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青杏满枝头 [打印本页]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4 10:24
标题: 青杏满枝头
  看到青杏的时候,我想到了梅子。不是吃的那种梅子,而是一个人,一个女人。
  
  其实在看到青杏的时候,我还看到了一个女人,一个长得像梅子的女人,在杏林间穿过,像倩女幽魂的现实版,身材修长,长发飘飘,身影袅娜,很有女人味,是那种能称为气质的女人味,有安静的成分,有文雅的成分,也有知性的成分,可能还有其他的成分,愧于自己心愚手拙,对于这种女人味,自己未能清晰准确地加以分辨和表述。
  
  我能确定自己是第一次用“袅娜”来形容一个女人,一个长得像梅子的女人。当初我在看到梅子的时候,也模糊地感知到她和别的女孩子不同,也是那种袅娜的感觉,可是当时我似乎不知道有“袅娜”这个词,或者说即使知道,即使读到过,却从未认真体悟过,更不要说使用。
  
  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课外书读得最多的是《故事会》、作文选、小人书之类的比较小儿科的书籍。在读初中之前,读的第一本纯文学杂志是《北京文学》,那本书放在母亲的衣橱抽屉里,书页不全了,有的书页被母亲剪成了鞋样,夹在残缺的书页间,鼓鼓的。我是偶然发现了它,如获至宝,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细细阅读里面残缺不全的故事,将一颗涩如青杏的心灵浸洇于文学的世界里。现在想来,对于文学,对于文字,那算是一种阴错阳差的启蒙吧。
  
  后来问母亲,那本《北京文学》是哪里来的,她说是从城里姨家拿来的。在我作出不将鞋样丢失弄乱的保证下,母亲同意将那本《北京文学》给我,将鞋样移至一本废旧的《寒假作业》里。第二天,我把《北京文学》塞进书包带到学校,悄悄送给梅子读,理由是为了参加乡里组织的口头作文比赛做准备。
  
  当时班里的男生女生很少来往,也很少说话,处于男女授受不亲的古朴阶段。我和梅子虽然同村,平时也很少说话,她在女生井里,我在男生河里,真正的井水不犯河水。现在想想,人得傻到什么程度才能以这种貌似礼义廉耻的方式枷心灵以桎梏。要知道,后来,我的儿子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心仪的女孩子,知道把自己喜欢吃的巧克力带给女孩子吃。
  
  我从来没带东西给梅子吃,梅子也从来没带东西给我吃,可能是都不敢,或者是根本没有达到彼此带东西给对方吃的程度;她给过我的是《故事会》,不是给,是借给我读。她说只借给我一个人读,并且可以带回家读。说这话的时候她的声音很低,头也低着,一缕头发适宜地披下来,遮住了一双好看的眼睛,以致于我看不清她当时的神情,留下一片长久的空白,延续至今。
  
  那个长得像梅子的女人每天差不多从杏林下穿过,远远地飘摇而来,袅娜而过,像一片无根的云朵。我不会画画,如果会画的话,或许我会以这个女人为原型,以绽开的杏花为场景,画一幅画。可惜我也不会谱曲,如果会的话,或许我会以这个场景为原型,谱一首曲子,用钢琴来演奏,或者是小提琴,也可以是萨克斯。可惜我只会写字,而且写得也不好,可是我仍然萌生了这种念头,试着写下这篇字,以青杏为题。
  
  借了这个题目,梅子和那个女人隔了时空,得以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共同呈现于我的笔端,就像母亲当年夹在那本《北京文学》里的鞋样,以一种怪异的方式与文学完成了一次交集。鞋样是用来做鞋的模具,比着它,可以顺利地做出合脚的鞋子,走出踏实的人生。在母亲眼里,没有所谓的文学,那只是一本废旧书本,它的最大的用处就是可以做成鞋样子,里面的故事与自己无关,不如鞋子合脚来得实在、生活。可是我却变异了,被鞋子之外的形而上吸引了,在阅读了那些断断续续的故事之后,我感觉那些故事悄悄给自己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让心变得明快、快乐。作为一种回馈,我把自己对于故事的这种喜欢分享给了梅子。
  
  梅子的家庭条件比我家好,有闲钱买《故事会》,可是她书读得不如我好,她的各科成绩中语文最好,作文也写得好,因为这个原因,我和她被选为学校的语文尖子,参加一系列竞赛,其中包括那次口头作文比赛。也因为那次比赛,在男生女生交往较少的情况下,我和她的交往比其他同学相对多了些,也显得名正言顺,我们可以守着班里的男生女生互相检查着背一篇篇作文。那次比赛,我抽到的题目是《上学路上》,于是顺理成章地捡到了钱包,交给了老师,得到了表扬;她抽到的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小事》,于是她也顺理成章地帮助了一位孤寡老人,学了一次雷锋,受到了褒奖。我和她分获二、三等奖,得到了一宗硬壳的本子和钢笔奖励,还受到班主任的口头表扬,让同学们向我们俩学习。表扬会上,她的脸红红的,很可爱,如果用当时写作文的用语习惯来形容,应该是像一个红苹果一样。
  
  我把和梅子作文比赛获奖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很高兴,要我好好用功,要有出息,以后离开农村,挣工资,吃公家饭。
  
  我终于如母亲所愿,离开了农村,成了一个城里人。而梅子却没有如我般幸运,没有考上学,最后只能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嫁人,然后留在了村里,成了一名村妇。相较于自己当年的粗鄙,在我眼里,梅子长得更像是城里人,更适合在城市里生活,像那个在杏林间穿行的女子一样,每天飘飘然,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一份惬意。
  
  看着那个女人的身影,我会想起从前,想起梅子,想起与梅子有关的点点滴滴,想起了那本杂志,想起了夹在杂志里的鞋样。那个女人和梅子,像是杂志里的两张纸,一张成了鞋样,被夹在书页中间,上面的字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用,而成为一种点缀,一种残缺,以生活或是人生的名义;另一张还是一张纸,上面承载了故事,承载了形而上,承载了与人心交流浸洇的功能和缘份。
  
  母亲的鞋样应该早就消失了,她也很少再做鞋,都是买着穿。那本曾用来夹鞋样的《北京文学》也早已消失了,可能被母亲当成废品卖了罢。而梅子还在,仍然在村子里,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无法和那个长得像她的女人一样,每天从杏林间穿过。
  
  我也偶尔从那片杏林间经过。这个时节,树上挂满了诱人的青杏,看一眼,嘴里就能流酸水。我也曾摘下一颗,回家带给馋嘴的儿子,看着他被酸的呲牙裂嘴小乐一下。看着他的样子,看着另外一个意义上的“我”,我在一刹那穿越到童年,似乎看到当年自己尝青杏的图景。
  
  青杏是梅子带到学校玩儿的,就在作文比赛获奖的那一天下午,有好几颗,悄悄送给我一颗,说不能吃,很酸,只能拿着玩儿。我经不住诱惑,尝了一口,然后从梅子的笑眼里看到了自己的嘴脸。在我的印像中,梅子第一次那样笑,笑得那样无拘无束。我对她说自己想种一棵杏树,可惜一直没找到杏树苗,等放麦假的时候去地里找找看。她听了以后若有所思,嗯了一下,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
  
  我在杏林间穿行的时候,看到了那种相似的亮光,阳光穿过树丛洒在一片片杏树叶上,很美。当年为了寻找杏树苗,我顶着热浪走过了一畦畦麦垄,眼睛里全是杏树植株的影子,一直想着它心形叶子的特征,想着锯齿状的边缘,想着丝丝缕缕的网状叶脉,想着金黄色的纹路。可惜未能如愿,一丝深深的怅然混和着汗水密集了我的身心,直到我看到那棵珍贵的杏苗。
  
  作为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见惯了遍布于那片土地上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更见惯了那些基于农活的劳累与落后,对于劳累多于乐趣的各类农活很少能引起自己的兴趣,但是对于杏树,对于自己能亲手种一棵,却情有独钟。夏天吃过杏之后有的杏核随地肥洒进麦田,如果幸运的话,会从麦田里找到小棵的杏苗。由于杏苗的形状特征与一种叫作铁锨头的野菜非常相似,所以经验少的孩子会把野菜误认为杏苗,空欢喜一场。我曾经觅得过一株杏苗,金贵的不得了,小心翼翼地把它挖出来,带着土台,回到家里种在窗前一块僻静处,浇上水,等着它长大、结果。为了防止牲畜糟蹋,用砖头垒成一个类似鸡笼子形状的穹笼,把杏苗围在中间,每天都去看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那个时候,我已经懂得了期待的滋味,知道了心怀希望的感觉。
  
  杏苗是梅子送给我的,她舅舅家有一片果园,里面有几棵杏树。每年杏花绽放的时候,她会在星期天去舅舅家的果园里玩儿。她在一篇题目叫作《游趣》的作文里描述了杏花绽放的样子,像雪,像霞,很美,让人心生向往,想去看一看,在杏树下走一走。可惜她送给我的那棵杏苗最终没能长大,无果而终,我也无缘看到如雪似霞的杏花绽放的胜景。
  
  有时想想,人生真的像一张纸,有的被写上了字,有的被画上了画,有的被剪成了鞋样,也有的被人烧掉,用于对亡灵的祭奠,尘归尘,路归路。
  
  离开村子之后,我走上了另一条路,与梅子很少有碰面的机会。有一次回家,我在村口碰见了梅子,她骑着自行车,车座上载着自己的孩子。几声寒暄之后,她匆匆走了,只留下一个陌生的背影,少了当年的袅娜。母亲的叹息像一个灰色的引子,为梅子婚后的生活作了一种题记。眼看升学无望,梅子的家人张罗着给她找婆家,最后嫁到了舅舅村,日子过的有板有眼,先后有了一对儿女。男人农忙时种地,闲时开三轮车跑运输,在一次车祸中断送了性命。母亲的描述以叹息开始,又以叹息结尾,像是画了一个无奈的省略号。在这串省略号里,每一个点都是沉甸甸的,像一个个冷硬的磨盘,轻而易举地将梅子的腰身压弯,以致于我不忍心用工笔的手法描述眼前的梅子,那种描述于我于她,都是一种折磨,还是给读者留一点小小的空白吧。
  
  那片杏林所在的地方原来也是一片小小的空白,在经历了一场时日的变化之后,空白被填充了,成了一片杏林。每年的春末夏初,杏花会次第绽放,如雪如霞,袅娜多姿,就像梅子在作文中描述的那样。花落之后,会结出一枚枚诱人的青杏,夹在枝叶间,继续繁衍着属于生命的故事。作为故事的角色之一,她------一个长得像梅子的女人,每天从杏林间穿过,反反复复,描画着如梅子般的袅娜……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5-24 17:05 编辑 ]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5-24 10:44
作者似乎在试图通过语言的内化处理,进一步丰富主题的素材所及,以此增加描写对象的丰厚度和心灵抒发的深度。这种探索是可贵可敬的。对于以自由精神作为散文本体的散文写作来说,的确应该自我超越,尝试着打通文体上各种路数。只是在个别地方的处理上,令我有枝蔓横生和焊接之感。这仅是各人感觉,可能不对。聊以一笑而已。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4 11:29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5-24 10:44 发表
作者似乎在试图通过语言的内化处理,进一步丰富主题的素材所及,以此增加描写对象的丰厚度和心灵抒发的深度。这种探索是可贵可敬的。对于以自由精神作为散文本体的散文写作来说,的确应该自我超越,尝试着打通文体上 ...
问好剑鸿。读了你的评论意见,感觉很中肯,又通读了几遍,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几个显得有些突兀的地方删除了,希望能袪除阻滞,还文本以通透、以自由,以自己的方式。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3-5-24 15:36
一段酸辛的往事,令人怀恋和想象,刻写的逼真而丰满……拜读,学习,问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3-5-24 16:38
好文,来赏。问好。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3-5-24 18:26
一种意想中的圆满,青杏不是梅,青杏又像梅,酸与涩中流淌着生命的无奈。想是那个叫梅子的女子早已花开落定,成了另一处的精彩,而所有的回忆也都化成了风,不再复转。但愿一切都好,一切人都好吧!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5-24 20:00 编辑 ]
作者: 李晓萍    时间: 2013-5-24 19:57
一颗青杏,一段往事,欣赏!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5-24 22:20
理想化和人格化的“梅子”,以及真实的人——梅子,两相对比,前者形象似有虚浮,也许是作者试图营造一种美学规范,再同现实人物相对应,从而产生理想与现实严重错位的审美效果——后者的形象丰满而真实,也很成功。作为通篇“喻体”的美学规范意义的“梅子”,似可再行铺排。
欣赏新作,问候青衫子!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7 08:39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3-5-24 15:36 发表
一段酸辛的往事,令人怀恋和想象,刻写的逼真而丰满……拜读,学习,问好!
问好文华兄。夏安。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7 08:40
原帖由 刘彦林 于 2013-5-24 16:38 发表
好文,来赏。问好。
问好彦林。遥握。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7 08:41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5-24 18:26 发表
一种意想中的圆满,青杏不是梅,青杏又像梅,酸与涩中流淌着生命的无奈。想是那个叫梅子的女子早已花开落定,成了另一处的精彩,而所有的回忆也都化成了风,不再复转。但愿一切都好,一切人都好吧!
问好木门。人生无法逆转,一切不复回头,惟有祝愿。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7 08:41
原帖由 李晓萍 于 2013-5-24 19:57 发表
一颗青杏,一段往事,欣赏!
问好晓萍。夏安。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7 08:42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5-24 22:20 发表
理想化和人格化的“梅子”,以及真实的人——梅子,两相对比,前者形象似有虚浮,也许是作者试图营造一种美学规范,再同现实人物相对应,从而产生理想与现实严重错位的审美效果——后者的形象丰满而真实,也很成功。 ...
问好兴文兄,谢谢精心读评,也谢谢中肯意见。祝笔健。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27 08:53
这种睹物思人的抒情散文,一向不好弄,既要写好物,也要思好人,做到柔和确实不易。文中的叙事沉稳,物象的描写简洁,交融,契合点再斟酌一下,就更好了。拜读,问好!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3-5-27 13:07
这篇厚实,好文字!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8 09:55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5-27 08:53 发表
这种睹物思人的抒情散文,一向不好弄,既要写好物,也要思好人,做到柔和确实不易。文中的叙事沉稳,物象的描写简洁,交融,契合点再斟酌一下,就更好了。拜读,问好!
问好寒儒。谢谢中肯意见。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8 09:55
原帖由 十年兜兰 于 2013-5-27 13:07 发表
这篇厚实,好文字!
问好兜兰。夏安。
作者: 舄兢    时间: 2013-5-29 09:05
女生井,男生河,多么奇特而又恰当的比喻,真好。
青杏一样的青春,一样的暗恋,一样的梅子,在历经时光冲洗之后,再现时已经形容大变,这就是生活的打磨和残酷。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3-5-29 09:31
叙述语言绵软而柔韧,使得梅子这一人物急所关联的事情,具有丰富而多层的社会及人性内涵,同时也包含了作者的审视与认识。
作者: 冉令香    时间: 2013-5-29 09:31
“人生真的像一张纸,有的被写上了字,有的被画上了画,有的被剪成了鞋样,也有的被人烧掉,用于对亡灵的祭奠,尘归尘,路归路。
”感慨人生滋味,用一支笔如是记录。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9 09:52
原帖由 舄兢 于 2013-5-29 09:05 发表
女生井,男生河,多么奇特而又恰当的比喻,真好。
青杏一样的青春,一样的暗恋,一样的梅子,在历经时光冲洗之后,再现时已经形容大变,这就是生活的打磨和残酷。
问好舄兢,谢谢读评。夏安。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9 09:52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3-5-29 09:31 发表
叙述语言绵软而柔韧,使得梅子这一人物急所关联的事情,具有丰富而多层的社会及人性内涵,同时也包含了作者的审视与认识。
问好房子老师。谢谢精心读评。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5-29 09:53
原帖由 冉令香 于 2013-5-29 09:31 发表
“人生真的像一张纸,有的被写上了字,有的被画上了画,有的被剪成了鞋样,也有的被人烧掉,用于对亡灵的祭奠,尘归尘,路归路。
”感慨人生滋味,用一支笔如是记录。
问好令香,于文字和生活而言,我们是观察者、记录者。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3-5-30 15:32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文人在一片狼藉的心灵废墟里,极力在勾画梦幻中的乌托邦。也许有些美好的事物,再也找不到来过的痕迹,若能静下心来,走进文字中,你会发现有些故事曾经发生过,并且从未消失。这种感情,即使没有过多的表白,也会一直记挂在心怀,时刻提醒你我永不寂寞!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3-5-31 21:56
又拜读到了杉子的佳作!问好!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6-1 08:44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3-5-30 15:32 发表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文人在一片狼藉的心灵废墟里,极力在勾画梦幻中的乌托邦。也许有些美好的事物,再也找不到来过的痕迹,若能静下心来,走进文字中,你会发现有些故事曾经发生过,并且从未消失。这种感情,即使没 ...
问好清风。谢谢精心读评。祝笔健。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6-1 08:44
原帖由 漠北雪莲 于 2013-5-31 21:56 发表
又拜读到了杉子的佳作!问好!
问好雪莲。夏安。
作者: 白秋霞    时间: 2013-6-1 23:43
一边学习作者的文章写法,一边学习老师们的点评,来对了!
作者: 王克楠    时间: 2013-6-2 06:37
读青衫子的散文,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克楠学习了。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3-6-2 08:51
杏林里的故事!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6-3 08:32
原帖由 白秋霞 于 2013-6-1 23:43 发表
一边学习作者的文章写法,一边学习老师们的点评,来对了!
问好秋霞。夏安。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6-3 08:32
原帖由 王克楠 于 2013-6-2 06:37 发表
读青衫子的散文,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克楠学习了。
问好克楠兄。谢谢鼓励。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6-3 08:32
原帖由 翠微 于 2013-6-2 08:51 发表
杏林里的故事!
问好翠微。夏安。
作者: 高广永    时间: 2013-6-3 10:18
那份最初的情感,朦胧而又清浅,如同那枚青杏一般酸涩,可回味起来却是历久弥新!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3-6-3 14:28
原帖由 高广永 于 2013-6-3 10:18 发表
那份最初的情感,朦胧而又清浅,如同那枚青杏一般酸涩,可回味起来却是历久弥新!
问好广永 。夏安。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