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蝉 鸣 (旧话新提) [打印本页]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3 12:08
标题: [原创] 蝉 鸣 (旧话新提)
             蝉  鸣

             纪慎言

  我至今还记得,那年的夏天特别热。

  太阳早沉下去了,可天地间仍然没有一丝凉意。树上的蝉也趁热“吱吱”地叫着。一家人像应付差事似地吃了点饭,妻子便拉着小儿子到马路边上去乘凉了;十二岁的大儿子跟上邻居家的孩子们,带上火柴和干草到不远的河边小树林里呕知了去了。于是,空荡荡的院子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我躺在竹椅上,安心享受着自己用蒲扇辛勤扇出的风。天上没有月亮,只有数不清的星星在热气蒸腾的空中诡秘地眨着眼睛。快乐的蝙蝠不知疲倦的飞来飞去,蝉还是“吱吱”地叫着……

  自从我被调到落实政策办公室以后,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啊真让我感到筋疲力尽。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那些找上门来的各式各样的来访者可谓摩肩接踵;他们一个个心急火燎又怕你不认真听他们诉说那些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一天到晚把你搅得头昏闹胀、坐卧不宁。今天下午,我们办公室终于把最后一件需要处理的难题处理完了,明天就可以向市委交差了。

  “哦——呵呵!”我长长地打了个哈欠;要不是天气闷热,晚上一定能睡个好觉。没办法,我还得兢兢业业地扇风。


  真糟糕,一觉还没睡醒,上班的时间就到了!尽管眼睛里像撒了松香末一样发涩,我还是赶紧夹了公文包赶到了办公室。

  咦,这是谁?我突然发现一个身穿绿军装,胸前佩带着毛主席像章的人正坐在我的位子上冲我发笑。

  “你,同志,有事吗?”我问他,声音有些发抖。

  “怎么,老战友,不认得我了吗?”他仍然笑着问我。

  我使劲揉了揉眼睛:“你?是……”

  “丁——忠。怎么,当真认不出我来了吗?”那人冲我笑着站了起来。

  “不,不要开玩笑!”我惊慌地一边后退着一边喊:“丁忠,你,你不是死……牺牲了吗?我告诉你,部队已经追认你为共产党员、烈士了!”

  对方哈哈大笑道:“知道,我知道。可你知道我为什么来找你吗?”

  “不,不知道。”我说。“不过,我知道丁忠。”

  “哈哈,这就对了。”他笑了笑,又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


  丁忠原名叫卜爱文,我们是同乡、同学,又是一块入伍的战友。那时候,他的名字经常被我这个墙报委员写上表扬稿。可当史无前例的“文革”到来时他害怕了。他自己感到他的名字有了问题。卜爱文,叫谁听也是“不爱文”,文,是文化大革命,不爱还行吗?于是,他在全连战友面前郑重声明,自己改名为“卜爱武”了。谁知没过几天,他又找到我说还得改名,因为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刚刚对一个红卫兵说“文质彬彬怎么行?要爱武嘛!”而他刚改的那个“卜爱武”让人一听就是“不爱武”,这不是跟伟大领袖唱对台戏吗!

  那么,再改个什么名呢?我也替他大动脑筋。“卫东”、“向青”、“学彪”等等多少响亮的名字啊!可是他一个也不能用,因为名字越革命、越好,只要一加上他的姓——“卜”,就让人听着他越反动!这闹得他一度特别恨他的祖宗,世界上这么多的姓氏,干吗非得姓这个“卜”字!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他想开了,既然改名字是为了革命,那么,如果连姓也一块改了不是更革命彻底了吗?于是,他的母亲成了他最羡慕的人,因为他母亲姓丁。不久,他又当众宣布随母姓丁,并起名为当时到处都能看到的“忠”字。记得当初我还给他开了个玩笑,说你得感谢你的姥爷吧,如果他要跟电影《刘三姐》里那个莫老爷一样那可麻烦了!

  ……

  “你知道我现在为什么来找你吗?”丁忠收敛了笑容,一脸认真地问我。

  我摇了摇头。

  “我的同学同乡老战友啊,我知道你现在正忙着处理冤假错案,所以,我要向你说,向你诉,我冤枉啊!”他眼里冲满了泪水,“为什么,为什么我的一颗忠心得不到承认?为什么我的革命行动的不到赞扬?为什么连马克思的党员名单上也没有我丁忠的名字?为什么包括你在内的人们会把我轻易地忘记?难道你不了解我吗?难道我不冤枉吗?难道你不应该为我说一句公道话吗?”他说着说着,扑通跪在了我的面前并放声大哭起来。

  我顿时呆了,心里像一锅乱粘粥。

  是的,我了解他。
  
  他出身贫农。大概像姓一样世袭的缘故吧,直到入伍前他家五口人仍然住在两间破旧的土坯房里。在入伍集中地换军装的时候,我看见他脱下的土布衣服里有大量活动着的寄生虫。他上进心很强,老实忠厚又听话。因此,入伍不到三个月他就入了团;接着,他又写了入党申请书。在那“活学活用”的日子里,他如饥似渴。他在全连第一个能背诵“老三篇”。
  
  但是,他一直没有成为学“毛著”积极分子;因为,他虽然掌握了阶级斗争的学说,却在他的亲戚朋友里没有对立面可斗;因为他为人耿直不偷不摸不占公家的便宜,所以他就没有“斗私批修”的经验可谈。因此,连队中最引人关注的“讲用会”上他从来没有引起过大家的关注。

  有天上午,他突然接到了一封“父病危见电速归”的电报。虽然他的父亲依然姓卜,但毕竟是他的亲生父亲,当他含着泪水向隅沉思的时候,眼光触到了墙上的“学用心得栏”,看到了栏上贴着的毛主席像和那个大大的“忠”字。他的心一下子热了起来。虽然眼里闪着泪花,但此时已不再是悲痛而是激动了。接下来,他把那封电报和一份决心书一起交给了指导员,并表示决心以无产阶级的无限忠心战胜资产阶级的孝心;决心排除私字的干扰以突出一个公字。于是,在每周一次的全连“讲用会”上,他第一次以生动的事例讲了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完全彻底”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正确处理家庭问题的心得体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此后,党支部组织委员找他谈了心,让他彻夜未眠。他曾想,如果他父亲“病逝”的电报一到,他再讲用上一次,他的入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一个月后他接到了一封父亲病已痊愈的平安信。

  终于,又有了机会。连里要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他的“忆苦报告”得到了指导员的批准。由于准备充分又表述自然,使报告大获成功。然而,当天晚上的“忆苦饭”又让他费尽了心思:面对着那些比猪食强不了多少的糠菜团子,是多吃好呢还是少吃好?他知道,尽管他下午的报告使几乎所有人的眼里都有了泪水(当然也有个别是打哈欠所致),但是人们在革命的炊事员们所做的“忆苦饭”面前却决不会垂涎。这倒似乎无需多虑,关键是自己要吃出个水平来。开始,他想着少吃甚至不吃,只要面对“团子”痛哭一场就能表明自己的“思甜”之心了。因为一看到“团子”就想到了旧社会贫下中农受的苦来,心里就难过,谁还有心吃饭?后来一想不行,忆苦饭,忆苦饭,做了就是要让人吃的而不是让你看的。再说,“要知道李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光看不吃不行,弄不好有人还以为那“团子”是没打开的松花蛋哩。那能体会旧社会的苦吗?能珍惜今日的甜吗?能保卫好红色政权吗?这可是起码的觉悟啊!吃,吃,多多地吃!

  那天晚上,尽管他有着不轻的胃溃疡,但他还是流着眼泪吃完了三个“团子”,再咧着嘴吃下了第四个,又咬着牙咽下了第五个!晚点名的时候,当指导员对他进行表扬时,我在他的身后就闻到了他打出的又酸又臭的饱嗝味儿!

  夜里两点,我下岗回来叫他上岗,发现他像被众多蚂蚁咬住的蛆一样,正在床上翻来滚去的折腾,苍白的脸上淌着汗水。我立即就想到了他肚子里那五个“团子”!

  “丁忠,怎么啦?”我问他。

  “啊,哦,没没什么。”他赶忙擦了把汗,翻身坐了起来。

  “真不得了啊,大米白面把肚子娇惯坏了……不吃吃忆苦饭,真要忘本,真要变修啊……哎哟……没关系……”他穿上鞋刚要站起来,也马上蹲下,看样子要吐!

  “丁忠,你要不舒服就再上床休息吧,我再去顶一班。”我弯腰扶着他的肩说。

  “不,不,我要去站岗。你,能替我、站岗,可你替不了,我保卫红色政权的、责任!”他说着,突然一股粘稠酸臭的东西从嘴里和鼻孔里喷涌出来!我知道是被嚼过的“团子”又原路返回了,但捎带着出来的还有鲜血。

  我赶紧叫醒了班长,班长又叫醒了排长,排长又报告了连长、指导员,然后又急忙找来了卫生员。卫生员判断是胃穿孔出血,指导员命令赶快用担架送团卫生队。

  凌晨三点,我和班里的几个同志抬着已经昏迷的丁忠赶到了五里里以外的团卫生队。被叫醒的值班军医顾不得进行“早请示”便同意了卫生员的判断,决定先进行输液抢救,再马上用救护车送师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丁忠在人们的一片忙乱中慢慢到睁开了眼,当看清了守在旁边的班长排长指导员时,他大吃一惊:“怎么?我没去上岗?”说着他就要收腹起来。指导员一把摁住了他,然后指了指输液瓶说:“安心休养。”见此情景,我不由得潸然泪下。

  他感觉到了左手背上插着的针头,就在人们的注视下,他“忽”地坐起来,一下拔掉了针头,牢牢地攥在手里。双肩剧烈地抖动着,他又哭了!

  “指导员,同志们,旧社会、咱们、穷人连饭、都吃、吃不上,哪还有钱、治病?我吃了忆苦饭,知道了人民、缺吃少穿的苦,再让我,体验一、一下,贫下中农们,缺、缺医、少、少药的难、吧。请党、考验我……”他紧紧地攥着针头,医生和我们几次都没有夺得过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他终于松开了握着针头的手,疲惫地合上了双眼,再没有睁开。夏日黎明的霞光为他眼角边的泪滴镶了一层闪亮的金色。

  ……

  “老战友,你为什么不说话?难道你也不理解我的一颗忠心吗?”面前的他急了。

  “不,对,我了解。你走了以后,团党委已经追认你为党员了。”我说。

  “够了,够了!追认?哼,为什么马克思的名单上没有我?为什么如今的人们不予承认?难道我不是冤枉的吗?”他一把抓住我的衣领,牙齿咬得“吱吱”作响。

  我吓得浑身发抖!


  我惊恐地睁开睡眼,纳凉回来的妻子忙问:“怎么啦?”

  “我,哎哟,做了个噩梦。”我说着,仍然听到耳边那“吱吱”的咬牙声。

  “爸爸,你看,我逮了这么多!”大儿子把手里的塑料袋举到我的脸前炫耀说。

  我定睛一看,才知道那“吱吱”声原来是儿子捉来的蝉在叫。儿子显然还处于兴奋之中,他说:“爸爸,我们在树下点了把火,它们就扑拉扑拉地朝火边飞,一会儿就是这么多,真有意思。爸爸,你说它们多么傻呀!”

  “吱吱——!”

  儿子捉的蝉们还在叫着,我却仍然忘不了刚才的那场梦。我想,是那些蝉们傻吗?它们可能是有点痴迷,热爱火种,向往光明,不顾一切的扑上去,却忘了自己的生命。它们似乎又天真得可悲,勇敢得近乎可怜;年年夏天都会有许多的蝉们被孩子们装进袋子,它们那“吱吱”的鸣叫声是在诉冤呢?还是在让人们引为笑谈?

  起风了。凉风抚掉了我身上的热汗,然而,那个晚上,我真正失眠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3 12:14
超过两千字的稿子对我来说就应该算“宏篇巨制”了。上边这个东西,让我整整写了两天!哈,腰酸背痛,头晕眼花。这是我那短暂军旅生涯中不能磨灭的记忆,写出来是我的责任,写得好不好则是我的水平问题了。如果有人说我是在“编”,那就是对我极大的赞赏了!
作者: 袁和鲁    时间: 2004-8-3 12:23
在我所读纪老的作品中,这是篇幅比较长的一个。
小说通过一场梦,以蝉为隐喻,它们那“吱吱”的鸣叫声是在诉冤呢?还是在让人们引为笑谈?
耐人寻味。
作者: 一楠    时间: 2004-8-3 12:24
  我想,是那些蝉们傻吗?它们可能是有点痴迷,热爱火种,向往光明,不顾一切的扑上去,却忘了自己的生命。

  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纪先生的长文章!而且构思奇特,以“梦”追忆了哪个颠倒时代的往事。主题“蝉鸣”寓意深刻!
作者: 袁和鲁    时间: 2004-8-3 12:29
是的,我了解他。
  他出身贫农。大概像姓一样世袭的缘故吧,直到入伍前他家五口人仍然住在两间破旧的土坯房里。在入伍集中地换军装的时候,我看见他脱下的土布衣服里有大量活动着的寄生虫。他上进心很强,老实忠厚又听话。因此,入伍不到三个月他就入了团;接着,他又写了入党申请书。在那“活学活用”的日子里,他如饥似渴。他在全连第一个能背诵“老三篇”。


纪老,这里得分行。
作者: 山里娃    时间: 2004-8-3 14:48
我说84年已经没有这么浮躁了吗?原来是梦境一场,蒙里里事情,总是反映着现实,那段岁月,那些人物,叫人怎么也忘不了啊!!
作者: 絮飞黄昏    时间: 2004-8-3 15:32
时代的悲剧!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3 16:06
最初由 袁和鲁 发表
在我所读纪老的作品中,这是篇幅比较长的一个。
小说通过一场梦,以蝉为隐喻,它们那“吱吱”的鸣叫声是在诉冤呢?还是在让人们引为笑谈?
耐人寻味。

下决心写这篇东西已经和久了,前天在写那三提百字小说时就又想到了它。于是就把决心变成了行动。
谢谢和鲁!
作者: 刑天丁    时间: 2004-8-3 16:09
难得一篇厚重的小说~~~而且手法和情节都很现代, 值得学习~~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3 16:10
最初由 一楠 发表
  我想,是那些蝉们傻吗?它们可能是有点痴迷,热爱火种,向往光明,不顾一切的扑上去,却忘了自己的生命。

  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纪先生的长文章!而且构思奇特,以“梦”追忆了哪个颠倒时代的往事。主题“蝉...


  真的,我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才把这东西艰难地写出来的。也许现在的年轻人看了会不可思议,这很正常,这又正说明了这东西写出来非常必要。谢谢一楠鼓励!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3 16:11
最初由 山里娃 发表
我说84年已经没有这么浮躁了吗?原来是梦境一场,蒙里里事情,总是反映着现实,那段岁月,那些人物,叫人怎么也忘不了啊!!

谢山版关注。很少写长的,请多指教!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3 16:12
最初由 絮飞黄昏 发表
时代的悲剧!


谢谢捧场!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3 17:18
最初由 刑天丁 发表
难得一篇厚重的小说~~~而且手法和情节都很现代, 值得学习~~

谢谢鼓励!
作者: 王建设    时间: 2004-8-3 17:25
标题: 回复: [原创] 蝉 鸣 (旧话新提)
最初由 纪慎言 发表
             蝉  鸣

             纪慎言

  我至今还记得,1984年的夏天特别热。

  太阳早沉下去了,可天地间仍然没有一丝凉意。树上的蝉也趁热“吱吱”地叫着。一家人像应...

又是一篇好文章,建设学习了。
作者: wtzc    时间: 2004-8-3 19:33
经历是一种财富!厚重的小说,学习了!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3 20:59
最初由 wtzc 发表
经历是一种财富!厚重的小说,学习了!

谢谢!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4-8-3 22:44
最初由 纪慎言 发表
超过两千字的稿子对我来说就应该算“宏篇巨制”了。上边这个东西,让我整整写了两天!哈,腰酸背痛,头晕眼花。这是我那短暂军旅生涯中不能磨灭的记忆,写出来是我的责任,写得好不好则是我的水平问题了。如果有人说...


看纪老师的小说,学到了不少。
作者: 山里娃    时间: 2004-8-3 22:48
最初由 纪慎言 发表
谢山版关注。很少写长的,请多指教...


先生太谦虚了,俺正细致地学习,怎么敢言指教二字啊,不要吓唬俺!!
作者: 一楠    时间: 2004-8-4 00:29
很充实厚重,“重温”那个年代,另我们感慨系之!精华小说!
作者: 山里娃    时间: 2004-8-4 08:15
提上去!!
作者: 吴建中    时间: 2004-8-4 08:28
纪老这篇小说不仅是一种经历的展现,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洞察,曾为军人,我能够深深地体会这篇文章的个中之味。!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4 09:53
最初由 吴建中 发表
纪老这篇小说不仅是一种经历的展现,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洞察,曾为军人,我能够深深地体会这篇文章的个中之味。!

谢谢,遇到知音了!
作者: 袁和鲁    时间: 2004-8-4 12:14
再读纪老的小说。
作者: 龙侠    时间: 2004-8-4 13:01
支持,好文字。!
作者: 絮飞黄昏    时间: 2004-8-4 15:44
学习精华!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4 17:30
最初由 袁和鲁 发表
再读纪老的小说。

谢谢!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4 17:30
最初由 龙侠 发表
支持,好文字。!

谢谢支持!
作者: 托耳思太    时间: 2004-8-4 19:30
笔功深厚的好文!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4 21:31
最初由 托耳思太 发表
笔功深厚的好文!

托翁过誉了!
作者: 王建设    时间: 2004-8-5 05:59
好文章。建设永远支持你。
作者: 迈阿密的寒冷    时间: 2004-8-5 07:56
学习纪老好文!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5 08:43
最初由 迈阿密的寒冷 发表
学习纪老好文!

谢谢!
作者: 山里娃    时间: 2004-8-5 10:00
再学习一回!!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5 11:33
最初由 山里娃 发表
再学习一回!!

再谢山版关心!
作者: 絮飞黄昏    时间: 2004-8-5 16:50
再学习
作者: 王纪金    时间: 2004-8-5 17:15
严重支持
作者: 王建设    时间: 2004-8-5 17:17
反复学习、反复支持。
作者: 易木    时间: 2004-8-5 18:23
厚重!
作者: 易木    时间: 2004-8-5 18:24
学习!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5 20:08
谢谢絮飞黄昏、王建设、王纪金、易木等朋友捧场!
作者: 龙侠    时间: 2004-8-5 22:19
旧话新提。
好帖再提!
作者: 袁和鲁    时间: 2004-8-5 22:51
问好,纪老。
作者: 葛瑞英    时间: 2004-8-5 22:51
标题: 回复: [原创] 蝉 鸣 (旧话新提)
最初由 纪慎言 发表
             蝉  鸣

             纪慎言

  我至今还记得,那年的夏天特别热。

  太阳早沉下去了,可天地间仍然没有一丝凉意。树上的蝉也趁热“吱吱”地叫着。一家人像应付...
纪老真棒,生活中的小事能让您老写得如此有趣且耐人寻味,晚辈学习了
作者: 王建设    时间: 2004-8-6 06:18
纪老师的文章就是好看,建设喜欢支持。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6 08:15
最初由 龙侠 发表
旧话新提。
好帖再提!

谢谢!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6 11:02
最初由 袁和鲁 发表
问好,纪老。

谢和鲁!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6 11:02
标题: 回复: 回复: [原创] 蝉 鸣 (旧话新提)
最初由 葛瑞英 发表
[QUOTE]最初由 纪慎言 发表
             蝉  鸣

             纪慎言

  我至今还记得,那年的夏天特别热。

  太阳早沉下去了,可天地间仍然没有一丝凉意。树上?..

谢谢鼓励!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6 11:03
最初由 王建设 发表
纪老师的文章就是好看,建设喜欢支持。

再谢建设!
作者: 戈眉    时间: 2004-8-6 17:29
很有寓意,问候纪先生!!
作者: 纪慎言    时间: 2004-8-6 17:30
最初由 戈眉 发表
很有寓意,问候纪先生!!

多日不见了,谢谢问候!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