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失去记忆的街道 [打印本页]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16 14:34
标题: 失去记忆的街道
  
  走过那么多的地方,我很少见到这样一条街道——它东西方向,三里有余,笔直而且宽阔,没有一条往南往北,或斜向其他目标的小道比它显其更长。记忆里,街道两边生着高大笔直的树木,是些树杆皴裂黝黑的槐树,细小的枝桠上簇满了羽状的叶子。冬天严寒的时候,叶子随着那些枯败的枝干一起掉落下来,它们便成了村里人们眼中的财富。人们竞相赶一个大早走到街上,身上背着一只很大的柳筐,一片叶子也不留地积扫了起来,然后放入柳筐里压实带回家去,当作引火做饭的好材料。要知道,槐树的叶子,是多么地玲珑小巧,再怎么积扫累起,也不过只能薄薄地扫上一层。为了让柳筐装满,以满足锅灶,还得扫上其他的树叶,杨叶或者梧桐树叶。但那种树在这里毕竟种得很少。
  
  应该说这不光是一个街道,还是一个村镇,更早的时候是人民公社的驻地,我家就住在一片早已荒败了的小院里。记得那时我七八岁,少玩伴,孤单且无聊。幸亏不久又来了一户,大人是新来的机关干部。他们带来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为哄她们开心,有人开始问了,这个地方好不好?两个女孩没有说话,其中一个则抢着说,不好,感觉破破烂烂的,光泥巴。这句话让人很是难过了些时日。因为我是从小就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并没有到过外地,至于他乡的异样根本就无法区分。后来离家求学出走,终于与外界搭上了联系,每次回家探亲访友,起初的感觉尽管仍然是亲切的,美好的,但那种异样的破败,缺少认真规划的房屋、道路以及设施杂乱的感觉,还是被我逐渐地无奈地接受了。任何人都不喜欢一个杂乱无章的地方,我更是为它的毫无条理而悲伤。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记忆了。我在年前一个闲暇天又来到这条街道。先不去我小时居住的地方看了,我已经看过太多的次数,每一次都是那些无法改变的原貌——破败的砖瓦和房屋,震裂的不曾修补的门窗玻璃。我们在安静无人的街口下了车,奔驰轿车内,林俊杰的歌曲《街道》的旋律悠然余下一句:“不同的颜色混搭的出色,这就是街道街道,谁主角路人彼此在扫描……”同来的朋友很想找一个可以喝茶吃饭的地方,慢蹭蹭地在原地踱着步子,眼睛频频地向四处打量。小村荒僻,我掩饰说其实不光吃饭喝茶,还可以带他找到童年时候我曾游戏的地方。我这是在掩盖心内的不安——因为再往南,不到50米的地方,就是那片熟悉的小院,我即使不去想它,它也早已经浮现在脑海,晃动在眼前。那里有太多的童年故事可以回想,太多的情感丝丝将我牵绊,我只有挣扎着,像失魂落魄的人儿一样,硬是把神情和目光挪开。在这里,我已经不再是记忆里的主角。
  
  这里是个双头街。不知怎么,我突然想起这条街道的传说,顺口告诉了同伴。往事于是不请自来。是大人们无意中闲聊让我听到的,还有现实中的发现带来的莫名的恐慌。起初我并不在意,也不懂双头街是什么意思。开始让我注意的是那一年夏天,住在我们东边农家院里的一个长辈去世,放学后我就和小伙伴们跑到她家去看。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一场唐山大地震让许多人闻风丧胆。家家搭了防震棚,许多人家都在研究防震的土办法。比如倒置酒瓶法,在桌案上将酒瓶子倒置过来,一旦地震摇晃,酒瓶便会迅速倒掉,呯然的声音自然会传到睡梦中的耳畔。直到现在这种方法还有流传,不失是一个预防地震的好办法。虽然人们没有经历唐山大地震,但是那段时间,大家的脑子里全都是地震后的情景。这还只是从报纸上和广播里看到听到的,如果像现在一样有电脑电视荧屏,还不知道心惊胆颤地渡过多少时候。
  
  我们去看望的那个老人,就是在一次地震预报演练中去世的,那天晚上她从屋里跑了出来,惊恐地抱住了院子里的一棵大树。这也是一种防卫地震的办法。据说地震时,闪电雷鸣,山崩地裂。却不知那天,房屋没有倒掉,地震也没有发生,老人却死于巨大的惊恐之中。临行的老人,连衣裳都没有穿上,就光着身子僵在了树上。那是一棵高大粗壮的苦楝树,每年春天抽蕾,到了五月便开出一簇簇淡紫色的花,香气萦绕。在她家的正堂上,用一张门板两条长凳架起,是她的灵床,一张黄裱纸盖在仍存惊恐的脸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人死去的模样,她的肤色已经变得蜡黄。于是一场恶梦在晚上来临,我梦见自己身陷一片沼泽,沼泽里头全是人的眼睛一样深不见底的窟窿,想挪动出来,却越陷越深,使劲呼救的声音惊动了大人,恶梦方才醒来。
  
  过不了多久,街道西边的另一个老人去世了,这位老人是正常死亡,没有受到惊吓,也没有发现多少痛苦。我也去看了,老人很安祥。我们看到他的儿女们手中提着柳条做的哭丧棒,每走一段路程就跪在地上祈祷——让他们的老人顺利升上西天,并且身上要带上很多很多的盘缠。送葬的队伍排得很长,从八十老人到一岁孩童。是老人族丁兴旺。与老人无亲的,也跟在他们后面,看着他们的哭泣也哭得心酸。这次我却不十分怕了。只是很是奇怪,为什么越是令人害怕的事越想去看,越想探寻一种真实与究竟。现在的课本上就有一个题目,问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产生的。而我那个时候,对生来不感兴趣,对死亡却怀着莫大的敬畏。
  
  后面我就知道了有双头街这个说法,也就是说每当街上故去一个女人,那么隔不了多久就会再亡去一个男人,不管是老者还是少者。我见过一个少年在水库里洗澡,无原由地被水中的旋涡深陷在其中,少年自然是没有生还,被人救起的场面哭天抢地。但是从那天起,人们都在担心着什么。后来,我去南边田野里挖野菜,在经过卫生院的路上遇到一个中年男人,他的胳膊下面夹着一个小小的包裹,表情悲伤绝望地往西北方向而去。我抬头盯着去看,发现那小包裹的下面露出一双六七岁孩子的小脚。穿着绣着花的鞋子的小脚,是那样无力地、软软地在她父亲的腰间垂晃。这使我很长一段日子不敢再去那条小路独自游荡,除了生病必须跟大人到卫生院看医生打针注射以外,我都会故意将那段路避得很远,那条弯曲的乡村阡陌小路,在我年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痕。
  
  然而在我童年的时代,我曾那么喜爱着那条街道,它毕竟是我生活过的地方。春天的田野里生长着许多的打碗碗花,紫花地丁挺出的小紫颗粒惹人喜爱,荠菜花编织着更广阔的田野。在暮春,我能闻到浓浓的槐花的香气,将它们打下来烙上一摞油面饼,既解决了蔬菜的问题又打发了馋虫。现在那些槐树大多都已经砍伐掉了,长长的路道上根本就没有了树木,水泥垒的平房厚实且显突兀,还有就是,三十多年前的一家宽广的商店,仍然作为气派的建筑矗立在那里,盘踞在路边。只是它们不再独立,与旁边的各种简易小楼以及平房衔接在了一起,这种毫无规整错落的搭配让我感觉到了陌生。我鼓起勇气进去看了一眼,里头的面积很大,显得空荡荡的,四周的货架上摆满了城里几乎见不到了的花暖壶、塑料花,还有三轮的小童车。从这些小童车还有花暖壶的外壳看,大多早已经生锈了。商店的售货员仍然虔诚地站在门前,望着进出的顾客。突然地,在这些物品与物品之间,上个世纪的气息与记忆一下涌来,是它们,令我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一缕复杂的情感充溢心间。

  乡镇的街道单薄,乡下的村庄更是凄凉得无法言说。它们好像是老了,人们也好像在应付着时光,散漫地度过一个个失去了热闹意义的日子,使外人眼里的季节不再是春花秋月,而是冰冷的剌疼。他们不再是这些乡镇或村子里的主人,而是随时准备跃身上马,不管那里是不是市井喧闹,欺障陌生,仍想一味地走向城里,去做那里的主角,加入到霓虹灯与高速路的流里。城市之钢筋水泥,乡村之绿野万里,从此与他们遥迢千里。好吧,自此以后,来自这些街道的更大的恐惧不再是天灾人祸,更像越来越少的人烟和无边的荒漠。其实,有多少村庄越来越让人感觉没有了主角?随着更多的人群挤向城市,那些曾经崭新的,充满童年温暖与向往的村庄,田原土地,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也已渐行渐远,被人们彻底地荒弃,连同与它有关的部分记忆一同消失。 
 
  [copyright]版[/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十年兜兰 于 2012-10-30 21:28 编辑 ]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2-2-16 15:04
如描梦影,幽微而绰约,体现出作者心灵撞击世界的不同和美好心绪,问好。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16 20:42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2-2-16 15:04 发表
如描梦影,幽微而绰约,体现出作者心灵撞击世界的不同和美好心绪,问好。


感谢剑鸿评手的点评,顺便问候祝好!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2-2-16 20:58
记忆里的一条街,生长着高大的树,有着许多的故事情境,也因此延伸下去,显得很长。很耐读的字,问好。
作者: 袁光熙    时间: 2012-2-16 21:16
  “其实,有多少村庄越来越让人感觉没有了主角?随着更多的人群挤向城市,那些曾经崭新的,充满童年温暖与向往的村庄,田原土地,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也已渐行渐远地消失,被人们彻底地荒弃,连同与它有关的部分记忆。”
  ——文章反映了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在我的家乡已出现不少荒村,或荒芜的老城区。
  问好朋友!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2-2-16 22:34
寂寥的乡村,简单的街道,蕴藏着人们的平凡生活,以及生死轮回。记忆的铺展,蕴含乡情与依恋,文笔质朴,问好。
作者: 张谋    时间: 2012-2-17 08:49
一些记忆,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淡去,用笔记录,书写那一份回忆。
作者: @边走边唱@    时间: 2012-2-17 11:26
失去记忆,未必是真没有了:这一份郑重的追忆,也是美好的!
作者: 一灯烟雨    时间: 2012-2-17 14:24
说是失去记忆,而恰恰还是记忆在中。记忆中的街道,有着许多不可忘记的事,让自己还会处在街道之中,感受那份美好。
作者: 半树    时间: 2012-2-17 21:01
把时间跨度再拉大一些,再可着劲的东拉西扯,文章的空间就出来了~~···

第二段“这是三十多年前的记忆了”这句,如果是我,就单独打成一段……

如果是我,开篇直接切入就行了,反而“走过那么多的地方,我很少见到这样一条街道”这句显得啰嗦了……

“然而在我童年的时代,我曾那么喜爱着那条街道”……这句过渡的真真好……

胡言乱语,应该不会影响你们计酬吧?如果影响了,就原谅半树老人家吧,他基本属于老年痴呆症类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17 22:08
原帖由 半树 于 2012-2-17 21:01 发表
把时间跨度再拉大一些,再可着劲的东拉西扯,文章的空间就出来了~~···

第二段“这是三十多年前的记忆了”这句,如果是我,就单独打成一段……

如果是我,开篇直接切入就行了,反而“走过那么多的地方,我很 ...


因为前面写过一篇了,这个是继上一题写的,所以用了“走过那么多的地方》。下面的,调整了一下时间,搬了几个句子。有些情节写起来太长,忽略了些。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18 08:05
原帖由一灯烟雨于 2012-2-17 14:24 发表说是失去记忆,而恰恰还是记忆在中。记忆中的街道,有着许多不可忘记的事,让自己还会处在街道之中,感受那份美好。
点评到位。问好!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18 10:41
原帖由@边走边唱@于 2012-2-17 11:26 发表失去记忆,未必是真没有了:这一份郑重的追忆,也是美好的!
每每经过一些空蔽的乡村,我心里就有写作的冲动。感谢边走边唱版主的鼓励,我当继续努力去写!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18 18:24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2-2-16 20:58 发表
记忆里的一条街,生长着高大的树,有着许多的故事情境,也因此延伸下去,显得很长。很耐读的字,问好。


感谢阅读,多指导,问好朋友!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18 18:25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2-2-16 22:34 发表
寂寥的乡村,简单的街道,蕴藏着人们的平凡生活,以及生死轮回。记忆的铺展,蕴含乡情与依恋,文笔质朴,问好。

感谢版主的点评,问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2-2-18 19:11
有一种淡淡的气息氤氲文本,耐读耐品的文章。问候!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2-2-18 20:40
有关一条街的沧桑,总是隐喻着时间带来些什么失去些什么,给曾经走过的人,一次钝钝或锐利的刺痛。问好。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19 05:11
原帖由宋长征于 2012-2-18 20:40 发表有关一条街的沧桑,总是隐喻着时间带来些什么失去些什么,给曾经走过的人,一次钝钝或锐利的刺痛。问好。
谢谢阅读,快乐!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2-2-19 08:48
节奏舒缓,结构散漫,浓郁的生活滋味氤氲其中,作者驾驭文字,见功见力,确属精华之作!问好。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2-2-19 17:03
干净,整洁的文字,拉起一段段回味绵长的记忆。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20 14:42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2-2-19 17:03 发表
干净,整洁的文字,拉起一段段回味绵长的记忆。


在写字读书上得向你多学习。
作者: 一灯烟雨    时间: 2012-2-21 08:42
原帖由 十年兜兰 于 2012-2-18 08:05 发表
点评到位。问好!
提读!春天好!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21 18:33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2-2-19 08:48 发表
节奏舒缓,结构散漫,浓郁的生活滋味氤氲其中,作者驾驭文字,见功见力,确属精华之作!问好。


问候高版!
作者: 齐民鲁夫    时间: 2012-2-22 22:00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12-2-18 20:40 发表
有关一条街的沧桑,总是隐喻着时间带来些什么失去些什么,给曾经走过的人,一次钝钝或锐利的刺痛。问好。

欣赏佳评!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22 22:05
原帖由 齐民鲁夫 于 2012-2-22 22:00 发表

欣赏佳评!

朋友有心了,谢谢你!
作者: 透透    时间: 2012-2-22 22:07
欣赏佳作,问好十年新朋友。
作者: 李雷    时间: 2012-2-23 13:05
对乡村的摹写融入细致的思考,显得很有深度,颇具震撼力!拜读!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2-2-23 15:23
乡镇的街道单薄,乡下的村庄更是凄凉得无法言说。它们好像是老了,所有人好像都在应付着时光,散漫地度过一个个失去了热闹意义的日子,使外人眼里的季节不再是春花秋月,而是剌疼的冰冷。他们不再是这些乡镇或村子里的主人,而是随时准备跃身上马走向城里,不管那里是不是市井喧闹,欺障陌生,仍想一味地去做那里的主角,加入到霓虹灯与高速路的流里,试图做它们的主人。城市之钢筋水泥,乡村之绿野万里,从此他们遥迢千里。好吧,自此以后,来自这些街道的更大的恐惧不再是天灾人祸,更像越来越少的人烟和无边的荒漠。其实,有多少村庄越来越让人感觉没有了主角?随着更多的人群挤向城市,那些曾经崭新的,充满童年温暖与向往的村庄,田原土地,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也已渐行渐远,被人们彻底地荒弃,连同与它有关的部分记忆一同消失。 


很有同感,乡村的记忆在心里。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2-2-23 21:41
原帖由 透透 于 2012-2-22 22:07 发表
欣赏佳作,问好十年新朋友。


感谢垂读,喜欢你的字,祝春天快乐!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2-2-24 11:09
细实的文字,对一条街道景象风物内涵的描写、展示、感受、思考等呈现出深刻而富有浓郁人文情怀。有着深度的思考和丰富的思想含量。
作者: 冯学清    时间: 2012-2-25 12:50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12-2-18 20:40 发表
有关一条街的沧桑,总是隐喻着时间带来些什么失去些什么,给曾经走过的人,一次钝钝或锐利的刺痛。问好。



好精辟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