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风雅的大宋王朝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华新
时间:
2013-4-12 12:33
标题:
风雅的大宋王朝
风雅的大宋王朝
李华新
两宋是一个柔弱的形象,可是宋代确实一个处处充满了风雅的朝代,宋代在强悍的游牧民族的骚扰下过活,自己的两位皇帝都不得不被掠走异邦,但是因为这样的一段经历,却使得那位叫李煜的皇帝留下来千古绝唱.这样的一个场景,在大明王朝的自缢皇帝大概在奔赴黄泉的时候,也是不会想到的。因为北方民族的强悍始终是农耕民族的一个隐忧,在大汉王朝建立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把这样的一个危险作为自己的心中之忧,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会有北方异族的身影,在直接影响这个中原帝国。
因此说,农耕的风雅,就是中国的风雅,而两宋时代的使命,似乎就是为了复命而来的。因为过于柔弱的宋朝,文人当权的宋朝,有太多的文人皇帝在以琴棋书画的方式,极尽风雅之能事。把中国的文化推向了机制,而文人主宰朝纲的时代,却是在用自己的极端风雅的优雅方式,不得不陈列在历史的血雨腥风中。马上可以夺得天下,但是要治国必须依靠文人,,这也是如同一个无法绕过的怪圈,那就是在夺取天下的时候,没有军事实力不行,可是一旦掌握了政权,那么面对一个可以享受到天下,风花雪月总比刀光剑影要有温柔的魅力,因而沉醉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对于两宋的评价,褒奖者说,时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到了顶峰,并且说宋代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而贬者则说,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挺窝囊的时代,它不仅疆域小,特别是在与辽、金、元的抗衡中处于劣势。不过宋代实行的是文人统治的体制,文人是主导国家权力的统治集团,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优势群体。而正是这样的一点,使得宋代为官以文人为官、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武官的地位被排斥,从而大大弱化了整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因此在抵抗外侮的时候,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就像一国皇帝的使命,显然不是来吟诗作画的一样,也不是以舞文弄墨为职责一样,他可以作为一代书画家,可以在艺术上有所造诣,但是那不是皇帝要做的事情。可以有这样的嗜好,但是治理国家才是最紧要的事情。而一旦沉迷,那就是不是自己的玩物丧志,而是玩物丧国了。
而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涉及到皇帝和大臣争风吃醋的事情,则是前朝所未曾遇到的。如李师师是北宋末年的色艺双绝的名妓,并且也是喜好文人墨客的,特别是她和词人周邦彦的关系也是不一般,不过宋徽宗也是迷恋李师师的,时常有媾欢。群臣君臣两人共同迷恋一个名妓,有一次竟然不期而遇。徽宗到时,周邦彦已经到了,为了避免尴尬,就只好躲到离开床下藏起来。徽宗拿着刚刚从江南奉送来的橙子,与李师师亲热谑浪一番的时候,周邦彦正在床下。时候周邦彦把这件事情概括城一首词《少年游》:“井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家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露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后来。徽宗得知词乃在不周邦彦所做,便大怒,而且还要治罪。事后,周邦彦自然也就被调离京城。周邦彦另开离开京城时。李师师又去送行,徽宗得知也是醋意不减。徽宗又问,周邦彦走时有无新词,李师师据实告知。《兰陵王》就是周邦彦的新作。李师师便唱给徽宗听:“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蒿波暖。回头招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这首词一共有三叠的长调经李师师一唱,声情并茂,徽宗转而大喜连忙把周邦彦召回来,任命为大晟乐正,负责宫廷的音乐改革。可见徽宗之爱才,的确是名不虚传。
两宋的风雅,是属于文人的,而不是属于武将的,此时文官的地位大大高于武官的地位,因此这那是就有不少的武官想转为文官,而且是因为皇帝已经不是附庸风雅的问题,而是真正成为来看艺术家,而且是具有很高造诣的艺术家,因此对于推动当时的艺术繁荣是起到很重要作用的。至于那时代青楼女子的琴棋书画水平也是蛮高的。
其实关于两宋的文化寓意和重文轻武,并非是因为有了宋徽宗的那些笔墨,而使得这个本来就不适于当皇帝的文人画家,而使得人对于宋朝的血性总是感到了那种散淡的气息,因为文人的气质是不适应于在刀光剑影中成全自己的。也是因为宋代的那些轻歌曼舞的感觉,是最适宜于那种清俊和柔曼风格的,也是因此而成全了作为词人的女性,才会使得这位女子的词所具有的感觉,才下心头又上眉头。以及那种“风卷黄花瘦”的感觉,是那样的准确和到位。
不过宋朝依旧是个产生艺术并且使得艺术的气质在当朝就开始弥漫的朝代,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宋词出现,使得宋词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记。而这个时代的关于茶叶的史话,因此便有了可以被浸染染和能够浸染染的情结。
风雅的大宋,那些用瘦金体书写的文字以及可以使得文字流行的活字印刷术,以及那些因为当朝皇帝推崇的书法,在茶香之中慢慢被侵染的芬芳。并未使得暴力的血腥有所减弱,因为那个叫做宋江的人以及那百多条汉字的起义和招安的征程和征讨的残忍,依旧是需要那些烈性的酒来升腾一腔豪气。
而那些茶香的温润和清雅的气息,却是会被保留的如此长久以至到今日!
潜移默化的是那些被浸染的心灵。于是,宋代的香茗就成为一种传统。
(济南 李华新)
[copyright]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3-4-12 12:34 编辑
]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3-4-12 15:13
钱宾四先生对宋朝学术的研究也是一大风雅。
顺便与楼主讨论 一下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从理性上来说,千里义送一女子,英气浩然,的确大丈夫之举,令人敬佩。而从人性角度来说,又存在不少疑点。
作者:
清荷吴霜
时间:
2013-4-14 08:03
李老师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岳飞与他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作者:
吴墨
时间:
2013-4-15 17:20
说起宋代,不免联想起很多。曾看过几篇分析宋代的文章,宋词、书法宋体、宋代工笔画……文章也说,宋代乃政治经济文化等鼎盛时期等等,但遗憾的是还是不敌北方劲敌……思之,令人喟叹不已。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