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在宁静的氛围中澄洗身心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华新    时间: 2012-6-27 10:46
标题: 在宁静的氛围中澄洗身心
在宁静的氛围中澄洗身心

李华新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身就是需要一种宁静的感觉,因为在现在你如果是独居的时候,你必须是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中来澄洗你的身心。如果你生活在闹市,那么最好的享受宁静的方式,就是能够拥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那种感觉。

        生活很方便,但是,却是在享受一种宁静的生活。

       现在的现代城市的宁静是用别墅的方式来吸引人,因为最好的吸引,就是在你心绪渐渐地从那些光怪陆离中,用心灵的无欲的感觉来和这个世俗的喧嚣的社会保持一种疏离的感觉。而当你愿意投入到愉悦感觉的时候,你一转身就能享受到车水马龙的熙熙攘攘的感觉。

       人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怪,希望能够有安静的心灵空间,又同时希望拥有方便的生活。当年的梭罗为什么会在瓦尔登湖边住下,那实在一是一种心灵的排解的方式,而选在瓦尔登湖居住,和湖光山色为伍,就是让心灵能够逐渐沉寂下来。

       自然了那个最为经典的画面,也是在那一片的确只有宁静才可以出现的效果,那是窗子外边的一个丢弃的物品,是那个烟斗或是其他别的什么东西已经不重要;或是那枚在清澈的湖底中泛现的月亮。因为这样的月亮,我们是无法看到的。而当你拥有了一片水域之后,那片水域是平静如水的,是没有涟漪的,或是即使是有微风佛过的时候,而依旧会波澜不惊时,那片水域才是真正的宁静如水的时候,你才会感到,原来那种宁静,就是水面如镜的那种感觉,就是那水面一定是清澈,才可以出现的那种效果。

?   书中,梭罗漫无目的地徜徉在山间、溪畔,轻松地呼吸、简单地微笑,从一个拥有各种身份的社会人转变为一个纯粹的自然人。两年自给自足的日子,近乎于原始生活,审视自己的内心,他清醒地看着这个世界,并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分辩出自己最想要的。就如文中所述:我来到森林,因为我想悠闲地生活,只面对现实生活的本质,并发掘生活意义之所在。我不想当死亡降临的时候,才发现我从未享受过生活的乐趣。我要充分享受人生,吸吮生活的全部滋养。书中,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与土地息息相通,把自己视为绿叶与青菜的泥土,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清新的雨露、舒畅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纯洁和恩惠……

      宁静感是属于人的自然经验,它和人们在自然的原野中所描述的生气盎然的激动的带有野生性的情感状态,一起构成了认识自然经验里的张与驰、动与静相互交织的画面,而这样的一种感觉相互彼此为背景,互相映衬又以种种有形无形的方式,渗透于另外一种经验,使生命有了一种拓展,使生命体验具有一种自然的开拓与律动。

    《瓦尔登湖》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读这部书时应该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在梭罗的位置上,感到在那些的时候,我们才活得真诚!

      没有了矫揉和造作,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些!更让人叹服的是,每次读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语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须得反复读才能体会得到其感情的丰厚!

      读到这里,不禁想起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这位大彻大悟的诗人抛却了污浊的官场,如一个漂泊多年的游子,归园田居,吮吸着自然,过着诗意般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过这些大概都是属于从失意的官场走出的人。除了陶渊明我们熟悉之外。我同时也想到了那个创建了关中书院的创始人明末大儒冯从吾。 在风雨飘摇的明代万历年间了,御史大夫冯从吾竟敢疏忤当朝天子明神宗而被罢官返乡是必然的了。然而回到故里,满腹经纶的大学者身居斗室潜心经典,足不出城九年有余,期间多往南门内的宝庆寺设坛讲学,由于冯从吾官德声震朝野,学问又精深过人,从学者门庭若市,小小寺院难以容纳,于是便在宝庆寺东边另立门户,关中书院便应运而生了。从此这里成了当朝理学集大成之地,更有儒生以能到书院讲学求学为荣。笔者注意到了关于关中书院的门庭若市这个词语,这是一种学术的香火,也是那个引起世子注意的书院,而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注定是冷寂的。

      “后来,把持朝政的阉党魏忠贤集团,借着镇压东林书院的余威,又顺势以莫须有的罪名捣毁了关中书院,风烛残年的一代大儒冯从吾哪里受得了这般羞辱,却也只能以绝食抗争,终于饮恨而逝。尽管后来的满清皇室对关中书院屡有封赏扶持,使得书院一路坎坎坷坷地走到后来,承继了宣扬关学的核心文脉,却是再也没有出现门庭若市的盛况。笔者在这里把书院的文化和那种青灯孤寂的感觉,视为一种学术的孤独,而书院如果是仅仅在这里安心读书那似乎就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了。而是说隐逸或是逃避,从来都不是中国知识分子最终的归宿。


       细细思量,自己是否愿意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为自然中的绿叶、青菜、泥土?是否愿意肆意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忘掉烦恼,远离是非,摆脱那些凡俗中无谓的缠绕纠结,过一种纯粹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否学会从负累中逃离,从繁华的都市中逃离,倾听内心的呼唤?是否学会选择,学会放弃,选择本真、简单的生活方式,放弃华而不实的装饰?是否学会喜欢安静、清谈、朴素,珍惜每一个快乐的时刻,体悟每一个感动的瞬间,让心灵悠游于平淡朴实之境呢……

     “我希望我们的农夫在砍伐一个森林的时候,能够感觉的那种敬畏,就像古罗马人在一个圣林里间疏林木以使其透光的时候所感觉到的敬畏一样,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森林是属于一些神灵的。

      “有一千个人在伐着罪恶的枝桠,却只有一人在猛砍着罪恶之根。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的那种景象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荡涤。

        的确,对于宁静的感觉,似乎不是说现在的都市和那种宁静,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而是说宁静的那种环境是适于思考的,唯有那种宁静感,可以荡涤心灵的场景还是保存着或是认为缔造着也是人的精神家园所依然需要的。

       万籁俱寂之时,心神不禁为之神往。

(济南 李华新)

[/copyright][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2-6-27 10:49 编辑 ]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2-6-27 14:18
沙发问候 。
作者: lichezhiyuan    时间: 2012-6-27 14:46
读一本好书,涤荡一次心灵。文笔细腻,生动传神!欣赏学习!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2-6-27 15:13
静以致远,能静也是一种品格。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2-6-27 16:01
读来心情怡然,仿佛走入宁静,也仿佛见到那一地清纯的湖水。在这样的湖边写字想是人生之在快了。清新的文字。拜读。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