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笔记花厂峪 [打印本页]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2 15:55
标题: 笔记花厂峪
  笔记花厂峪
  
  
  一、它们
  
  阳光清亮得像水珠般,直溅到车窗上。我眯起眼睛,望向外面,看着路旁一树一树的紫色花开得绚烂。汽车在迟疑地前行,我的心却无法与它同步,它早已张开了翅膀,飞向那一片青山绿水深处。山被拉近到触手可及时,花厂峪到了。
  
  这个地处秦青公路深处的村子,在阳光底下,被镀上了一层柔软的光。
  
  我们在农户家中安顿了自己的行囊,遂向山间走去。春日午后,阳光微醺,山路弯弯,信步而行。处处都是浓到化不开的深绿浅绿,漫山遍野泼洒,连空气,都是清新而柔嫩的绿色。拐过路口,一抬头,惊艳地邂逅一树雪白的梨花。她先期抵达,慎重地把枝头铺满了花,等我到来。在它背后,那扇沉默而斑驳的木门,关住了一院子宁静的光阴。我沿着石阶,直走到她面前,一枝梨花伸到我眼前,具体成一朵一朵,它显得有些单薄。
  
  在山间,方向仍然无处不在,但脚下的路变得专一。脚步需要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上蹦跳着前行时,更见趣味。石头间流淌着清浅的溪水——是一条软绸带,随弯就弯,迤逦而来,遇宽则宽,遇窄就窄。水至清则无鱼,太浅了也无鱼,更不见我的倒影。蹲在石头上,掬一捧水,拍拍手心和手背,冷冽入骨。
  
  抬头四顾,核桃树的叶子才刚刚打开,一点一点绿,试探着风的温度。枣树瘦骨嶙峋的枝丫上,还看不到春的消息,风过时,岿然不动。天空辽远,湛蓝,适合拍着翅膀飞翔。可我只能让眼睛生出一对翅膀,用来触摸蓝天白云,以及四野无处不在的好景致。
  
  素日深陷在城市的泥沼里,说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谈何容易?生活中的鸡零狗碎家常里短,像蛛网一样错杂粘腻,日日将你纠缠,即使焦头烂额也必须面对。但当你的眼睛里只呈现石头,水,天空和树的时候,就不必刻意去做什么了。偶尔跳出按部就班的生活,会让你发现,心底无私天地宽。
  
  独处时,我不由自主地抬起头,仰望周围高高低低起伏着的山峦。它们正在以一个静止的姿势起跑,我的视野有限,看不到它的起点,也看不到终点。某一刻,我想,是我的仰视,成全了它的居高临下。也许山更愿意给我一个新的高度,让我可以略略低下头来,俯视它周遭的一切,并以冷静的眼光顺便打量一下自己的生活。
  
  我惯常的生活不在这里,它正留在那个离此不远的叫作城市的地方。那里壁垒森严,秩序井然。我出入其中,像一只微不足道却又自以为是的小虫。我找到的,不过是城市这株大树上一片最小的叶子,却一直沾沾自喜。每天忙碌地从叶柄爬到不同的像毛细血管一般的叶脉上,抵达某一个被称为目的地的点,然后再从叶脉返回到叶柄,并自以为活得很充实。我不抱怨,不咀嚼更不停留,我早已做不了反叛者,在巨大的坚硬面前,我选择了微笑和顺从。
  
  与之相比,这个站在山间的我,是过于轻松的,好像正偷偷地借用着别人的生活。我看起来闲适从容,很多时候不置一语,偶尔谈笑风生。我抚摸落日,折叠一小片夜晚入梦。可即使在梦中,我也清醒地知道,这只是一段美丽而又轻巧的滑音,手指弹动几下,我又会再次跌入宏大叙事中。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珍惜每一次出行,我喜欢这短暂的停歇。
  
  有山的地方到底不同,一下午的时光竟然像个短梦一般,一转眼,太阳就迅疾地躲到山的后面去了。没有黄昏做个过渡,山的巨大阴影投下来,瞬间湮没了天光。灯亮起来,一院子沉寂的黑被打开缺口。也仅仅是这数步之内的亮罢了。再远一些,树,房子,花,小径,模糊了这一个与那一个的分别,都被同化成了黑暗的一部分。层峦叠嶂,在遥远的地方蜿蜒,这已跟视野无关,想象擦出的火花,照亮的也仅仅是想象罢了。
  
  斜挂在天边的是一钩朦胧的新月,星星都在隔着纱幕眺望。在千山万壑深处,我像一尾躲在深海底部的鱼,星星点点的光不足以给自己提供勇气,因而这一刻的我显得安静。过于阔大的黑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树叶子在风的唆使下拼命呼喊,却被我不知不觉间过滤。关闭了听觉的夜晚,在我的手掌之外波澜壮阔。所有在白日里被我的目光抚摸过的画面,此刻都跌进了虚无。
  
  我蜷坐在沙发上,对面靠墙是矮柜,墙上贴着富贵有余的年画,旁边是温暖的土炕。这与我成长的空间很相似,没想到却只换来一个短暂睡眠。
  
  凌晨四点,夜正收起它的巨大羽翼,远山的黛青色边缘,在薄薄的灰色里显影。色彩开始在目光中流淌,声响重新钻入耳朵,这个世界,正在渐次醒来。树,田地,小径,以及周遭的一切,都慢慢从幽暗深处浮起来。一条狗,从山野的另一边跑过来,它引起了我的兴趣,即便是现在,写字的瞬间,我也能想到它撒开四蹄奔跑的样子,那么凌厉,毫不迟疑。它的身姿矫健,不像狗,像豹,它轻松地驮着一个鲜活的早晨出现了。
  
  农户门外,那株伶仃的桃树,在夜里撒落了一地粉色的花瓣。落花有情,风无情。露水有些凉,我闻到了它的气息。
  
  二、他们
  
  在花厂峪,我首先应该记叙的,是他们——我的同行者。他们的高矮胖瘦各自不同,有的喜欢沉默有的善于交谈,走在他们身边,我的胸中洋溢着一种莫名的喜悦。他们的言谈话语,有别于我日常接触的一切。他们谈论的不是股票汽车楼房,而是文字,以及与之相关的话题。我侧耳倾听,为谈话中的某一个机锋默契微笑,间或也会插入只言片语。
  
  我能够想到,只要离开这儿,他们又会还原成一副匆忙的姿态。外面的世界太复杂,处处是被称量的价值,扭曲的微笑,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被卷进高速旋转着的物质和利益的漩涡,像一片叶子,被推推搡搡着,应付周遭的一切。心有余力固然好,无可奈何也得勉力周旋。
  
  但此刻的他们是不同的,目光炯炯,言语有金属质地,争论,丁当作响,唇枪舌剑的光芒。让这个下午的时光,莫名美好。他们随意地或坐或站,或行走,或给一朵野花留影。阳光温柔地洒下一地清辉。在石缝中潺潺流过的溪水跳动星的光芒。整个世界都安谧美好。
  
  夜里,我坐在角落里,听朋友唱歌。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微凉的空气,混合着房间里浅吟低唱的旋律,让我奇异地触摸到了丝绒一般的柔软与惬意。她唱着《月光下的凤尾竹》,我分明看到轻柔的月光,曼妙地在歌声中舞蹈。我喜欢她微仰着头的样子,像那株怡然自得的凤尾竹。她的状态,让我羡慕。我的内心却似乎被各种各样的想法充斥着,找不到一首那样美轮美奂的歌来承载。
  
  或者,只有童年的快乐是不需要找个借口的。农户家里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水。用一个盆盛水,再找来一个瓶子,两个纸杯。他们轮流往瓶子里灌水,瓶子满了,就把瓶里的水倒进盆里,再接着灌。周而复始。乐此不疲。他们一边灌水,一边严肃地沟通交谈,好像做的是天大的事情。他们蹲在盆边,目不斜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站在旁边,想,等再长大些,就不能再无所顾忌的做事了,既不能放肆无拘地笑,也不能任性妄为地哭。
  
  我们居住的这户农家,女主人已经有五十多岁了,粗实的腰身,看上去很结实,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男主人出来进去地忙碌着,少有言语。山里人家,院子很大,养了鸡,羊,还有大牲口,这是一家子勤劳的人,日子过得和乐殷实。她跟我们聊天,说一到春天,家里就可以接待一些游客,能多些收入。我们在房间里吃饭时,果然看到有一群人从山上下来,走进了院子里。他们稍稍休息了一下,也就开始吃饭了。她说,都是临进山的时候,预订好了的。看着她满是笑纹的脸,我也由衷的为她高兴。
  
  一大早,外面传来丁丁当当的声响,推门望过去,农户家里的男女主人已经开始干活。一个豆腐包挂在木架上,下面用桶接着,是已经把黄豆磨过了,正在沥豆浆。豆浆倒了满满一锅,架柴,烧火。过了一会儿,我就喝到了又热又纯的豆浆,直暖到了心窝里。
  
  在山路上走,看到的乡人不多,只有几个妇人和老人,要卖野菜给我们,被微笑拒绝。对于野菜,我常常觉得,吃还在其次,挖才是趣味——快乐在于那寻寻觅觅,终有所得的瞬间,在于自己的篮子慢慢变得丰盈的过程。
  
  有三三两两游人正从山上走来,错身而过的一刻,大家会微笑着打个招呼。在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关系变得简单透明。问的也无非是,到南龙潭的路还远吗?走吧,不远啦,不远啦!当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近,但山路崎岖,九曲十八弯的,素日只肯在方寸之地打转的腿脚,怎么能不酸疼?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时,有个希望在心里,才好鼓舞自己,快到了,快到了。
  
  在一处直上直下的陡壁下,看到几个青春少年,他们是来攀岩的。从高高的山岩顶端,垂下一条长长的绳索,一个瘦瘦的女孩子,正在做着攀登前的准备。居然是一个女孩子,这让我不免讶异。我的目光攀住绳索,一点一点向高处爬升。天太高远,阳光太亮,让我看得目眩。我只好后退了几步,退到了遥遥的距离之外。我心里在想着,青春真好,有机会冒险,有机会犯错,有机会尝试自己喜欢的事。看着他们骄傲的,飞扬着风采的笑脸,我甚至在不怀好意地想,有一天,再好的年华都会溜走的。可想来想去,徒留给自己的,到底还是伤感,毕竟,这样的青春时光早已经成了我的昨日黄花。我总是这样,脸上带着笑的时候,心里细味的,也许恰恰是一点莫名的,无可言之的淡淡伤感。
  
  我站在花厂峪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院子里,打量对面的走廊。阴凉的廊影里,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给纪念馆拍照。他们拍得更多的,是自己的留影。留影,即便是它,也难免会在时光的打磨下,慢慢发黄。
  
  三、他
  
  南龙潭比我想象的远,我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实在不想继续前行。同行的朋友告诉我,昨天他们去北龙潭时,看到路上有一个卖山货的老人,可以与他聊聊天,休息一下,等他们回来。我看看周围层叠的群山莽莽苍苍的树木,再看看脚下曲折的山路。独自一人呆在密林深处的山路上,四野无人——想象中的危险比直面危险本身更让我不寒而栗。于是继续向前走,好在,没走多远,我就看到了他,以及他面前的,那些山货。
  
  他坐在一段窄窄的山路旁,从这里,山路分岔,一条向东,通向北龙潭,一条向西,通向南龙潭。他坐在那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即使他不言不语,气势也在。他有挺直的脊背,花白的头发,满布皱纹的脸,以及淡然的笑。大家和他攀谈,说的,是关于他童年的记忆,战火以及硝烟。他平静地回忆着过去的事,娓娓道来。
  
  大家继续向南龙潭进发的时候,我留在了这里。他弯下腰,捡了一块石头,又随手抓起一把榛子,敲碎,捡起一颗递给我说,尝尝吧,这才是山里野生的榛子,香着呢。比你们在城里吃的大个儿榛子好。我把它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果然齿颊生香。
  
  老人的话匣子就此打开。他开始为我讲解那些放在他面前的“宝贝”。那堆被捆扎到一起,竖放在一旁的植物,叫老头儿草。它们貌似杂草,却通体无丁点绿色,灰白,颓败。老人说,它们从地里冒出头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我看着面前的草,低着头笑了,它的形象,倒真对得起它的名字。放在它旁边的,是一种可以泡在酒里的好东西,叫窜地龙,是一味中药,可以治疗风湿病。我拿起一根,细细打量。它外边的老皮已经被剥掉,露出里边洁白的躯干,以及星星点点的凸起。它们每段都是一小截,曲曲弯弯,嶙峋,有节儿,传递着一种桀骜不驯的气息。的确像是铁骨铮铮的龙,就算它只能生长于地下,你也能感受到它张牙舞爪的力量。
  
  老人最珍爱的,是那袋已经晒干呈深赫色的蘑菇。他从袋子里拈起一枚,递到我的手里,说,你看看,我的蘑菇都这样,这才是正经真蘑。留着炖鸡肉,比肉还好吃。你们在农家饭庄吃的吧,应该都是草蘑菇,照这个可就差远了。他接着告诉我,在所有的蘑菇中,松树菇是最难吃的,吃到嘴里像木头一样柴,还有一股子松油味儿。我安静地聆听,偶尔点头表示赞同。
  
  老人不是花厂峪的村民,他的家在对面的山脚下。从他家走到这里,需要一个小时。他吃过早饭后过来,下午三点左右回家。天天如此。他告诉我,他卖的山货都是自己采的。即使不用来卖山货的日子,他也要每天翻山越岭,上山崖下谷底。我问他,不累吗?他微笑着说,我又不像你们,急着爬到山顶,急着回去,能不累吗?我不急,每天差不多都走同样多的路,累不着。
  
  老人拿出一支烟,点燃了。我趁机插嘴,日本鬼子来的时候,您老记得是什么情况吗?老人看了看我,平静地讲述起来——我那时候还小,日本兵过来,就往山里跑,躲到山洞里。他们杀人不眨眼的。可比他们更可气更可恨的,是那些给他们带路的汉奸。日本兵知道个啥,全听那个汉奸的,他要是看谁不顺眼,用手一指,日本兵一抬手就是一枪,一条人命,就这么说没就没了。
  
  我不免悚然而惊,接着是愤怒,为当年那个有着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到底是什么驱使他用同胞的性命换取个人的利益?他对自己做的一切,怀有罪恶感吗?他沾满同胞鲜血的双手,会不会提醒他夜不安寝食不知味?他会不会被自己的良心审判?这样的人有良心吗?好多个问题一起涌上我的心头,却得不到答案。
  
  老人的讲述不动声色。那些有小孩子的最麻烦,孩子知道个啥呀,有点儿动静就哭。为了大家的安全,有的孩子,就被当妈的用奶头给堵死了。听到这儿,我只觉得脊梁骨发凉,心里的不适漫延到四肢百骸,像被一种难以言说的阴冷包围着。母乳,供给孩子成长的甜甜的汁液,生命最初的养料;乳房,我常常把它称为婴儿的粮仓——居然要了孩子的命。而那个赐予了他生命的人,该忍受怎样的心如刀绞,肝肠寸断,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鲜活的手舞足蹈的小生命——停止呼吸。
  
  老人的讲述还在继续,我的情感让我拒绝想象孩子们静静闭上双眼的瞬间。我忽然警觉起来,在这山林深处,我居然没有听到鸟的鸣叫。我的耳边只有老人的说话声,以及风吹树叶发出的轻响,而这些动静,越发趁得四野清寂。陡然间想到,我们每个生命的存在,是多么渺小和不值一提。
  
  战争,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是太过宏大的主题,大到让我忽略了细节。对于它,我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电影电视剧制造的场景中,无法更深一步。但老人不疾不徐的语调,让我第一次触摸到细节。我愿意铭记英雄,马骥,周子丰,这些名字,将和这块儿热土一起被记住。但我更愿意怀想的,不是做为英雄的他们,起码不是那个英雄的光环。我想,英雄是时势造就的,我更愿意体会他们做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怀。同时,我还想到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每一个普通的人,他们的血以及泪以及疼痛。我仿佛看到了惊恐的眼神,听到了凌乱的脚步,甚至还有胃肠里饥饿的咕咕声,但他们没有屈服,山给了他们刚强的骨头,他们选择了保护这片土地,选择了战斗,他们让这里成了革命的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战争胜利了,谁能说没有他们的功劳?
  
  不知不觉的,我拿在手中的水瓶空了。我从坐着的石头上站起来,向前走了几步,我想下到那边的溪水旁。它们是从南龙潭流过来的,水很丰沛,清亮。我想装一瓶水回来,却在无处不在的石头阵中迷惑了。老人对我说,路不就在你脚底下吗,别走近路,绕几步。他走过来,轻车熟路地带着我迂回了几步,轻松地来到了水边。他用手指着另一边的几块石头底下,说,要喝的话,最好从那里装。我弯下腰,看到了汩汩流出的泉水,我探过手去,接了满满一瓶水。老人接着说,你呀,最好别喝这些水,这水硬,跟你们常喝的水可不太一样。是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毕竟不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我的肠胃,也许真的无法正确破译这里山山水水的摩斯密码。我所做的,不过是匆匆地来,然后又匆匆地走了。这水,我到底没敢喝。
  
  老人告诉我,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去县城打工了,还有一个在家里,忙时伺弄果树,闲时就在附近做点零活儿。这几年山货不值钱,伺侯果树又累,年轻人大多选择了离开。在别人的城市里,努力地编织着自己的梦。我能理解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间的他们的感受,忍辱负重,倔强坚持。
  
  下午,我在村路上走着。这里看不到巷弄,村民的房舍随山势而建,这一处那一处的,没有什么规则。路边的一幢二层楼房很惹眼,外墙被涂得有红有绿,鲜艳,醒目,像孩子们玩的乐高积木的原貌版。门外停着一辆厢式客车。我想,他们在用这样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富足,却没有看到人。与固守土地以及果树相比,去外面打拼显然有着更广阔的前景,当然,收入也更高。经济大潮席卷而来,花厂峪也并不像我初来时看到的那样遗世独立,它与外面许多村子一样,在悄悄地然而又是迅疾地变化着。
  
  像山中的老人那样,守着一份传统的生活方式过日子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吧。回来有些日子了,我还是常常会想到他。想到他走在山路上的样子,踽踽独行,但不急不躁。6390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9-22 16:26
文笔从容而质朴,语言精致而节制,很多细节的亮度织就了心灵的脉络和文章的题旨。三个章次逐步深入,逐步延展,散文的韵致浓厚。非常高兴看到本周各位作者异彩纷呈的作品。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3-9-22 16:44
从容,厚实,有浓郁的生活意味.学习问好 :loveliness: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3-9-22 17:20
三个章节,三种回味,理性,从容,感情的融入中透着温暖的气息。一处花厂峪,一处放松身心的地方,在感悟与感怀的同时展示了自然的美好。心的疏放在于心的接纳,生的快乐在于对世界的领受,用美好的思想书写一切,一切都是美好的。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3-9-22 17:45
题目简洁有力。三个章节,既有景物的描述,又有身边人物的展拓,尤其那个老人的刻画,颇见功力……拜读学习,问好!
作者: 苇岸-弦歌    时间: 2013-9-22 19:50
先顶一下,这篇得满满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3-9-22 20:02
质感的文笔,提读欣赏。久不见了,先问个好再说~~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9-22 20:14
十分好的文字,诗意勃发,情韵浑厚,自然与精神相融,营造出一个令人心清气爽的境界。
作者: 冷若秋水    时间: 2013-9-22 21:46
我们离得很近,花厂峪我也去过,问候同乡!
比起南方的秀水青山,我们这里的山水是缺少葱茏的,但是您细腻的笔触让我读到了一颗质朴的心灵对自然与家乡的热爱,被您感染了。学习,问好!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9-22 21:50
形式上必要的“反顾”,极有可能引发本质上的“洞见”以及精神上的“内视”。人对自己心灵的关照一旦走出自我的苑囿,才可发觉被自己放大了的种种成见乃至偏见,而这些东西在大尺度的世界面前其实都很平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因为参照系的极其狭隘和固定观念的严重缺乏创造力。
借别人的视角看世界,以自己的头脑思考,所得定然丰沛;以旁观者的心态体察熟稔的生活,本真的意义逐渐清晰。本文在这些方面的谋划足见作者用心。
欣赏新作,即颂秋安!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3-9-22 23:10
以心灵来感光客体物象的本质所在,以心灵来熔铸散文的意象。一种超越实物本体的联想与提升本能,加以显著的满足表象的描摹,以感性到理性,在更大的程度上深化所要表达的主题。学习并问好妹妹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3 23:47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9-22 16:26 发表
文笔从容而质朴,语言精致而节制,很多细节的亮度织就了心灵的脉络和文章的题旨。三个章次逐步深入,逐步延展,散文的韵致浓厚。非常高兴看到本周各位作者异彩纷呈的作品。

谢谢版版的点评及鼓励,谬赞了。
问好。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3 23:47
原帖由 文珺 于 2013-9-22 16:44 发表
从容,厚实,有浓郁的生活意味.学习问好 :loveliness:

谢谢朋友读。 远握下。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3 23:49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9-22 17:20 发表
三个章节,三种回味,理性,从容,感情的融入中透着温暖的气息。一处花厂峪,一处放松身心的地方,在感悟与感怀的同时展示了自然的美好。心的疏放在于心的接纳,生的快乐在于对世界的领受,用美好的思想书写一切,一 ...

谢谢版版的阅评以及鼓励。我也常常想,心像一面湖,用美好来观照美好,所得必然美好。
问好你。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3 23:50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3-9-22 17:45 发表
题目简洁有力。三个章节,既有景物的描述,又有身边人物的展拓,尤其那个老人的刻画,颇见功力……拜读学习,问好!

谢谢朋友来读,我不如你勤奋,要向你学习呢。远握。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3 23:51
原帖由 苇岸-弦歌 于 2013-9-22 19:50 发表
先顶一下,这篇得满满看!

哈,是呀,写得长了些,得耐着性子看呢。问好一下。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3 23:51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3-9-22 20:02 发表
质感的文笔,提读欣赏。久不见了,先问个好再说~~

是呀,久不见了,问好问好,远握下。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3 23:52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9-22 20:14 发表
十分好的文字,诗意勃发,情韵浑厚,自然与精神相融,营造出一个令人心清气爽的境界。

谢谢朋友的夸赞,偷笑一下。问好你。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3 23:53
原帖由 冷若秋水 于 2013-9-22 21:46 发表
我们离得很近,花厂峪我也去过,问候同乡!
比起南方的秀水青山,我们这里的山水是缺少葱茏的,但是您细腻的笔触让我读到了一颗质朴的心灵对自然与家乡的热爱,被您感染了。学习,问好!

居然是同乡,问好!是一次出行的作业,不过,的确是有感而发,写得不好,多提意见。问好。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3 23:56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9-22 21:50 发表
形式上必要的“反顾”,极有可能引发本质上的“洞见”以及精神上的“内视”。人对自己心灵的关照一旦走出自我的苑囿,才可发觉被自己放大了的种种成见乃至偏见,而这些东西在大尺度的世界面前其实都很平常,一叶障目 ...

谢谢版版这样精道的点评,让我感动,希望自己能写出更好些的字吧。
问好。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3 23:57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3-9-22 23:10 发表
以心灵来感光客体物象的本质所在,以心灵来熔铸散文的意象。一种超越实物本体的联想与提升本能,加以显著的满足表象的描摹,以感性到理性,在更大的程度上深化所要表达的主题。学习并问好妹妹

谢谢姐姐来读,把我夸迷糊,这要哪一天走丢了,没准儿会去云之南呢。哈,问好你。
作者: 苇岸-弦歌    时间: 2013-9-24 19:17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13-9-23 23:51 发表

哈,是呀,写得长了些,得耐着性子看呢。问好一下。


一般看长文很费力,这一次还嫌文短。佩服!

是怎样的心眼,才能将有人的风景和风景中的人记叙得这样准确、至情至理。读这样的文字,有种读朱自清欧洲游记时得到的感觉,能把读者带到场景中去。一晚上都会被开心包围!

学习,问好!
作者: 潇湘珍珠    时间: 2013-9-26 09:57
我不抱怨,不咀嚼更不停留,我早已做不了反叛者,在巨大的坚硬面前,我选择了微笑和顺从。妹妹好心态。学习妹妹的美文。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3-9-26 15:20
谨严、细致的文笔,描述了环境在自我内心映现的情景与认知。绵实的、立体的情景与细节,以及融入自我的影子,跟随着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从地域的地理到内心的人文地理,这一深入的感受与认识过程。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6 15:26
原帖由 苇岸-弦歌 于 2013-9-24 19:17 发表


一般看长文很费力,这一次还嫌文短。佩服!

是怎样的心眼,才能将有人的风景和风景中的人记叙得这样准确、至情至理。读这样的文字,有种读朱自清欧洲游记时得到的感觉,能把读者带到场景中去。一晚上都会被开 ...

哈,谢谢朋友夸奖!而且这夸奖让我不安呀,哪里有你说的那样好?我得偷偷笑。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6 15:29
原帖由 潇湘珍珠 于 2013-9-26 09:57 发表
我不抱怨,不咀嚼更不停留,我早已做不了反叛者,在巨大的坚硬面前,我选择了微笑和顺从。妹妹好心态。学习妹妹的美文。

哈,谢谢姐姐读,真是只剩了好心态所向无敌了。问好你。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3-9-26 15:30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3-9-26 15:20 发表
谨严、细致的文笔,描述了环境在自我内心映现的情景与认知。绵实的、立体的情景与细节,以及融入自我的影子,跟随着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从地域的地理到内心的人文地理,这一深入的感受与认识过程。

谢谢房子夸我,心里美呢。
作者: 梅边    时间: 2013-11-9 11:15
读过。前两部分更好,后一章累赘了些。
文章书写有突破,从文题就显示出来了,所以打开读。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