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吴承恩眼中的“游戏规则” [打印本页]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3-8-23 16:36
标题: 吴承恩眼中的“游戏规则”
                                                吴承恩眼中的“游戏规则”
  
  有道是:我手写我心。凡文人写字作书,都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心声都付诸于笔下,寄情景于文章中。散文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小说则是托物言志,或者说是借助故事更能随性而灵活的表达出作者自我的心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古代神怪小说的一个巅峰之作,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其包罗的世间万象以及所要表达和抨击的东西,与现实休戚相关。如果你看不到这一点,或者只是把《西游记》当成虚拟的神话小说来看,那你充其量只能算是具备了一种阅读“儿童读物”时天真幼稚的思维意识。
  
  我认为,吴承恩写作《西游记》其重要一点在于他以灵活的思维方式,寄情景于幽默搞怪之中,来抨击鞭打阴暗之现实。神仙及妖魔鬼怪成了他完成《西游记》这部旷世之作的虚拟工具,他把这些“工具”演变成了一种隐形的武器,然后围绕他自行设计的“游戏规则”一层层一步步揭示和探析丑恶而不公的存在。
  
  这里所说的吴承恩眼中的“游戏规则”主要就是以《西游记》为根本。那么《西游记》中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呢?《西游记》开篇诗曰:混沌未开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这里的最后两句点明了主题,要想知道天地万物如何造化弄人,那你就看看《西游记》吧。
  
  大家看《西游记》都说好,这个“好”大多指孙悟空一开始“鼓捣”出来的那些事情和唐生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而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主题大多不在故事表面,而在故事所蕴含的内在因素。那些被作者隐含在其中,没有用文字表达出来,要靠读者品味思考的东西才是小说所具备的魅力所在。不然,一个故事讲的十全十美,没有任何破绽,那还要读者看什么?难道仅仅是“好玩”而已吗?
  
  《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只是作为孙悟空的师傅露过面,从此便杳无音信。不过他对孙悟空说过的一句话实在耐人寻味:“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菩提祖师既然知道猴子日后会生祸端,却为何屡屡传他武艺,而且连独门绝技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也一并传了他。想那孙猴子一开始还懂得尺寸,自学了这般变化后越发张狂起来。那菩提祖师也只不过做做样子教训了猴头一番,然后留下这番话。如果大家细心的话,不难看出这“一番话”实际是在故意点明了孙悟空,以后要大大干一场,不然,我教你的武功全都白费了。那孙猴子本就是个不安分的主儿,脑袋瓜子又如此的灵便,自然心领神会,这才引出了后来的大闹天宫。
  
  也许有人会问,如此说来,孙悟空大闹天宫莫非就是菩提祖师的旨意?这个一点不假,正是菩提祖师一手策划的。大家不要以为菩提祖师只是孙悟空的师傅,露一面就不见了,其实菩提祖师始终存在,而且贯彻在整个故事当中,他就是西方如来佛。如来佛收孙悟空做徒弟以及后来一连串的大闹天宫,都是为他后来能够顺利的在东土传播三藏经书有着莫大的关系。
  
  如果大家对中国道教有研究的话,应该知道中国道教自老子开创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国教。但是由于道教的教规比较严格和繁琐,而且道教修真讲究“天人合一”,非一般人所能领悟,相比之下西方佛教就广开了门路,只要人人向善,皆可入教。中国历代统治阶级无不以此作为安国之策,于是佛教在中国一步步得到推广。唐朝李世民原本只是信奉道教的,因为道教祖师爷李耳与李世民是一家,自然是一家人不能说两家话。可是西方如来想把自己三藏佛教经书传到大唐里来发扬光大,那势必就要和道教发生冲突,于是如来佛早在没有成为西方佛主之前就设计好了机关,以“点石成仙”之法力造就了石猴,然后以菩提祖师的身份教会石猴武功,并取名悟空。再以悟空为棋子一次次大闹天宫,以此试探道教的实力,然后一步一步为实现在大唐东土传播佛教奠定基础。
  
  其实作为道教的代表人物玉皇大帝也并非是个傻子,想以招安收服为由把孙猴子招到自己门下,无奈猴子天生不服管制,又嫌官太小,打下南天门后竟然自立为王,还打出了“齐天大圣”的旗号。在孙悟空第二次大闹天宫之时,玉皇大帝似乎也明白了其中的玄机,一个猴子如此猖狂,其背后一定有人撑腰,于是他就怀疑是如来佛在背后搞鬼,所以特意找如来佛前来捉拿孙悟空,看他怎么办。因为如来佛早在猴子成精之前就设计好了计划,其中玄机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孙悟空并不知道这个如来佛就是自己的出道师傅,还不自量力的跟他较量了一番。如来佛心中有数,你这猴头的能耐都是我一手调教出来的,你一个跟头还能翻出我的手掌心吗?于是如来佛表面上打压了孙悟空,实际上是故意把孙悟空安置在五行山下养伤,而且唯恐道教借此机会除掉孙悟空,为此还在山上留下了一道佛咒,使得佛道两派都进不了前,这才让孙猴子在五行山下修心养性了五百年。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西方如来佛,因为是他降服了孙悟空,然后再来一个安天大会,为自己的“佛法无边、普度众生”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宣传。不过玉皇大帝也并不是没有得到好处,表面上看,孙悟空大闹天宫损失了天庭好多家当,但这毕竟只是“闹”,就像小孩子过家家,摔坏了玩具再买就是。不过孙悟空大闹蟠桃盛会,其后遗症却是无法弥补的。以至于后来唐生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遭受妖魔鬼怪的刁难和打劫,这都是孙猴子大闹蟠桃会带来的负面效果。
  
  说起孙悟空大闹蟠桃盛会,应该是玉皇大帝在背后推波助澜的效果。当年孙悟空第二次被召回天庭做官,竟然让其看守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众所周知,猴子就是偷桃的高手,让一个有着犯罪前科的孙猴子看守蟠桃园,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孙猴子偷吃蟠桃,毁了蟠桃园,让大家都没有蟠桃吃。而事实是,猴子真的忍不住偷桃吃了,不过他一个猴子绝对不会把蟠桃园的好桃子全部吃光,所以这其中一定有人事先安排好了偷光了所有的好桃子,然后把罪责都安在猴子的身上,猴子再偷吃仙丹偷酒喝,于是乎把一个好端端的蟠桃盛宴搞得乱七八糟。
  
  玉皇大帝为何会纵容猴子如折腾呢?细分析一下不难理解。因为蟠桃盛会是王母娘娘挑头举办的,而且一年一次,而参加蟠桃盛会的人员则来自天、地、人三界,也就是说三界之中所有的小妖小鬼都可以来吃上一个桃子,吃桃子的目的就是增长道行、延长寿命。
  
  作为掌管三界的玉皇大帝最头疼的莫过于天界之上各路神仙太多,队伍太臃肿,而且吃闲饭不干正事的也越来越多。如果下界所有的小妖小鬼都长生不老,修成正果,然后跑到天界来混个神仙编制,不要说自己受不了,就是整个天界也是仙满为患。所以他想削减人员,但又苦于没有对策,可巧这猴头赶上了,于是借此破坏蟠桃盛会,让大批的下界小妖小鬼无法吃上桃子,吃不上桃子的小妖小鬼们的寿命最多活五百年,这样无形之中也就给天界减轻了好多的累赘和负担。
  
  也许有人会问,吃蟠桃就可长生不老吗?不是滴。吃蟠桃只可延长寿命。因为蟠桃盛会每年一次,吃一次延长五百年,吃两次就可延长一千年,如此类推,自然是吃的桃子越多越好。记住,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在天上算来就是五百天,但自他毁了蟠桃后,虽然后来又举办一次蟠桃盛会,但蟠桃没有这么多了,也没有这么好了,因为蟠桃的生长期等等不一,上等的蟠桃需要六百年或者九百年才结一次,后来参加蟠桃盛会的人员就有级别之分了,于是下界被排除在外的小妖们要想长生不老就不得不另想办法了,所以在他们知道了吃唐生肉可以长生不老时,也就想尽千方百计的来抓唐生了。
  
  至于吃唐生肉能长生不老这个消息是谁放出去的,也只有如来佛和玉皇大帝两人之间彼此心照不宣了。
  
  可惜的是妖界众妖们为了修成正果,想混个神仙编制,不得不开始吃人,他们吃人的目的只是为了生计,但最终的目的他们还是想成仙,成了仙才能被人看得起,不然,即便是本事再大,也还是个没有编制的妖魔鬼怪而已,最终下场很可怜,也很可悲。所以他们很想吃佛,因为吃了佛就能直接成仙,可惜一般的佛都是修成正果的,法力无边,他们无法下手,于是无奈之下选择了有佛的金身却没有佛的法力的唐僧……
  
  要说吴承恩眼中的“游戏规则”,自《西游记》一开始就已经设定好了的。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和定数,凡大彻大悟者方可成佛。大彻大悟来自何方?自然是大恶。无恶又何来大彻大悟?在《西游记》中纵观佛道两派,他们大多都是从妖界吃了人后修成正果,再装模作样的混个编制。猪八戒和沙僧都是吃过人的,孙悟空虽然没吃人,但一路上打打杀杀,虽说杀了不少的吃人妖怪,但有些小妖未必吃过人,可也被他一并打杀了。其实,即便是作了真正的神仙,有了法力和道行,他们还是一样的吃人。比如南极寿星的长寿秘方就是吃人,观音菩萨也不例外。《西游记》中有两处非常细致的描写出了观音菩萨的宠物金鱼精是如何在通天河陈家庄向村民强行勒索娃娃的,且每次需要一对娃娃,不给这个村子就要遭殃……而老寿星的坐骑白鹿精在比丘国一张口,国王就得给他准备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娃娃,,而这些娃娃都是用来做长生不老药用的……乖乖,看到这里,你还认为《西游记》只是好玩吗?
  
  有些人读《西游记》,即便是读上一百遍,也还是一样的不求甚解,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上的故事性,却忽略了故事中所要陈述的背景,以及背景存在的根源。
  
  其实《西游记》最早的蓝本只是《游记》而已,所谓“游记”只是记录了唐三藏西去取经所经历的地点及风土人情,被地方当作地理书收藏起来。而吴承恩则是以这种“游记”为脚本补充了丰富的神鬼故事。我说是“游戏之作”,其实就是吴承恩以神鬼怪这种传奇的写作方式与现实中的“规则”联系起来,看似游戏,实则是现实的写照,而其展示出的天、地、人三界之间规模庞大的体系建设可谓精益求精,蔚为壮观,令世界文学研究者为之折服。有人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说到最后,《西游记》中描写的佛派和道派是否存在着分歧和对立,这一点在《西游记》的中间章节给出了答案。道祖太上老君放出青牛精化作上古神兽兜,来阻止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而且兜以金刚镯收了唐僧、沙僧和猪八戒,最后连孙悟空的金箍棒也收去了。孙悟空请来了玉皇大帝都没能制服兜,最后不得不去请佛祖如来。如来看出兜的来历,不敢直接出面,而是派出十八尊罗汉去宝库取了十八粒“金丹沙”去对付兜。十八尊罗汉自然不是兜的对手,洒出十八粒“金丹沙”之后就逃之夭夭。其实这也是如来佛的旨意,目的就是让兜收了“金丹沙”,然后再让孙悟空去请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自然知道如来佛舍得十八粒“金丹沙”的目的,于是收了青牛精,这才让唐僧师徒四人继续西天取经。
  
  你知道那“金丹沙”是啥玩意?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钞票,是如来佛花费的买路钱。在当时,一粒金丹沙就是一座金库,十八粒金丹沙,乖乖,十八座金库眨眼间划到了太上老君的账户下。其实这也是见怪不怪,大唐东土一直是道派的天下,你佛派想在此立足传教,那就要拿出一点诚意来,所以太上老君受贿十八座金库也是心不慌,手不软,自是理所当然。而自此,佛派和道派一直互利共赢,相安无事。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一楠 于 2013-8-23 16:38 编辑 ]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3-8-23 17:01
如此妙文,沙发为上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8-23 18:55
叹服!我看西游,就没有看出这么多东东。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3-8-24 14:31
 手里有这样一份资料,内容很符合一楠兄的主题,拿来分享一下:

 《西游记》是怎么崇佛抑道、西风压倒东风的?
  
  是“佛”能救世,还是“道”能救世?在唐僧生活的唐朝是有一次佛与道的交锋的,如来评价唐朝的现实是:“那南瞻部州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当时,唐王李市民为求长寿,是信奉道教的,最终因食“仙丹”而丧命,随后实际当政的武则天吸取教训,转而信佛,她自称是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称帝后又师事高僧神秀、法藏、义净等,还写经、度僧、建寺、造像,“倾四海之财,弹万人之力,穷山木以为塔,极冶之金以为像,历年为之,从不厌倦”,在她的率先垂范下,整个中国崇佛抑道,西风压倒了东风。
  
  吴承恩所撰写的《西游记》,就曲折的描写了这一段历史,《西游记》通篇是崇佛抑道的,让我们一一分析:
  
  西游记开篇写的是悟空出世,因想探求宇宙长寿长生真理,渡过汪洋大海去拜师学艺,他拜的老师是谁呢?实际上是一位佛门弟子,他的名字叫须菩提祖师。菩提是佛教名词,意思是指不昧生死轮回,从而导致涅槃的觉悟。事实上孙悟空的老师须菩提是如来的弟子之一,《金刚经》的作者。这样一位佛门的智者,教出这样一位桀骜不逊的弟子目的为何呢?就是为了挑战道教的最高首脑玉皇大帝,看能不能撼动道教在三界的地位,为了不公开把佛、道之间的矛盾激化,菩提在送悟空下山时特意嘱咐悟空不要说菩提是他的师傅,其实菩提早已算出悟空下山的结果。
  
  果然,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不久就像菩提预期的那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大闹天宫”,把玉皇大帝逼得恼羞成怒,有些狗急跳墙的意思了,都喊出了快去西天“请如来佛祖”的话,如来看代表着道教的玉帝已经服软,适时出手制止了悟空的继续殴斗,并巧妙地用了一招“苦肉计”,把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把佛教向道教挑战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大概孙悟空自己都不知道,他成了佛家向道家挑战的试金石。
  
  佛教向道教挑战的第二招是招降原来信奉道教的人员。第一名是猪八戒,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是信奉道教的,看他是怎样修炼成仙的: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玉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完全是道家的修炼之法。猪八戒犯了道家的清规戒律,被贬下天庭判了无期徒刑,如来佛不顾玉皇的脸面,果断收猪八戒做了佛门弟子,在如来看来,猪八戒在你道家是个蠢才,收到我佛家便是个人才,果然佛家的熏陶下,八戒成了净坛使者;第二名是沙僧,他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玉帝的贴身保镖,其修炼方法与八戒如出一辙: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同样是道家的修炼法门。沙僧犯了道家规矩,也被玉帝判为无期,如来佛不顾他曾是玉帝的贴身保镖,照样收为己用,一翻教导后成了佛家的金身罗汉。道家老大的贴身保镖、元帅犯法后被佛家公开拉拢,最后都弃道学佛,且学有所成,这不是挑明了挖人材么,呵呵!不知道家的玉帝是不是这么想的?
  
  佛家对弃道学佛的弟子们进行改造是费了一番功夫的,尤其是对猪八戒的改造更是殚精竭虑,《西游记》有一章是“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写得就是佛家对初入门者的考验,结果唐僧、沙僧、孙悟空都合格,惟有猪八戒色心不改,看看,原来信奉道家的神仙还有这样的色狼,这不是对道家莫大的讽刺么?不过,佛门并没有失去耐心,而是对猪八戒施以薄惩,让他继续修炼,直到最后成佛。杀人者全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况只有一点色心的八戒?
  
  孙悟空一路上斩妖除魔,这些妖魔鬼怪都是什么信仰呢?说来可笑的是,这些妖怪百分百都是信奉道教的。为什么呀,因为他们的修炼方法都同八戒、沙僧原来的修炼方法相同,玩些个“汞”啊“丹”啊的花活,这些花活跟佛家修为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所以他们不是被孙悟空打死就是被他降服,最有趣的是有一次佛道大比拼唐僧竟也披挂上阵。话说唐僧师徒行到了车迟国,国中有三个妖怪为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这三个妖精都是道士打扮,非要跟唐僧师徒斗法,结果在斗禅时唐僧亲自披挂上阵,在孙悟空的帮助下也赢了一阵,彻底灭了道家的威风,吴承恩在写这一段时心也够狠的,让一生炼道家法术的三个妖精“玩火自焚”,全都在自己的法术下断送了性命。
  
  佛家与道家都已救世自居,但谁是真正的救世主呢?《西游记》借如来之口说出了作者吴承恩的心里话:唯有西方才有“真经”。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3-8-24 17:49
标题: 回复 1# 一楠 的帖子
  朋友这种读《西游》之得也算是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妙解,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 清风舞雪    时间: 2013-8-25 10:19
另一种角度看西游记,给人启迪,问好一楠老师。
我也觉得悟空其实是格外受师父偏爱的。就连如来也在内心器重他。他遭遇的最大一次困境,六耳猕猴变作他的模样,和他打得难解难分,谁也分不出真假,后来是如来用法器使得六耳猕猴现了原形,被他一棍打死。如来口头上说了一句你怎么打死了它,实际上他早就明白这个结局,或者说,他要的就是这个结局。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3-8-26 08:56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8-23 17:01 发表
如此妙文,沙发为上
谢谢柳藏,问好!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3-8-26 09:06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8-23 18:55 发表
叹服!我看西游,就没有看出这么多东东。
客气了!实际上大多数人认为《西游记》前后矛盾的东西太多。可如果分析一下这些矛盾的地方,其实蕴含着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红孩儿为何天生有三味真火?唐僧的身世之谜?在八十一难中,为何把唐僧(陈江流)为父报仇杀死“贼人”列为其中一难? 等等! :handshake :handshake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3-8-26 09:16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8-24 14:31 发表
 手里有这样一份资料,内容很符合一楠兄的主题,拿来分享一下:

 《西游记》是怎么崇佛抑道、西风压倒东风的?
  
  是“佛”能救世,还是“道”能救世?在唐僧生活的唐朝是有一次佛与道的交锋的,如来评 ...
问好安然!感谢关注!
这份资料比我还戏说了多多!其实关于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的身份有三种说法。据《金刚经》所述为如来佛的弟子;据《封神榜》中为如来佛的师弟。不过《西游记》有西游记的伏笔,所以在这里菩提祖师的身份就是如来佛本人。
对于佛教在中国的盛行并非唐朝,秦朝时就有了佛文化,至汉朝广为盛行。唐朝时期一直是佛教和道教并驾齐驱。其它传说都是文人编撰,《西游记》也是这样,只是文学故事,与历史发展有很大出入。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3-8-26 16:09
原帖由 潇湘渔父 于 2013-8-24 17:49 发表
  朋友这种读《西游》之得也算是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妙解,让人耳目一新。
谢谢潇湘。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西游记未解之谜》!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3-8-26 16:15
原帖由 清风舞雪 于 2013-8-25 10:19 发表
另一种角度看西游记,给人启迪,问好一楠老师。
我也觉得悟空其实是格外受师父偏爱的。就连如来也在内心器重他。他遭遇的最大一次困境,六耳猕猴变作他的模样,和他打得难解难分,谁也分不出真假,后来是如来用法器 ...
谢谢舞雪!其实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自己搞得鬼。他自己一路上保唐僧取经,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师傅的虐待,于是终于爆发了本性,狠狠地打了师傅一顿,然后当作没事人一样的回花果山了。当别人问起时,他就装聋作哑起来,其实里外都是他一个人干的。别人都被他糊弄了,只有如来佛看得出来,所以为了给孙悟空一个台阶下,故意编造出一个“六耳猕猴”出来顶罪! :handshake :handshake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3-8-26 16:39
一楠这个解读太有趣了,另一种视角解读起来自然也就是另一种味道了。看这篇文字总会想到李明的那篇《真假孙悟空》,异曲同工的妙文,超级欣赏!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8-26 22:06
原帖由 一楠 于 2013-8-26 16:15 发表
谢谢舞雪!其实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自己搞得鬼。他自己一路上保唐僧取经,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师傅的虐待,于是终于爆发了本性,狠狠地打了师傅一顿,然后当作没事人一样的回花果山了。当别人问起时,他就装聋作哑 ...

这个说法确实有道理。再三琢磨,说得是。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3-8-26 22:33
回复上面二楼的,第三点还是属于第一点好不好?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3-8-26 22:52
一楠老师的感悟深刻,属《西游记》的另一种解读了。问好,学习。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8-29 19:42
近段时间江天大谈“四大名著”,无论从哪个帖子中都学到不少。一楠老师这篇令人耳目一新。如此看一楠老师的小说之所好读,确是有其阅读根据的。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