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那些隐忍的痛,希望不再有 [打印本页]

作者: 三水    时间: 2013-5-20 00:12
标题: 那些隐忍的痛,希望不再有
那些隐忍的痛,希望不再有



一、陈旧的观念

    这件事情,是听母亲说的。
    刚出生的时候,父亲见我是个女孩子,扭头就走,对母亲一句话也没留下。父亲几次三番都说不要我,还没满月,就把我往尿盆里溺了几次。在我两个多月的夜里,母亲睡得太沉,父亲把系在我身上的绳索解开,从母亲身边把我抱下来,用尿布堵住嘴巴,放在地上。再搬个椅子坐下来,双脚放在脑袋上,像辗药似的,前前后后来来回回挪移。父亲嫌弃我,执意不肯要我,执意要让我从此消失。
    因为这件事情,我的眼睛严重受损,视力只有0.3,再无矫正的可能。如今,还是这样,高度近视的眼镜每日挂在鼻梁上,想起来,对父亲,心里就是疙疙瘩瘩的不自在。
这些陈旧的观念,在那个时候,可谓严重极了的。可是,说给孩子们听,是谁也无法相信的事情。


    孩子们,当时的社会,你知道什么样吗?
    每个男子,每个家庭,如果没有儿子,可以说是低了人一截子。在我悉知的每个家庭里,都是有一个儿子的,女儿六七个的,也不抵男孩子一个;即便没有儿子,也会去抱一个,养别人的儿子算自己的也行,至少在名义上,是自己有儿子了。


    我们现在呢?在城市里,丁克家族,一个女孩子的家庭,在城市不胜枚举,在乡下也有,但绝对是少数。在我们农村,随着八十年代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束,人口在大幅度地回升着,每个家庭里的男孩子又成了必备之人。


    在咱们大家的视线里,有这样的事情吗?
2006年,一位母亲,学校送两个女儿,身边跟两个女儿,怀里抱一个女儿,肚子里还有一个,看到人就眯眯笑:“肚子里这个是儿子!”
    每每念及此事,心里就隐隐作痛,不说中国的生育观念,仅这些孩子,就要给社会造多大的负担啊!再说了,这么多孩子,又能给她什么样的教育呢?如果说我的童年里见到的,那些儿女成群是愚昧无知的话,现在的家庭儿女成群又该如何解释呢?


    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这句话绝不是空谈,中国人素质低下,究其原因是为什么?我在自己的童年里,作为女孩子被虐待,被践踏,终身遗憾。现在,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不会发生了,因为,我们的社会毕竟在进步着,这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思想早已经消失匿迹了。

二、求学的尴尬


    后来,在父亲的打骂中,我有了弟弟。
    我的任务就是照看弟弟,弟弟哭了,弟弟摔跤了,我就要挨打。
    弟弟六岁的时候,要上学了。我就陪着弟弟迈进了学校的门槛。在此之前,我总是带着弟弟扒在教室的外面,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读书。现在真的进了学校,我像弟弟一样,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不同的是,弟弟像个小少爷,见谁都不理。我呢?看见同学就笑,看见老师就问好。弟弟读一年级,我也读一年级。弟弟二年级,我也二年级。弟弟跟其他同学一样写作业,而我,只能背作业,因为我没有作业本,没有铅笔,我只能背作业。
    回想自己小时候的事,真是恍若梦一场。
    母亲虽然疼爱着我,但一点作用都帮不上,看我挨打只有心疼的份儿。至于读书,更是不可能的事情。生个女儿,就低人一等,无权过问任何事情了。渴望读书,渴望被父母疼爱呵护,渴望得到更多爱的滋润,可望拥有更多的权利。
    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觉得是那么的不真实,似乎只在童话故事里看到的一般。孩子们从我的经历中,也知道了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只是总觉得有那么一丝的敷皮蹭痒,不在根本。


    我问孩子们,你们是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
    想一下,国家和政府现在对孩子的关注力度吧!学费免了,杂费免了,生活费补助了,营养餐补助了,课桌凳供应了,住宿条件改善了,作为学生的孩子们,还是有什么不满足呢?
当然,与城市相比,我们没有班级数字化,但我们已经学校数字化了;城市的孩子们开设多门课程,多项活动,我们不行,因为我们的教师资源不足,换言之,这份不足,源自于我们的父母,父母不能给于我们更多的更好的条件,我们只能接受这份现实。
    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努力现在,改变我们的现在,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一天,改变我们的孩子们。


    老师小时候,看见同学就笑,看见老师就问好。这些,你们做到了么?
    孩子们,童年是我们自己的,但接受教育的具体场景和因素,却在我们自己。你对同学报以微笑了吗?你对老师问好了吗?或许有,或许没有。这都没有多大关系,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在内心里要有学习的欲望,冲动才行。唯有认识到读书学习可以让自己改变,可以让自己变得不同以往,就会有学习的主动和欲望了。
    学校给你们的,只是一个平台,如果你们不能好好利用,那么,你拥有的和你的父母没什么区别,等你的儿女将来长大了,也和你没什么区别。如果我们的存在和我们的未来不能发生关联的话,我们这辈子就白活了。


    老师小时候只能背作业,因为没有作业本,没有铅笔。咱们大家呢?各种各样的笔,装满了一书包,黑的,蓝的,彩色的,应有尽有。可是,咱们用这些笔做过什么呢?
    看到很多孩子,用刀子把笔割开,水挤出来进行恶作剧,甩桌子上,让别人蹭一身,或者是直接甩到人身上……有的孩子在写作业,可是,写出来的字自己都不认识,又如何让别人看呢?
    孩子们,你们这样的行为,可曾想过父母的感呢?一支笔一毛钱,算一算,你读书几年来,你浪费了多少支笔?这些笔,你的父母需要付出多少的汗水才可以换得回来呢?
孩子们,学会珍惜,珍惜我们手里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


三、我的思考


    在经历了成长之后,生命的最初阶段,每一个生命个体,都需要有一种归属感。
    首先,是爱的归属,也可以说是爱的依附。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就也跟着会滋生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没有爱的照应存在,生命就是不完整的,如我这般,对亲情一直是阴冷的,缺少信任的,以至于影响到下一代。说严重点,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循环的根源就在于缺少爱,缺少爱的归属,或者叫做依附。


    其次,是一份安全的归属,或者叫做情绪的归属。
    一个在家里得不到温暖的人,心里就缺少温暖的意识,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就无法和人建立友谊。
    每一个生命的个场里,如果缺乏安全,缺少自信,就会使生命的触角不敢向外延伸,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的意识被杜绝了,学习新事物可能和机会,都会大大受阻。
    再延伸一些,成人以后的情感世界,也必将受到制约,束缚,一生的智能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再次,是秩序的归属,或者叫做磁场的归属。
    秩序,也就是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情时,生命才会觉得舒适自在。
    所以,可以说,秩序的归属,是心灵深处安全意识的另一种滋生,它的的建立和存在,可以给成长中的生命提供自由的空间。
    这个空间形成一种磁场,生命在这个磁场里,如果自由舒展,就会放出异彩。


    最后,是生命本身具有的存在效应,也可以说是遗传效应。
    存在于大环境中,就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外界的事物新鲜而生动,一些鲜活的东西,会比较快的进入生命的个体,并与之发生关联,从而产生无尽的力量。
    也就是说,这个生命自身就有着一种兼听的立场,辨析哪些应该,哪些不应该,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清出淤泥而不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三水 于 2013-5-20 00:15 编辑 ]
作者: 幽谷幽兰    时间: 2013-5-20 12:15
您说的都是实际情况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5-20 13:12
平常的生活事件中透露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古老而腐朽的生育观,学校教育并不令人看好的现状,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充满了矛盾。
语言质朴,叙述平实,但关注深刻。
作者: 三水    时间: 2013-5-20 13:41
原帖由 幽谷幽兰 于 2013-5-20 12:15 发表
您说的都是实际情况

谢谢来读,问好!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3-5-20 18:16
字体不一,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意义,不如调整一下。

这篇像是杂文了,语言平实,但说教太多。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5-20 18:52
回忆与现实对比交错,可以看出时代变迁对两代人思想的影响。


可曾想过父母的感(受)呢?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5-21 08:27
同意木版意见,散文中的议论成分不宜过多。
作者: 烟雨飘过    时间: 2013-5-21 08:39
实际上这篇字挺感人的,开篇就把人的心一下子抓住,如果按这个思路走下去,会是一篇好字。

只是后面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单纯说教,用故事感人也许要好一些。商榷!

很好的一个素材!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3-5-21 09:07
文中一些现象,令人警醒,一些思考和认识,令人共鸣。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3-5-21 09:17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5-20 18:16 发表
字体不一,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意义,不如调整一下。

这篇像是杂文了,语言平实,但说教太多。



此篇文字,题目很好,同意木版建议
作者: 三水    时间: 2013-5-21 22:05
三水谢谢各位来读!
这本是一篇教育思考,不是抒情,也不是记事的。
大家的意见都很中肯,三水一一紧记,随后重写一个故事来。
放在硬盘里久了,都忘记了,这才看到,就拿出来放这里了,不好意思啊!
作者: 若水    时间: 2013-5-21 22:39
那些曾经心痛的经历,与现实对比,我们为现在社会的进步而高兴。语言平实,融合着情感与感想,的确像是一篇杂文。问好!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3-5-22 02:01
读得辛酸,为那些痛,也读得欣慰,那些痛让三水得以另外一个角度的审视和思考,有着不浅的教育意义,问好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3-5-22 08:11
一个在家里得不到温暖的人,心里就缺少温暖的意识,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就无法和人建立友谊。---------的确是这样。
读罢三水的文字,为三水的遭遇心酸。痛的经历,也会让人对生活的感悟更深刻。问好三水。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3-5-22 09:47
关注现实,提出思考,也是一种责任。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