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王坝采风诗选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开瑰
时间:
2012-11-1 15:04
标题:
王坝采风诗选
王坝采风诗选
廖 娜
(学生)
大水沟新农村
一
幽影碧潭映木桥,枯枝老树育新苗。
连波秋色苍穹翠,金叶翩飞韵自娆。
二
银杏伴溪依傍生,万山落木色秋沉。
秋风净度枯枝画,农舍旧颜焕新醇。
三
小径通幽竹木深,九潭波影衬秋心。
密林空剩黄莺啭,袅袅碧烟醉新村。
四
珠帘弄水戏鱼鸭,碧涧清流农父家。
秋叶蝶蜂庭院舞,风摇落木荡烟霞。
五
悬壁背青山,枯枝抱断垣。
田田掩农舍,叶叶相和妍。
旧日尘埃壁,今时钢瓦砖。
朝阳无限好,秋亦多娇颜。
寸寸春草愿,党恩颂不完。
咏双生银杏树
交错根枝比翼生,同沾风雨万年情。
朝朝暮暮私蜜语,更胜牛郎织女星。
尹
蕊(学生)
翠
竹
踩踏秋风见野烟,两山夹道欲撑天。
一排绿竹露新逸,此地恰如仙界般。
大水沟
碧水青山相衬出,古桥垂柳两丛生。
若言稚子为何笑,秋山远望影飘融。
王坝游
欲驾清风来王坝,叶飘飞舞乱心弦。
留连望返身其境,美景恍惚世外源。
新建设
栋栋新房山岭中,农家田地乐融融。
山乡建设村民笑,瑞气紫霞绕宅浓。
新农村
冷风吹动叶飘零,落叶缠绵舞不停。
一隅小村排人字,山明水秀小桥横。
山村民风
晨光普照小山村,见客归来喜相逢。
淳朴民风无可代,耕耘岁月在田塍。
乡村似画
绿簇丛中落叶松,雾中缭绕洒清醇。
小桥流水空谷静,旧貌山间无影踪。
杨花花(学生)
鸡山新农村
园圃芬芳溪水潺,蝶蜂绕宅草花鲜。
地震无情家尽毁,灾后新村别有天。
张开瑰
大水沟采风
一
采风相约又金秋,情醉新村大水沟。
枫叶流丹林尽染,山溪欢唱也高讴。
二
回龙山下小村庄,靓丽新村沐暖阳。
政策惠农多喜庆,当年茅舍换洋房。
三
新村放眼景堪夸,流水小桥人几家。
曲径通幽秋叶舞,一湾农舍罩烟霞。
四
屋舍俨然白粉墙,家家院落草花香。
门前碧浪清溪水,一路高歌唱小康。
五
梓童殿下万情牵,遍野斑斓映眼帘。
俯瞰农庄飘雅韵,白墙红叶画图妍。
六
村民小院笑声喧,家具全新款式添。
网络连通山内外,厅堂字画爽心田。
七
联户联村进僻乡,惠民利众绘诗行。
房前屋后水泥路,大山脚下笑飞扬。
八
黄杏红枫落叶飘,烟霞竹影水中摇。
临溪树下凉亭建,广场休闲渡木桥。
、
赞驻村干部
驻村干部最繁忙,镇日操劳扮农庄。
打造文明流尽汗,一腔热血谱华章。
赞冯书记
为民服务解民危,日夜山间风雨吹。
汗水换来新面貌,村头庭院笑声飞。
侯 敏(学生)
大水沟
一
杏树秋枝撩水暖,木枯萦落凝舟纤。
清风仰面花飞落,美景此番游客怜。
二
阳光暖路树飞烟,淳朴乡风山野间。
银杏叶黄游客醉,秋风送爽鸟声酣。
乡民双手美乡间,奔苦辛劳汗满颜。
靓丽新村飘雅韵,文明整洁胜桃园。
游回龙山
峰回路转上秋山,碎石苔阶落叶旋。
萧瑟寒风鸣古树,红枫黄杏染烟岚。
致冯书记
呕心沥血为乡民,僻陋山区面貌新。
建路装灯阡陌变,乡风整改扶困贫。
文明建设有高招,三色小旗挂宅门。
科技农家勤培训,村容变化带头人。
郑芝兰
(学生)
游王坝鸡山
绿树环山山不现,云萦峰顶顶何堪。
雄鸡迎客寺门卧,不绝引人到此观。
斜倚古柏檐下坐,赞声游者耳边旋。
抚栏远眺新农舍,靓丽砖房映碧天。
王 坝 游
(一)
学校常思周末闲,同邀众人访新园。
遥想震灾当日景,眼前不知为何般。
时间水逝匆匆去,重建三年甚是艰。
今日见村新筑起,无忘世人心苦连。
(二)
游人同乐语翩翩,远望新村心喜欢。
白雾青山邀访客,村中鸡犬叫声翻。
新篁绿树溪边站,园圃奇花惹人恋。
若有箫音同我渡,恍如此景是仙般。
(三)
山山相对水潺潺,白云飘飘天蓝蓝。
林风拂过耳边发,愁思恰似雾般般。
攀枝踩石登山去,脚滑坡陡行路艰。
绿叶黄花拂衣过,脸上亦显欢心颜。
(
四)
云影托光映树林,小鸟鸣声喜欢腾。
石阶尖起路人脚,孩童伴母溪边风。
游人欲问登山路,甚忧此境不能登。
攀枝遥踏荆棘路,同是奇心揽物睁。
石玉玲
(学生)
踏莎行·春游王坝
松柏幽然,河湾奇幻,青山秀水行人赞。前来师生笑语欢。万花溢彩阳光烂。
道
绝尘纤,浮云轻淡,莺歌燕舞乡情漫。农房新起景漪涟,砖楼亮丽红星灿。
赵
琳(学生)
大水沟即赋
(一)
奇山异水景颇优,险地群峰数鸟啾。
秋色人间游客赏,世外桃源大水沟。
(二)
王坝新村五柳风,鸭嬉微雨碧流清。
亭台岸畔藤依树,几对垂髻逗乐声。
游鸡山
略康古刹破苍穹,甘陕鸡山拔地雄。
九转回峰临宝殿,佛光普照受推崇。
游回龙山
雁过归去几徘徊,晚照拂林映绿苔。
烟雨秋山绝断巘,无穷苍岭带云来。
赞王坝乡人民政府
潮平潮落万年船,忠党公仆明镜悬。
继往开来诸担重,征途漫漫谱新篇。
游王坝作
王坝风光妙,田园雅韵庄。
小桥流水谧,桑松柏杏乡。
深坳潺泉响,浅林古木狂。
君从何处去?谁道此间荒。
欧阳英瑞
(学生)
李家庄见闻
一
绿树掩映小村忙,家家户户落新房。
汶川之殇逾三载,群众携手奔小康。
二
砖墙红瓦新房盖,气派大门向阳开。
孩童绿荫嬉戏耍,老人健体乐开怀。
刘 鹏
(学生)
王坝鸡山村新貌
暮雨初停景致佳,王坝新貌锦添花。
鸡山脚下桑园绿,一弯溪水过新家。
崔自龙
鸡山坝新村
朱门傍水起银雾,绣户依山生紫烟。
犹记官兵挥汗水,雄鸡呤唱感恩篇。
李家庄新村
绿杨芳草春阳艳,深圳真情洒满园。
幢幢花楼呈瑞景,排排新舍映蓝天。
村姑跳起广场舞,小伙坐观红杜鹃。
笑脸张张齐绽放,愧无彩笔画图难。
高建东(学生)
秋日大水沟杂兴
一
碧溪盘龙绕,车静秋山空。
日移林微岸,竹树近朦胧。
枝落叶飞舞,老翅寒暑东。
渭径旧不迷,世中索山空。
二
青海长云黯,连山接海隅。
古木无人径,点翠苍欲滴。
孤风吹解带,墟头冷寒烟。
寒山转苍翠,陇首秋云飞。
天寒红叶稀,连山晚照红。
人烟寒橘柚,时见归村人。
新村如画里,山头望晴空。
此间寒食酒,何时返柴门。
三
东风劲吹水山唇,迎面暖意喜为风。
党政教导方有益,草根颜露笑影踪。
鸡啼犬吠鱼龙跃,燕舞莺歌山雀鸣。
最喜农苑合家乐,幸福乡心几代同!
[
本帖最后由 张开瑰 于 2012-11-4 11:34 编辑
]
作者:
羽v公
时间:
2012-11-1 15:27
张老师贴过多次、多名学生诗同,读过后想说:这些学生爱古典诗词,这太好了!但我发现其中普遍出现孤平、新旧声混用、入声字不熟等共性问题,这当是诗教老师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如这次:幽影碧潭映木桥,孤平;珠帘弄水戏鱼鸭,鸭,入声,落韵。等等,不一一列举了
作者:
张开瑰
时间:
2012-11-1 15:36
标题:
回复 2# 羽v公 的帖子
现在国家不是提倡普通话吗?入声字哪个年轻人还学它?唐宋诗词也有许多孤平呀,初学写诗的难免了。
作者:
张开瑰
时间:
2012-11-1 15:43
标题:
回复 2# 羽v公 的帖子
旧体诗词本来就把很多读者、作者拒之门外了,现在读诗词的有几个人呀?诗词著作哪里有什么市场。再要求那么多,就更没有读者了。
作者:
羽v公
时间:
2012-11-1 16:11
张老师言之差矣!新旧声双轨制是共识,也是自主自由选用,但为了区别及有利鉴赏,新声标明即可,未标注者无论诗词报刊、诗词论坛、诗词赏析等皆按古韵来读来看。至干格律与诗病,唐诗中相当数量不合律,何况孤平,这是因为格律诗在晚唐之前尚处建立而未完善阶段,今人当不应以此为由而破律。
作者:
莫明
时间:
2012-11-1 16:23
标题:
呵呵
旧体诗本来就是带着镣铐跳舞!可以创新,但基本的规矩还是要遵循的好。
作者:
张开瑰
时间:
2012-11-1 16:27
标题:
回复 6# 莫明 的帖子
基本的遵循是应该的,但是不要太苛刻,有的地方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语,不应该勉为其难吧,再说还是学生嘛。
作者:
霜刃无锋
时间:
2012-11-1 16:54
多次看到张开槐老师为自己的学生发帖,很是感佩,这样的老师太少了,当是学生的幸运。在张老师的指导鼓励下,学生写到这样的地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老师和学生都花费了不少心血。可以想见,假以时日,这些学生中必出吟坛高手。
就写作而言,不妨先徘徊、再进去、最后出来:就是初学阶段,不妨放宽要求;有一定基础了,就逐步深入,从严要求;待谙熟传统之后再出来,那时就运用自如了。每个阶段的诗词之所以美,每个阶段的形式自有其科学之处。芭蕾舞之美,足尖起舞是其一,若怕束缚,也就不是芭蕾舞了。张老师和几位诗友站的角度不一,都有道理。
向你这样的老师致敬
:victory: :victory:
作者:
原乡人
时间:
2012-11-1 19:00
欣赏一组佳韵,张老师辛苦了。
看到上面的讨论,也来说几句,
诗歌这项艺术从几千年前发展至今天的自由诗、朦胧诗、抽象派诗
等等所有,已经完全摆脱了枷锁的束缚,甚至有人说过,把汉字排列成行
就可称为诗了。但到目前为止,唐宋诗词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后,
依然大放异彩,原因我认为与其受格律的严格“束缚”是分不开的,
韵律本身就是一种美,而古韵的存在和发展也是有其道理的。
也是人们在实践中循其规律总结出的一套规范。所以我认为,
既然热爱古韵,就应严格按照古韵要求去写,
希望今人写出来的古韵能尽量完美,不要有遗憾才好。
作者:
太白岩
时间:
2012-11-2 01:39
简单一句话:要是自认为写的东西是古典诗词,就得遵循格律和韵律。
张老师既然把学生的作品贴到论坛上来了,就得接受网友们或褒或贬的评论。就看张老师抱着怎么样的心态而来。是带作品来和网友们真诚交流?还是孤芳自赏来坛子晒晒大作?
作者:
张开瑰
时间:
2012-11-2 09:16
标题:
回复 10# 太白岩 的帖子
什么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在我们这里,我是第一个倡导格律的,也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的。但是学生(不仅仅只是学生)学习格律得慢慢来,初学写诗,自然有不符合格律的地方,只要大多数句子合律就行了,一下子让他们的作品全都合律,恐怕办不到吧。谁开始学习写诗,就能写得那么完美呢?诗词这东西,原本就没人学,再过分追究学生习作的毛病,就更没人学习了。当今社会,学诗、写诗的青年本来就少得可怜,再不鼓励,可能就更没有青年人学习写诗了。我把他们的习作发上网站,目的就是为了鼓励他们,既没有图名,更没有图利,更多的只是浪费了我的时间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张开瑰 于 2012-11-2 09:18 编辑
]
作者:
张开瑰
时间:
2012-11-2 09:20
标题:
回复 8# 霜刃无锋 的帖子
老师您过奖了,承受不起呀。
[
本帖最后由 张开瑰 于 2012-11-2 09:22 编辑
]
作者:
雪香村客
时间:
2012-11-6 15:21
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写诗词的:写格律诗就好比戴着枷锁跳舞。也就是说,格律是文字结构形式上必须具备的条件,写格律诗就要遵守格律。怎样戴着枷锁把舞跳好,怎样立意谋篇遣字运句,这是写诗的人毕生追求的一种高境界,是不容易企及的。其实格律关并不难过,初学者走过这个过程便会掌握。
我想张老师在推广诗词爱好方面肯定做了很多的努力,因为这一组较先前发的那些诗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原来的诗有点做作,有点强说,生活的气息不够浓,多了些现代朦胧诗的虚无缥缈。但看这一组,像:地震无情家尽毁,灾后新村别有天。-------政策惠农多喜庆,当年茅舍换洋房。--------鸡山脚下桑园绿,一弯溪水过新家。----虽然没有遵循格律,但是诗味已经有了。
孩子们学写格律诗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喜爱它,便不愁学习不了格律。在这方面我倒是赞同无锋的建议:不妨先徘徊、再进去、最后出来:就是初学阶段,不妨放宽要求;有一定基础了,就逐步深入,从严要求;待谙熟传统之后再出来,那时就运用自如了。
张老师贴这一组诗是为了通过古韵这一平台达到诗友和孩子们交流提高的目的,为此愿望我向张老师道声谢谢!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