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艺术”是个鸟笼子——我看电影《立春》 [打印本页]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2-5-28 11:05
标题: “艺术”是个鸟笼子——我看电影《立春》
                                                       “艺术”是个鸟笼子
  
                                                     ——我看电影《立春》
  
  电影《立春》中有这样一组开场白:
  
  镜头一:艺术青年周瑜兴冲冲去找朋友黄四宝,一进门就撞见黄母的高声叫骂与摔打,原来黄四宝对着镜子画自己的裸体时被黄母撞见,她认为儿子纯属就是不走正道,他所谓的艺术从来就是一文不值。
  
  镜头二:周瑜决定改行唱歌,约黄四宝一起去找音乐教师王彩玲学艺。王彩玲傲气十足爱搭不理:我教不了,我就是暂时在这儿,很快就要调到北京去了……
  
  镜头三:周瑜去火车站送报考美术学校的黄四宝,说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四宝没考上,又落榜了。四宝听完这话神情大变,只说梦是反的。其中又连带出他对王彩玲的看法:长那么难看,还那么清高,怪不得还是个老处女。
  
  接下来就是以王彩玲为主线条,几个文艺青年关于情感、命运与前途的纠结。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拒绝教周瑜唱歌的王彩玲口口声声“我去北京了”,竟然是到处碰壁,“他们请我去看”的《托斯卡》,也是她蹲在歌剧院门口故意晚场二十分钟才舍得购买的廉价进场票。
  
  随着《立春》剧情的缓慢上演,我看到的是生活颇具戏具化地为充满幻想的文艺青年开着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玩笑。值得强调的是并非他们不努力,再次落榜却又不安现状的黄四宝对黄彩玲说:我一看到别人提着包离开这儿,甭管他去哪儿,我都很羡慕。而坠入情网的王彩玲引着黄四宝坐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也无限迷离且深情地感叹道:这要是开往巴黎的列车就好了。
  
  这就为旁观者的我留下一连串的疑问:剧中人物并不为生计发愁,可为什么总是想要离开自己生活着的小城呢?
  
  在这些艺术青年眼里,他们是有天赋的。“老天给了我一副好嗓子,除了这我是一个废物”。王彩玲就是怀揣这种思想,不停地去到北京,虽然她还没有在北京发展最基本的户口。“在这样的小城市,懂六国语言,就跟六指一样,是累赘”。因此,这些恃才傲物的文艺青年,总是想方设法地把自己如宝贝一样被捧到博古架,以便展示他们眼中所谓真正存在的艺术价值。而真实的情况是,清高绝伦的王彩玲求职时的一番对话更是残酷无情:学院要临时工吗?——不管啥工作,只要能在学校里就行。
  
  前年吧,记得路过一个技校门口时,招生员对一个尚充满幻想的学生说过一通话: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既然那些高校不要你,就到我们学校学来吧,学一门技术,依了你的资质,博士后也未必拚得过你!而王彩玲却依了人往高处走的信条,虽然她的职业在现任的学校很是被人尊重,而周瑜也是听到当地广播才成为她的铁杆粉丝。
  
  更令人同情的是会跳巴蕾舞的文艺青年胡金泉,在与王彩玲外出表演不被当地老百姓接受,两人不约而同地显示出的异样沮丧与失落。这就很容易让我想起鲁迅笔下的《社戏》,鲁迅看社戏的时间是晚上,原本最想看的是连翻八十四个筋头的铁老头,然而铁老头那天晚上不翻筋头的,只有几个赤膊人翻了几个就进去了。什么原因?这道理连小孩子都懂得: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而剧情里的这两个文艺青年却天真得要命,他们不知道老百姓最爱看的是扭秧歌,最爱听的至少也不是很少能被人听懂的外语美声歌。
  
  其实胡金泉拿起扇子扭秧歌的时候也是挺好看的,王彩玲如果唱类似于《十送红军》的通俗歌,相信在老百姓当中也会赢来一阵掌声。但文艺青年们偏就喜欢固执已见,其实你不扭秧歌不唱《十送红军》一样可以活得很滋润,艺术原本就是抽象,不必被所有人接受,只要还有一部分人能够欣赏就行了,比如王彩玲就很欣赏王金泉,而周瑜就很欣赏王彩玲。只是接下来影片里出现了这样的镜头:一个少妇很热情地跟胡金泉打招呼,夸他的舞跳得好。而那少妇的男人一把拉开她:以后别跟这个二胰子跳舞,看着就恶心。
  
  没有什么比吃起醋来攻击他人的语言更恶毒的,这场面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我也曾去舞场跳过舞,同样有过跟胡金泉一样的遭遇,被一个半头白发的老太婆叫骂,原因是她家老头儿邀我跳了一支舞。朋友教我说,一笑了之,不必理睬。而剧中人胡金泉不知怎么回事,他竟然很是想不开,想方设法给自己下套,先是想跟王彩玲搞个假结婚,不成后就猥亵一个跟他学跳舞的女青年,生生把自己弄进了监狱。
  
  王彩玲的“北京”梦止于一个叫高贝贝的自称患了癌症的光头女孩。惺惺相惜,她觉得不能因了自己的不诚实,而耽误了女孩前程,她把买北京户口的钱要了回来,让高贝贝自己托人找关系。结果是,当二人啼泪交际,分享成功喜悦时,女孩忽然跪下了:王老师,我欺骗了你……
  
  所有这一切,都跟艺术与追求艺术的人有关。王彩玲或许不知道,当初被她“搞”过的文艺青年黄四宝,最终也因为追求艺术不成,沦落为一个以骗为生计的奸商。她所说的“宁吃鲜桃一个,不吃烂杏一筐”,其实在我们旁观者眼里充其量不过是一个高高悬挂在屋檐下的鸟笼子,而这些文艺青年们却一个个张开翅膀,如鸟一般争先恐后地想要挤进去。就如剧中人物王彩玲,如果真的如她所愿,办了一个北京户口,或进了某艺术学院当了一个临时工,她就真的很开心吗?相信她一样不会开心的,一样会唱着那首一再被她重复的外语歌:为何、为何啊上帝,为何对我这样残酷无情……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李修玲 于 2012-5-28 17:19 编辑 ]
作者: 秦向向    时间: 2012-5-28 14:31
这就为观众设下一连串疑问:剧中人物并不为生计发愁,可为什么总是想要离开自己生活着的小城呢?

————————

这只是你的疑问,《立春》说的是男女文艺青年和庸常生活的抗争,在坚持和放弃之间纠结的生活,和生计无关,真怀疑你看懂了没。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2-5-28 16:25
这部影片我没有看过。对影片本身我没有发言权。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觉作者的叙述与议论是感性的,个性的色彩十分浓郁,能够通过影片的情节为依据和线索,逻辑清晰地提出自己的观感与认识,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见地。事实上,无论散文还是鉴赏或者观感文章,能够做到写独特、独特写,充分发挥出自己别致的见解和新颖的观点就很不错了。就文章论述和得出的观点而言,当今社会里也确实存在有这类现象,在这篇文章的框架基础上,我也同意作者的观点。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2-5-28 17:11
原帖由 秦向向 于 2012-5-28 14:31 发表
这就为观众设下一连串疑问:剧中人物并不为生计发愁,可为什么总是想要离开自己生活着的小城呢?

————————

这只是你的疑问,《立春》说的是男女文艺青年和庸常生活的抗争,在坚持和放弃之间纠结的生活 ...


赞同你的意见,已改过。
其实你用真实姓名来跟帖我一样不会怪罪,不必遮遮掩掩搞一个马甲。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2-5-28 17:13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2-5-28 16:25 发表
这部影片我没有看过。对影片本身我没有发言权。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觉作者的叙述与议论是感性的,个性的色彩十分浓郁,能够通过影片的情节为依据和线索,逻辑清晰地提出自己的观感与认识,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见地。事 ...


谢敬老师支持,这原本是当一个杂文来写的,只是对一种现状发一通感叹,并不抨击影片留给我的教育效果。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2-5-28 17:50
《立春》这部电影曾经反复看过好几遍。因为喜欢其中表现的几个小人物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失落。梦想与平凡之间的错位,追逐和不得之间的差距,是我看影片时候最大的感触。但是我感动于这些人物在巨大的失落面前表现出的适应和影片表现出的对于这些人物的同情和安慰。艺术是喜欢艺术的人们心中的殿堂。来自外界的压力,让这种最求显出了特有的气息和悲凉之感,但是会打动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们。《立春》更像是喜欢艺术的人们的一种写意的表达,一种温情的关照和抚慰。欣赏修玲朋友对于影片独到的理解,追求艺术而没有到达愿望中的人们,退而求其次的生活境遇,同样令人感怀和理解。只是付出了许多的人们,没有得到更多人们的理解好社会小环境的认同,显出了这些小人物的追求的酸楚和悲凉,让人唏嘘和扼腕。艺术是喜欢艺术的人们的梦,也是牢笼,等待他们的苏醒与突破。欣赏,问好:)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2-5-28 17:52 编辑 ]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2-5-29 07:38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2-5-28 17:50 发表
《立春》这部电影曾经反复看过好几遍。因为喜欢其中表现的几个小人物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失落。梦想与平凡之间的错位,追逐和不得之间的差距,是我看影片时候最大的感触。但是我感动于这些人物在巨大的失落面前表现出的 ...


谢万水版主精致点评!这部影片我反复看过,包括剧中人的对话我都一一列在记事簿上,以便写观感时引用。我很理解长相不佳却极佳歌唱天赋的王彩玲孤傲且并不自信的人生经历,她之所以总是把“我要调去北京了”这句话挂在嘴上,无外乎就是掩饰内心的空虚来壮大在别人面前的优越感。只是看到这些总让我想起这些面孔其实经常就在我们身边闪现,而且作为文字爱好者,我们何曾不是其中之一?
看过其它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大多都发自内心的悲悯与同情。我也一样,但我更爱这些剧中人物,因为我也介与文艺青年与庸人之间,因此我这样写,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爱护,并祝所有如王彩玲一样追求梦想的文艺青年正视生活,并如顾导演剧终期盼的,梦想其实是美丽的,但生活终需要归于现实,而属于你的春天,终究会来临的。
同样看了顾导演的前一部作品《孔雀》,一样被深深憾动。其实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存在的,中国优秀导演其实也很多。蒋文丽更优秀,她的《我们天上见》,也同样看得我泪花闪,不是吗?这些优秀人物的春天,在观众面前就是一道亮丽风景。
作者: 秦向向    时间: 2012-5-31 09:51
标题: 回复 7# 李修玲 的帖子
我真是不敢苟同你的观点,什么叫“她之所以总是把“我要调去北京了”这句话挂在嘴上,无外乎就是掩饰内心的空虚来壮大在别人面前的优越感”,你真是拿小市民的庸俗心态去猜测顾长卫的导演意图,你根本就没看懂,也没理解,或者你阅历和学识都有限,所以,看一千遍一万遍都没什么用。

我来跟你说吧,“调到北京”和“唱歌剧”,是一个绳上的两只蚂蚱,都是王彩玲为之努力奋斗的梦想而已,何来掩饰内心的空虚之说?王彩玲绝不空虚,她孤傲、冷漠、怪异、特立独行,你见过一个空聊的人会边洗衣服边练习发音吗?

建议你去读读王小波先生的作品吧。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2-5-31 15:36
注:不欢迎蒙面人来此跟帖,本楼主更不会再理睬,也不会无聊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去跟蒙面人的帖子。也请蒙面人自重。
作者: 雨沐    时间: 2012-6-1 07:05
王彩玲很丑,却有一个好嗓子,她不跟俗人交往,却对俗人又有一种依赖。邻家女人跟她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家老汉跑了……我可咋办啊,以后我连你也不如了……”
“你干嘛要把这事告诉我,就是因为我不如你——如果我比你强,你会把这事告诉我吗?”

邻家女人气乎乎走了。王彩玲继续包她的饺子。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