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哦,我可怜的玛蒂尔德……
[打印本页]
作者:
极品山庄
时间:
2013-6-3 20:31
标题:
哦,我可怜的玛蒂尔德……
玛蒂尔德是所有经历中学时代的人不可避免要接触的一个典型人物形象。在很长的一个时期,虚荣的玛蒂尔德一直是作为一个反面形象被教材选取,来教育学生要认清小资产阶级虚荣思想对人们的毒害,劝诫学生要面对现实。因此,课堂上,教师总是极尽可能地讽刺和挖苦这个在物欲横流社会中挣扎而无能的女性。学生在听讲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幸灾乐祸,甚至鄙夷之情表露无遗。
对于玛蒂尔德,我在中学时代就是这样学习的,以后一直没有去深入思考这个人物形象。因为一个关键问题是:我没见过尔虞我诈的金钱万能的腐朽的资本性主义社会;我拿着微薄的脑力劳动报酬,也没有见过
“
每一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的资本;更没见过小资产阶级是一种怎么样的生存状态。而且书本上所描述
“
小资情调
”
还颇有几分诱人的色彩。因此,玛蒂尔德在我心目中既没有恨起来,也没有爱起来,就这样含含糊糊暧昧地掖藏了许多年!
时代变化了,当前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而且是一个多元化时代,似乎我们已经超越了资本的积累阶段,要完全靠信息、靠技术发财的年代了。可是,玛蒂尔德还是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形象来分析了。不过,我现在的身份是教师了。
翻开教参,我意外的发现关于玛蒂尔德的理解怎么和我脑子里一样暧昧。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教学建议一言以蔽之:时代发展了,要求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主题尽量多元化理解。
这样,难题出来了。第一、我不知道 我们的时代究竟发展到怎么样一个程度,因为这关系到对玛蒂尔德认识的一个开放度的问题:第二、我不知道,我们的学生随着社会发展,认识水平发展到一个怎么样的程度,因为这关系到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在课堂里的扩展度的问题。这样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使我对
“
虚荣
”
的玛蒂尔德一直下不了手。
该上课了,就不得不下手。第一堂课,遵循多元化教学的要求。我首先试探性地发问(虽然这有损于我的教师权威):
“
大家对玛蒂尔德的第一印象和看法是怎样的?
”
学生众口一词|:
“
虚荣!
”
潜台词就是:
“
罪有应得!
”
我又说:
“
人家丢了项链,花了十年时间归还了,有是一挂假的。实在很不幸,难道一点同情都没有吗?
”
学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哄堂大笑,似乎在说:
“
你怎么能同情她呢?
”
很显然,我一个孤立分子,腹背受敌了!
“
哦,我可怜的玛蒂尔德
……”
佛来思节夫人如是说!
我内心掠过一丝茫然,失败了
……
下面的戏如何来唱呢?定了一下神,我打定主意:教参里的解释不能变!玛蒂尔德还是得同情。但是,问题是我怎么来自圆其说呢?我也不能把半年来建立起的威信丢掉,功败垂成将遗臭万年!
“
人命关天,人命关天呀!
”
宋慈如是说!
“
是的,人命关天。就是,人命关天!
”
不光是玛蒂尔德和我。我决定背水一战!
这下我学乖了!不直接发问,来他一个迂回作战:丢掉多元化,运用顺藤摸瓜和缘木求鱼之法,先引蛇出洞,然后李代桃僵,再借尸还魂,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一出高难度的戏,演成了就是高手!演砸了的话?
……
“
高风险投资,就会有高收益
”
!这是我一直坚守的生活和学习的理念之一。这个道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做过详细的注解,而且还被无数现代商界经典案例证明了的。我是深信不疑。
一道看不见的战线来开了帷幕。
第一招:引蛇出洞
——“
这是一出喜剧,还是一出悲剧。
”
学生毫无迟疑地集体回答:
“
悲剧。
”
好啊!我心中一阵窃喜:
“
鱼,上钩了!
”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孟子如是说!
第二招:李代桃僵
——
什么是悲剧呢?什么是喜剧呢?
学生一时集体语塞!既然是顺藤摸瓜,诱导是必要的。我启发,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义,谁的最著名呢?
“
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鲁迅
先生如是说。
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勉强回答出来了!
第三招:借尸还魂
——
有了学生的回答就有了的,有了理论依据就可以放矢(尸)了。可能的推理有两种:
一是,如果大师莫伯桑只是为了讽刺小资产阶级的
“
虚荣心
”
,
“
虚荣心
”
是无价值的东西,小说是将它撕破了。那么,这是一出喜剧。学生集体不同意。
二是,既然这是一出悲剧,那么是把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呢?学生集体若有所悟。于是,立刻引导学生发现玛蒂尔德身上有价值的东西。
寻找是一个艰苦地探索过程,因为学生比我还不了解资本主义和小资产阶级。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学生还是从玛蒂尔德身上找到了许多优点:善良、纯真、坚强、负责仁、追求理想、爱护尊严
……
学生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恨到爱的过程,集体同情起来了。最后,统一意见:是奢华虚假的社会把玛蒂尔德纯真善良的
“
梦
”
毁灭了!
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个
“
魂
”
终于给还上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多好呀!
罪恶的世俗,见鬼去吧!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下课了,我站在的洒满阳光的校园里,祈望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关爱。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极品山庄 于 2013-6-3 20:34 编辑
]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6-3 21:11
可以看得出来,这堂课多么的生动,学生会多么地受到启发。真不错。
一定角度,玛蒂尔德和包法利夫人有相怜的处境。当然,这两出戏对女孩子更有教育和警示意义。
欢迎极品老师来江天交流。问候。
作者:
舄兢
时间:
2013-6-4 08:47
下课了,我站在的洒满阳光的校园里,祈望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关爱。-----老师都如此,爱必满人间。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13-6-4 10:12
玛蒂尔德虽然虚荣但很可爱善良。虚荣也是小小的,无害于人。可怜的玛蒂尔德,这是核心。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6-5 16:22
据我所知,江天老师很多的,可以切磋教学方法的。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3-6-5 16:31
放在如今, 玛蒂尔德随处可现。小小的善、小小的可爱,还有小小的诡诈。
作者:
苏相宜
时间:
2013-6-5 18:27
莫泊桑的创作本意,记得就是“受命运无常捉弄的人”吧。
玛蒂尔德,出于女人的天性,想过上富足的、虚荣的、有情调的小日子,可现实是一无手段二无背景,只好做贫寒的家庭主妇;然后按照所受教育的做人原则,砸锅卖铁也不能失信于人,无奈又在百变的现实面前碰了钉子……
不先入为主向学生灌输某一理念,楼主是个极品好老师!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3-6-5 22:55
我也是一名教师,如此生动的一课,难得这样坦诚地面对一切,对人物形象的褒贬不一是人之常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章最后一句,彰显一种正能量。
我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洒满阳光……
下课了,我站在的洒满阳光的校园里,祈望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关爱。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3-6-6 15:51
我们读书时也是对马蒂尔德的虚荣非常鄙夷和不屑,就没想过同情和其他深层次的东西。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我仔细想了一下这个角色的可怜和可同情之处。现在尤其是站在一个中年女人的角度,对女主人翁的同情之心远远大过批评。为了陪一串假项链,辛苦劳累一辈子,体现出女主人公为人讲诚信的一面。比那些不讲诚信之人值得人尊敬和同情。
作者:
山野青云
时间:
2013-6-6 16:10
玛蒂尔德…的老公真倒霉,用十年的时间为一个女人的虚荣付出了数不尽的辛酸,生命的过程只是在为玛蒂尔德…的错误买单。
作者:
极品山庄
时间:
2013-6-6 19:51
谢谢各位版主的热情而又中肯的评论!!!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