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5-24 10:44 发表
作者似乎在试图通过语言的内化处理,进一步丰富主题的素材所及,以此增加描写对象的丰厚度和心灵抒发的深度。这种探索是可贵可敬的。对于以自由精神作为散文本体的散文写作来说,的确应该自我超越,尝试着打通文体上 ...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5-24 18:26 发表
一种意想中的圆满,青杏不是梅,青杏又像梅,酸与涩中流淌着生命的无奈。想是那个叫梅子的女子早已花开落定,成了另一处的精彩,而所有的回忆也都化成了风,不再复转。但愿一切都好,一切人都好吧!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5-24 22:20 发表
理想化和人格化的“梅子”,以及真实的人——梅子,两相对比,前者形象似有虚浮,也许是作者试图营造一种美学规范,再同现实人物相对应,从而产生理想与现实严重错位的审美效果——后者的形象丰满而真实,也很成功。 ...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5-27 08:53 发表
这种睹物思人的抒情散文,一向不好弄,既要写好物,也要思好人,做到柔和确实不易。文中的叙事沉稳,物象的描写简洁,交融,契合点再斟酌一下,就更好了。拜读,问好!
原帖由 舄兢 于 2013-5-29 09:05 发表
女生井,男生河,多么奇特而又恰当的比喻,真好。
青杏一样的青春,一样的暗恋,一样的梅子,在历经时光冲洗之后,再现时已经形容大变,这就是生活的打磨和残酷。
原帖由 冉令香 于 2013-5-29 09:31 发表
“人生真的像一张纸,有的被写上了字,有的被画上了画,有的被剪成了鞋样,也有的被人烧掉,用于对亡灵的祭奠,尘归尘,路归路。
”感慨人生滋味,用一支笔如是记录。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3-5-30 15:32 发表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文人在一片狼藉的心灵废墟里,极力在勾画梦幻中的乌托邦。也许有些美好的事物,再也找不到来过的痕迹,若能静下心来,走进文字中,你会发现有些故事曾经发生过,并且从未消失。这种感情,即使没 ...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