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说与你听 [打印本页]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4-10 09:24
标题: 说与你听
  我跟M神交于网络,大约有8年之久了罢,一个“抗战”过去了,至今没见过面。
  
  起初,我们只是诗话唱和,一派闲情,她说天,我对地;她说海,我对月;她说山,我对水,那情形真是潇洒之至,令人流连。后来,鬼使神差,我莫名地放弃了学诗填词,在对迅翁著作的蛊惑下,逐渐写起了杂文,遣词造句变得不再那么浪漫,M大概也因我逐渐看起了杂文。因为周遭姐妹的所遇不平很多,我那个时候大多写一些家庭伦理方面的杂文,一般意义上是站在女性的立场,替那些不幸的女人说几句公道话。近来,M跟我说她愈发地讨厌读杂文了,情之所至总要愤愤然,见了某些所谓学者的文章对历史和现实不客观的批判,自己不表明观点态度,还心有些不甘。前些天,得知写杂文时评的好友猫姐姐,以头衔女博士的身份著书立说,事情前后折腾了大约两年的时间,以“小说”的形式终于付梓文坛,且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包揽,很给力,不可小窥。我遂短信送去祝贺的同时,也深以为M对杂文的理性疏远,自有她一定的道理。
  
  M怂恿我出书,我心忐忑。我跟M谈起现在的出版问题,一个书号大约万八千的不等,只要你乐意出钱,总能找到婆家,把自己的字嫁出去,这个规则大家心知肚明。然而,这之后所成书籍的公私说,却可能让当事人纠结一辈子。所以,我跟M说,无论如何,不要走私人成书的路线,大体上说,人生也没那个必要。我告诉她,我在整理一些旧作,大约30万字左右,希望她之后再读我文时,帮我校对一下错别字和病句,M说她尽力。我突然这样兴致勃勃地对文字充满向往和活力,很不自量,连自己都感到惊讶,不过,我终究跟M表明我的态度:只是复习一下过去,对过往留下的文字负点责任而已。然后,我跟M共同回忆了我们这几年来所经历的一些有趣的事。我说我们在一起,大部分时间是快乐欢悦,知己和谐的状态,一个人的一生所遇,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感受,那些充满了爱的日子弥足珍贵。
  
  我跟M如上交流,时间大抵是11年1月,又不过一个月的光景,母亲即确诊肺癌。如你所知,接下来我的全部精力大都用于为母亲治病的过程上,整理旧作搁浅,力尽我做女儿的孝心。我人其实是很乐于感受的。音乐的也好,绘画的也罢,光影的也成,大凡能找到共鸣的东西,我都不会错过跟M一起分享。先前,无论我看什么小说和电影,都要汇报出去,M从来不负我的深情,也基本不给我“自恋”的机会,无论她工作多忙,对我的推荐都很认真对待。并非我好为人师,不过,我大可并此而无比欣慰和满足,自己也深受鼓舞。最近因身体小恙,我放弃很多写的动机,把精力多投入到光影中去,以为散心。于是,我捡了很多的中外经典,捎带对比了几篇中短篇小说。M在我的教唆下,同样感受和对比了原著与改编的差距,我们一起定义电影和小说的关系:“能力和时间所及,还是以看原著为重点。”这一点,无论是艾米VS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还是阿城VS滕文骥的《棋王》,乃至芥川龙之介VS黑泽明的《罗生门》,我们都有相同的体会。
  
  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重新读了读黑泽明。同样,我没有任何保留地给M以文字上的交流。我强烈推荐她多看几部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绝对不可以跳过。有一点我没有说明,黑泽明的电影刚好可以用来解释小说和电影的关系,而《罗生门》是最好的范例。这是一部世界电影的经典之作,它改编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但芥川的小说内容并不完全是《罗生门》,而黑泽明拍出来的却是一部震撼整个世界影坛的电影,观众看了这样的好电影,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功力。从黑泽明的电影气势来看,不忠于原著也未尝不可,但却必须把握一种叫做“核心”的东西在里面。《罗生门》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只是说一个武士和他太太在路上遇到强盗,强盗不但强奸了武士的太太,也把武士杀死了。后来,当强盗被抓到,在审判的过程中,透过强盗和武士之妻的不同观点,叙述出一个本来应该相同而结果却不同的故事。包括死去的武士在内,他甚至也透过灵魂的媒介在审判现场说话,然而,他们都在为自己辩护,所以最后出现三个不同的结果,对人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写到这里,遂想起萨特的戏剧《间隔》中的一句著名台词:“他人即地狱”。萨特的这个剧本是写三个鬼魂:加尔森是在战争中叛国脱逃而被枪毙的胆小鬼;伊奈斯热衷于同性恋;埃斯泰勒是溺死亲生儿子的色情狂。他们互相隐瞒,互相戒备,互相封闭,互相折磨,每个人都是“刽子手”,又是受害者;既成为别人的障碍,又使自己坠入深渊,甚至进入地狱后仍然无休止的争斗。现在,当两部“经典”在脑海里不期而碰撞,它张扬而来的所有的关于沉闷的人生戏剧就不言而喻了。对萨特“他人即地狱”的阐述,近有江天会员山野青云的帖子,我以为论述得很缜密。
  
  如上叙事只是一个点,纵观哲学和美学于人生的意义,来自杂文、小说乃至电影的思想藩篱就显得纯粹而令人悲观了。于是,我在最近发的一篇小文《算一算你生命的时间》里,看到大家的多有交流,立场与左与右我都倍加珍惜。这里,除了江天众友睿智的回复,我特别需要感谢的是来自云端和风铃的关心,云端送我的是丝丝入扣的和风细雨,风铃送我的是近于哲学意义上的美学散步。然后,我在晰子《说与你听》的感染下,重新拿起了《小心·轻放》。关于今后的生活,我们可能在更大的压力下重新回到过去的浪漫岁月,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方向和目标。现在,我想起M在几多年前写的大量的诗词小曲,我很喜欢她那些流淌在古典中的俏丽活脱,稍有时间也愿意做个门外小评。我泪见晰子发在《说与你听》里的小诗,遂想起M的现代诗写得亦不错。遗憾于我对现代诗没有仔细的浸染,但却也记得M有首小诗应该是写在06年,大概是我们相识两年左右的时候。她这首小诗,大抵,亦是“说与我听”的:
  
  1、
  
  坐在灯前,窗台上没有花……
  
  你笑了,
  
  是不是,想到了天涯?
  
  那儿美吗?那里如画?
  
  你说要远足,
  
  只是去找他!
  
  别去了,你为何这么傻?
  
  天涯,是梦的尽头,
  
  走多远?就会长出多长的白发!
  
  天涯,是旋转的风,
  
  还有入眼的沙……
  
  2、
  
  你为什么去执着
  
  为了一个注定的错
  
  天涯的人儿,只是一张画!
  
  那双深邃的眼,不曾为你而眨
  
  谁又来倾听你的表达
  
  你一步一蹒跚
  
  洒落一地花
  
  那不正是破碎的梦吗
  
  失去了风华
  
  也埋没了来时的路
  
  回不了家……
  
  谁会陪你同归故里
  
  是你孤单的影子
  
  还是比影子更长的
  
  白发
  
  你看,当年你栽下的那棵相思树
  
  落满了嘲笑的乌鸦
  
  它们染黑的何止白发
  
  还有,还有——
  
  还有半天的云霞
  
  现在,我对M这首诗的由衷记忆,简单到只剩下两个“白发”二字。去年重阳节那天,临屏写下《也算唐风》后,遂数落了一下左侧鬓角处醒目的三根“白发”,想起这些年的“感遇”,真若M的诗中谶语,可谓“向使当时真情在,经年回眸复谁知”。当所有的浪漫归去,我才想跟M说:
  
  不是么
  
  亲爱的,我是在你的刀口下
  
  一夜成佛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水 于 2013-4-10 09:41 编辑 ]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4-10 09:26
先占座。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4-10 09:48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4-10 09:26 发表
先占座。


等待严厉批判。

我见春雨在搞同题,灵感一来,就挪了晰子的题目,是以寸心回报大家。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4-10 09:53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4-10 09:48 发表


等待严厉批判。

我见春雨在搞同题,灵感一来,就挪了晰子的题目,是以寸心回报大家。


哈哈,春夜的同题不是搞出来的,起因是我偶然的一篇随感引发,没办法。
工作上暂时有点事,贵文待我细读,不敢随意置评。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3-4-10 11:06
涉足江天。给我最深的感慨便是:有失必有得。
我想,安然最能理解我这句话的意思。
也许,有些东西我是失去了,而我正在收获的,远比我失去的要厚重,要珍贵。
一个版面,它需要的不是矫情,更不是虚情,也不是相互捧场,而是真诚。源自于内心的真诚。而这种真诚,来自于对文字真正的谦卑,谦卑的尊重。这种尊重,是任何一个作者,内心永不会忘的感念。
江天,正在给这里的作者们,这样的感念。它的由来,是一个版面引领者所创造。让人不舍。

一如这篇字,带给我的此刻。
不仅仅我,不仅仅他。而是,从这篇字里经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位朋友。都会从这里获得,获得真诚的感念,获得流连的理由,获得人生的涅槃。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3-4-10 11:15
再说两点:关于出书,我与一水持同样态度。
关于杂文:我以为,比之小说与散文,实则,杂文最见性情,如果,作者以心为之。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3-4-10 11:22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4-10 09:24 发表
  我跟M神交于网络,大约有8年之久了罢,一个“抗战”过去了,至今没见过面。
  
  起初,我们只是诗话唱和,一派闲情,她说天,我对地;她说海,我对月;她说山,我对水,那情形真是潇洒之至,令人流连。后 ...

感同身受,哪日心血来潮,也说与你听。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4-10 11:43
说与我听的过程中,表明了很多态度,欣赏也赞同,最难得的是态度中折射出了对于生活的踏实洞见和对自己的理智认识。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文字的呈现都掩盖不了内心的逻辑,所以,我也认为杂文小品的确最见肝胆,散文文字则最适合窥见性情。作为意志和表象的文字,无非是心灵的映照。关注内心,则可逃离诸多空相。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3-4-10 13:09
我是没什么可说的了,最近,从年内到现在,除了微博,没一章成形的东西可与亲们一起分享。好在还能看电影,好在还能来这里看二三人的文字,幸甚!
作者: 清荷吴霜    时间: 2013-4-10 13:39
人的生活心态不外乎是两种,一种是悲观,一种是乐观。悲观的心态则是“他人即是地狱“。乐观的心态就是他人即为天堂。以人为镜可以观照自心,难道不是么?他人的一切让你看到了自己,从而让自己接受自己,完善自己。在此说来他人功不可没。应该感恩感谢才是。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4-10 16:16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4-10 13:09 发表
我是没什么可说的了,最近,从年内到现在,除了微博,没一章成形的东西可与亲们一起分享。好在还能看电影,好在还能来这里看二三人的文字,幸甚!


安然,我也乐意看电影,最高纪录一天看四个片子。舄兢说她在看新版《悲惨世界》,我还没轮到有这个时间。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4-10 16:17
原帖由 清荷吴霜 于 2013-4-10 13:39 发表
人的生活心态不外乎是两种,一种是悲观,一种是乐观。悲观的心态则是“他人即是地狱“。乐观的心态就是他人即为天堂。以人为镜可以观照自心,难道不是么?他人的一切让你看到了自己,从而让自己接受自己,完善自己。 ...


谢霜霜睿智的解读。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4-10 16:19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4-10 11:43 发表
说与我听的过程中,表明了很多态度,欣赏也赞同,最难得的是态度中折射出了对于生活的踏实洞见和对自己的理智认识。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文字的呈现都掩盖不了内心的逻辑,所以,我也认为杂文小品的确最见肝胆,散文文字则最适合窥见性情。作为意志和表象的文字,无非是心灵的映照。关注内心,则可逃离诸多空相。 ...


剑版评语,我一直示为圭臬。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4-10 16:19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3-4-10 11:22 发表

感同身受,哪日心血来潮,也说与你听。


期待中……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4-10 16:22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13-4-10 11:15 发表
再说两点:关于出书,我与一水持同样态度。
关于杂文:我以为,比之小说与散文,实则,杂文最见性情,如果,作者以心为之。


以心为之。晰子所评,总能够画龙点睛。这一点不服不行。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4-10 16:27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13-4-10 11:06 发表
一个版面,它需要的不是矫情,更不是虚情,也不是相互捧场,而是真诚。源自于内心的真诚。而这种真诚,来自于对文字真正的谦卑,谦卑的尊重。这种尊重,是任何一个作者,内心永不会忘的感念。
江天,正在给这里的作者们,这样的感念。...


希望江天走出曾经的低谷,欣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教我们开心的是:我们能在这个平台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收获情意。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4-10 17:37
有趣里领略,领略里收获,言说机智,又亲切,入心得紧。
黑泽明的《罗生门》,我曾写过一粗浅文,http://bbs.zhongcai.com/thread-244616-1-1.html,故对一水此文中的相关见解,甚为认同。
能够感受这种交流氛围,是福气,大福气。

[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3-4-10 17:40 编辑 ]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4-10 19:20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4-10 17:37 发表
有趣里领略,领略里收获,言说机智,又亲切,入心得紧。
黑泽明的《罗生门》,我曾写过一粗浅文,http://bbs.zhongcai.com/thread-244616-1-1.html,故对一水此文中的相关见解,甚为认同。
能够感受这种交流氛围,是 ...


仔细拜读过,君子所见略同。 姑且也应该喜欢小津?

那日,见你在我的小文里说存有夏丏尊译版的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已经很是佩服,亦认定你是个真正的读书、爱书的人,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者: 老盖    时间: 2013-4-11 08:56
以水漫地,圆融无碍。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3-4-11 09:05
漫漫红尘,倘若有一人“说与你听”,这是一种福分。更如寒夜赠裘。温暖加身。
有多少人会听你说呢?又有多少人会说与你听呢?俗世中,生存教会我们警惕“他人即是地狱。”说“与”听“,常常是显得那么奢侈而娇嫩——即便是身边的人。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