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重读李白《望天门山》一得
[打印本页]
作者:
明空词韵
时间:
2012-1-14 20:32
标题:
重读李白《望天门山》一得
重读李白《望天门山》一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近重读此诗,悟出一点点感想,在此说说:理解此诗-定要从题目入手,着重要弄懂这“望”字的意义,不是登天门山,而是望天门山。而更关健要弄懂在何处望,如何望?是一处望还是多处望,是低处高望还是高处低望,是动中望还是静中望,不弄清楚就不好解读诗意。细读觉应是李白乘舟顺游而下站在船头望。即连续性的动中望。
试想,李白昨夜酒醉在顺利而下的船中当然好睡。醒来时,正好天亮了,到船头凝伫,恰离天门山不远,抬眼向前望如梦如幻,诗人不用思考即可得首句也:“天门中断楚江开”。诗人被这雄伟之景迷恋,当然不急于吟诗,不急于续下句。而船向下行已近山门。河道一时变窄,两边江水碰壁而回转巨浪,这样就无形中成就了“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承句了。[那时李白不一定懂所谓起承转合,他不要懂这些小技儿] 当然这起句充分体现诗人的浪漫,承句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与鲜活。李白忘情地望,转眼间正经过门中,李白没觉船在动,只觉青山在动,这个不怕天不怕地不怕皇帝的大诗人此时内心里也一定觉自己很高大,两岸青山相对出来迎接他,且不是-对山,而是两岸排列的许多山。这里“相对出”既是实写又是拟人。不只是李白望山,也暗藏了大山们来望大诗仙[互望才亲切,李白定这么想]且可想象李白此时不是只是正向前望,而也向两边望,说不定还向两边招手喊“山们好,山们辛苦了” 呢。顺水顺风[何以知顺风,因为有帆] 船很快过了天门山了,李白怎不留恋天门山呢?留恋又如何?回望也。这时正好太阳出来了,在我来的地方,原来我的帆是从日边来的。可想象李白因天门山而回望,却因初升的红日抢眼而平望日了。这里孤帆可以指自已的帆,也可说后面日边正有一帆影来,按整体意应是李白感慨原来我自日边来,自豪着。
总之这首诗着眼于望,变中望,望中变,主客互动,情[没字面表露,但有内心活动]景互动,景景互动。是写实为主,但写实中充满浪漫。写景为主,但景中有心有情。可以说此诗李白写来并不是十分经意的,但却成经久不衰的况世名篇,足见诗人的伟大,真是诗仙一人日边来也。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明空词韵 于 2012-1-15 07:29 编辑
]
作者:
原乡人
时间:
2012-1-14 20:37
坐沙发,赏好文
作者:
原乡人
时间:
2012-1-14 20:42
明空兄的一篇赏析文字,引人进入了千年前盛唐时的诗人境界,
那壮阔的景致和宽广豪放的诗人情怀,经作者细致的剖析、
解读,更加深入人心,再读李白诗,对这位诗仙的境界有了
更深层的认识,文中反复强调的一个“望”字,就已把读者
带进了一个亦真亦幻的诗人境界,好文好诗,读来让人舒畅。
欣赏拜读了!
作者:
无为叟
时间:
2012-1-15 12:01
诗仙的这首诗早曾读过,今读明空赏析文章方知此诗妙处。谢谢!
作者:
羽v公
时间:
2012-1-15 12:18
这个望字解的透彻、全面、细致,
使我加深了对此诗的领悟
作者:
寇素娟
时间:
2012-1-15 12:30
读明空诗人的名作赏析,我有所顿悟:读书不能不求甚解,要细致耐心,多提问题。感谢诗人朋友带给我宝贵的读书经验,问候新春快乐!
作者:
点绛唇
时间:
2012-1-15 16:16
好评之于好诗,锦上添花!
拜读学习,问好明空老师!
作者:
一笺清秋
时间:
2012-1-15 16:43
青莲此诗真是大气磅礴,空明斑竹评析精细,学习欣赏,问好
作者:
明空词韵
时间:
2012-1-15 16:58
感谢诸君读我粗作,更谢原乡君细评
作者:
傅田
时间:
2012-1-15 17:06
标题:
回复
明版理解此诗,从船行的不同空间着眼“望”字,甚有新意。
作者:
大公鸡
时间:
2012-1-16 09:55
标题:
回复 1# 明空词韵 的帖子
这首诗着眼于望,变中望,望中变,主客互动,情[没字面表露,但有内心活动]景互动,景景互动。
:victory: 学习好料。
作者:
grlgl0
时间:
2012-1-16 10:55
标题:
回复 1# 明空词韵 的帖子
这首好诗 经老师这么一评 更飘逸 灵动 形象了 谢谢版主 期待更多的赏析佳作 很值得学习奥
问好老师
作者:
东方晓
时间:
2012-1-16 20:41
评析精细,好文学习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