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大众文学与小众文学 [打印本页]

作者: yangyizhuo    时间: 2013-7-7 19:30
标题: 大众文学与小众文学
大众文学与小众文学

  前一阵刚刚读完莫言的《丰乳肥臀》,也又知道他曾于十多年前获“大众文学奖”,按资料上说法,当时拿到的奖金高达“十万元”。

  这里,我们不太知道“大众”文学奖的评判标准,评委组成,或者纲领性的依据。反正在我觉得,读完莫言的这部书,感觉上很不“大众”。从叙事手法上来看,多受现代魔幻主义的影响,并非传统的套路。若按我们通常大众的审美来看,好多地方是怪异不合理的。比如叙事角度上,主客观无来由无征兆的转换。忽而第三人称叙事,忽而又化为作者独白似的主观呓语,即便在主观叙事的模式下,也出现诸多不符的情况。比如,作者并不局限于“我”的见闻,又可以随意跳到全知角度。

  若从我们大众通常的理解来看,这些无疑是不正常的。但一路读下去,也只得认可的作者的风格。

  再者,书中所渗透出来的价值观与我们通常的大众常识也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相敌对的。我们说的再绝对一些,若真的莫言的书被大众接受,书里的价值观念被大多人所认同的话,对于我们现实社会,政治当局会是一个不小的影响,应当负面的居多。这并不奇怪,也不是哪一方的错误。因为一部优秀的精粹的文学作品,总是超越于现实,或者就是诟病现实,从而由另外的方面给现实以矫枉过正的提示。所以一位电影界的老艺术家很坚决的提出一句话:紧跟时代潮流是个贬词,真正的艺术应当超越引领时代。

  说到电影,想到一部姜文导演的作品《鬼子来了》。两相对比,那部电影里所涉的一些思想层面的东西,好多与《丰乳肥臀》有相近的地位。应当说,电影里的表现,比《丰》还要大众一些。但却遭禁了。在国际获了大奖,但在国内至今不能公映。那么,为什么《丰》却能在国内出版,而且获奖?理由可能就只有一个:看书的比看电影的少。看文学书的,本来就不大众。

  文学界好像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可以区别什么是大众文学,什么不是。但前些年,好像也有过类似的争端。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算不算文学?如果算的话,起码正规的文学教材一般不会选录。如果不算的话,他的影响力可是足够的大。当时,好像有个说法,金的小说只能算是“通俗文学”――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大众文学”(?),与所谓的正统的“精英文学”――也就算是“小众文学”(?)是有区别的。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大众爱读的书,往往不是真正的文学;真正的精英文学,并不受大众喜欢。也其实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王朔的书很火了一阵,他的算文学吗?贾平凹的“废都”也火过,不过可能是另有操作,煽风点火,读者作者之间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默契。其间,也还有不少的文学大家出来,但大众市场并不一定买帐。从书商的角度,觉得“郭敬明”“韩寒”类的更有利可图。到前两年,网上下载,电子阅读盛行,尤其喜欢穿越,喜欢玄幻、皇宫类。大家都号称“文学原创”,读者也都拿了手机电脑读的起劲,堪称大众。但说不准哪些真正算的上是文学。直到莫言得了“诺奖”了,大家又才蜂拥看莫言。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读完了莫言的作品,而后再作个比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文学?

  前两年,有一档电视栏目很热,是央视的“百家讲坛”。也可以说,这个热度是从学术大家闫崇年开始。闫老师曾说,自己一直在做着学术研究,也一直有学术作品出版。但以前很少有人注意。而为了电视播出,自己试着把学术通俗一下,试着与大众浅近一些。于是就火了。其实,真正的学术,也就是没几个人看。在一个小圈子里知名,而不被大众所知道……这很正常。

  文学也一样。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诗经”“离骚”是经典,看得人是少数。鲁迅是大家,真正读进去的是少数。但也有其特例。比如《红楼梦》。小众研究“红学”,大众也可以谈“宝哥哥,林妹妹”,也曾热炒成风,“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再有“有井水处皆歌柳词”,这人写词倒是即经典又大众。上至皇帝下至歌伎。老百姓唱,到现在文学史上我们还是要学。很了不起。

  我只是说:专心做文学的,不必为着取悦大众,这倒是真正为大众负责任。大众也完全可以有自己喜好,不必跟风的非要读什么中奖作品。不然的话,白给别人捐了钱,最终自己却读得不开心。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7-8 09:14
文学的大众化与文学的精英化,本身就是个矛盾。一个是普适的范畴,一个是精进的范畴。厚此薄彼不现实,也不可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3-7-8 09:55
各个层面的作家,都在以自己的手法创作文学作品,真正达到上佳,其实是很难的。一个人写了许多作品,有几件称得上是艺术品,就不错了。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3-7-8 12:30
专心做文学的,不必为着取悦大众,这倒是真正为大众负责任。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3-7-8 19:07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3-7-8 12:30 发表
专心做文学的,不必为着取悦大众,这倒是真正为大众负责任。

也非常喜欢这句。
作者: 鲁小鱼    时间: 2013-7-8 19:38
一直没机会全读!找机会也去读一下,据说写得不错!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9 13:32
雅文化,俗文化,它们之间的界限其实很好区别。但在现实中,趋俗的人数总是很多,趋雅的人总是相对较少,这些现象的发生与读者、观众的受教育程度、个体人的精神境界、社会整体文化氛围和整体文化趣味都有关系。
当前的情况,受商品经济社会格局的影响,人大都耽于追求现实的、直接的各种物质利益,讲求效益,可是,艺术欣赏过程和艺术创作过程是无法讲求时效的,无法限定一个人在多长时间之内读懂一部著作,也无法限定一个人多长时间之内创作一部作品,即便有人能够做到,阅读和创作的粗糙程度也就可想而知——艺术活动大抵与时效没有直接关系,更没有攫取直接利益的可能,因为真正的艺术活动本身是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人的精神活动是能够超越时空界限的,但在追求快捷、高效的环境和群体中,这种艺术活动(指雅文化)被冷落,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个真正热衷于艺术活动的人,就必须抛却现实功利的干扰,并要以宗教的心态,做俗世的事情。歌德曾说:“圣贤在他的故乡从来都是寂寞的”,这个“故乡”并不仅仅指一个人的家乡,它主要指的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大的整体文化环境,这句话道出了艺术创作过程的超前性或者超越性,耐住寂寞,是一个艺术家的基本功。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7-9 14:12
望作者能多多来与大家交流互动,相互增进了解,一起收获文学写作的快乐!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3-7-10 11:43
欣赏楼主对文学的态度。
不为取悦,只为过程。:)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3-7-10 11:53
享受过程,就是最好的结果
作者: 暴雨迎风    时间: 2013-7-10 19:04
我也刚读完了《丰》,但我没有那么深刻的思考,我是涉猎、浏览,满足好奇心而已。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3-7-11 09:29
大众文学与小众文学,无论是哪种,都有其意义。但是小众文学很像一个客厅里的谈话,局限于很少的人。大众文学则是一个敞开的课堂,无论皇帝还是平民,都能自由出入。这是我的感觉。
书海浩瀚,选择读获奖的书是大多数人的道路。读了他的书。感觉前后变化很大,但是他的书能反映现实,这也许是一个伟大作家的最基本的一点。当然他不是刻意,而是他成长的经历让他很自然地选择这种写作。他最终能获得大奖,思想的穿透力应该是第一位的。他的文字语言不美,但是有浩瀚的气势,能把故事贯通下来,《蛙》却写得很简洁,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倘若只是干巴的思想,没人愿意读,那也就不是小说了。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3-7-11 23:48
颇有见解。学习问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7-12 17:25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7-9 14:12 发表
望作者能多多来与大家交流互动,相互增进了解,一起收获文学写作的快乐!

再次建议。
作者: yangyizhuo    时间: 2013-7-14 09:52
谢谢夏冰老师关注。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