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吴墨 于 2012-12-16 10:21 发表
“遇良友而不交,遇良师而不学,遇良机而不握”是失明;宾雁《白衣下的污垢》、《三十八年是与非》至今未忘,一个有脊梁说实话的文人;唐克远离喧嚣今何在,只剩自己“修行”了。颇有思想的文字,令人思考。
原帖由 玉德 于 2012-12-16 10:52 发表
刚看了两篇关于刘宾雁的不同评价文章,很无语,我过去一直认为《第二种忠诚》挺不错,刚才看文章却又说材料是假的。个人感觉,刘的悲剧蒯大富似相通,都是当时政治的弃子。内外因都有。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2-12-16 17:22 发表
这种凡属“漂流”作品的回归,作为一个突破口,客观上会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内核,对后人了解历史真相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当然,就目前的言论开放程度,港台可能优胜于大陆,这也是很多人宁肯花大价钱进购港台书 ...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2-12-16 22:30 发表
士大夫是中国一个比较特殊的阶层,社会总体而言看似进步了,可以划入知识分子阶层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在这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中,有士大夫精神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知识分子的脊梁被打断之后,即使表面复原,痕迹是 ...
原帖由 常经 于 2012-12-17 10:30 发表
柳藏老师的文章读起来比较深沉,就好象一杯浓茶,需要慢慢的品味,初读不知三镜为何,再读有一点点明白,三读始知其意。古人也曾有三镜之说,但古之三镜似乎很遥远,相比较柳藏老师之三镜更为现实。
学习了。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2-12-17 21:59 发表
如果到了我们这个年纪,都奔四了,还自我感觉年轻,恐怕真是有点不成熟了。成熟的果实都是甜美的,何况是人了。你这老大徒伤悲,在我看来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2-12-18 10:26 发表
良友如骥,良师如骑,良机如道。
认师别认方孝孺,十族被灭,学生何辜?
交友别找杨百顺,看不准一个人也就罢了,还看不准一只猴。
暂时只能列出这两个列子,思考太多很耗体力。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