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少年天才”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6 19:58
标题: “少年天才”论
  少年天才”论

  

  小时候常和父亲一起去割编筐用的柳条。割柳条算不上什么技术活儿,只要那柳条长短合适,粗细相当,又少有枝杈,就算合格了。然而即便是如此,在我割的柳条里,还会有一部分被父亲剔除出来,当了柴烧。原因是它们属于当年的“新生条”,而不是前一年长出来的“二年条”。
  
  不过都是柳条嘛!不过就是编个提土装粪的筐嘛!“新生条”和“二年条”又有什么区别?最初的我并不认同父亲这样苛刻的选择,父亲告诉我,由于“新生条”是由当年新生的柳芽长成的,所以尽管一样粗、一样长,可是由于生长时间短,所以木质脆弱,编到筐里也不结实,使不了多长时间就坏了,白白费了编筐的力气。可是“二年条”由于生长时间长,又经历了一整年春夏秋冬的历练,所以木质坚韧,这样的柳条编成的筐才够结实,才能用得长久。这个道理,村子里会编筐的叔叔大爷们都知道,所以总是对那些看起来修长诱人的“新生条”不屑一顾,而只去寻找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儿的“二年条”。
  
  想不到一根小小的柳条也有这么大的学问!
  
  前几年,为保护环境,退耕还林,有关部门曾大力推广过一种快杨。这种杨树,据说生长速度极快,十年左右树干直径就能达到30厘米,成为有用之材。而且这种杨树的适应能力极强,无论南方北方,无论干旱贫瘠,都可以种植。所以很受一些人青睐。然而结果却是,凡是引种者皆大呼上当,后悔莫及。这树长得的确是快,然而正因为快,所以木质柔脆,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更要命的是,这种树木的木质太过疏松,根本就做不了建材,只能用来造纸,或用做包装箱,其经济效益自然也大打了折扣。
  
  看来,没有足够时间的历练,无论是杨是柳,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对于杨柳而言,就算真的长了二三十年,也长得足够粗壮,它们终究还是难有什么大作用。因为这短短的二三十年,对于一棵大树而言,毕竟还是太短了些。比如一棵堪做“栋梁”的松树,要长到这样的粗细,至少要用五六十年的时间,而对于那些珍贵的黄花梨和紫檀木,则要花上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可见,离开了长时间的积累,想靠“速成”取胜,决不会成为令人瞩目的“良材”,而只能长成的用处不大的“庸材”甚至“废材”。
  
  树犹如此,人岂不然?每每看到青少年读物里大肆宣传古今中外的“少年天才”们的故事时,便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且不说这世界上真正的天才能有几个,即便真的有,天才又是否可以效仿或复制,只论那些真正的“少年天才”,长大成人后又有几个真正的有什么大成就或做出什么大事业呢?比如那个有名的十二岁为相的甘罗,只不过在位一年,就被老奸巨滑的吕布韦害了性命。还有那个四岁让梨的孔融,在北海太守的任上没当几年,便得罪了曹操,被其随便安了个罪名处死。还有王安石笔下的那个可怜方仲永,天才的荣耀尚没有享受几天,稍稍长大了一些,就变得“泯然众人矣”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由古及今,且看时下由各种各样的“天才班”或由父母们悉心培养的“少年天才”们,乃至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状元们(能当上“状元”的大概也可算做“天才”吧?),并不见有几个成人后做出了怎样伟大的事业。而时下那些事业辉煌的“成功人士”,更不见有几个在年少时曾是名噪一时的“少年天才”。
  
  在中国,诸葛亮常被看作智慧的化身。自然地,无论是史籍还是小说,并没有说他年少时是怎样的“天才”,然而却有资料可证,他的儿子诸葛瞻却的的确确是一个聪明绝顶而且少年老成的“天才”般的孩子。然而就是这个“天才”般的儿子,却让诸葛亮心存隐忧,在写给兄长诸葛谨的信中,他就就曾经写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后来果然不幸为他所言中,这个天才般的儿子并没有乃父的雄才伟略,他上不能安邦定国,下不能荣身保家,只是空有一腔豪情壮志,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却终于无力回天,只落得个“战死绵竹”的下场。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如诸葛亮,儿子天生的聪明还要忧虑呢,何况吾辈那些未必如此聪明的子女,又干吗非要揠苗助长,去培养什么“少年天才”呢?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2-5-7 18:12 编辑 ]
作者: lichezhiyuan    时间: 2012-5-6 20:08
凡是违背事物发展自然规律的,所结出的果实必然是苦涩的。只是现代人急功近利的思维下,拿着恶果还大呼“奇迹”,实在是既可怜又可悲。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2-5-7 06:13
大道唯有合乎自然,方可成大器。不经历风雨怎能成才,杨树如此,人也一样。如今一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教观实在不可取,无论狼爸、虎妈,甚至鹰爸都是个案,孩子的成长应顺应自然规律,揠苗助长必失败也!文章观点鲜明,与时俱进,切合当今大时代教育观。
作者: 玉德    时间: 2012-5-7 10:52
赞同张奇的话,大道当然,天下父母当戒之!
作者: lqm407    时间: 2012-5-7 12:36
  深为赞同。
  天才是有的,但不能将天才看得那么神秘,也不能着意培养什么天才人物。文章中列出的事例是很可信的。
  孔融是北海太守吧?我们常叫他“孔北海”……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7 19:36
原帖由 lqm407 于 2012-5-7 12:36 发表
  深为赞同。
  天才是有的,但不能将天才看得那么神秘,也不能着意培养什么天才人物。文章中列出的事例是很可信的。
  孔融是北海太守吧?我们常叫他“孔北海”……

多谢指正。已改。想起来了,刘备曾经受宠若惊地问: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7 19:40
原帖由 lichezhiyuan 于 2012-5-6 20:08 发表
凡是违背事物发展自然规律的,所结出的果实必然是苦涩的。只是现代人急功近利的思维下,拿着恶果还大呼“奇迹”,实在是既可怜又可悲。

确实啊。读过一段故事,有留学生在日本打工,给奶牛圈冲洗,按要求要冲到十分钟,可是他发现,只要五六分钟就干净了,于是偷工减料,每次只冲五六分钟,又省水又省时。结果老板知道后直接炒了他。因为十分钟冲洗是经过论证的,只有达到十分钟才能达到最佳清洁效果。这位留学生的做法不仅使自己丢了工作,而且给中国留学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以至于在当地,老板们再也不愿雇佣中国人……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7 19:42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2-5-7 06:13 发表
大道唯有合乎自然,方可成大器。不经历风雨怎能成才,杨树如此,人也一样。如今一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教观实在不可取,无论狼爸、虎妈,甚至鹰爸都是个案,孩子的成长应顺应自然规律,揠苗助长必失败也!文章 ...

关于起跑线的问题,郑渊杰说得好,人生是长跑,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的问题。
事实上,不要说起跑线,我们往往是还没有参赛就已经注定输了,在这个拼爹的年代……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7 19:43
原帖由 玉德 于 2012-5-7 10:52 发表
赞同张奇的话,大道当然,天下父母当戒之!

多谢玉德老师支持!
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多是不懂教育的,而家长们又多是不称职的爹妈,家里家外结合在一起,就注定了要坑害一批孩子,要坑害祖国的民族的未来……
作者: 一江言语    时间: 2012-5-8 13:42
如空兄的文字总是谋篇布局独树一帜,娓娓道来又不失力道,我却学不来嘿嘿。类比是个好方法,由树木论及拔苗助长直指社会教育之弊病,好文章。
作者: 杜文辉    时间: 2012-5-9 10:55
标题: 问好,欣赏.....好久不能上机了.......
树犹如此,人岂不然?每每看到青少年读物里大肆宣传古今中外的“少年天才”们的故事时,便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且不说这世界上真正的天才能有几个,即便真的有,天才又是否可以效仿或复制,只论那些真正的“少年天才”,长大成人后又有几个真正的有什么大成就或做出什么大事业呢?比如那个有名的十二岁为相的甘罗,只不过在位一年,就被老奸巨滑的吕布韦害了性命。还有那个四岁让梨的孔融,在北海太守的任上没当几年,便得罪了曹操,被其随便安了个罪名处死。还有王安石笔下的那个可怜方仲永,天才的荣耀尚没有享受几天,稍稍长大了一些,就变得“泯然众人矣”了。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2-5-10 10:25
  其实要区别天才与小聪明。有的只是小聪明而非天才。大量的事实是,许多特殊聪明的孩子读不得书,许多读得书的孩子并不聪明,既聪明又读得书的孩子长大的事不好说,变数太大,这点上我还是赞成退和隐,别出名太早,当然如今这时代很浮躁,唯恐不几岁当钢琴家,十几岁当少年作家,可是,在得了同时,也丧失了许多,才力丧尽,潜力丧失了,实际上很可悲。林彪元帅大家都知道,从小体弱,在黄埔军校搞队列出操都被教官喊出列(幸好这时有人暗中保护),然而后来的战史说明,与栗裕一样,他基本是全胜,蒋已无人可以与之一战,军事上可谓天才,然而这是大器晚成(当然他青年时就出名),许多人都拒绝称天才。按爱因斯坦的观点,天才是没有的,只有勤劳+智慧+少说空话。
  当然神童现象是有的。小笨蛋终有成也是有的。但怎么保护好神童并开发小笨蛋终生有成确实是大问题。比如北大教授孔庆东据说是从小至大学写作文都第一,如今还是吗?难说了。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2-5-10 10:30 编辑 ]
作者: 波澜不惊    时间: 2012-5-11 19:57
还那么高产啊!呵呵,来看望问好老朋友。
作者: 高老庄主    时间: 2012-5-15 09:11
呵呵,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机制没有,要么捧杀,要么棒杀------天才就成了废物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15 20:30
原帖由 一江言语 于 2012-5-8 13:42 发表
如空兄的文字总是谋篇布局独树一帜,娓娓道来又不失力道,我却学不来嘿嘿。类比是个好方法,由树木论及拔苗助长直指社会教育之弊病,好文章。

一江兄如此说,我们似乎有互相吹捧之嫌……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15 20:32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2-5-8 14:43 发表
“少年天才”是一种童话故事书,写书的人都喜欢编些奇事来忽悠人,可是我们的社会竟然把“少年天才”信以为真,低级SB。

太阳所言甚是。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15 20:33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2-5-9 10:30 发表
说父母于孩子没什么,父亲之于孩子仅是性欲所制,母亲之于孩子仅是容器取物,这就是那个让梨的孔融说的话.
中国科技大上个世纪成立了个少年班,由全国顶尖人物上课,最后没出一个人物,到有二个自杀者,一个当和尚 ...

少年班的事之前没听说过,如早听说,定会引入文中作个证据了,还是见闻不广之故。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15 20:35
原帖由 杜文辉 于 2012-5-9 10:55 发表
树犹如此,人岂不然?每每看到青少年读物里大肆宣传古今中外的“少年天才”们的故事时,便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且不说这世界上真正的天才能有几个,即便真的有,天才又是否可以效仿或复制,只论那些真正的“少年 ...

多谢支持!有时间还希望多来发文交流,这里的氛围还是网上少见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15 20:37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2-5-10 10:25 发表
  其实要区别天才与小聪明。有的只是小聪明而非天才。大量的事实是,许多特殊聪明的孩子读不得书,许多读得书的孩子并不聪明,既聪明又读得书的孩子长大的事不好说,变数太大,这点上我还是赞成退和隐,别出名太早 ...

其实天才还是有的,如诸葛谨的儿子诸葛恪,那可是三国志专门立传的人物,从小就是个天才,只是与本文主旨无关,不能当例子来引用了。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15 20:38
原帖由 波澜不惊 于 2012-5-11 19:57 发表
还那么高产啊!呵呵,来看望问好老朋友。

高产倒没有,只是尚能“生产”,说明还不算太老……
怎么不常来啊?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2-5-15 20:41
原帖由 高老庄主 于 2012-5-15 09:11 发表
呵呵,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机制没有,要么捧杀,要么棒杀------天才就成了废物

说得也是。但实际上千里马是不可能常有的,否则古代中原地区就没有必要从西域引进好马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