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槐 树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1 11:20
标题: 槐 树
  这样平淡无奇的街道上,不种槐树还能种什么树呢?除了槐树,一身赘疣的椿树也是有的,但都很衰老了,因为那是许久以前的人们种的。那些栽种过椿树的人在许多年以前就不在这个世界上种树了,在他们长眠的地方,又长出许多的杂树或者成片的荆棘或者成片的灌木来。不过,仅有的椿树还在年年开花,还在年年结出成串成串的荚,淡黄色的。秋天过后,椿树上面的树叶和荚都不知去向。
  
  槐树亦然。
  
  这里是北方,最适宜生长槐树的北方。春季,槐花开到极其繁盛、繁盛到耀人眼目的时候,白天的时光开始变长。缤纷花事,突然让人想到时光的步履是如此的匆忙,槐树叶黄如金的日子恍然如昨,仿佛还在感念第一场秋雨的清凉,仿佛还在人声杳杳的时候,聆听槐叶飘落时发出的窸窣声响,转瞬之间又是铺天盖地的槐花流香、天气渐长,明黄的槐叶又一次不知去向,崭新的槐叶已在眼前发出翠绿的光。过于矜持的椿树,成串成串的荚又长出来了,尚未变黄,还在碧绿的叶间羞涩地躲藏。
  
  在街道这样的地方,有些年头没有人栽种椿树了,树老多疣,又有臭味,却被鲁班的徒子徒孙们尊称为“木王”,建造实梁实柱的大瓦屋,必须至少有一根“木王”来坐镇,才可保人寿年丰、六畜兴旺。而今,很少有人再造瓦房,“木王”当然极其低调地“逊位”了。在乡间,椿树已被人视作野树,在城里的街道上,早已经形单影只、形容凄惶,并且全都老气横秋地长在老城区不起眼的小街道上。
  
  槐树的境遇,略不一样。
  
  兰州的街上多有槐树。每次到兰州,总会让人感到失望,因为那些槐树与自己故里的槐树并无二致,就觉得连续坐车十多个小时,远在六百公里之外的地方了,槐树还在一路跟随着,一同来到了更远的北方。真的有些反感,就想看到别的树木来让眼睛发光心里发亮。然而,在兰州,大街上除了槐树还是槐树,让人失望得脚后跟都发凉。偶尔也会见到一些桃树,在公园,在街道绿化区,但那些桃树都是灰头土脸、蓬头垢面的,仿佛还涂着一层乌黑的油污,好像在努力说明那个城市有两个大型的炼油厂。扫一眼那些桃树,根本不愿想象它们开花结果的样子。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乘车从兰州到西安,穿越黄土高原,还跟大漠擦肩,槐树都在一路跟着,在黄土高原那样令人难置褒贬的地方,那些槐树的样子更加凄惶,觉得它们应该从来没有开过花,也没有长出过槐荚,觉得它们像黄土高原一样死板。后来,那种死不悔改的死板居然让人心里感到害怕,真担心槐树对人形影不离的紧紧跟随会持续到地老天荒。
  
  到了西安,下车的时候,远远望见古都的大街两旁绿云重重、翠雾缭绕,顿然喜从中来,暗自庆幸终于见到别的树了,兴致勃勃地近前一看,还是槐树!
  
  从西安取道汉中向广元市进发,最终的目的地是“剑门关”、“翠云廊”。一路上,翠绿的汉柏令人心生遐想、让人眼底生光。远处,是大海一般墨绿墨绿的柏树林。从车窗前“唰——唰——”地滑过去的高大的柏树棵棵墨绿苍翠、身形挺拔。吹进车窗的风又湿又凉,还混杂着淡淡的柏香。终于甩脱了槐树的千里跟踪,终于远离了故乡——故乡?远离了?自己的想法何以跟别人不一样?关中平原,蜀中盆地,遍地生柏,几无杂树,一边看着,一边想,远离了槐树一样的单调,远离了熟视无睹的故乡,终于来到了不一样的地方,何以如此满心欢畅?忽又想起,在古都长安,应该到灞桥去看看柳的,竟忘记了,而眼下,即将到达蜀都,让人后悔得捶胸顿足!
  
  到了蜀都,正好赶上的是比无处不有的“龙门阵”还要绵长的雨,遇上的是比川腔川调的韵味更加浓厚的大雾。
  
  二十多年前的成都,街上多有夹竹桃和桉树,另有一些树木从未见过至今不知其名,但都好看,都葱茏,那些树木都像四川人一样过得富足。后来的印象是成都市里渐渐多了梧桐树,那些阔叶的梧桐树长着人的手掌一样的叶子,开春至盛夏,浓密的叶间会有攒三聚五的毛茸茸的球果。梧桐树衰老的树皮容易剥落,是自动的一小块一小块的剥落,因而,梧桐树的干看上去活像柱状的地图。不过,到成都去得多了,就不得不承认蜀中的确是适宜生长树木的地方,而成都街上各种树木的繁盛总让人过目即忘——树木种类实在太多了,只记得在蜀都,树木和人都是城市舞台上的主角。街上一年四季无处不有的绿色和常开不败的花让人对它“天府之国”的美誉不能不心悦诚服。
  
  在成都,川腔川韵仿佛是从青青树木和鲜艳花朵里长出来的。
  
  有一次,游历多日打算离开成都,乘车之前突然想起尚需补办一件事。记不得是在“通锦桥”还是在“五块石”——的街边,偶然看到一棵槐树,很老了,外皮龟裂的枝干都变成了黑色。其时正值春天,槐树的新叶已经长全,叶间成串的花苞已经清晰可见,个别的,已经急不可耐地张开了雪白的口。那一刻,恻隐之心竞像火一样熊熊燃烧起来,恍惚之间,觉得那棵槐树肯定是一路跟随自己来到成都的,不小心走失了或者是丢失了,失散多日,忽得重聚,槐树仿佛在哭诉满腹的委屈,并且伤心至极泪流不止,那天早上,正好也是下过雨的。那时那地那棵槐树,俨然一个可怜的孩子!
  
  自己的心,就和槐树一起哭泣。才发现原来自己以往对槐树的厌恶之心是多么的无情是多么的残酷,自己是多么的自私与狠毒。的确,那棵槐树真的像走失多日的狗狗或者离散多日的孩子,做梦也没想到,竟然那样意外地相逢了,不知道自己心里的悲伤和惊喜混杂到了何等的程度!
  
  当然,根本无法带走那棵槐树。而故乡,却因此可以安稳地活在自己心上了。远行和流浪是浪漫乐观的,但故乡永远都是充满悲情的心灵归宿!说起故乡的槐树,它们在那里的生存原来是那么的有道理!
  
  干旱的北方,是最适宜生长槐树、或者最需要生长槐树的地方。故乡和槐树一样平淡无奇,但是,故乡是最容易生长槐树的地方,槐树是故乡最适宜生长的树木,自己和槐树、和故乡在彼此能够深层次感应的世界里已经不能分割,大家一直在一起坚韧而可靠地活着。他乡明月只可慰我乡思,断然不能取而代之。无论在故乡还是在他乡,自己永远都是一棵槐树,很适宜故乡的热土,虽然这块热土干旱的时候真的很多。但要记住,承认自己是一棵槐树才能活得更加真实,记得自己的故乡才能活得更加安稳。
  
  在平淡无奇的小城里,总能看到平淡无奇的槐,也会想起蜀中的梧桐、关中的柏,如同我曾拜访过它们,它们也会时常到我的梦里来。
  
  2013-7-3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3-7-11 11:27 编辑 ]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3-7-11 11:25
我想先坐下来,坐在槐树的树荫下,然后慢慢欣赏李老师的美文。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3-7-11 11:33
以槐树这种普通的植物为引,以物喻情,沉稳的描述,含蓄的渗透出情感,对故乡的赤子之心,浓烈的感情,跃然而出,感人之至。欣赏、学习,问好李老师!
作者: 张谋    时间: 2013-7-11 13:07
槐树似乎一直象征着乡村与记忆里的老地方,每个望乡人都有着关于槐树的的记忆。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3-7-11 14:01
以不同的地理城市环境为审视树木生长的视角,以对槐树的生长寄寓的人文情怀,为精神与生命的内涵,地理与人文气候,与时空跨度,人生见识,相互勾连、左证,加之叙述的人文语调与岁月经验,都彰显了一种自然植物与内心世界互通有无的精神情怀。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3-7-11 18:11
家里没有网,先收藏再阅读。问好。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1 21:30
标题: 回复 3# 周施梅 的帖子
谢谢施梅,问候!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1 21:31
标题: 回复 4# 张谋 的帖子
诚然如是,典型的故乡元素。问候张谋!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1 21:32
标题: 回复 5# 房子 的帖子
谢谢房子高爱,问候,瑾致夏天快乐!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1 21:33
标题: 回复 6# 从容 的帖子
谢谢,问候从容,祝你暑假快乐!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7-11 21:45
起初对于槐树的印象和理解,在作者经历一番游历之后,竟然有新的内涵。作者通过不同地理环境下对槐树的认知和理解,呈现了不断深化的心理认知,寄寓了槐树这一树种全新的情感和眷恋。故乡、生命等诸多命题自然延伸。文字因此具备了由外而内不断上升的意义空间。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2 13:40
标题: 回复 11# 剑鸿 的帖子
谢谢剑版,即颂夏祺!
作者: 飞霞    时间: 2013-7-12 14:44
李老师的这篇新作让人读起来兴致盎然,却又感人至深。学习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3-7-12 15:00
拜读学习兴文版主最新力作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视野即境界,走的路多了,自不而然人的眼界及思想深度就开阔了深邃了——一路跟着从西北的兰州到西安再到四川的广元到川中的成都,笔力与视野越发开阔;第二个感觉是对槐树的深情依恋,一开始的有些厌恶有些鄙视是为了衬托为了强化为了进一步的拓展;第三个感觉是无论走的有多远,故乡永远不离不弃,是自个儿最能发挥才能的地方,而槐树对家乡每一个生命的呵护乃至庇佑则使人时时处处感觉到,因为“故乡永远都是充满悲情的心灵归宿”;第四个感觉是时刻“记住,承认自己是一棵槐树才能活得更加真实,记得自己的故乡才能活得更加安稳。”
作者: 冉令香    时间: 2013-7-12 15:09
"自己的心,就和槐树一起哭泣。才发现原来自己以往对槐树的厌恶之心是多么的无情是多么的残酷,自己是多么的自私与狠毒。的确,那棵槐树真的像走失多日的狗狗或者离散多日的孩子,做梦也没想到,竟然那样意外地相逢了,不知道自己心里的悲伤和惊喜混杂到了何等的程度!"
厌恶未必,那里面有走出故土的渴望。重逢混杂了悲伤、惊喜,那是深埋在心中的故土在萌动。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3-7-12 16:22
兴文老师以槐树为针,行走做线,巧用散点化的散文表现手法,将不同场合的内心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动感意境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趣味无穷,诗意盎然。学习。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3-7-12 19:57
怀一颗善感的心,世界万物都会有灵;有一双敏锐的目光看,远与近,好与坏都是心情使然。凡物都怀有它的本性,凡事者有着其独特的道理。在本性与道理中感悟,人生的敞亮也就自然而然。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2 22:58
标题: 回复 17# 木门长子 的帖子
谢谢木版,周末快乐!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3 21:19
标题: 回复 15# 冉令香 的帖子
多谢留评,周末快乐!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3 21:20
标题: 回复 14# 于文华 的帖子
谢谢,问候于先生周末快乐!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3 21:21
标题: 回复 16# 清风盈袖 的帖子
谢谢清风,问侯清风周末好!
作者: 石丁香    时间: 2013-7-13 21:35
相比我们这里到处都是速生杨,槐树要好多了,如果是结槐花的那种就更幸福了。我最难忘的是新疆库尔勒街上的榆树,绿到一尘不然,我竟没认出来,还有辽宁葫芦岛满街的银杏树,杨州那些叫不上名的纤叶绿化树,广州绿化用的芒果树……都奢侈到让人羡慕嫉妒,但不能恨,嘿嘿,因为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气候,每座城有每座城的特色。
边读边猜李版是哪里人?却没猜出来,还是好好学文问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3-7-13 22:03
抑扬有致,沉郁悲凉,哲理融于抒情,简洁优美地道出了一棵树或者一个人的心灵际遇。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4 13:04
标题: 回复 22# 石丁香 的帖子
家在陇南,一介书生。谢谢石丁香,周末快乐!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4 13:05
标题: 回复 23# 川媚 的帖子
谢谢,问候川媚!
作者: 红秋叶    时间: 2013-7-14 13:36
文字针对槐树的情节展示,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和不喜欢的表述,而是通过槐树这样一个载体,表达出对生命的坚守,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是顽强,坚韧,和固守一份乡情。

秋叶问好老师!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13-7-14 17:23
标题: 回复 1# 李兴文 的帖子
树和人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的命运!问好兴国版主!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7-14 20:43
象征和隐喻是本文的特色,文本将乡心形象化了,亲切可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就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适宜环境一样,人亦如此,文本叙议结合,理性质感。拜读,欣赏!问好李老师。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4 23:09
标题: 回复 26# 红秋叶 的帖子
谢谢秋叶高评,祝你快乐!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4 23:11
标题: 回复 27# 杨纯柱 的帖子
谢谢杨先生留评,我叫李兴文。祝你周末快乐!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4 23:13
标题: 回复 28# 澧水寒儒 的帖子
多谢寒儒,周末快乐!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3-7-15 08:24
我曾经从成都双槐树街走过。一簇簇一串串白得耀眼繁茂得热闹的槐花,就挂在我头顶上的茂密绿叶中。清新淡雅的香气很柔和,像看不见的青烟缕缕飘逸萦绕浸润着我的心肺。闻一次就犹如孤寂的少妇带着凄婉的神色从我的身边走过,清凉清凉的。再闻一次,还是这般一个情形。槐花的气味低调、静谧、内敛,要静下心来才能够闻到。嗅觉上出现的这个情形,暗暗扣合了灵魂出没的环境才有的那种阴凉与清冷。我记得曾经听上了年纪的人说,解放前双槐树街一带集中了几十家棺材铺子,号称棺材铺一条街,满街都是清冷寂寞,人走在这条街上,就跟走在寂寞的荒野上一样。现在我只要闻到槐花的气味,这个与亡灵有关的记忆就会跑出来,即使槐花的气味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它的气味仅仅表示了它的存在和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憧憬而已。

读兴文的这篇散文,特别是提到了成都,我感同身受。文章曲笔韵致明晰,勾勒槐树折射出不屈的生长精神,映衬出浓郁的故乡情怀,抒发出悲悯感念的情愫,确实显得质感质朴,确实散发出了传统散文的韵致,欣赏并问好!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5 13:30
标题: 回复 32# 敬一兵 的帖子
谢谢一兵高爱,诚致问候。今年蜀中雨多,灾害频发,还望保重!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7-15 15:58
面对惯常的事物,作出异于别人的理解和挖掘,呈现出作者深厚的感知能力和思想能力。
作者: 曹玉凤    时间: 2013-7-15 16:00
一花一树总关情,高手下笔,的确非同凡响!问候老师,学习!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6 14:52
标题: 回复 34# 夏冰 的帖子
谢谢夏版,即颂夏祺!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6 14:52
标题: 回复 35# 曹玉凤 的帖子
谢谢,问候玉凤,夏天快乐!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3-7-16 16:17
一棵槐树,一路跟着李老师上金城,走古都,又到了西南的川都,都有它的影子相伴相随,若故乡,时时在游子的梦中。问好李老师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3-7-16 16:35
终于甩脱了槐树的千里跟踪,终于远离了故乡——故乡?远离了?自己的想法何以跟别人不一样?李老师的文字用别样的叙述方式,寄托对故乡深深的情意。那甩不掉的槐树,就是故乡的魂!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6 20:53
标题: 回复 38# 文珺 的帖子
谢谢文珺,祝你夏日快乐!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6 20:54
标题: 回复 39# 漠北雪莲 的帖子
谢谢雪莲,即颂夏祺!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3-7-17 17:36
文和评一一读过。不敢说学习,因为总有一些文章是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那不是技巧,而是心灵的高度。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18 14:45
标题: 回复 42# 南山菊 的帖子
南山菊过誉,朋友之间需要互相学习才能共同提高的。问候,夏天快乐!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3-7-21 17:03
在成都,川腔川韵仿佛是从青青树木和鲜艳花朵里长出来的。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7-23 13:02
标题: 回复 44# 翠微 的帖子
谢谢垂读,即颂夏祺!
作者: 梅边    时间: 2013-11-19 11:24
槐树情结重,一再贬它,实是爱它,正象我们的日子,我们总是不知足,等有一天才忽然发现,它才是我们的锦时。文章使用多物象的对比写法,写出一种悲凉但切骨铭心的况味。这让我想起达夫《故都的秋》。李老师这篇文章写得浑壮,倾诉一种深沉的感情,比其它的文章更显……看不出刻意雕琢吧。
    小时候老宅上也有一棵槐树。老槐,长得棱蹭遒劲。常有斑鸠落过来,父亲就用弹弓去打。那时候望着这棵槐,眼里心里好美。日子变迁,时光流逝,现在回望,它岂是只是一道风景?
    问好李老师!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11-19 13:29
原帖由 梅边 于 2013-11-19 11:24 发表
槐树情结重,一再贬它,实是爱它,正象我们的日子,我们总是不知足,等有一天才忽然发现,它才是我们的锦时。文章使用多物象的对比写法,写出一种悲凉但切骨铭心的况味。这让我想起达夫《故都的秋》。李老师这篇文章 ...


谢谢梅边垂读、留评,祝你冬天快乐!
作者: 苏忠伟    时间: 2013-11-19 20:25
学习。
因为爱树,也就爱以树为题之文字。
槐树大抵是北方的一道特有风景吧?未见过北方之槐,南方也有一种开金黄色花的槐树——银槐,花、仁皆为中药材。
问好李老师。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11-19 20:33
原帖由 苏忠伟 于 2013-11-19 20:25 发表
学习。
因为爱树,也就爱以树为题之文字。
槐树大抵是北方的一道特有风景吧?未见过北方之槐,南方也有一种开金黄色花的槐树——银槐,花、仁皆为中药材。
问好李老师。


谢谢忠伟垂读,谨致冬日快乐!
作者: 孙昌    时间: 2013-11-19 21:11
哪里的槐树都是槐树,为何最爱故乡的槐树?唯因那是记忆深处最难忘的地方!浓浓思乡之情,以槐树为突破口,真诚流露出来。好文!欣赏!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11-20 13:10
原帖由 孙昌 于 2013-11-19 21:11 发表
哪里的槐树都是槐树,为何最爱故乡的槐树?唯因那是记忆深处最难忘的地方!浓浓思乡之情,以槐树为突破口,真诚流露出来。好文!欣赏!


谢谢孙昌先生垂读、留评,祝你冬天快乐!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