白在这里用杂感来指称鲁迅的杂文,指的是鲁迅杂文中以论时事、砭锢弊为主的文艺性的论说文字。从此,瞿秋白对鲁迅杂感的界定也就成为权威性的观点而沿用至今。
   
  本来纯粹的文学和非文学之外,存在介乎之间的杂文学。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属纯文学,而以议论为主的带有一定文学性的散文,就是杂文学。如先秦诸子散文,将哲学、政论或学术与文学结合在一起,带有一定的文学性,就属杂文学。这种杂文学作品的产生,从客观方面讲,它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社会需要它;从主观方面讲,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属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但仍然存在着相互渗透、转化、联结、补充的一面,二者完全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为杂文学的杂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而杂文(狭义的)的杂,正在于它是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与艺术领域的文学散文的交叉、融合,其文体性质是议论、评论,兼有评论性和文学性,这就决定它的两重性:既是文学创作,又不是文学创作。
   
  时下的“杂文式微”与“时评兴盛”的观点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本来很明白却往往被忽视或被混淆以致弄得十分暧昧的问题:杂文与时评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答曰:都是广义的言论,同族同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杂文与时评仍然有所区别,即作为时评的言论趋向于新闻,作为杂文的言论更接近于文学。说得更
具体一点,作为一般言论的时评,更多地遵循新闻的规律;而作为杂文的时评,必须是“文艺性评论”——要遵循文学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那就是说,有“文艺性”的时讦属于杂文,只有新闻性而缺乏文艺性的时评,不是杂文,是一般性言论。你硬要把这类不是杂文的言论往杂文圈里拉,又喊“杂文式微”了,这不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吗?如果这种认识能够成立的话,就应该不存在“以时评写作取代杂文创作”的纠葛。那么,“时评兴盛”应该欢迎,“杂文式微”就得从杂文身上去找原因了。
   
  那么杂文(包括能成为杂文的时评)的文艺性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它的本质属性,即在思维方式的运用上,要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在艺术特质上,表现为形象、“画面”与逻辑形式的统一——统一于形象化的说理。简而言之,要兼有文学性与评论性,以两种思维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反映世界。有杂文家指出,起码要会叙述,善描摹,重思辩;还要讲究结构,注重韵味,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两种思维方式的结合,讲究“有机”二字,即它们之间要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而又相互制约。阎庆生先生在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时指出,鲁迅的杂文,形象描绘是片断的、凝聚的、写意的,这是逻辑思维对形象思维制约的必然结果;逻辑形式不断地接触具体的富于生活表现特征的感性材料,常常从理性和审美结合的角度上提出概念、判断、推理,逻辑形式的外在化与内在化往返交结,主要以客观事实论证文章的论点,这是形象思维对逻辑思维制约和渗透的必然结果。既要刻画形象,或不断地创造“形象因素”,又不能让其充分地展开,自成一体,摆脱逻辑形式的制约;既要对具体材料分析论证,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又不能进入纯抽象领域,写成理论著作;既要使逻辑形式与生活画面、“个别”与“一般”之间流动转化,渗透融合,又要不见痕迹,巧妙自然……
   
  如果杂文真正“式微”了,其自身的原由是因为它正在滑向抛弃或忽视“文艺性”的一般性言论和时评的路子,因为这样最省心省力,又趋时讨好。时下杂文的通病,就是在思维方式的运用上顾此失彼,缺乏把形象与概念、生活与理论糅合起来的功力。要么板起面孔说教,要么讲点故事,运用几个比喻、添加一些讽刺、反语,以为这就是“艺术性”,结果还是把杂文写成了一般性言论或时评。除此而外,也许还有更深层的社会的文化的方面的原因。
   
  “杂文的式微”是一种危机,而“时评的兴盛”则是好事。二者有联系,但不是一码事。最可悲的是,有些时评作者总把自己趋时的一般性言论当做杂文,还要喊“杂文式微”了!而有些杂文作家为了媚世而把杂文降格为一般性时评,还要叫:不得了啦!“时评想取代杂文”了!我以为,“时评兴盛”有利于时评品味向杂文的提升,对于时评创作,应该是好事;“杂文式微”则并非“时评兴盛”的必然结果。
   
  时评为什么会兴盛,这也是值得研究的。
   
  一方面是报纸和期刊业的迅猛发展的需要。譬如报纸,编辑者说:言论是报纸的旗帜。理论上也许是对的。这说明编辑对言论(包括时评)需要之急切。对一份报纸的一个版面而言,一是某些重要的新闻事件确实需要言论实施评点的任务,以期对事件的内涵、意义等进一步阐发张扬;二是需要言论配版,以求搞活版面。
   
 
  “时评兴盛”是应该鼓掌欢迎的,但兴盛的时评务必注入思想的灵魂和文采的风范,才有真正的生命。然而,艰难的时世总是给时评作者设置某种尴尬:“写的比发表的有意义,说的比写的有意义,再说到底,没有说出来的比说出来的更有意义”(前苏联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语)。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4-24 19:17 | 只看该作者
好,分析得透彻!

置顶,给精华!
3#
发表于 2004-4-25 12:35 | 只看该作者
铁兵先生引用的话很深刻很到位。
4#
发表于 2004-4-25 19:04 | 只看该作者
厉害。
高手,佩服。
5#
发表于 2004-4-26 22:27 | 只看该作者
既要刻画形象,或不断地创造“形象因素”,又不能让其充分地展开,自成一体,摆脱逻辑形式的制约;既要对具体材料分析论证,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又不能进入纯抽象领域,写成理论著作;既要使逻辑形式与生活画面、“个别”与“一般”之间流动转化,渗透融合,又要不见痕迹,巧妙自然……
—————————————————————————
  赞同。可视作创作谈,精辟!
6#
发表于 2004-4-29 21:42 | 只看该作者
俺学习了.
7#
发表于 2004-5-8 18:24 | 只看该作者

就是这句话!

写的比发表的有意义,说的比写的有意义,再说到底,没有说出来的比说出来的更有意义(前苏联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语)。
8#
发表于 2004-5-10 23:21 | 只看该作者
两个老大哥也该过来砸两篇了吧。

呵~~
刀,太阳,押上来。
冷版何在?
9#
发表于 2004-5-11 10:3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刑天丁 发表
两个老大哥也该过来砸两篇了吧。

呵~~
刀,太阳,押上来。
冷版何在?


偶早早睡下了,谁像你夜猫子一个!:)
10#
发表于 2004-5-12 16:39 | 只看该作者
哎呀,先看一夜秋雨老师的文章就好了,就不会把《也说虚拟网络的虚拟情缘》贴这儿了。我赶紧去试一下看能否删掉。
11#
发表于 2004-5-13 13:33 | 只看该作者
经典之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5:51 , Processed in 0.05146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