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从穆青对待新闻的态度想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翠竹随风舞翩跹    时间: 2004-6-3 10:55
标题: [原创] 从穆青对待新闻的态度想到的……
  自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穆青曾六访兰考,八下扶沟,四去宁陵,八进辉县,两上红旗渠。饿了,路旁小店买几个烧饼,吃一碗面条;累了,老乡家的炕上歇一晚,和农民拉拉家常。时刻把人民记在心上的人,人民也深深地记住他。已谢世10多年的造林模范“老坚决”潘从正,生前让人千里迢迢给穆青送来两株樱桃树苗。这两株树苗在新华社的院子里生根发枝,如今已是花繁叶茂……

  穆青作为记者的楷模,从他的六访兰考,八下扶沟,四去宁陵,八进辉县,两上红旗渠,就利用看出他对待新闻报道的严谨态度。求真务实,是穆青一生为文为人的不懈追求。他总忘不掉自己刚踏入新闻领域时的一次“失误”。那是他在《解放日报》社当记者不久,被派去采访苏联医生阿洛夫讲述苏联人民英勇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报告会。一进会场,穆青就被听众高涨的情绪感染了,当阿洛夫讲到动人处,会场上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穆青和大家一样心情激动,也和大家一起拼命鼓掌。回到报社后,稿件一气呵成,他特别满意的是,写出了会场的热烈气氛。没想到过了不久,社长博古把他叫去,手里拿着他交上的稿子:“你去会场没有?”
  
  “当然去了。”
  
  “阿洛夫作报告没有?”
  
  “作了,很精彩。”
  
  “你认真听了?”
  
  “是的。”

  这时,博古一下子严肃起来,说:“你看你这里怎么写的,‘会场上自始至终掌声不断’,既然自始至终大家都在鼓掌,那阿洛夫还怎么做报告,大家还怎么听报告?”穆青的心“咯噔”一下,顿时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由于激动他顺手写出了这种夸张的形容词,却忽略了这完全违背了事实和常理。他老老实实地向博古承认了错误。
  
  从那时起,真实――包括每一个细节的真实,成为穆青新闻采访和写作时的第一要义。
  
  “绝知此事要躬行”。河南辉县老宣传部长冯云宵对穆青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每到一地,先听一听,但他必须深入看一看,再高的山他也爬,再险的路他也走。他这个人你别想哄他。”

  从穆青对待新闻的“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使笔者想起了一件事情:中央电视台2003年12月21日播出了《新闻调查》:2002年6月9日凌晨,一场洪水使陕西省宁陕县四亩地镇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居住了500多人的四亩地街,在这场洪灾中有108人被夺去了生命。虽然洪灾已过去一年多,但它带给人们的创伤久久不能抚平。记者采访中,不止一位从“6.9洪灾”中逃生的四亩地人说:“如果当天有任何一个人、政府部门有任何人通知我们,也不会遭此灭顶之灾。”

  看完节目后我赶紧查阅了当时我看到的一家很有名气的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该报纸于2002年6月16日以“悲怆四亩地”为题报道了抗洪经过:“6月9日凌晨,四亩地镇党委、政府接到上游的汛情报告后,立即向县上报告了汛情,主要领导紧急动员镇村干部分片包户,紧急组织群众撤离,及时营救被洪水围困的人员。镇村干部分头行动挨家挨户催促群众撤离”。“全镇共死亡12户13人”。
  
  很明显这也是一个失实的新闻报道,只不过这样的失实新闻来的晚了些。我相信很多爱看报纸的人和我一样,也许就因为那家报纸报道过的一个轰动性的新闻深深地打动了自己,从此后就成了这家报纸的铁杆报迷,我就是因为“悲怆四亩地”的报道而成了那家报纸的忠实读者。然而真正的事实摆在了我的面前,我从忠实变成了愤怒!
  
  记得还是这家报纸,2002年7月22日刊登了一则《某明星要揭央视“老底”》的新闻,后经查实是虚假报道。2002年7月25日,该报再次刊登致歉声明,并公布了假新闻出笼的来龙去脉。这家报纸还将责任编辑除名。对有故意侵害明星名誉权之嫌的新闻尚能不断道歉,那么面对这种虚假拔高的假新闻,又该如何对待我等读者,我等除了气愤还能要求这家报纸做什么呢?
  
  我绝对不是故意和这家报纸过意不去,就在我对该报纸“道歉”之类还抱幻想之时,更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还在发生。还是这家报纸,偏偏又以《宁陕县四亩地6.9洪灾也有人祸》为题(2003年12月17日),把《新闻调查》播出的节目以缩写的形式整理了出来,还加了“接到汛情领导照喝酒”、“三个预警电话被漠视”、“灾后书记镇长都获重用”几个小题目。
  
  讽刺的事情还在发生,2003年12月22日该报报道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对在去年“6.9”洪灾中损失惨重的宁陕县四亩地镇进行了报道,认为这次洪灾不仅是一场天灾,也有“人祸”的因素。近日,XX县委召开了常委会,决定免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XX县政府党组成员职务,建议县政府免去其办公室主任职务;免去四亩地镇党委书记XXX职务;免去四亩地镇党委副书记XXX。
  
  至此,我奢望这家报纸能有什么“道歉”之类的举动的心情已经烟消云散,我真“钦佩”从记者到编辑到主任到老总的“健忘”,“不放过好新闻”以及“新闻敏感”精神,当这家报纸享受着另外一家电视媒体澄清了新闻事实而引起的新闻冲击波的大好“成果“而后,当这家报纸力求让读者获得一种新闻的解气快感之时,似乎已经将一年前自己的报道态度忘记得一干二净,全然不管一年前曾经对自己的读者传达了些什么,表明的观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种糊涂的新闻意识观念:全然不把读者的新闻反应放在重要位置,以为读者都是些把脑袋扛在肩膀上的没记性的人,特别好糊弄。关键是如今像我这样记性好难得糊涂的读者大有人在,在我这样的读者看来,这家报纸的这种做法无疑于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20世纪50年代末,穆青从新华社上海分社调到新华社总社主持国内报道。1958年大跃进、放“卫星”的热潮,曾让他十分激动,也参与采写、编辑了一些稿件。但越来越多的“卫星”、越来越离谱的“跃进”,让他深感不安,这些严重背离客观事实和报道规律的“新闻”,使他深感芒刺在背。多年后,忆起放“卫星”的稿子,他还为自己干过的“错事”而深刻自省:“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的记者,不能不说实话。”
  
  在“焦点访谈”栏目创办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中央电视台,看望“焦点访谈”栏目组全体同志,指出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客观公正,出以公心,注重社会效果。李长春强调,实现正确的舆论监督,监督者首先要提高自身水平。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央视国际2004年4月16日)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在他的《世界报》的城市版编辑室的墙上就贴着:“精确!精确!再精确!”而且他经常喜欢这样说:“精确对报纸来说犹如贞操对女人一样重要。”
  
  新闻事业不但需要自律,更需要自省,没有自省精神,得过且过,跟着感觉走,新闻就会失去人心,失去人心的新闻业前途是不美妙的。

  新闻报道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冷眼看    时间: 2004-6-3 14:25
新闻的真实性连小孩子都知道,怎么那些报人却可以搞虚假的新闻呢!

作者真是个有心人,学习了!
作者: 刑天丁    时间: 2004-6-3 15:22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在他的《世界报》的城市版编辑室的墙上就贴着:“精确!精确!再精确!”而且他经常喜欢这样说:“精确对报纸来说犹如贞操对女人一样重要。”
  
不错!

但真正做到可能只能深入其中的人才能知道有多少的难.特别是政治性的倾向性和个人的狭隘性.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