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雕刻一张村庄的“脸”——赵殷散文集《回到固城》杂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4-7 09:19
标题: 雕刻一张村庄的“脸”——赵殷散文集《回到固城》杂感

雕刻一张村庄的“脸”

——赵殷散文集《回到固城》杂感


  
    赵殷是甘肃散文界我敬佩的散文家之一。多年来,经常在《散文选刊》、《中华散文》、《飞天》等刊物读到她的散文。这次,通过散文集《回到固城》集中赏读近她的散文佳作,从多个侧面了解“固城”的往昔、内涵和细部,较全面地体悟了赵殷散文的基本特征。

    说真心话,《回到固城》是我读到的甘肃作家文集中为数不多的优秀图书之一。可以说,《回到固城》是一部让人凝神静心去读的书,也是一部让人读出诸多感慨叹息、内心疼痛、灵魂震颤和思考诘问的书。对于这部书,我怀着虔敬之心去读,读后却不敢轻易动笔论断。因为任何高明的评判都是对纯美、朴素、深刻文字的误读和旁解,任何在理的解读都是与作者原意大相庭径的猜臆和随意肢解。我浅陋和愚笨的认知,《回到固城》并不是单篇散文的精选集,而是内在密切关联、文脉血气相通的整体构建,选取“固城”这一特定的取义支“点”,截取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时代截“面”,以我们“外来户”相关联的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的演绎为主线,多元化地折射出那一代人在生活重压下人性的淳朴与善良、灵魂的正直和扭曲,以及所经受的苦难、顽强的挣扎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从而揭示出人类灵魂深处根深蒂固的可贵品质、劣根性和在人生旅途上的徘徊、迷惘、堕落和不屈的抗争……当然,在文本所传递的信息中,赵殷把自我设置在事件生发的现场,以亲历者的身份“旁观”世态的衍生、发展和变化,以文学的笔法为一个村庄肖像、摹形、造影、招魂和立传。尽管是通过朴实的笔触娓娓道来,逐步勾勒和雕琢“固城”本原的形象,但由于采取的手法颇具匠心,并且穿插对过往事件的补述,使文本传达出丰富的内涵和魅力独具的价值取向。虽然赵殷在《自序》和《后记》系统全面地阐释了写作的初衷和主旨,我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波澜,写下以下几点粗陋浅薄的杂感。

    “辑一”中的散文,择取“大柳树、固城街、固城河、东城墙、堰渠梁、门楼、戏楼、山野”等主要“部位”,以白描和渲染相结合的笔法,勾勒“固城”与众不同的那张“脸”,给人与物的出场、事件的演变、命运的变化等营造独特而典型的环境氛围。“大柳树”是神秘的,也是现实中被尊为“神”的,在“破四旧”时遭受的伤害,更是当时“固城”命运的隐射;《固城街》以“后头崖、堡子梁”为临界点,以“大柳树”为地理轴心,以“固城河、瓦房、城墙”为元素,以“商户、扁食阿婆、电站干部、二阎王阿婆、陈家、李家爷、高屠夫、姓田干部、飞行员、上磨先生”等人为代表,通过细致的叙述呈现“固城人”的荣辱、兴衰和变迁;“固城河”是故事的诞生之源,“靠抢劫生活的人”、“骑白马的牧羊女”、“散发清香的野葱花”以及众多乡土风物、淳朴民歌和凤儿、木匠女人的悲剧,逐一演绎生发;“东城墙”蕴藏着更多地理符号外的内涵,又暗指“陈姓人家”的兴衰和更替;《堰渠梁》主要写上磨队长、中磨王阿婆、下磨陈家的旧事,特别是“捉毛鬼”的场面,反映了浓郁的民风民俗,揭示了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门楼”是“固城”重要的地标,它的存在和消失暗合了某种内在的必然秩序;“戏楼”是传播文化的中心地带,1971年的拆除和1995年的重建,呈示出“世事的沧桑与变迁”的宿命;《固城山野》写的是“三条沟,三条沟边的村庄以及一只野狐精的故事”:“罗家沟”有旱年祈雨的传奇,化绿山有野物遭劫的悲惨;“苟家沟”有“杜老师从人变成神仙,从神仙变回人”的经历,有老堡子的家眷及其神秘的事情;“田家沟”有扁食阿婆的悲苦,有王明月寻找银子的悲壮,还有瓦房、菜园、红土坡和众多生物,都附带着特殊的意味,而象征性的结尾却传达出了“回归”的期盼。

    “辑二”有九篇文章。“高家园子”是高家春播、秋收的地域,更是“我”童年密切关注和迷恋的地方。“韭菜山庄”是一个朴素村庄的命名,虽然贫瘠,生活清苦,人却善良、勤劳,但增强了“我”和“竹儿”的友谊,可是“竹儿”的辍学和结婚,又给“我”的心灵刻下隐痛。《手擀面》是温馨的生活的一种呈现,通过擀面的亲历体验,细腻的感悟,传神的描摹,传递对一种过往的铭记与追述,语言的诗意化,拟人修辞的妙用,不露声色的细节,精雕细刻的情态,给其赋予了更多深层次的意义。“自乐班”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在固城却肩负“扯集闹市”的神圣使命,为当地的繁荣和发展尽力,有艰辛的付出、亲人的不解,有“心满意足”的坦然和欣慰,表现了人性的本真。“母亲的菜园”是一家人生活的幸福之源,有温暖,有辛酸,更有母亲“挖出银子”分文未取的人格和品质写照,菜园的失去是一种缺失,但更是对“母亲”的尊重、爱戴的心路旅痕。“点高山”是端午神圣的祈福仪式,“两个瓜子”大半生的放羊生涯中的“点高山”,是为了“期盼牛羊不遭残害”,卑微的身份遮盖不住灵魂的光芒。“瑞草”是一方乡土之上的“祥瑞”的象征,苜蓿、苦苣、蒲公英和马青草在“饥饿难耐”的年月填补了人们空洞的肠胃,成为“打开光明”之门的“贵人”,表达出了对它们的肃然起敬。“街道上的甘谷人”是固城的“外乡人”,他们吃苦耐劳、精明狡黠、忍受白眼,形象典型;“牛顺德女人”另寻了男人,以及牛顺扒火车摔死的悲惨遭遇,让人心生悲愤和同情。《我家的动物们》写三个异类的成员:大狗“阿黄”对家庭的忠诚、恪尽职守,它的丧生在一家人心灵上烙下深深的怀念;“一百元”是全家人呵护的“毛驴”,它瘦小而温顺,经常遭遇“大牲口”欺负,后来竟然“苦死”在劳动之中,而父母对它的埋葬显示出真挚动容的“真情”;花猫“小虎”是一只“英俊的小绅士”,它可爱至极,捉鼠赢得“一街人”的夸赞,它的猝死让一家人“泪水在脸上流淌”。这一辑,不论写重要的地域,还是与“我”有关的人,不论写普通的草木,还是写民间习俗和乡村故事,都表现出人性中本原的真善美、勤劳和坚韧,折射出了对一切美好“过往”的追忆和怀念,从平静的转述中让人读出内心的激越。

    “辑三”以“春、夏、秋、冬”为命题,内涵的丰富超越了我的阅读想象。不单是细致描绘四季的景色,更多穿插凡人俗事、村庄要事,将真实的形象逐步呈现。《春》从腊月开始,经历除夕的“祭祀”、大年初一的“迎喜神”、嫁娶的温馨、“春倌”说春的诙谐,以及“二月二”后的春播,描写时动词的活用出神入化;生孩子、清明上坟,充满民俗气息,“白菜精”的故事情趣横生,父亲对伤害了自己的人的宽容,让人可敬可佩;王妈的病逝、怀儿妈的“吊死”,显得悲凉,但春景跟随“春台戏”扑面而来;碾麦场上准备夏收的农事,还有“孩子夭折急疯”的女人,她的命运蕴含着深意。《夏》从吃米兰菜、摘蔈子为序,写收割麦子、“白蟒讨封”、“芍药咒女”、田阿爸唱山歌、秀姑难产等事件的发生;陈队长枪打乌鸦,点明惯常性之外的报复,粮食的丰产使“农民终于过上不愁吃的好日子”,预示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折射出一代人对美好日子的渴望和追寻。《秋》写出眼瞳里独特视角下的景色,分洋芋场面的描绘极具画面感;田阿爸冷清的丧事,残疾的田旺“走”的悄无声息;收割胡麻、小荞、小豌豆之后,陈阿爸讲述的“杏花”婆媳的矛盾、娘家与公公家“制人于死地”的争斗,让人读出人性里潜伏的“恶”的一面;王阿姨母牛摔死的事件,又被涂抹浓郁的宗教色彩,而“荞麦”十年后生下女儿,又暗指了人生美好的一面,都在赵殷笔下形成了一种寓意多元的特色。《冬》从儿歌的吟唱切入,角度新颖别致,翻粪、打粪、背粪等农事很富有特点;“从不结果”的杏树,在作者眼里是“堡子梁”的化身,又是名叫“李贵阳”的另一身份;冬至的敬山神、吃木斤升里鸡头和来弟被吓的情景,表现出人性的淳朴和善良;窖洋芋、父亲背回来的小鸭子的走失、来弟的“跳井”、嘘嘘羊的消失、拯救小乌鸦、和二哥砍柴等事件,都是富有韵味的陈述;腊月里的砸麦皮、砸调和面和年轻媳妇的聊天的场面,也是赵殷所描绘的别样的乡村景致;招弟的悲剧、阴阳爷爷的去世,是不可绕开的悲剧,然而,最后都被除夕的鞭炮画上了休止符。

    “辑四”从“下放”写起,重点叙述几件重要事件,也写了几位很有个性的人,使“固城”的形象逐渐丰满和清晰,充满个性化的表述特色,独特而富有匠心。《下放固城》写文革期间的举家迁徙,雪天的环境衬托出苍凉和悲壮,父亲、母亲承担的艰辛耕作,作为“外来户”受到的讽刺、挖苦、辱骂和毒打,映射出当时处境的恶劣,但也有小妹出生、李家爷讲故事的温馨记忆。《小黑板上的留言》,写父亲被戴上“反革命”帽子后,和“我”进行“留言式”的沟通,既反映出父亲对子女的关爱,也呈现了父亲以教唱歌曲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特别是父亲以德报怨、宽容大度的胸襟,流露出“我”发自肺腑的崇敬。《1976年的雨与地震》记叙那场四十多天的雨和地震带给村人的恐惧,虽然对灾情和惨状轻描淡写,侧锋运笔,仍然让人读出刻骨铭心的痛楚。《病与豌豆荚》先写9岁得麻疹由于家境的制约不能救治差点被扔掉的经历,后对陈妈给我吃豌豆荚的情景的细致描写,又流露出对陈妈命运的感叹和惋惜。《荨麻的魂》溶渗着童年的寂寞和忧郁,前半部分写拔植物的细节,为被荨麻“看不见的嘴咬伤”做铺垫,后来李家爷“别再惹不说话的命了”的告诫,充满了善意和悲悯的情怀。《巧巧》像笼罩神秘和梦幻色彩的传奇故事,她与哥哥失散后,家人十多年寻找未果,竟然被“转世”为山西洪洞县的一个放羊女孩,这位“记得前世”的“巧巧”和“哥哥”的见面很是新奇和意外,延续了一种弥足珍贵的“亲情”,将“传奇”移植进散文,大抵是赵殷的一种尝试,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散文的外延,也提升了散文内容的丰富性。《指环公鸡》穿插了花花祖母年轻时的梦境和红梅儿讲的神秘故事,而花花童年的聪慧、善良和勤快和被“打死”,是否暗示了“人命”不如“一只鸡”的悲愤与哀婉。《我的女同学》写七个有着野草一样低贱名字的女性,她们的命运可悲可叹:“银蒿”童年被定亲,上学时是“校花”,曾是轰动县城的“时髦女郎”,却因“未婚生孩”遭遇退婚,最终沦为农村妇女;“桐蒿”初中未毕业许给一个“当兵男人”,在成为三个孩子母亲后遭到抛弃,被迫改嫁到“海边”,一生渗透着痛楚的“泪水”;“黄蒿”最初也是被“抢去做未来儿媳”的,后与县城一男孩相爱,偏偏嫁给了“有妇之夫”,后又委身“铁路工”,在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赌气喝了杀虫剂而惨死,反映出她的不向命运低头和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苦苦挣扎和最后的绝望;“艾蒿”原本是“列入重本的考生”,高考前突然患上精神分裂症,在成为信用社干部后招到上门女婿,病情依然越来越重,是不是又暗示了命运捉弄人的主题?“白蒿”最初有令人羡慕的身份,却被未婚夫当作“杀父凶手”,在有了新生活后为“生个儿子”劳累过度,在39岁那年的除夕离开人世,又是出乎意料的悲情剧;“麦蒿”先嫁给峡里青年,尽管承担了繁重的劳动,还是遭遇男人的遗弃,在外“讨生活”时又屡遭挤兑、辱骂,至今还在贫困线上徘徊;“水蒿”不到20岁时被毒打而“死”。她们是一群被生活折磨和被命运捉弄的人,她们的悲苦是社会弱势群体共同的悲苦,所刻画出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也是这一类人命运的写照和缩影。

    “辑五”,既写了“固城”的村风民俗,又刻画了几位可敬的人,而最后一篇以“回归”和“再现”相结合的方式,传达出对人生意义重新审视和思考的命题。《祭庄》先写年夜饭前的敬献山神、灶爷和祖先的情景,后写扮演福神的“人”赐福的场面,表现了人们美好的期盼和心愿。《迎喜神》转述一种祭祀仪式,人们的忙碌、虔诚,表现人纯洁向善的心灵,描写事物的变化和反应,传达出这种古老的习俗被村人的重视。《唱大戏,过大年》亦是写年俗里的喜庆和趣事,重点呈现为给“山神爷”唱“愿”戏的盛况,穿插白杨林的“社火”场景,多角度展现过年时的热闹和喜庆。《阴阳爷爷》写人记事,写出阴阳爷爷的一生以“宗教”的方式维系村里的“幸福”,而他在大柳树下找“路”的行为,是另一种“叶落归根”的心愿外显,以个性化的“一生”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藏在洋姜地里的汉字》是一篇有诗化倾向的美文,内涵丰富而多元,前半部分的景物描写细腻优美,尤其是比拟和以动写静手法的交织运用,使文本独具韵味,中间穿插的“文革”的场面也是点到为止,让人透过表层的叙述联想和感知更多的深层信息,这种“曲径通幽”式的呈现,不由让人感佩她写作技巧的炉火纯青。《把病带走吧》写招弟妈的心愿,她在突遇发大水时被吓,还祈祷洪水把女儿的病带走,女儿三年后病好她却去世,文章折射出了真挚和伟大的母爱。《四人沟》写父亲一生几十年“夜走”四人沟的事,而六十六岁那次的“奇遇”,是一种梦幻式的呈示,既写出了父亲的一种心理情结,也表现出父亲一生的艰辛。《一个人从生到死到底有多少时间》是一次“回归”,或者是一次精神的“回乡”,但“回归”是为了更长久的“离开”,文章以穿插的方式呈现村庄的镜像、屋子的陈设、洋芋窖、老水磨、碾麦场,以及曾经熟悉的人和事物,采取“睹物思人”的方式予以回望、想象和反观,引发出沉重的思考——一个人从生到死到底有多少时间,从而为“回到固城”这部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然,“固城”的“脸”已经清晰呈现,所塑造的人,就非常典型,仅相貌富有个性,表情丰富,而且内涵多元,譬如:山神爷管固城人精神上的病痛及全盘事务,大柳树是固城人心目中的活祖先,阴阳爷爷是打通并连接两个世界的人,父亲、李家爷是时代的受害者,上磨先生是医治固城人身体疾病的人,上磨队长是维持村庄秩序的人,是独特而魅力无限的“哈姆雷特”,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细心洞察、深入挖掘和透彻分析。因此,《回到固城》是厚重的,揭示的诸多社会问题值得深思和探求,在表现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的尝试,又是诸多需要解读、诠释和挖掘的文学命题。我仅读出了一些表层的感动,无法透过表象透析深层的内涵。需要说明的是,赵殷的《回到固城》,所达到的高度是不能忽视的。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3-4-9 16:34 编辑 ]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3-4-7 09:25
朴实自然的文字,表达轻盈,情景交融,细腻温婉,娓娓评说,如清泉一般直入心灵!学习.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4-7 10:47
标题: 回复 2# 清风盈袖 的帖子
谢谢来读,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3-4-7 16:17
叙述翔实缜密,借鉴。问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4-7 17:40
标题: 回复 4# 敬一兵 的帖子
谢谢敬老师的阅读和点评,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3-4-7 17:47
看来彦林文友是咱甘肃的,透过文章,结识了一位甘肃作家及文集,有机会再细细品读学习……问好1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3-4-7 23:05
先提后读!问好刘老师。
作者: @边走边唱@    时间: 2013-4-7 23:43
对文集介绍比较详实,感相对少了点。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4-8 15:16
标题: 回复 6# 于文华 的帖子
问好于老师,谢谢来读。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4-8 15:17
标题: 回复 7# 木门长子 的帖子
问好版主,春天快乐。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4-8 15:17
标题: 回复 8# @边走边唱@ 的帖子
谢谢边版指点,问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4-9 16:34
结尾做了点修改,请多多指点和批评。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13-4-9 16:47
通过彦林的介绍,对赵殷的散文集《回到固城》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确实,书评很难写,一是要细读全书,然后要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整本书的内涵,当然,微观的方面也要有所顾及。写一篇书评,要花费很多的精力。问好彦林。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4-10 06:25
阅读,推介,感谢你给大家介绍了一部书,一个文友。虔诚之心,尤其可贵!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4-10 08:41
标题: 回复 13# 杨春山 的帖子
谢谢杨春山版主的精彩点评。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4-10 08:41
标题: 回复 14# 高迎春 的帖子
问好高老师,谢谢指点。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3-4-10 14:33
评读的认真、细致。文笔深入散文文章的纹理,点面结合,颇为透彻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4-10 17:39
标题: 回复 17# 房子 的帖子
谢谢房子老师的点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