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溪水悠悠春自来------我读李妺姚散文集《小溪有声》 [打印本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7 01:39
标题: 溪水悠悠春自来------我读李妺姚散文集《小溪有声》
        溪水悠悠春自来------我读李妺姚散文集《小溪有声》       高迎春

  我的书案上,放着一本散文集。封面颜色是乳白加米黄,给人一种素雅清爽的感觉。书的右上角,有一张甜美的笑脸,就是散文集的作者李妺姚。散文集取名《小溪有声》,散发出诗意芬芳。不由让我想起文天祥《游清源》中的诗句:“一径溪声满,四山天影圆”。溪水潺潺,满目翠微,清幽的意境令人心醉。溪水悠悠春自来,看其书名,阅读的欲望油然而生。打开目录,五十七篇散文,就是溪水的长度;五十七篇散文,叮叮咚咚跌宕起伏;生活注定是它的源头,心灵注定是它的回声。

  开篇《乡村的早晨》,写的是作者去表姐家做客的经历。雄鸡啼鸣,唤醒了沉睡的人们,一夜长聊,让妺姚眼皮难挣,迷瞪中,顺着商贩的吆喝声,运输机的轰鸣声,她的思绪仿佛丝瓜藤,在脑海中攀爬。换香油的梆子声,让她想起奶奶用芝麻换麻汁的往事。奶奶脚后跟着的两个孩子,一个是哥哥,一个就是她自己。一瓶麻汁未称完,馋嘴的哥哥,已把手伸进麻汁桶,品尝上了麻汁。一手麻汁瞬间抹花了脸,抹花了衣裳,滑稽的吃相,让奶奶和换香油的老杨头笑弯了腰。奶奶收敛起笑容后,告诫哥哥,再也不能这样没出息。生动的生活细节,顿时让场景鲜活起来,让奶奶的形象生动起来。接下来,她又想起来,因为丢了一只母鸡,爬上房顶骂街的五婶子。一番对话,一个在房顶叉开双腿,一手持刀,一手拿切菜扳子,高声叫骂的五婶子,就呼之欲出了。那个年代经济欠发达,村骂也是一道景观。随着经济的好转,像这样的村骂,早已销声匿迹了。详实的细节,生动的语言,让《乡村的早晨》,似一幅油画,定格在读者面前,赏心悦目。

  汪中求写了一部书,名字叫做《细节决定胜败》。这句话,放在写作中同样正确。细节是造成艺术形象逼真生动、具体鲜明的基本元素。唯有细节生动、真实、独特、奇妙、新颖、深刻,方能给人以认识价值和审美感受,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在《童年趣事》这篇散文中,妺姚写了“膨玉米花”中的趣事。膨玉米花的高压锅,形状似个黑葫芦,将玉米或大米放入其中,再放少许糖精,随着炉火蒸烤加压到一定程度,打开阀门,只听“嘭”的一声巨响,白花花的玉米花、大米花就新鲜出锅了。这时一双双紧捂耳朵的小手,开始哄抢部分散落在地的玉米花儿。生动的场景描写,让人看了感同身受。妺姚还写了“摸金蝉”;“喝麦乳精”;“吃油渣”;“傻四儿”;一连串的童年趣事,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大嫂给傻四说的媳妇,是耳朵大、脚丫小、走道爱哼哼,身穿双排扣衣服的胖姑娘,实际是一头猪;结实二哥给傻四的“绿蝈蝈”,是用豆叶包着的花壁虎,看似寻常的恶作剧,也反映出那个年代人们精神生活的单调与局限。正因为细节的详实,使得文脉畅通,宛若淙淙小溪潺潺流动,产生了感动人心的力量。

  有人说,作家代表社会的良心,我很赞赏。文章写得好,关键要靠作家自身的修养,这修养不仅是知识和文字技巧,更重要的是作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散文文体所蕴含的难度,有文字方面,更有精神方面,它甚至苛刻到要求作者不能平庸的活着。我信以为然。妺姚在《金曲不成广陵散》这篇悼念山东快书演员孙振业先生的散文中,字里行间氤氲着一种悲悯情怀。开首由清脆的鸳鸯板切入,仿佛让人听到了山东快书那特有的节奏与腔调。尔后采用“蒙太奇”组接手法,再现孙振业先生的音容笑貌,然后诉说听到孙先生离世消息后的悲痛。因为有了烘托与铺垫,作者可叹曲坛失珠玉,可惜艺苑折栋梁的师生之情,方得以酣畅淋漓的展现。一个患有心脏病,带着五个支架仍坚持上舞台,坚持为观众加演节目的艺术家形象,光彩熠熠的留在读者心中。妺姚早年千里挑一,考入宁津文化馆曲艺班,学习梨花大鼓,在省级曲艺汇演中获得过表演一等奖。所以至今还能把梨花大鼓唱的字正腔圆,余音绕梁。孙金枝老师走了,她悲痛;孙振业老师走了,她伤感,自然流露的大爱,彰显出金子般的人格修养。

  《小溪有声》,有一段精彩的导语,这导语就在封面之上:“这是一部真善美的组合,是一部蕴含了女性的优雅知性,男性的豁达幽默,孩童的天真烂漫,老人的慈祥淳朴,小人的阴险龌蹉,君子的坦荡率真,市井小人物的狡诈与无知,都跃然纸上。这是生活与阅历的积累,是安然中的一种智慧,是淡定中的一份祥和。说不完的世情坎坷,道不尽的人间悲欢。作者笔端感情浓烈,格调沉着大气。此外,对能够反映主旋律的人和事,也多有热情讴歌”。我以为这导语,总结的很全面。溪水悠悠春自来,生活注定是她的源头,心灵注定是她的回声。读罢《小溪有声》,我品味到了小溪流淌的春消息,也感受到了小溪浪花所折射出的阳光。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开瑞社区二号楼三单元101室        高迎春        邮编:253400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3-6-27 22:19 编辑 ]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3-6-27 07:31
哈哈,早晨起来就拜读了这样精美的文字,难得难得。
问好。
作者: 若水    时间: 2013-6-27 09:24
高老师的点评透着诗意,也感觉到妹姚老乡的书散着墨香,尤其是里面含情的文字,得知作家是要有良知的,是对社会负责的……问候高老师!祝贺妹姚!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3-6-27 09:51
迎春兄优美的文字和严谨的结构,情景交融的描写,让人深深地感怀。在这篇人与景、物相容,循着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写就的清新隽永、舒卷自如的评析中,读者自然而然找到了自己的阅读感知与文字一起行云流水。欣赏并问好二位.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3-6-27 11:08
不知是不是中财的妹姚?读高老师的评,方知文学路上的坚持亦是一种感动。一并祝福问候两位老师。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3-6-27 11:15
文章写得好,关键要靠作家自身的修养,这修养不仅是知识和文字技巧,更重要的是作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散文文体所蕴含的难度,有文字方面,更有精神方面,它甚至苛刻到要求作者不能平庸的活着。-------迎春老师对散文的理解和彻悟深刻而隽永,读来很受益,也从这篇评中对李妺姚散文集的《小溪有声》有了些了解。
迎春老师近来可好?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6-27 11:31
借评知书,妙手相携。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7 18:47
原帖由 何足道哉 于 2013-6-27 07:31 发表
哈哈,早晨起来就拜读了这样精美的文字,难得难得。
问好。
谢谢你首先阅读。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7 18:54
原帖由 若水 于 2013-6-27 09:24 发表
高老师的点评透着诗意,也感觉到妹姚老乡的书散着墨香,尤其是里面含情的文字,得知作家是要有良知的,是对社会负责的……问候高老师!祝贺妹姚!
她现在嫁到德州去了,你们离得很近呢。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3-6-27 18:55
小溪有声,如一曲音乐,有节有韵,如牧野情歌,清脆轻快,如梦如幻。这些优美玲珑的文字,在高老师的细心娴熟的解读中,更增添了韵律美,无论是对作者,还是对文字,都有一份浓的爱不释手。感谢高老师。
    您的散文集我终于读完了一本《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有空来写个读后感。呵呵.
   高老师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太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7 18:56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3-6-27 09:51 发表
迎春兄优美的文字和严谨的结构,情景交融的描写,让人深深地感怀。在这篇人与景、物相容,循着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写就的清新隽永、舒卷自如的评析中,读者自然而然找到了自己的阅读感知与文字一起行云流水。欣赏并 ...
谢谢清风盈袖留言鼓励,祝贺你荣任版主!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7 18:58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3-6-27 11:08 发表
不知是不是中财的妹姚?读高老师的评,方知文学路上的坚持亦是一种感动。一并祝福问候两位老师。
对呀,她就是中财的妺姚,她的散文集里的文章,基本都在这里首发。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8 06:44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3-6-27 11:15 发表
文章写得好,关键要靠作家自身的修养,这修养不仅是知识和文字技巧,更重要的是作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散文文体所蕴含的难度,有文字方面,更有精神方面,它甚至苛刻到要求作者不能平庸的活着。-------迎春老师对 ...
谢谢你的理解,近来很好。
作者: 冷凝    时间: 2013-6-28 09:51
书评写得不错。认真读他人的文章,既是陶冶自己的性情也是给文友的鼓励。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3-6-28 11:09
读评如见作者。问好高老师,祝贺妺姚!
作者: 叶浅韵    时间: 2013-6-28 11:35
祝贺妺姚!高老师的为人为文一向被我及我周围认识你的人称道。握手问好!
作者: 妹姚    时间: 2013-6-28 17:42
感谢迎春兄在百忙中为本书写评。
很久没来这里了,很想念中财的老师和各位文友,祝福大家携手在这块纯净的文字方田里收获更大的快乐。妺姚问候!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6-28 17:55
有认真的体悟,有个性的见解,学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8 22:22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6-27 11:31 发表
借评知书,妙手相携。
你说得真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6-28 22:32
能潜心阅读,并做评,本身就是一种学养的体现。给人启迪的评。赏读。问候高老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9 04:12
原帖由 高骏森 于 2013-6-27 18:55 发表
小溪有声,如一曲音乐,有节有韵,如牧野情歌,清脆轻快,如梦如幻。这些优美玲珑的文字,在高老师的细心娴熟的解读中,更增添了韵律美,无论是对作者,还是对文字,都有一份浓的爱不释手。感谢高老师。
    您的散 ...
谢谢你的提醒,最近很懒,写的不多。期待你的读后感!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9 04:14
原帖由 冷凝 于 2013-6-28 09:51 发表
书评写得不错。认真读他人的文章,既是陶冶自己的性情也是给文友的鼓励。
确如你说,谢谢光临。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9 04:15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3-6-28 11:09 发表
读评如见作者。问好高老师,祝贺妺姚!
谢谢问候,读过你的新作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9 04:18
原帖由 叶浅韵 于 2013-6-28 11:35 发表
祝贺妺姚!高老师的为人为文一向被我及我周围认识你的人称道。握手问好!
谢谢阅读和鼓励,近来疏来散文版,近乎江郎才尽了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29 10:35
原帖由 妹姚 于 2013-6-28 17:42 发表
感谢迎春兄在百忙中为本书写评。
很久没来这里了,很想念中财的老师和各位文友,祝福大家携手在这块纯净的文字方田里收获更大的快乐。妺姚问候!
嘿嘿,是百闲中。 ;P ;P
作者: 红秋叶    时间: 2013-6-29 10:45
真有息息相通之感,问好两位老师。 :handshake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3-6-29 11:30
标题: 回复 1# 高迎春 的帖子
读完高老师的文字,让人产生一种想亲耳聆听溪水悠悠叮咚响的美妙旋律。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3-6-30 09:52
《小溪有声》书名就有意味,如听潺潺流水,叮当作响。文字如珠,文思如丝,珠线相合,定是好文。有空咱也寻来读读。问好高老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6-30 13:59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6-28 17:55 发表
有认真的体悟,有个性的见解,学习。
谢谢光临阅读和鼓励!
作者: sunfuxin    时间: 2013-6-30 22:37
小溪有声很唯美的一本书,读来别有一番韵味,问好高兄。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7-1 17:26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6-28 22:32 发表
能潜心阅读,并做评,本身就是一种学养的体现。给人启迪的评。赏读。问候高老师。
谢谢阅读,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7-2 14:58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3-6-29 10:45 发表
真有息息相通之感,问好两位老师。 :handshake
谢谢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7-3 04:43
原帖由 刘玉清 于 2013-6-29 11:30 发表
读完高老师的文字,让人产生一种想亲耳聆听溪水悠悠叮咚响的美妙旋律。
谢谢玉清鼓励支持!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3-7-3 15:45
读罢《小溪有声》,我品味到了小溪流淌的春消息,也感受到了小溪浪花所折射出的阳光。

    也感受到小溪的轻快流水声……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3-7-4 16:07
朴素亲切的点评文字。没有起高调,没有拉架子,又实在地鼓励点评。赞赏。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7-5 03:22
[quote]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6-30 09:52 发表
《小溪有声》书名就有意味,如听潺潺流水,叮当作响。文字如珠,文思如丝,珠线相合,定是好文。有空咱也寻来读读。问好高老师! [/quote妺姚是中财会员,她的大部分散文,都发在散文版,只是近几年来的少了。谢谢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7-5 03:23
原帖由 sunfuxin 于 2013-6-30 22:37 发表
小溪有声很唯美的一本书,读来别有一番韵味,问好高兄。
看来,你也得了一本。 ;P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7-5 03:24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3-7-3 15:45 发表
读罢《小溪有声》,我品味到了小溪流淌的春消息,也感受到了小溪浪花所折射出的阳光。

    也感受到小溪的轻快流水声……
散文,是有韵律的,这韵律就犹如淙淙溪流,跌宕起伏。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7-5 21:45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3-7-4 16:07 发表
朴素亲切的点评文字。没有起高调,没有拉架子,又实在地鼓励点评。赞赏。问好。
谢谢你的赞赏!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3-7-6 17:25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6-27 11:31 发表
借评知书,妙手相携。

为了写读后感,我读了一周的时间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7-6 21:59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3-7-6 17:25 发表

为了写读后感,我读了一周的时间呢!
为了在德州日报发表,我不敢写得太长。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