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学界真泰斗 [打印本页]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0 09:30
标题: 学界真泰斗
    现代中国教育史上,非公莫属的第一人之选只能是蔡元培先生。


    在他之前,中国的平民教育是孔子开创的,孔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死后被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全中国各地都有文庙祭祀孔子。


    而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终止忠君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的正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


    那么蔡元培是反孔的吗?当然不是,他只是反对二千年前的孔子,还高踞在圣坛上不肯下来。他认为孔子自己在精神上是“毫无宗教的分子”,“宗教是宗教,孔子是孔子,国家是国家,各有范围,不能并作一谈”。他认为:“乃若古圣先贤之格言嘉训,虽属人造,要亦不外由时代经验归纳所得之公律,不能不随时代之变迁而异其内容。吾人今日所见为嘉言懿行者,在日后或成故纸;欲求其能常系人之信仰,实不可能”。他不但不反对教育家的孔子,还非常敬重,这一点可以从他一九〇二年为自己布置的婚礼中看出来,蔡元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了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婚姻是人生最要的事情之一,在婚礼上向孔子行礼,让孔子见证婚事,足见在蔡元培心中孔子的地位之高了。


    他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使北京大学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人才摇篮,并始终与中国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在早期,五四运动爆发与北京大学不无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北京大学不无关系。遗憾的是到了近期,渐渐影响力削弱,以致有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正因为这样,让我们更认识到蔡元培的伟大。


    所以一旦有机会到了绍兴,蔡元培的故居是不可错过的。坐落在解放北路与萧山街之间,有蔡元培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个高台,迈过六级台阶登上高台,上面正中是蔡元培坐姿塑像,戴一副眼镜,穿一袭长衫,右手一卷书,左手伸出扶膝,儒雅而沉稳,端正而自信,无威仪的官架子,无时尚的大派头,有石碑记录着“蔡元培先生简介”,他字鹤卿,号孑民,绍兴越城区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身后有一照壁,上书“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题字,这是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他担当校长时,帮助毛泽东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助理员,毛泽东由此接触到陈独秀、李大钊等,并逐步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蔡元培应算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媒介。


    另一侧的照壁上有蔡元培自己作的一首怀乡诗:故乡尽有好湖山,八载常萦魂梦间。最羡卧游若有术,十篇妙绘若循环。


    蔡元培是给故乡增光添彩的人,他非常热爱故乡,也提携故乡的人才,最有说服力的是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周树人也即是大名鼎鼎的鲁迅。一九〇四年十一月,蔡元培和章太炎等创立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这个组织的宗旨是,“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光复会成立后,蔡元培便邀他的朋友、浙江会党首领陶成章入会。陶成章也是鲁迅的朋友,他和鲁迅无话不谈,常向鲁迅透露革命党人的一些起义讯息,那时鲁迅应该就熟悉蔡元培这位老乡了。当蔡元培入主北大后,他便邀请鲁迅,为北大设计了一枚校徽,北大成为国内最早设计校徽的大学,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也符合蔡元培“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徽章用中国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笔画安排均匀合理,排列整齐统一,线条流畅规整,整个造型结构紧凑、明快有力、蕴涵丰富、简洁大气,透出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同时,“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这枚校徽后来一直沿用到一九四九年。后来,蔡元培又聘请鲁迅兼职北大的讲师。鲁迅逝世,在万国公墓为鲁迅举行葬礼时,蔡元培亲为执绋,并致词说:“我们要使鲁迅先生的精神永远不死,必须担负起继续发扬他精神的责任来。”郭沫若就说:“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界贡献相当大,而他对于鲁迅始终是刮目相看的。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


    如果要为蔡元培建一座丰碑,其实是没必要的,因为一所充满无限活力的北京大学,就是蔡元培最好最大的成果展示。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早期学术思想最活跃最灿烂的时期,有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也是知识分子自由表达见解的黄金年代,反映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与交锋也异常激烈与精彩,儒、法、道、墨、兵、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奔走诸侯之间,陈述推行自己独特的思想,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了现代,蔡元培在一所大学中,就重现了这种学术思想的辉煌,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尤其体现在文科教师的队伍中,既集中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战将,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旧学研究深厚的遗老,如黄侃、刘师培、黄节、辜鸿铭、崔适、陈汉章等。在政治倾向上,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有的主张改良。在新派人物中,有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的不同代表。当时的北大,新潮与国故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百家争鸣,盛极一时,不逊于又一个春秋战国时代,而对其后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


    在新旧两个阵营中,他是倾向支持新文化运动的,但遗老中的辜鸿铭却非常挺他,辜鸿铭是出了名的怪人,喜欢骂人,曾连皇帝都敢冷嘲热讽,但唯独认可蔡元培,说当时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他自己,一个就是蔡元培先生,在蔡元培离任要走时,力主挽留,其理由是,校长是学校的皇帝,所以非挽留不可。


    在新派的左右两个阵营中,他是支持右派的,一九二七年,蔡元培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提出检举“共产党连结容纳于国民党之共产党员,同有谋叛证据”,然而共产党的领袖却给予了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褒扬,另一个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也给予了他“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的评价。


    所以蔡元培真的很了不起,无愧于“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碑上的评语也恰如其分,作为“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他是著名的,只是其中之一;而作为教育家,他是伟大的,是居于首位的。


    沿广场走向笔飞弄十三号,是蔡元培故居,从外观看,这是一座在绍兴并不罕见的台门院落,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一八六八年一月十一日蔡元培诞生于此。座楼东次间为其书房兼卧室,在他二十八岁前及在绍兴中西学堂任职时和历次返乡时均居于此。蔡元培故居为国务院二〇〇一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两侧楹联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应该是最恰当的评语,并不仅仅是题写者身份的特殊,所以只要在任何场合,提及到蔡元培,就不能不用到这八个字。


    使我震撼的还有故居外墙上不出名的人物所刷写的几个不起眼的字:“代办学历证书代刻公章”(并有一串手机号码),同样的字体也出现在山东曲阜孔庙孔府的外墙上,出现在首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外墙上,出现在现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乡村的任何一堵外墙上,以至二〇一三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上专门为这些不出名的人物编排演出了一个《大城小事》的小品,这些人物还没有哪个组织对其隆重看待如对蔡元培这般被塑成雕像,因为这些人物不但不著名,还像小品中所说的他们的形象都很巧妙的避开了“英俊、潇洒、高大、威猛、帅气”这几个形容词,长相猥琐而似乎微不足道,他们的存在或许也某种程度解答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们的存在,也颠覆了蔡元培的教育宗旨:“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现在的人上大学,不是为了将来当官,就是为了以后致富,文凭只是敲门砖,尤其是名牌大学如北大,更是含“金”量极大的金字招牌,所以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或由地下办证者“颁发”证书,真证书和假证书,都是无区别的,重要的是有“证”并不是有学问,而且通过地下办证者“颁发”证书还省去了一道买椟还珠的程序,在很多当代人眼里,北大的校长,只不过是个负责发证的人,贴小广告者敢于把办证的广告贴到昔日北大校长的家门外,贴到北大,甚至贴到孔府孔庙的门前,而无任何敬畏之心,只不过相当于与对手竞争,一个是李逵,真敢杀人,一个是李鬼,只能吓人,如此而已。


    我有“幸”到北大听过课,一位研究生导师在课堂上公然就讲,他带过一个研究生,从入学到颁发学位证书的整个过程,他都没见过其人,所有的考试包括毕业论文,都是这位导师请人捉刀的,因为这事是校领导交办的,他只能执行。


    那么这位没有进入过北大而获得北大“真证书”的人,与在地下办证者那里办到“假证书”的人,从求学问角度看,应该是毫无二致的。


    蔡元培当初办北大的初衷,谅不是如此吧!


    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我想是因为没有蔡元培这样的“学界泰斗”了,没有伟大的教育家不可怕,不珍重伟大的教育家、不尊重教育才可悲!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13-9-20 14:49 编辑 ]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3-9-20 11:59
同为北大的校长,前几年网络暴红的片断竟然是万众瞩目跪行拜老母。
北大不是原来的北大,校长也不是原来的校长。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9-20 12:24
“那么这位没有进入过北大而获得北大“真证书”的人,与在地下办证者那里办到‘假证书’的人,从求学问角度看,应该是毫无二致的。


    蔡元培当初办北大的初衷,谅不是如此吧!”——善哉所问!

大凡带上商业气息的东西,大抵都有一张古铜色的面孔,与学术有多少关联,只有“经商”的人自己知道了。

[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3-9-20 12:26 编辑 ]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9-20 14:01
北大不再是本来的北大了,教育失去其原本的初衷了,最根本的原因何在?值得深思。问候运涛涛老师,中秋快乐!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0 14:05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3-9-20 11:59 发表
同为北大的校长,前几年网络暴红的片断竟然是万众瞩目跪行拜老母。
北大不是原来的北大,校长也不是原来的校长。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堂堂中华,居然没有一所教学问的大学了,实在无颜面对先贤。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0 14:43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9-20 12:24 发表
“那么这位没有进入过北大而获得北大“真证书”的人,与在地下办证者那里办到‘假证书’的人,从求学问角度看,应该是毫无二致的。


    蔡元培当初办北大的初衷,谅不是如此吧!”——善哉所问!

大凡带上商 ...
北大衙门化,北大企业化,这是北大教育的失败。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3-9-20 14:44
以铸造黄金为目的学术机构注定是失败的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0 14:48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9-20 14:01 发表
北大不再是本来的北大了,教育失去其原本的初衷了,最根本的原因何在?值得深思。问候运涛涛老师,中秋快乐!
也祝福夏冰老师节日快乐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3-9-20 15:19
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自裁不是在于无畏,而地自裁于自己编织的谎言。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3-9-20 17:27
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我想是因为没有蔡元培这样的“学界泰斗”了,没有伟大的教育家不可怕,不珍重伟大的教育家、不尊重教育才可悲!
这是时代的悲剧,是经济大潮冲击的悲剧。
作者: 清风舞雪    时间: 2013-9-20 19:07
蔡元培在一所大学中,就重现了这种学术思想的辉煌,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尤其体现在文科教师的队伍中,既集中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战将,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旧学研究深厚的遗老,如黄侃、刘师培、黄节、辜鸿铭、崔适、陈汉章等。在政治倾向上,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有的主张改良。在新派人物中,有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的不同代表。当时的北大,新潮与国故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百家争鸣,盛极一时,不逊于又一个春秋战国时代,而对其后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

胸怀决定一切。蔡元培的时代,令人怀念和敬仰。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0 19:43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3-9-20 14:23 发表
直得敬畏的一篇文章。
谢谢李版鼓励。问候中秋快乐!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1 19:31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9-20 14:44 发表
以铸造黄金为目的学术机构注定是失败的
周末快乐,谢谢赏评。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3-9-21 20:37
确实,北大真正的包容精神始于蔡元培时。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2 06:55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9-20 15:19 发表
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自裁不是在于无畏,而地自裁于自己编织的谎言。
虽然认识友写的汉字,但不知道友的意思,谢谢光临。
作者: 何义钦    时间: 2013-9-22 18:27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民国之前,或者说新文化运动伊始,中国文化与世界是脱节的,其间有断层,不仅仅是文史哲,科学技术工程同样如此。此时,大凡秉持西学理念,或者是喝过洋墨水的,绝大多数都可能成为民国时期的学者,现时则被称为大师了。因为那个时代,中国几乎是学术的“处女地”,学者可以对中国旧文化进行“格式化”处理。这种评判,绝对没有否认的意思,只是想说:在前人清理出的地基上,再行建筑学术大厦,的确难度更大。如今学人成才的条件,比那时严峻得多,竞争也激烈得多,不是翻译几本书或者照搬国外理论就可以了。
——问候作者。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3-9-22 21:05
兼容并包近乎是一种绝响!很多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关于独裁的美梦,好在实现的不多!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3 07:25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3-9-20 17:27 发表
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我想是因为没有蔡元培这样的“学界泰斗”了,没有伟大的教育家不可怕,不珍重伟大的教育家、不尊重教育才可悲!
这是时代的悲剧,是经济大潮冲击的悲剧。
问好朋友,即将孔子生日了,据说可能是今后的教师节了。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4 14:29
原帖由 清风舞雪 于 2013-9-20 19:07 发表
蔡元培在一所大学中,就重现了这种学术思想的辉煌,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尤其体现在文科教师的队伍中,既集中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战将,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

感谢赏读,问候。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5 09:05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9-21 20:37 发表
确实,北大真正的包容精神始于蔡元培时。

问候版主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3-9-28 14:31
原帖由 何义钦 于 2013-9-22 18:27 发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民国之前,或者说新文化运动伊始,中国文化与世界是脱节的,其间有断层,不仅仅是文史哲,科学技术工程同样如此。此时,大凡秉持西学理念,或者是喝过洋墨水的,绝大多数都可能成为民国时期的学者 ...
谢谢赏评,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