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今夜,你是我的唯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志文    时间: 2012-5-11 18:02
标题: 今夜,你是我的唯一
今夜,你是我的唯一
                              李志文
     说好的,今夜,我将离开母亲的怀抱;说好的,今夜,你是我的唯一。
     暮色苍茫,车站里人山人海。
     今夜,我的归宿在哪里?

    今夜,除你之外,我无依无靠。
    早在夕阳映青山的傍晚时分,母亲的背影已消失在大山深处。
    今夜,我和你素不相识,却注定相依相偎。

    宿命的晚风吹过高高的玉龙雪山,吹过无边的洱海,吹过宁静的楚雄大地。
    就让我愁心与明月,随风回故乡。
    今夜,时间无尽,空间无尽;情节交错,思绪纠缠。
     
    在你陌生的摇篮里,我是被母亲遗弃的婴儿,
    魂梦里,百转千回无法入睡。
    今夜,怀着对雪山的深情眷恋,我只有一脸木然。

    夜幕遮住了思绪,也遮住了人世的沧桑,
    在你陌生的怀抱里,今夜,你是我的唯一。
    在你陌生的怀抱里,我将度过最漫长的一夜。

    曾经,是谁扛起暮色的苍凉,
    让玉龙的白雪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夜行的路。
    曾经,是谁带着满目的倾诉,在无尽的时空里,
    一遍又一遍地呼唤被夜色拦截在乡间小路上的孩子。
    曾经,是谁牵着我幼小的手,带着安闲的一幕,
    苍茫中呼唤我归去来兮。

    是夜的寒冷拭去了你的温暖,今夜,
    在干涸的世界里,心,
    就像千年的钢铁,一点点遭受着夜的荒芜

    今夜,我的眷恋被碧鸡山阻隔,我的思念被滇池水淹没。
    今夜,在你陌生的怀抱里,我只能当你是母亲啊——昆明!
    血脉相依的雪域高原啊,明天,在灿烂的阳光下,
    我是否能重拾起荒凉的慰藉。

    远在金沙江畔的母亲啊,自打我咿呀学语的时候,
    我就只记得这苍凉却浑朴的两个字——母亲!
    今夜,我离开了你的怀抱;明日,
    在另一个陌生的世界里,
    我将俯下身子,接受尘世的一切妥协与屈服。

    带着恐惧和困惑,我的表达纯粹是一种失语的文字,
    我的文字将是一种断裂的语言。
    母亲啊,今夜,就用你原有的温馨与怜爱,
    温暖我无处可依的灵魂;用你粗糙却温柔的手,
    抚平我身上皱褶的伤痕。

    是路灯的亮光温暖了这座城市,也温暖了浪子的心,
    今夜,在喧闹的街头,我将听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歌谣;
    今夜,我将听到二十二年前,一个小孩在母亲怀里的哭声或者笑声。
    然而,我梦幻般的春城,今夜,你就是我的唯一。

    世界空空如也,生命空空如也,命运空空如也,
    今夜,在你全新的怀抱里,我将独自咬紧牙关,
    重新塑造生命,也塑造未来!

    最初的梦已然掩埋在雪山下,今夜,丽江古城灯火辉煌;
    未来的梦依旧沉埋在时空里,今夜,昆明大地一片荒芜。
    今夜我只想你啊,丽江——我的母亲,
    今夜,你将同我一起饥饿着斟酌未来,
    今夜,你的叮咛,是我明日光辉的前奏啊,
    母亲——我的丽江!

    世界宁静的入睡了,早春二月的春城里,
    唯有我独自一人在路灯下千头万绪,
    今夜,在早春二月里,我仿佛看到了最初的梦,
    明日,在早春二月的艳阳天里,我将重拾起一生的零碎与残缺。
    但是,梦幻中的春城啊,今夜,你是我的唯一!


                                                2012年2月2日晚作于云南昆明车站

[ 本帖最后由 李志文 于 2012-6-10 07:20 编辑 ]
作者: 祥萍    时间: 2012-5-13 10:55
母爱亲情,是今天,今生的唯一。版权呢?

[ 本帖最后由 祥萍 于 2012-5-13 10:58 编辑 ]
作者: 文竹1    时间: 2012-5-13 11:02
感恩母爱,感恩亲情。学习了。
作者: 古月灵秋    时间: 2012-5-13 11:21
思绪飞扬缤纷,诗意的言说舒展自如,情感的流动波澜壮阔。不错,学习。
作者: 美丽的水妖    时间: 2012-5-13 15:29
语言柔曼,让阅读很惬意。
作者: 东只艮    时间: 2012-5-13 16:56
祝天下 的母亲健康幸福!
作者: 李志文    时间: 2012-5-17 00:10
标题: 回复 1# 李志文 的帖子
谢谢版主的支持与爱护,由于我以上作品皆在个人博客上发表过,故此作为文学交流版块处理即可!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