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行走在运河边的歌者 [打印本页]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3-1-8 19:22
标题: 行走在运河边的歌者
与枣庄作家曹诏亮先生的相识,是在参加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时。来自于省内的部分青年作家代表汇聚在济南蓝海大酒店内,曹先生文质彬彬,沉稳内敛,与来自于鲁北的我们交谈甚欢,经过枣庄作家车风银老师的热情介绍,我们才得知曹先生是台儿庄地税分局的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勤奋有加的他已经出版过多部精美的散文作品集和长篇小说《天眼》。正是由于这次的相知相识,曹先生给我留下了极其真诚而深刻的印象。
去年夏天时,我曾经携妻女游历过鲁南名城台儿庄,由此对“文脉北乘辉赵壁,雄风南彻淬吴钩”的运河古城台儿庄,充满了深深的好感,也对“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的大战故地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从此对关于台儿庄的文字、增添了更多的关切与欣赏。身居台儿庄的曹先生以他蕴情含意,痴情如火的文章,不断注入着日常生活的宽泛激情,同时,也不断燃烧着自己对于古老运河的不老情思。他是一位长期行走在运河边的歌者,用欣赏的眼光赞美着故乡如诗似画的美景,用五彩的笔触和细腻的语境,真情讴歌古城的崭新丰姿与琴心芳韵。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余,曹先生勤勉有加,笔耕不辍,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短短的几年之内,曹先生相继出版了散文作品集《我心中的河》、《乡土情深台儿庄》、《在运河边行走》及文学作品集《写意人生》等。
我们彼此关注着新浪博客间的文字,互相感知着文字间跳动的激情。今年夏天的时候,曹先生托人辗转捎来了他的散文新作集《在运河边行走》,纵览全书,无不以一个饱蘸柔情蜜意的“情”字贯穿始终。正如作家冯贵州先生在其序言中所说:曹诏亮出生于大运河的支流——大沙河岸边,这条河出现在他的梦里,也无数次出现在他的作品里,大沙河给予他的不仅是快乐的童年,也左右了他一生的生活情趣,让他一直都沉醉于运河的水光帆影里。他的散文作品中关于运河文化的诸多篇章,虽是音尘小字,却字字如弦,让思亲念故、感怀忆旧的生活往事,在运河浪花的翻卷里逐一呈现:田野上的绿杨,河边的芦苇,嬉戏的鱼虾、摇曳的香蒲、溢香的清荷、童年的趣事、绵密的亲情、行走的记忆、世间的感悟等,在其不疾不徐的叙说里,我们感受着他对于故乡那份温乎如玉,始终不离不弃的真挚情感。
作为大运河畔的台儿庄,既有着无数水乡泽国,也有着荷香漫溢的诸多湿地,她们虽然丽质天成,宛如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但却养在深闺无人识。作为运河儿女的曹先生,为这些美丽的湿地深感自豪,所以,他不惜笔墨尽情赞美,不遗余力向世人热情推荐。他在《运河情思》小辑中极尽歌赞之能事,不吝笔墨讴歌荷花长廊与运河湿地,他的思绪,时而跨越时空,时而追怀溯远,将历史与文化古城台儿庄“北跨琅琊,南控江淮”的繁华描绘得是那样仔仔细细,真真切切,漂漂亮亮,异彩纷呈,还有昔日古城“入夜,商贾逶迤,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运河夜景,总是令人浮想联翩,心向往之。他没有将笔墨过多地停留在感怀忆旧上,更侧重于发现“台儿庄的名字虽然没有变,可台儿庄的城市建设变了,变得美丽、漂亮,多姿多彩了,台儿庄的变化就像一瞬间,她那独特、古朴的古城风貌,和江南水乡韵味交融的风格,一夜之间凸显在人们的视野中。”
他赞美故乡,讴歌运河,字里行间里蕴含着非常细腻而温馨的感情,正如有人所说,细节的力量最能打动人心。他在《雨中赏荷》中这样写道:“看,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花在雨中随风摇曳,更显得清秀而脱俗。荷花下的荷叶上积聚了一珠又一珠的雨水,水珠晶亮如水银。还有那清脆的雨声,滴滴答答地打在荷叶上,和鸟儿的鸣叫声汇成了一道,有节奏,有韵律,就像美妙的一曲交响乐。”没有细致的观察,没有诗意的想象,这种曼妙精致的文字,就不能这样洁净自然地从先生的笔下流淌出来,就不能不令人忆起孟浩然的那首“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他的行走、他的记忆、他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在磅礴的激情里,例如“池塘里的荷也似乎感觉到了雨露的滋润,在细雨的洗礼下显得更加娇艳,白的更纯净,黄的更高雅,玫瑰红的更激情,桃红的更幸福,整个荷塘就像一个花的海洋。”曹先生的文学创作根系和深厚情感,早已深深根植于这片血染的土地之上。
运河之水,犹如母亲的乳汁,让曹先生度过了自己的婴儿期,运河之水也流经了他整个的人生历程,浇灌着他童年时的原野,使之泥土湿润,植物丰茂,瓜果飘香,到处有欢声笑语肆意飘荡。运河更是先生肌体上的一条主经脉,没有她的滋润,先生定会气血不畅,血脉不通,面黄肌瘦,浑身绵软得没有劲头。故而,其在散文《苦乐童年》中的九个章节,像一条贯穿于时光的彩练,串起了童年岁月中的酸甜苦辣,这是一种用金钱买不到的营养品,它始终滋补着先生羸弱的身体和思想,滋补着先生童年单纯的人生与阅历,那些游戏中的简单快乐,那些生活的点滴故事,那些断炊断顿的酸涩,毫无例外地都镌刻在了岁月的深处。再例如那些捡焦煳子、烧芋头、砸石子、拉耩子、沤绿肥、弹杏核、推铁圈、搁六洲、捉迷藏及掏鸟窝的美好回忆,还有村子里的小石桥、鹤园中的古槐、消失的瓦罐、远去的蒲扇、灯具的变迁等,一次次让我们在他的文字里感受往昔的时光中的温馨,感受岁月河流中那些美好而真切的片段。
有人说,台儿庄古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非遗博物馆。它的票号茶楼、它的商铺码头、它的私塾驿站、它的街道牌坊等,其建筑既体现了明清时期的风骨,又有南北文化交融的独特韵味,重建后的台儿庄,已形成了城水相依,碧水灵动,以河代路,以船代步的古城新韵,作为一名挚爱文学的地税工作者,为了筹建古城中的运河税史馆,不辞辛苦,不畏艰难,南下北上,四方化缘,为古城重建增砖添瓦,为运河文化增光添彩。膏腴之壤,华实必茂,朴拙真诚、为人笃实的曹先生因为有一颗挚爱家乡的赤胆忠心,有一种感恩运河的真纯情怀,故土大地上的花草树木,村头岸边的风土人情,纤毫毕现地展现在了广大读者的面前,先生善于在琐碎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采撷或挖掘闪光的思想与感悟,足见其对文学的热爱与执著。做着一份文学与出汗的事业,先生细心营造着自己的一方绿洲,打造着自己的一方净土,虽然有时过于孤寂清苦,却他也经常痴迷不已,乐在其中,从中他感到了充实、明智、灵秀、周密、精邃、庄重、思辨等诸多美感。
莫言在诺奖颁奖演说中曾提到过: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古城与运河就是曹先生的文学领地,因为他从古城台儿庄厚重的土地上吸收着不竭的营养,从千年大运河的流水中汲取着奋进的力量。我以为,将《菜根谭》中的那句“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送给先生是再恰当不过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3-3-30 16:12 编辑 ]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1-8 20:56
有这样的师友,是一件幸事,祝福。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1-8 22:39
因为文字,我们有了心灵沟通;因为文字,我们成了知心朋友;因为文字,我们有了远方知己。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3-1-9 10:49
土地滋养文化,文化源于生活。感悟曹先生的创作,也感悟范老师的书写。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3-1-9 10:49
标题: 回复 1# 范廷伟 的帖子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3-1-10 18:33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1-8 20:56 发表
有这样的师友,是一件幸事,祝福。
谢谢您的鼓励。彼此交流、欣赏、鼓励,也是一件乐莫乐兮的事情呢!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3-1-10 18:34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3-1-8 22:39 发表
因为文字,我们有了心灵沟通;因为文字,我们成了知心朋友;因为文字,我们有了远方知己。
是文字牵连起了我们的友谊!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3-1-10 20:46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1-9 10:49 发表
土地滋养文化,文化源于生活。感悟曹先生的创作,也感悟范老师的书写。
行吟于运河,赞颂于故乡,这是曹先生一生的追求与责任。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3-1-10 21:22
文字优美,叙述有道,高度赞赏一位用严谨态度作文的作家,其文字如荷花的淡淡清香。欣赏!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3-1-11 09:04
跟着廷伟文友见识了大运河的秀美,见识了曹先生的不凡文笔,也羡慕你们山东文学的浓厚氛围……我们地处西北,经济不发达,文化有《读者》,但文学却不敢恭维,几乎没有什么活动,问好好友!祝福快乐!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3-1-11 10:27
感念这种文字人文章真挚的情感。悻悻相惜,相互鼓励,相互关爱。
作者: 清风舞雪 时间: 2013-1-11 10:50
我以为,将《菜根谭》中的那句“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送给先生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样的先生,这样的您,让人倍感温暖。这是一篇厚实沉稳的评论。拜读,问好范老师。(我也是山东人。)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3-1-11 14:09
文笔流畅、优美,呈现了文友的交往和感知的美好情怀,字里行间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3-1-11 21:15
标题: 回复 3# 高迎春 的帖子
因为文字,从未见面,却似曾相识。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3-1-11 21:15
好文当与知音赏。喜欢这种真情真性的文章!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3-3-30 16:14
原帖由 清风舞雪 于 2013-1-11 10:50 发表
我以为,将《菜根谭》中的那句“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送给先生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样的先生,这样的您,让人倍感温暖。这是一篇厚实沉稳的评论。拜读,问好范 ...
谢谢您的阅读。已经发表在2013年第2期《运河》杂志上。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5-4 09:48
您是山东人?我是邹平的。
作者: 黄叶斌 时间: 2015-5-4 20:53
文友情深,点评到位。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5-5-6 13:15
有重点指向的散评。学习。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