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我和文学的宿命 [打印本页]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8 13:22
标题: 我和文学的宿命
  一个尚且还在生存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人,来说道文学的意义,有些矫情。但文学之于我,确实是一种恩赐。

  我生于1964年。永远记得那盏煤油灯,以及昏黄的油灯下那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我伏在姥姥膝头,听她给我讲故事。我是在姥姥大量栩栩如生的口头民间故事陪伴下度过童年的,那应该就是文学给我的启蒙。而上学期间跟随做老师的父母住校,他们闲暇时候常常捧读小说的情形,则让我感到读书是一件美好快乐、妙不可言的事情。或许正是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我从10岁开始读长篇小说、20岁开始文学写作,一直坚持到现在。可以说,文学贯穿了我的生活。50岁的人了,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文学能吃么?能穿么?常有人问。我听着,忍不住笑了。是啊,文学确实不顶吃,不顶穿,在某些人眼里,它一文不值。可是,在我看来,它是超越了吃穿的东西。它让人充实,让人宽容,让人善良,让人思想,让人增长生活的勇气,其功用无法尽言。

  1984年,我进入县里最红火的企业,捧上了铁饭碗。第二年,我便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工友一起组建文学社,创办《小荷》文学油印杂志,轮流读同一部作品,看完尽兴交流,积极参加县里文联、文化馆组织的文学创作活动。正是在那时候,余华、池莉、苏童、刘恒、刘震云、阿城、贾平凹、莫言等人及其作品进入了我的视野并对我产生重要影响。遥想当年,时代大气候是一个原因,青春的年纪,虎虎有生气,又是一个理由。那份对文学的信任和挚爱,显而易见。

  上世纪90年代,我遭受到重大考验。要么是所在企业不景气持续放假,要么是因为自己的身体频频出现“红灯”被迫请假休养。尤其是在1995年,近半年的时间,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用来治疗自己的胃病,另外还累下了几千元的外债,没有工作的妻子在家照料年幼的儿子。万般无奈之下,我强撑病弱的身体,先在厂基建队和泥拌灰、拉砖挖坑搬水泥,一干就是四个月。然后,到卫生队打扫厂区马路,又是四个月。这一年,生存于困境之中的我,酷爱文学的我,基本上没有时间和心情读书写作,但还是在下半年抽空写了一些文稿陆续寄出,以求得心理上的慰藉,给自己一份念想。出乎意料的是,就在95年年底,我的一组散文《父爱•礼物•走夜道儿》在湖北《槐荫文学》发表,96年春,忻州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季刊《五台山》杂志发表了我的小说《春日故事》。收到样刊不久,我接到了厂部让我到供应科报到的通知,生活向我展示出其蔚蓝的晴空,灿烂的微笑。在我潜意识里,这些散文和小说的发表,可谓老天爷给予我的特别嘉奖了。那种自心而生的快乐,一辈子难忘。从此,生活困顿与精神压力同时得以消解,我的命运发生重要转折。精神上的新生不言而喻。而其中蕴涵着的因果缘由,我一再想起,一再感念。

  2002年,迫于生计,我辞职外出打工。让我没想到的是,正是在这之后的数年里,我文学视界得以拓展。利用工余时间,我陆续接触了王小波、杜拉斯、普鲁斯特、图森、格里耶、福克纳、卡尔维诺、昆德拉、乔伊斯等人的作品,文学在我眼前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受这些作家影响,我做了“文字触角”系列文本探索,力求寻找文学写作最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常熬夜劳神,透支身体,但能够沉浸于文学的汪洋大海,与众多文友交流探讨,趣味悠然,乐此不疲,夫复何求?

  无论经历什么,文学都没有远离我。我真切地意识到了一种宿命,我和文学的宿命。长年读写,浸淫于文学之中,究竟为了什么?你能够获得多少与你的付出相匹配的价值?文学与生命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为什么会喜爱文学?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不会喜爱文学?在你如此贫困以及文学如此不被人尊重的情状下,你还一条道走到黑,是不是有些犯傻?……曾经多次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感触良多。地坛之于史铁生,有着微妙的意味。正是在地坛的那些年,史铁生得悟了生命的辩证意义,获得了心灵的强有力支撑。那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以及园子里的各色人等,构成了丰富的意象群。而史铁生凸显于生活表层之上的细微点滴,那些对人生、对世界彻底的思考与觉悟,让人豁然开朗。

  文学的勃勃生机注入的活力,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有文学存在,生活的味道就不同。每个人可以随心所欲选择任何生活样式,有无文学均可,对我而言则不同。有了文学,我的生活就变得生机盎然,否则,索然无味。文学对我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可以说成是孩童手里的玩具和巧克力?孩童没了玩具和巧克力照样能够生存,但是有了玩具和巧克力,孩童的生活就津津有味,其乐无穷;说实话,我离了文学也能生存,但生存跟生存完全不同,让我彻底放弃读写,放弃对文学的热诚仰望,犹如抽离了我的思想,剥夺了我的想象,把我放置于冷漠、荒芜、偏僻、黑暗、窒息的境地,那是会要命的。人生不仅仅是需要温饱,还需要思想,智慧,趣味,这些,文学可以给我。

  诚然,文学不能养活我和家人,靠读书写作解决温饱肯定不行。但是,读写生活已然成为我生命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文学的指示性、启迪性、超越性、完善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精神的我与物质的我之重大不同,正赖文学所赐。没有谁能像文学一样让我成为这样一个我,一个在文学的路上不懈求索的我。虽然生活窘迫,家境贫寒,但是我矢志不渝,一路跋涉,不敢稍有差池。文学水平是一回事,文学态度又是一回事。是文学让我与众不同,让我焕然一新。上天创造了我,父母养育了我,文学重塑了我。

     2013.12.8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3-12-8 14:13
有机会读夏版介绍自己与文学宿缘的文字,又一次被感动。喜爱文学者,往往都似乎由于宿命,没有来由的,更不带任何功利观念。是苍的恩赐,还是上苍的惩罚,很难说。但既然命运赐予了,就只好接受了,就只好享受了。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8 14:27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3-12-8 14:13 发表
有机会读夏版介绍自己与文学宿缘的文字,又一次被感动。喜爱文学者,往往都似乎由于宿命,没有来由的,更不带任何功利观念。是苍的恩赐,还是上苍的惩罚,很难说。但既然命运赐予了,就只好接受了,就只好享受了。
...
谢谢如空老师首读和共鸣。想来文学好者的心路历程大抵相近。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3-12-8 14:41
认识一哥们,单靠文字养家,一年弄了七、八个网文,齐头并进,遍地开花,那银子的进项哗哗地,所以你“靠读书写作年决温饱肯定不行”这话不对!
作者: 流浪流浪去吧    时间: 2013-12-8 14:54
标题: 回复 1# 夏冰 的帖子
喜爱文字的人,都有一段心酸的往事。
作者: 苇岸-弦歌    时间: 2013-12-8 16:09
“我生于1964年。从10岁开始读长篇小说、20岁开始文学写作,一直坚持到现在。可以说,文学贯穿了我的生活。50岁的人了,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读着太感动了,夏冰版主有颗文学的心。
从50岁的那些人那里得知,那时候的学生经常参加劳动很少上课,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几乎没有多少文学性。他们许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沈从文和余光中。
文学之路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向夏版学习!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3-12-8 19:11
夏版的文学历程令人敬佩。
不能与文字作伴的人的寂寞,不是真正的寂寞。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3-12-9 08:32
文学是什么?不知道。我是什么?说不清!有时就像两条并行的铁轨,离得很近,却终难融合,虽然知道这点,却依然绵延地伸向前方,好像相信终有交汇的那一天……忽然想起了路遥对文学的国骂!且读着、且写着、且活着……问候夏冰兄!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9 13:51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12-8 14:41 发表
认识一哥们,单靠文字养家,一年弄了七、八个网文,齐头并进,遍地开花,那银子的进项哗哗地,所以你“靠读书写作年决温饱肯定不行”这话不对!
呵呵,你那哥们牛。:lol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9 13:52
原帖由 流浪流浪去吧 于 2013-12-8 14:54 发表
喜爱文字的人,都有一段心酸的往事。
嗯,不仅仅是心酸。问候。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9 13:53
原帖由 苇岸-弦歌 于 2013-12-8 16:09 发表
“我生于1964年。从10岁开始读长篇小说、20岁开始文学写作,一直坚持到现在。可以说,文学贯穿了我的生活。50岁的人了,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读着太感动了,夏冰版主有颗文学的心。
从50岁的那些人那里得知,那 ...
嗯,当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确实找不到多少有文学性的课文。所幸我读到了一些小说,虽然受年代所限严重,毕竟有点文学味道。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9 13:55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12-8 19:11 发表
夏版的文学历程令人敬佩。
不能与文字作伴的人的寂寞,不是真正的寂寞。
柳兄的“寂寞”语,哲性。喜欢。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9 13:55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3-12-9 08:32 发表
文学是什么?不知道。我是什么?说不清!有时就像两条并行的铁轨,离得很近,却终难融合,虽然知道这点,却依然绵延地伸向前方,好像相信终有交汇的那一天……忽然想起了路遥对文学的国骂!且读着、且写着、且活着… ...
只好顺其自然了。问候一孔。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3-12-9 16:30
原帖由 纳兰容若 于 2013-12-9 14:05 发表
精华支持吧,文学改变不了什么。

和尚真有出家人的善心,居然替夏版争取精华了!难得难得!
作者: 陀螺    时间: 2013-12-9 16:41
夏版对文学的挚爱真是令我感动之余有些惭愧!我对文学谈不上热爱,连喜欢恐怕都谈不上。一个是自己读书不专一,受朋友影响,买来的几本文学书籍读得半半拉拉就放下了,这倒不是忍受不了读书的寂寞,只是觉得生活中还有比读书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做家务、比如上网、喝茶.......读书的时间实在是有限得很。至于写作,对我来说写作纯粹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在我情感和人生动荡时期,写作是一种心灵的安慰。随着感情和生活的稳定,尤其是接触茶道以来,感觉写作也没多大吸引力了。之所以这么说,是知道自己不是写作的料,不想重复以前的文字。没有突破,不写也罢!瞧我这势利的样子,连我自己都觉得汗颜了!不管怎么说,读书写作都是人生活的一种方式。读与不读,写与不写,只要人的心里充实愉快就好。我这段时间咳嗽厉害,做什么事都不起劲。对论坛疏于管理,夏冰辛苦了!
作者: 石上柳    时间: 2013-12-9 16:46
夏冰版主的这篇文章激起了我的同感,虽然我没有您那么丰富的阅历,虽然我比您小十几岁,但是,对文学的感情是一样的。坚持自己心灵的追求,是另一种幸福。
作者: 苏相宜    时间: 2013-12-10 12:53
文学,总体说不能带来吃穿,若没了文学,人生只有吃穿,也挺无趣的
作者: 苏相宜    时间: 2013-12-10 12:54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3-12-9 16:41 发表
夏版对文学的挚爱真是令我感动之余有些惭愧!我对文学谈不上热爱,连喜欢恐怕都谈不上。一个是自己读书不专一,受朋友影响,买来的几本文学书籍读得半半拉拉就放下了,这倒不是忍受不了读书的寂寞,只是觉得生活中还 ...


上上网,品品茶,弄点好吃的,也是很诗意的生活,文学中很向往的那种生活嘛。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3-12-10 13:28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12-8 13:22 发表
  一个尚且还在生存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人,来说道文学的意义,有些矫情。但文学之于我,确实是一种恩赐。

  我生于1964年。永远记得那盏煤油灯,以及昏黄的油灯下那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我伏在姥姥膝头,听她 ...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13-12-10 15:52
上天创造了我,父母养育了我,文学重塑了我。

坚持的人生处处放光彩,学习老师的精神。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3-12-10 17:05
利用工余时间,我陆续接触了王小波、杜拉斯、普鲁斯特、图森、格里耶、福克纳、卡尔维诺、昆德拉、乔伊斯等人的作品,文学在我眼前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受这些作家影响,我做了“文字触角”系列文本探索,力求寻找文学写作最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常熬夜劳神,透支身体,但能够沉浸于文学的汪洋大海,与众多文友交流探讨,趣味悠然,乐此不疲,夫复何求?

看到这段,感叹夏版真博学。(这无形中对文学爱好者也是一种推介吧。)早些年看外国名著顶讨厌那些生僻繁琐名字,以后有机会的话其实该看一看,可就是一个字,懒。而陀螺所言对我也有所触动,个人以为文学作品大概具备两三个功能,一个是疗伤,一个是消遣(或者表演),也许还有人当职业,那是第三种吧)。人能否喜欢写文字,必须有内在的驱动力(需求),否则,就很自然处于“休眠期”。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10 22:33
十分感谢大家的关注和理解。时间关系,先一并问候安好!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12-11 21:41
夏冰兄文字最大的内核是贴近现实,面对内心,散发烟火真味。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其实也是生活,至少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12 19:39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3-12-11 10:17 发表
文学带给人最大的力量是宽恕。在中财夏老师和吴老师的经历令人扼腕长叹。祝老师快乐。
这个“宽恕”说得好。深以为然。
祝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12 19:39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12-11 21:41 发表
夏冰兄文字最大的内核是贴近现实,面对内心,散发烟火真味。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其实也是生活,至少是生活的一部分。
剑鸿兄看得真切。问候。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3-12-13 11:54
读书是纳新,写作是吐故,吐故又是便于腾出地方更好地纳新。所以,读书写作一样不能少。
我与你有同等的认知与与感悟。问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3-12-14 18:59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3-12-13 11:54 发表
读书是纳新,写作是吐故,吐故又是便于腾出地方更好地纳新。所以,读书写作一样不能少。
我与你有同等的认知与与感悟。问好!
风铃的点评辩证。赞。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3-12-17 18:24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12-8 13:22 发表
  一个尚且还在生存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人,来说道文学的意义,有些矫情。但文学之于我,确实是一种恩赐。

  我生于1964年。永远记得那盏煤油灯,以及昏黄的油灯下那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我伏在姥姥膝头,听她 ...


此文拜读多次,有份感动在心头萦绕。夏版对于文学的挚爱、执着令人动容,其经历也令人感叹,对于文学的感悟之深,更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文学在当下的境遇,真有点尴尬,吾等无名小辈从未敢奢望以此谋生,但求多向高人学习,愉悦于精神,自娱自乐,足矣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