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读孟札记之四——恻隐之心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3-3-31 09:46
标题: 读孟札记之四——恻隐之心
读孟札记之四——恻隐之心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而且进一步解释道,“恻隐之心,仁也。”认为恻隐之心就是“仁”的具体表现。照此看来,既然每个人都有一颗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又是“仁”的表现,那么,也就无异于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颗“仁”心。而这一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其首倡的“性善论”。所以,相对而言,范仲淹的“吾尝求古仁人之心”就显得有点儿境界不足了。因为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已经有了一颗“仁人之心”嘛,又何必去向什么古人寻求呢?而孟子的观点,却和《六祖坛经》中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英雄所见略同”这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问题只在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没有将这颗“仁人之心”充分开发出来,更有没有将其用到正经地方。因为照孟子的观点,“仁者无敌”,依靠这个“仁”字,是完全可以抵得上敌人的坚甲利兵,“不战而屈人之兵”,并最终无敌于天下的。
  
  那么,春秋时期那些你征我、我伐你,或是单打独斗,或是组团打架,把“无义战”打得一塌糊涂君主们也是“仁”的吗?当然是的。庄子就曾经说过:“虎狼,仁也。”就连那些残杀其他动物为食的虎狼都是仁的,更何况我们的各级领导了。比如那个著名的齐宣王,就同样拥有一颗“恻隐之心”。
  
  孟子曾经听宣王的臣子胡龁说过这么一件事:“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宣王因为忍心看见牛因恐怕而发抖,更不忍心让牛无罪而死,于是当即下令,把那头牛给放了。
  
  孟子认为,“是心足以王(音wàng)矣”——有这颗心就足够称霸天下了,因为这就是传说中人人都有却在领导人身上难得一见的“恻隐之心”。
  
  可是老百姓们却似乎并不买宣王的账,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仁慈”之举,只是认为是领导人的小心眼儿,想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所以才将祖宗留下来的以牛血衅钟的传统改为以羊血替代。
  
  然而问题是,宣王以羊易牛的真实原因却是“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不忍心看见牛因恐怕而发抖,更不忍心让牛无罪而死。可是羊也没罪啊,为什么就偏偏要替牛去送死呢?只因为领导人的眼界和思想都有些问题,他们都长了一颗“明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眼睛,所以只看见了眼前吓得瑟瑟发抖的牛,却丝毫没有考虑到那只远在视线之外的可怜的羊。
  
  不过不要紧,眼界和思想是可以慢慢开阔起来的,重要的是要有这颗心。所以孟子说:“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这就是传说中的“仁术”,尽管表现的形式和层次略低了些。实际上,古往今来的“君子”们大多都是这么做的,“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他们看见活的,就不忍心见它死去,更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我们的“君子”们都只吃看不见的活口的牲畜的肉,只吃不经过自己的手由别人做好的肉;我们的“君子”们从来就不会亲自从老百姓的口袋里往外掏钱,只不过是悄悄地多印几张纸币,或是把各种“增值税”、“消费税”打入到商品之中罢了。此即所谓的“君子远庖厨”是也。
  
  不过仍然不要紧,老百姓杀鸡时嘴里都会说一句“小鸡小鸡你莫怪,阎王爷手里一道菜”,以证明鸡鸭猪羊之类生来就是给人杀、给人吃的。无论你“近庖厨”还是“远庖厨”,并没有什么区别。区别的只是杀生者表现的是残忍,吃肉者表现的却是“仁心”。而“肉食者”们只要把这样的“仁心”推而广之,稍微向老百姓那边偏上一两毫米,就可以施行所谓的“仁政”,为治下的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可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裕强大,并最终雄立于地球东方。
  
  据说,古时候的商汤就是这么做的,据《吕氏春秋》载:商汤外出,看见有设网捕鸟的,在四面八方全都设了网,并且祈祷道:“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罹吾网。”汤便叫人收了三面,只留下一面,并且改了祈祷词:“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结果这话传出去后,人们都说:“汤之德及禽兽矣!”于是就有四十个诸侯国都归顺了他。
  
  这便是“德及禽兽”的故事,商汤只不过是撤了三面捕鸟的网,结果就网来了“四十国”,并最后网来了整个天下。可见仁术对富国强民的重要性。而齐宣王虽然略差了些,毕竟也算是“恩及禽兽”,那么他是否也可以做到富国强民、称雄天下呢?
  
  结果是没有,原因无他,“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也——就是因为我们的齐领导只把这点儿“仁心”用在了“禽兽”之类的身上,却没有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而没有让老百姓享受到新政实惠的原因更简单,不是“不能也”,而是“不为也”。
  
  让老百姓“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事真的很难做吗?真的“不能”彻底做到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孟子也不信。就如有人对你说“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种事儿怎么可能叫人相信呢?要想区别“不能”和“不为”特别简单:诸如“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的,就是属于“不能”;而“为长者折枝”要说“不能”,那就是瞪眼说瞎话,分明是不愿意丧失某些人或某些集团的既得利益,而不愿意那么做罢了。
  
  那么我们的齐宣王是否愿意触动那些“比触动灵魂”更难触动的利益呢?结果是没有。他心底那点儿可怜的“恻隐之心”或者说是“仁人之心”大概是全都用到禽兽身上去了。就如我们的某些动物保护者们一样,把养狗农民的运狗车拦下来,把车上的肉狗全部救走,至于狗主人为此倾家荡产,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3-31 10:23
读孟子,说故事,现实的思想力度就潜含其中了。耐读耐品。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3-31 21:22
这样的读书,读得深入,读得有味。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3-4-1 10:41
仁本身是个残忍的行为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4-1 20:25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4-1 10:41 发表
仁本身是个残忍的行为


愿听详细悖论
作者: 清荷吴霜    时间: 2013-4-3 08:01
如空老师的文章不知怎地让我想起了各种保险
作者: 吴墨    时间: 2013-4-3 21:20
书,读到这份儿时就读出了名堂,读出了思想和见解。说起社会不公不平之事多了去了,比如医疗,有网文说,大公仆一年花上百万全额报销,草民小百姓呢?问好!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3-4-4 09:58
顶一个!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3-4-4 16:55
解读孟子,剖析今古仁人之心及其行为,思想和见解让人佩服。
作者: 舄兢    时间: 2013-4-4 18:50
当心被贪欲所俘虏,心就不仁了。
如今不仁之心,满世皆是。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3-4-5 14:37
感谢诸位!
清明放假了,在记忆中的唯一一次:清明时节雪纷纷……
不是兆的是什么年,愿政清明复清明,几千年来,介子推的话却仍回荡在耳边。
还记得两句不知作者是谁的诗:纸灰飞作黑蝴蝶,泣血染成红杜鹃。那些被埋的民工的家属,该是最能体会这两句话吧?
因为天气不好,所以没有回去为故去的先人烧纸。传统中,阴天是不能烧纸的,烧了先人也得不到。呜呼!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