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在那破旧的煤窑下面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3-8-15 20:42
标题: 在那破旧的煤窑下面
  老天连续地发着高烧,空气被抹上了一层红晕,好在还有个带空调的家,否则真的是无处下脚。
  
  我到今天都没有想明白,我们这儿属于长江中下游,皖中地带,只听过什么“旅游胜地、鱼米之乡”的赞誉,怎么会有突袭而来的如此持续的酷热?
  
  都说种哪边的田就得向着哪边天,没有怎么出过远门的我至今还真不觉得有什么地方比我们这地好。这儿没有什么工业,还有天然的依山傍水之势,养活过许由、流放过夏桀、孕育出银山智人,还陷出一个八百里巢湖(此处传说,最早可见于《世说新语》等),天然植被丰富,时常云蒸霞蔚。城市不大,绿化面积却不小,坐个出租车一小时就能把城区绕一圈,到哪儿都不觉得累,这样岂不是宜居之地吗?
  
  还有这个气温,都是自然的态势,春天有花夏有风,秋有明月冬有雪。一年当中最最难熬的也不过是三五天的样子,算是严寒或是酷暑时节,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上次看到一个孩子的无忌童言,家人问他喜欢北京吗?他说不喜欢,因为北京太偏远!这话说得真好,在一个健康自信的世界里,家才是中心地带,偏远与否完全是由某个地方与家的距离决定的。所以套用他的话,我也觉得那些什么一线、二线的城市都是偏远地区。
  
  不过今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都快四十了,还没有见过像这样持续高温的,媒体上的言论也验证了这点。持续的炎热让我产生幻觉,就是好像永远都会这样炎热似的,也好像曾经我们就是这样炎热过。
  
  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的。我出生的地方就是一个山村,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出口,整个村子都被树木包裹得严严实实,不到近处根本分不清走近了谁家。小时候没有什么冰箱空调的,可照样很舒坦,丝毫不影响山里走出的一个个水灵的姑娘和壮硕的小伙(不好意思,俺次点),没有多少关于持续炎热的深刻印象。这样的日子过得自然是很快的,于是不经意之间连我都成了一个标准的中年人了。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可能曾经也热过,但是一来热的时间不长,二来我们避暑的地方很多,错开了高温,渐而过滤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了。
  
  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虽然与避暑无关,但的确很凉爽,它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少年时期,不过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真是说不上来了。
  
  那是一个废旧的煤窑。
  
  煤窑修在山上,是那个特定年代的产物。当时一股风似的,几乎每个大队(现在叫行政村)都要办个什么企业,幸运之神一下子就降临到我们村。理论很简单,那么个大山下面能没有煤!不可能的。所以一下子进驻了几十人,特意从山脚下修了一条土路直接到山顶,还运来了很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机械。一下子山村沸腾了,我们瘫坐在门口每天都可以看到外面的人骑着自行车到煤窑厂上班。甚至还会遇到老式的吉普车,让我们一帮小子在后面追了好久,直到气喘嘘嘘,直到腰都直不起来才肯罢手,换来的是那些坐在驾驶室里穿着中山装的人们轻蔑的笑脸。
  
  小孩还是执着的,不就是个山吗?上去是很容易的。刚好我们每家每户都要到山上放牛。于是,我们把牛往山上一丢,就开始在那附近转悠。我们面对着那个像八仙桌一样的洞口,充满了好奇。那里面灯火通明,工人们带着头盔,推着手推车,进进出出,一拨一拨的。我们是没有胆量进去的。不过也不是空手而归,那些不进煤窑的人竟然很和气,还让我们进澡堂。于是,不花钱洗澡成了我们的福利,尤其是到冬天,我们会跑得更勤快!
  
  煤窑厂折腾了三四年,据说把山都钻通了,硬是没有挖到一块煤。随着不断遣散的工人们各自散去以及各种机械的搬离,我们村的第一个工业就此终结,所有的努力不过是给大山留下一个不知深浅的洞口而已。
  
  我们依然继续着我们的放牛任务。现在山上没有大人,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探洞。
  
  我们几个一道,从家里带着手电筒,开始来到洞口。走到近处才知道,那何止一个桌子的大小,那比一间房要大多了!洞口全部用石料砌成,非常地壮观。脚一踏进去,顿时浑身发凉,气温明显地下降了许多。洞的上方断断续续地滴着水,地面也多有积水,分散在两边。我们用手往里面一插,竟有刺骨之感。原先洞壁上都是有电灯的,但是显然被拉走了,连一根电线都看不到。而每隔几米一开始还有一些木料支撑,但是后期进去的时候木料也被人依次拉走了,只能看到坑坑洼洼的洞壁。
  
  我们走了不过十几米,心里凉飕飕的,尽管相互鼓励、相互壮胆,还在里面大声乱叫、乱唱,和各自的回声较劲。但是还是有人顶不住了,脚步像是灌了铅似的,最终不约而同地往回赶。走回头路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脚步更快。
  
  我们对洞的关注没有止住,后期每次放牛的时候,我们都会聚集在洞口或者稍微往里面一些,大约能看到外面的光就行。这样很保险,里面真要是窜出来一个什么千年狐妖之类的我们还能找到出来的路。中途因为年龄大了一些,我们用矿灯往里面走了有几十米,但是除了气温越来越低、自己越来越多的害怕以及越发稀薄的空气之外,我们没有任何收获,自然没有见过美艳的狐妖。我们一边失望一边还对没有进去的人吹嘘,里面是何等的恐怖,吊足没有进去的孩子的胃口。
  
  牛有时也未必憨厚,我们在山上玩得忘情的时候,时常发现牛不见了,整个山头都找不到,不敢回家。可总是大约在感到绝望的时候,那几头老牛才蹒跚地从洞口走出,身上全是水。估计它们走得比我们远,估计那里面长期积水,应该形成了许多水凼。
  
  以后我们那批孩子各自走散了,连放牛的任物都下放到更小的孩子们身上。他们走着和我们一样的轨迹,听说也喜欢窝在洞口,享受着凉爽,嬉戏着自己的童年。
  
  在日后教书的岁月里,我时常会出现煤窑的意向,也曾到那儿溜达。没有朋友也没有老牛,我依然不敢往更深的地方走,我只是想在那儿坐一坐,想一想,看看残破的洞壁,听听嘀嗒的水声。这么个煤窑承担过一批人的希望,抚慰过一代人的童年,到临了却成了无人触及的异类。
  
  它已从繁华走向落寞。它身上所有有用的东西,比如电线、比如木料、到最后那些周正的石料都悉数拉走,它只留下一个象征性的骨骼。
  
  它曾见证过一个时代,而且它还将继续见证着。若干年之后,我们会化成这葱郁的树木,而它呢,是否还是这般神秘与沉静?
  
  好在当时那儿没有煤炭,否则这儿还有这般宁静吗?
  
  只有这个煤窑知道自己的身上是没有煤炭的,它提醒我们的是它不仅仅只会提供给我们凉爽的气温。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3-8-16 07:41 编辑 ]
作者: 银公子    时间: 2013-8-16 07:52
俺坐坐一孔兄家的沙友。
作者: 银公子    时间: 2013-8-16 07:54
发的两耳朵呢?-_-|||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3-8-16 07:58
原帖由 银公子 于 2013-8-16 07:52 发表
俺坐坐一孔兄家的沙友。

那得找点茶叶啊!谢谢啦!
作者: 银公子    时间: 2013-8-16 08:00
今年的热确实有点过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8-16 16:07
第一时间就拜读了,非常有味道的叙述。久违的感觉,那山,那山上的放牛娃……已经进入我的篇幅。一孔,写出来后心里什么感觉?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3-8-16 16:33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8-16 16:07 发表
第一时间就拜读了,非常有味道的叙述。久违的感觉,那山,那山上的放牛娃……已经进入我的篇幅。一孔,写出来后心里什么感觉?

感觉很释然,坦白说正在编一个的故事,有点塞。就觉得还是回到泥土与乡村、成长与童年之类的话题让自己更为顺手,果不其然。山里的孩子长得再大都有一根线被两只手所牵引:一只叫乡村,另一只叫童年。
忽然矫情起来了,不好意思啊!问候一水!
作者: 清风舞雪    时间: 2013-8-16 17:02
上次看到一个孩子的无忌童言,家人问他喜欢北京吗?他说不喜欢,因为北京太偏远!
这个孩子将来也许成为一个哲学家呢,问好一孔老师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3-8-16 17:50
原帖由 清风舞雪 于 2013-8-16 17:02 发表
上次看到一个孩子的无忌童言,家人问他喜欢北京吗?他说不喜欢,因为北京太偏远!
这个孩子将来也许成为一个哲学家呢,问好一孔老师

很多时候长大不过是把事情弄得复杂而已,我也希望那孩子成为哲学家!谢谢清风!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8-17 17:20
我更流连的是一孔叙述的方式,那种自信与安静。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3-8-17 19:16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8-17 17:20 发表
我更流连的是一孔叙述的方式,那种自信与安静。

谢夏冰兄提携与鼓励,我想如果诚如先生所言,那可能出自于叙述的心态的从容,也就撇开了更多的比如来自文体(我不知道这属于散文还是杂文)与技巧(材料很难于精炼等约束挂钩)的因素,说是探索也可,说是自信也可,说是无意其他也可。:handshake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3-8-17 23:04
一孔是皖中的,俺是皖北的,我们是老乡啊!文章观点鲜明,独到,论述深度挖掘精准。
作者: 傻子的宝贝    时间: 2013-8-17 23:11
你一说煤窑就让我想起我那被我认为是地球上最偏僻的角落的家乡,它就坐落在一个煤窑之上,摇摇欲坠,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3-8-18 09:03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3-8-17 23:04 发表
一孔是皖中的,俺是皖北的,我们是老乡啊!文章观点鲜明,独到,论述深度挖掘精准。

是吗!那有幸了,俺是巢湖市人,为此挺自豪的,就是一个念根的人!谢谢张老师来踩,欢迎多批评指教!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3-8-18 09:15
原帖由 傻子的宝贝 于 2013-8-17 23:11 发表
你一说煤窑就让我想起我那被我认为是地球上最偏僻的角落的家乡,它就坐落在一个煤窑之上,摇摇欲坠,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

如果发展就意味着大量的乡村凋敝与原生态的消失,说实话,宁可不发展。站在发展大旗下面的人看着分享发展成果的画饼,他们幸福吗?
问候了!
作者: an安    时间: 2017-10-20 18:40
大家都说我关于童年的记忆太清晰,你是比我更清晰的那个。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