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风笛中绽放的苏格兰之花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2-6-29 08:40
标题: 风笛中绽放的苏格兰之花
        风笛中绽放的苏格兰之花
       ——关于风笛音乐的印象随笔

            敬一兵

  闷热的蒸笼是西南盆地夏天无法回避的事实。只有在雨后,蒸笼的盖子才被掀开,任由湿漉漉的风,穿行在挂着雨滴的树叶和花草间,成了我流放压抑情绪的最好去处。我在风中徘徊,就是在声音中淬炼,在泥土气息中漫漶,在时间中流淌。身体里的血液和脑袋中的遐想,如同荒原上难以停下来的马蹄。风的吹拂有多久,树叶摇曳的响动声就有多长,凄婉、悠扬、空旷和苍凉的味道就有多深。逶迤的风如同流淌的水,暗暗扣合了跋涉迁徙过程中才有的那种孤独渺茫与苦苦期盼的氛围。风从我的身上流淌过去,我却是遗留在风中的一粒石头,只模仿了风的动作而没有把风的声音留下来。在这一点上,我十分感叹和羡慕那些成群结队翻过阿尔卑斯山去苏格兰的凯尔特人中的匠人。他们被山顶上的风呼唤出了与他们内心世界共鸣的情感,于是利用迁徙途中遇到的狗皮和骨头做成了风笛,从而把风的呼唤声,挽留在了苏格兰没有风的日子里。是说我总听去过苏格兰的人说,漫山遍野开在苏格兰高地的粉红色石楠花特别鲜艳妩媚,原来这些花朵的绽放,不仅享受到了风带来的滋润,也享受到了风笛带来的滋润。

  风笛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已经消亡,情形宛如一个废弃的小院里,雨水继续从屋檐上落到地上,弹奏出来的天籁之音找不到自己的知音者。然而,在苏格兰高地,从埋葬了昔日战争亡灵的土壤里长出来的石楠花,还有罗伊·威廉姆森这个苏格兰人,一直就是风笛的知音者。他对石楠花和风笛情有独钟的色彩浓度和情愫温度,没有让风笛演奏出来的纯正凯尔特韵致的音乐,牺牲在行军和战争的路上,也没有牺牲在哀悼亡灵的坟茔前。相反,风笛的音乐特色,正是通过了他的身体,才从绿意葱茏的苏格兰高地上像石楠花那样绽放而出,既有夕阳下孤寂战场上萦绕着抵抗低地民族侵略的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息,又有悠扬如诗散发出清新芬芳的热烈生活味道。他用苏格兰民间曲调配以歌词于1967年创作完成的,至今仍受苏格兰民众喜爱的歌曲《苏格兰之花》,就是一个证明。


  如果把歌曲《苏格兰之花》比作一条在崇山峻岭穿行的河流,跌宕起伏的河床让这首流淌的歌曲有了跳跃、浪漫、旷远、超脱、飘飘欲飞的神韵,那么风笛演奏的这首歌曲,就是把这条河流从崇山峻岭移植到了平原上的情形。风笛的风袋因为起到了存储气体的作用,即使吹奏者呼吸时亦可维持一段时间的音质,所以在吹奏时音乐是很难停下来的,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的风笛在吹奏过程中声音始终是连贯的。苏格兰风笛吹出来的音质具有干净而又飘逸的性质。特别是风笛拒绝夹带杂音的纯正音色,轻易就让我置身在了朴素的音域中,清晰而又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于石楠花的那种悠扬如诗的清新、芬芳的气息,大自然空旷、宁静、优美与苍凉所带来的纯净舒适,还有依然徘徊在硝烟散尽的战场上的神话魔力和荡气回肠的独有音韵。又因为风笛吹出来的声音是连贯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风笛演奏的音乐就具有了平滑、舒缓、逶迤、柔和、恬淡以及凄美的节律。这种节律,简直就像随风潜入夜的小雨润物,细腻而又无声,被风笛音乐小雨滋润过的我,就会不由自主产生出类似唱诗班的场景中才会出现的虔诚情愫,就会在不期然间产生一种回归自然重返童真的感觉,就会像遇到了穹丘圆山的碧绿青草间所闪烁清澈透明的晶莹露珠,即使是数十次的聆听也难以收紧奔腾遐想的思绪。

  风笛在吹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声音始终是连贯的这个性质,不仅如细水慢流那样一次次将《苏格兰之花》歌曲中的歌词和人的嗓音洗涤得干干净净,还原了没有人的肉身重量拖累的音乐的原本轻巧模样,让它能够悠闲自如地飞翔在蓝天白云中。风笛还能够以修道士演唱的类似格里高里圣歌风格的旋律,从容不迫地把蕴藏在《苏格兰之花》中的所有内涵和意境,像慢镜头那样凸显出纤毫毕现的特写画面。以至于在很多时候,风笛的音乐已经慢慢止息,而我仍然停留在那诗意连贯的音乐画面中。

  以风笛为主要演奏乐器的凯尔特风格音乐,无论是演奏还是欣赏,都不是路边随便长出的野花,可以信手拈来把玩。它们都是需要具有强烈的民族底蕴,历史文化和对凯尔特人文明的深刻体会。衔枚疾走的惊心动魄是音乐的一个侧面,甚至是一个极端。只有像风笛演奏出来的音乐,才能够以悠悠白云的从容,微风轻拂的细腻,抑或细雨润物的精心,让人与物、情与景的画面相互衔接得更加妥帖自然。尽管风笛不曾将自己的声音化为上帝抚慰世人的恩勉之手,让我领略到人声演唱的《苏格兰之花》制造出来的音符跌宕感,袅袅升入云间的高度感和恢弘厚实的震撼感,但持续不断的风笛声音,依旧如同文火炖汤那样,轻轻蹂躏着我的内心。嘹亮和持续不断的声音,无论从线条还是轮廓上,都把《苏格兰之花》中1314年班诺克战役里苏格兰王罗伯特布鲁斯的军队击败英王爱德华二世的背景,映衬出了浓烈英雄气息的力度和延展性。我甚至可以在歌曲的“苏格兰之花,心之所属何时再见”的歌词弯曲面上,看见“那曾为之战斗牺牲的小小山谷”里,苏格兰那些凯尔特后裔的战士,冒着投射过来的密集标枪箭矢的危险,像狂暴而冲动的野兽一般扑向敌人,斧剑之下,他们被纷纷砍倒,但只要身体内还有一口气,这股盲目的狂热劲就未失去,甚至在被箭矛刺穿身体时,他们还靠着支撑其生命的顽强精神而坚持下去,甚至从他们的伤口拔出击中他们的长矛,掷向敌人或用它来刺死敌人的英勇气概。我同时也站在“高地现在是空荡的,厚厚的枫叶静静覆盖,那曾经热爱的国土现已丧失了”的歌词边上,看见穿着尼绒裙子的苏格兰人从他们祖先身上长出来的石楠花边走过,带着威士忌,高尔夫球和风笛,去参加集市、婚礼、户外舞会、庆典和各种游行及娱乐活动。难怪从莎士比亚的剧作到乡间民谣,从绘画到雕刻艺术,风笛都成为艺术家们表达内心艺术直觉的载体。原来只有风笛,才能够惟妙惟肖地体现出苏格兰人十分尊严的姿态。风笛的平缓格调和高亮的音质,是生者对逝者的呵护,是爱,细致又仁厚的爱。风笛连贯而又逶迤的音色,是为遗物揩抹灰尘熨皱褶的平凡,正是有了这种平凡,人类的仁爱之心才延绵不绝。


  没有风笛演奏出来的音乐,就没有我的这些视觉画面。这是音乐的功劳。

  听一遍风笛演奏的《苏格兰之花》,那些石楠花就会在我的心里绽放一次。有多少波澜壮阔的情怀和人间往事,在这风笛的声音里恍惚?时间错过了就不会重现。一种乐器趋于消失,就是一段历史趋于隐遁。大概也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在孤独寂寞中听见了《苏格兰之花》而为风笛愀然伤神,憣然心动吧。时间会孤独,在泥土中等待重新出场的祖先会寂寞,一支风笛也会在人的遗忘中黯然失色。苏格兰之花都可以从风笛的声音中绽放出来,但愿永远不想孤独的人,也把同样的憧憬带给风笛吧。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12-6-29 08:54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2-6-29 08:41
http://zhangmenshiting2.baidu.com/data2/music/4530688/4530688.mp3?xcode=3d6e47ed343c671a18e4ea5899f10dfe&mid=0.15498051369745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ExMzk0NTY0/v.swf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12-6-29 11:47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2-6-29 08:44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2-6-29 08:46


苏格兰石楠花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2-6-29 11:25
石楠花,苏格兰人,组成风笛的知音和解读者的角度,以《苏格兰之花》为例子和背景形成的关于风笛音乐印象的文字,在如此风雨相绕,风情涤荡的音乐随笔里,为人们了解和感知风笛这一演奏凯尔特风格音乐的主要乐器的神奇和美妙,以及战斗精神和风貌,提供了一个奇妙的途径。而贯通于文字中的情思和表述,也让文字本身得以到达个性丰盈,叙述迷人,引人入胜,令人晕眩的美妙境界。情感化为音乐,音乐幻化文字,都是相当奇妙的事情。在文字里,我们已然见到了这种奇异的转换。欣赏,学习精美音乐随笔,体验异域音乐风情。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2-6-30 09:33
一首曲,一首诗。苏格兰之花如痴如醉在风中绽放,也只有欣赏她的人,才会赋予灵魂深处的咏叹。问候敬老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2-7-1 09:11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2-6-29 11:25 发表
石楠花,苏格兰人,组成风笛的知音和解读者的角度,以《苏格兰之花》为例子和背景形成的关于风笛音乐印象的文字,在如此风雨相绕,风情涤荡的音乐随笔里,为人们了解和感知风笛这一演奏凯尔特风格音乐的主要乐器的神 ...
十分感谢万版的悉心点评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2-7-1 18:17
闻到了苏格兰的味道,也听到风笛的曼妙,它流淌在美丽的大地上,有着向往和仁爱。敬版的意境描写极好,唯有好好学习。周末问好!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7-1 18:19 编辑 ]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2-7-2 08:46
敬老师对音乐的理解独到而深邃。我对风笛也情有独钟,所以对文章的解读心有戚戚焉。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2-7-2 08:55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2-6-30 09:33 发表
一首曲,一首诗。苏格兰之花如痴如醉在风中绽放,也只有欣赏她的人,才会赋予灵魂深处的咏叹。问候敬老师!
谢谢回帖,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2-7-4 08:24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7-1 18:17 发表
闻到了苏格兰的味道,也听到风笛的曼妙,它流淌在美丽的大地上,有着向往和仁爱。敬版的意境描写极好,唯有好好学习。周末问好!

感谢木门版主的点评与鼓励,握手问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2-7-5 23:35
行文还是那样的恣意,洒然。
作者: 文佳    时间: 2012-7-6 20:33
对风笛这种管弦乐了解甚少,今开眼界了。问好老师!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