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夜读聊斋之——不如为盗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3-8-24 17:17
标题: 夜读聊斋之——不如为盗
  夜读聊斋之——不如为盗

  

  当生活极度困难,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得到保障时,一个人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对于女人来说,大概最佳的选择便是出卖身体,做一个妓女,莫言《丰乳肥臀》中的四姐便是如此。而对于男人来说,身体没得卖,就只好出卖品行、做个盗贼了。所谓“男盗女娼”,其根源大抵便是如此。自古以来,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聊斋志异·申氏》便给我们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申氏者,我们只知道是一个姓申的男人,故事中不载其名,只介绍他住在泾河之间,出身于士人家庭。这个申氏,大概是只会读书,不会生产,所以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以至于“竟日恒不举火”,许多天都没得饭吃。问题在于,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正是由于他们根本就没有最基本的生活来源,所以面对如此窘境,“夫妻相对,无以为计。”
  
  都道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一穷到吃穿不继,话就都不会好好说了。申氏的妻子便训斥他:“无已,子其盗乎?”实在不行,你去偷点儿东西吧!要不,一家人可怎么活啊!可是,这个申氏毕竟出身士人家庭,古人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别说要他去当盗贼了,哪怕是略微有违法律道德、“辱门户,羞先人”的事,他也是绝不肯干的。不但不肯干,甚至还认为“跖而生,不如夷而死。”当盗跖那样的人活着,还不如像伯夷那样饿死的好呢!
  
  要知道,他可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一家之主啊,自己可以要品行不要性命,可是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男人的责任总要讲一点儿吧?所以这一通大道理讲下来,他的妻子立马翻脸了:“汝既不能盗,我无宁娼乎?”你一个大男人不是要品行不要性命吗?我一个小女子可管不了那么多,你不肯牺牲,那就索性牺牲我好了。结果两个人言语相侵,吵了一架,闹得都不痛快。当然,最后男人也没去当盗,女人也没去当娼,一家人就只好那么干饿着。
  
  可是这位出身士人家庭的申氏却是个死心眼儿,一想到自己堂堂五尺男儿,居然不能养家糊口,害得老婆都要去当婊子了,这样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真不如死了算了。于是,他头脑一热,就准备要上吊而死了。结果在危急关头,他死去老爹的灵魂突然出现,弄断了绳子,救活了儿子,并且给他指出一条明路:“盗可以为,须择禾黍深处伏之。此行可富,无庸再矣。”这真是个很奇怪的老爹,自己身为“士人”,一世清白,可是死了之后居然会怂恿儿子去做盗贼,而且还具体指导怎样操作。更奇怪的是,他还特别告诉儿子,只此一遭,就可以脱贫致富,从此大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一个正人君子。世上真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吗?
  
  这位死而复生的申氏,听老爹这么一说,果然抛弃成见,准备去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盗贼了。他先是放下读书人的面子,靠老爹的旧关系借来粮食给自己和全家人添饱了肚子;然后“急寻坚木,斧作梃,持之欲去。”是真的要把计划付诸实施了。这一来,当初说气话的老婆可吓坏了,急忙“曳而止之”,结果申氏毅然决然:你什么意思嘛?当初让我做贼是你,现在不让我做贼又是你。老子已经决定了,断无退缩的道理。只是有一点,万一某一天东窗事发,连累了你,你别后悔也就是了。他怒气冲冲地甩开老婆,毫不犹豫地“绝裾而出。”
  
  “兔子不吃窝边草”,申氏尽管平生第一次作贼,这点“盗之道”还是懂的,于是他选择了邻村作案。不过他也真够倒霉的,刚埋伏好,“忽暴雨上下淋湿”,就被大雨浇了个透。想到树林里去避避雨吧,又见“远处似有行人”,结果,只好在庄稼地里暂时躲避了。没想到这一来却正应了他老爹“须择禾黍深处伏之”的教诲。
  
  结果意外突然发生了,他刚藏了没过多大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也藏到了庄稼地里,四下里看看情况,然后翻墙而去。这时,申氏想到,这院墙里面住的可是大财主老亢家。那么这个翻墙而去的人一定也是他的同道了。一念及此,他忽然心有所动,“道上的”都讲究“见面分一半”,既然有前辈同道先行,看来自己完全可以不必动手,只要等他得手出来时分一杯羹也就是了。可是转念又一想,那位同道人高马大的,万一人家不给,翻起脸来,自己打又打不过他,那样可就麻烦了。如此看来,还不如给他来个“黑吃黑”,瞅冷子把他干掉算了,反正他也不是什么好人,得的也是不义之财。
  
  心里既然拿定了主意,他便专心等候,结果这一等就是一宿,直到鸡叫,那个人才翻墙出来,没想到脚还没沾地,就中了埋伏,“梃中腰膂,踣然倾跌。”倒地之后现出原形,原来这哪里是什么“梁上君子”,却是一只“喙张如盆”的大乌龟。
  
  申氏一举打死了乌龟精,才忽然想起来,自己曾经听说,这位亢大财主家有个宝贝女儿,前不久就是被妖精迷惑了。老亢家还曾传出话来:“有能驱遣者,谢金三百。”想当年,蒲松龄辛辛苦苦当一年教书先生不过才能拿到八两银子,可以想像,三百两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于是申氏欣然带着乌龟上门领赏,于是便有了资本,并且开始“谋生产”,从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可以说,申氏的脱贫致富纯数偶然,但蒲松龄却不这么认为,在文末的“异史氏曰”中说道:“人不患贫,患无行耳。其行端者,虽饿不死;不为人怜,亦有鬼佑也。”很难想像,才华绝世却一生贫困潦倒的蒲老夫子,居然会说出只要品行端正,就会有鬼神保佑这样的鬼话。若果鬼神有知,以中国百姓的诚朴善良,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饿殍遍野”、“人相食”这样的惨状了。
  
  试看故事中申氏的先贫后富,抛去社会原因,其个人原因也不能不提。想当初,他穷到“恒日不举火”的地步,却宁可一死也放不下读书人的面子去寻求帮助或从事生产。所以他老婆才会说出“世不田而食者,止两途,汝既不能盗,我无宁娼乎?”这样的话。大概申夫人还没有听过孔子那句话:“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但申氏一定是知道的,他之所以把日子过成这样,或许孔子此言也难辞其咎。因为申氏的老爹“执皆世家”,还是有一定的人脉基础,所以困难时候上门求助尚不难办到,只是他“向以摇尾羞,故不屑相求也”,抹不开面子罢了。后来,他连盗贼都肯做了,这点面子自然不在话下,所以只要一出手一动口,借“一囊米至”还是很容易办到的。而最后他们家之所以过上了好日子,固然是因为误打误撞打死了乌龟精得到了赏金,但其根本原因却是有了本钱后“自此谋生产”,他终于肯放下读书人的面子,开始务起或农或商之类的经营了。
  
  看来,是活生生的现实教育了申氏。什么盗跖,什么伯夷,什么士人,什么农商,什么“利所在忘义”,什么“食所在忘耻”,什么“君子固穷”,什么“知识是生产力”……大抵都要是骗人的鬼话,只有添饱肚子才是硬道理。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试问:在男盗女娼而丰衣足食和安分守己而饥寒交迫之间,你选择哪一种?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3-8-24 17:18
好久上不了网,一时方便,先来揍个热闹。
顺便问新老朋友们好!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3-8-24 17:37
标题: 回复 1# 水如空 的帖子
  一介士人沦落到要去做盗贼,实在让人唏嘘。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8-24 17:41
只有填饱肚子才是硬道理。
感触至深。
久不见老师,问个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8-24 17:41
读聊斋读到这个地步,就开天门了。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3-8-24 18:15
水兄放假去哪里逍遥了?这么久才露面
作者: 清风舞雪    时间: 2013-8-25 10:38
呵呵,这个聊斋故事好。做学问的君子,为生活所迫做了盗贼一回,就做了一件善事。财主家的闺女得救了。如空的文章沉稳,无懈可击。
作者: 傻子的宝贝    时间: 2013-8-25 23:18
好久不见如空师傅了,莫不是做盗去了?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3-8-26 09:54
昨天柳藏说我该好好跟如空弟说说易经的。
只是如空弟总是说聊斋。
如果聊斋符合易经道理也行啊,可看来看去不沾边。
看来如空弟跟我读的不是一个经。嗯哼。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3-8-26 16:21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8-26 09:54 发表
昨天柳藏说我该好好跟如空弟说说易经的。
只是如空弟总是说聊斋。
如果聊斋符合易经道理也行啊,可看来看去不沾边。
看来如空弟跟我读的不是一个经。嗯哼。

安然有所不知,我师父读易经有一系列作文《村夫学易》,柳藏推荐你和我师父探讨一点没错。不过,你要是真的和我师父探讨了,我直呼你的大名是不是就有点那个了?好久不见我师父,一见师父就是开学了,看来我还是回到教室好些。这个故事被我师父解读到如此境界,我只能仰望了!知识分子死要面子活受罪,要是没有他死去的老爹指点,那真是饿死活该。
作者: 一楠    时间: 2013-8-26 16:27
盗亦有道!好文!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