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诗歌驮载的生命体验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7 09:52
标题: 诗歌驮载的生命体验
      诗歌驮载的生命体验
 ——流泉诗集《风把时光吹得辽阔》评述


             敬一兵

  浙江作家流泉先生把他的诗稿《风把时光吹得辽阔》拿给我,并嘱我为该诗稿写评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当然不敢怠慢。诗稿中朴实的文字像风一样把时光吹出了一片辽阔的空间,让我看见了他对物质生命和肉体生命的本质体验。在诗歌写作上,南方作家具有语言好,直觉好,通感好,滋润细腻和不乏美学的韵致,这些特征都在流泉的诗稿里得到了应正。这还是其次,关键是他的写作态度十分认真和严肃,不像是一边写诗一边惦记着其它琐事,让我一下子就读出了他用诗歌驮载生命体验的意味。

  流泉先生用诗歌的方式进行生命体验,源于身体感知与灵魂升腾的文字,譬如“市人民医院”这首诗中的该走的人都走了/不该走的人,还在挣扎——/医生,医生,你是我的希望,“年关赋”中的父母的沧桑挂在了老式门环上/我用什么去抵挡/这苍茫,还有“请赐我一个穿越术”中找不到母亲宽阔的胸怀和旧年代的亲切和欢颜/是什么改变了一切/是什么摧残了这人间之美/让我的母亲一天天老去,让我的背井离乡之重一天天加剧/已不能像小马驹一样飞/已不能再做一只快活的小雀鸟的等等文字,总是彰显出类似沉钝的重量感。这种沉钝的感觉不是迟钝,而是一种因重量而使语速变慢,使文字的歧义伸展变得有些凝滞,使文字的意味由于积淀而显示出了低沉冷静的结果。他要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盘托出,他要把自己的肉体在生存环境中因为时间的速度和重量而受到擦伤,最大的擦伤就是肉体在惫中慢慢老去而越来越靠不住的时候,从这个世界的物象里找到真相和真理,以便在反思和自我劝谕中进行抽象和超越。所以他的诗歌文字显得严肃和瓷实,这也说明他把内容看得比形式更重要,努力在诗歌里做到微言大义。他的诗歌更像成熟的庄稼,朴实与诚实且富有担当的精髓与元素。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内容的诗人。


  可以这样说,流泉的这部诗稿,反映了他对自我情感的不断充实与不断抽象的过程。在如今许多诗人处在传统诗与前卫先锋诗写作的断层处,导致抒情的过分虚浮或者刻意冷酷让抒情降到了冰点之际,他仍然能够像爱尔兰诗人叶芝那样对精神和肉体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更清晰的觉悟,对生命的体验具有更多的担当意识。现在让我们再次看看这些叙述——在我的静止之外/我希望一切动态的事物,都能动起来/只要它们不停地动/我的信仰,才能在坚持中/像旗帜一样/迎风招展/尘世的流砂消磨铁的意志/我对故乡的恪守/远比铁强硬……(见诗歌“恪守”)。 我要用我的体温抵御岁月的冷/如果还不够,就用上我/渐渐老去的一生(见诗歌“誓言”)。未知的明月/不在来路上,一定在归途中/看不见尘世的辽阔/但我仍相信——/一块铁/自我磨砺,有小小的/火焰……(见诗歌“归途”)。像这类富有担当责任掷地有声的叙述还有很多枚不胜数。在生命体验中生发出来的担当与责任感,让他的诗歌充满了真诚、感悟、沉重的叩问与高昂的呐喊成分,充满了个性的色彩。冷峻质朴,语言简洁豁达,硬朗凝练这些个性特色,既决定了流泉的诗充满了担当的厚实感,也注定了他在这部诗稿中整体呈现出来的生命体验走向,因为有了诗人自我观照和自我提升的自觉性,从而具有了想象化的或抽象化的拜占庭式的美学韵致,让人倍感亲切可信。王国维把凡写真景物,真感情的诗歌视为最好的诗歌,称之为有境界的诗歌。我对此是认同的,按照这个观点来看流泉的诗稿,总体上是服从的,但也有他自己的个性在其中,比如他的写作就具有努力地挤出所写对象的虚妄和泡沫,让诗歌变得真实和纯粹,让思想直接清晰地突显,让文字能够适时表现出有棱有角的锋芒。


  表面上看,这部诗稿无论是结构形式、观察角度、立场方法特别是语言表述,都具有独出心裁之处,它几乎在涉及内容的每一个方面,都不愿意人云亦云落入窠臼。这并非是作者刻意追求诗歌的艺术性,也不是彰显新锐现代的先锋诗写作的锋芒,恰恰相反,诗稿里的文字都是质朴的,叙述的方式都是平铺直叙的,出发点都是日常生活的细节。这种独出心裁和平铺直叙手法的相互烘托,反差性地突出了作者对生命拷问和生命体验的实质和深度的探索精神,堪称是整部诗稿一个亮丽的看点所在。沿循这条重要的线索来读他的“尘世帖”,“它”,“孤独诗”和“虚度”等诗,不难发现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真正的创作与真正的体验往往带有乌托邦的性质,也必然和现实之间存在鸿沟,所以作者才经过了自己反复的酝酿,决定采用独出心裁和平铺直叙手法的相互烘托来逾越这条鸿沟。这样的应用概念是取自于俄国形式主义批判家的,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借助我们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对事物进行诠释,以便通过所谓陌生化的方式,重新唤起我们的激情和理性,在生活终止的地方重新找到新的意义。

  透过“蛇皮袋”,“苦槠树”,“贺兰山岩画”,“致歉书”,“此生”,“佛灯”和“请赐我一个穿越术”等一首首诗歌的文字刻画,都能够深切感受到流泉先生力图寻找自己对生命体验中所有虚妄与虚幻的否定,进而力求达到对个人经验的丈量、检阅和斟酌,以便从感知、感念和感恩的真正意义上对其进行超越,试图把握一种诗歌策略能使得自己更游刃有余地从总体上把握生命的认识,认识的真谛和与时间的关系。所有的感念与认识,所有的否定与超越,所有的探索与揭示和追求,它们的动力都来自于情愫推动下的诗性思维。这些情愫在别人那里极有可能演绎成疾风暴雨或者金戈铁马似的狂纵与恣意宣泄,但在流泉先生的诗稿里,这些情愫要么处于隐而不发的的状态,要么就积淀到了沉默的最深处,要么便如同暗中的潜流和低空的飞翔,以匀速的均衡的平缓势态呈现。从诗稿中充满了暗示性和隐喻性的诗句中轻易就能够察觉到,这无疑是诗人克制和按耐住了内心热烈的激情和浓郁的情愫。这样的艺术处理所预留出来的对生命体验的想象空间,比抵达到激情的顶点还要深远辽阔。

  应该感谢流泉先生在这部诗稿里为我们呈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真实以及丰腴的情愫,也应该感谢他为我们认识生命认识生活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和感悟的素材。尽管我们还可以在这部诗稿中看见它仍然存在有不尽如人意的瑕疵,比如诗性多了南方作家的细腻却少了北方作家的大气质感,个别文字和诗句还有继续锤炼的余地,对人性深度的探寻稍微有点乏力等等。但从整体上而言,这些不足并没有给这部诗稿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太多的遗憾,也没有给诗稿介乎于传统和前卫先锋的格局带来太大的影响。期盼着流泉先生在用诗歌驮载自己的生命体验的写作道路上越走越开阔,也期盼着他能够早日抵达我们共同期待的高度。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7 09:53
再次首发一篇评论文章支持评论版。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4-3-7 12:56
谢谢。文章温厚扎实,方向感很强。还再细读。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4-3-7 15:32
一部诗稿,意象纷呈,多姿多彩,是生命体验的诗化,是思绪延伸和嫁接。敬版抓住本质,深入剖析,为诗歌作者指出了优势所在,指出了努力方向。祝贺二位!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7 15:40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4-3-7 12:56 发表
谢谢。文章温厚扎实,方向感很强。还再细读。
期待你进一步的点评,问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3-7 20:38
诗歌给人的营养无法用语言描述。当我们为那些诗行感动的时候,就是世界向我们敞开一扇窗户的时候。在这样的基点之上,读着敬老师这篇诗评,获益就更加鲜明。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8 10:25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4-3-7 15:32 发表
一部诗稿,意象纷呈,多姿多彩,是生命体验的诗化,是思绪延伸和嫁接。敬版抓住本质,深入剖析,为诗歌作者指出了优势所在,指出了努力方向。祝贺二位!
感谢高版的评点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曹雨河    时间: 2014-3-8 11:42
这部诗稿里为我们呈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真实以及丰腴的情愫,也应该感谢他为我们认识生命认识生活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和感悟的素材。尽管我们还可以在这部诗稿中看见它仍然存在有不尽如人意的瑕疵,比如诗性多了南方作家的细腻却少了北方作家的大气质感,个别文字和诗句还有继续锤炼的余地,对人性深度的探寻稍微有点乏力等等。
——好的评论就是这样,不虚美不饰恶,有益于作者精进提升读者审美能力。
作者: 黄叶斌    时间: 2014-3-8 15:33
诗歌点评可能是评论中,最不易写好的。作者的文字与读者的理解,往往需要渗入读者的学识和诗性情怀。看来,此文基本上达到了这一个目的。
作者: 寻找文字    时间: 2014-3-8 18:13
表面上看,这部诗稿无论是结构形式、观察角度、立场方法特别是语言表述,都具有独出心裁之处,它几乎在涉及内容的每一个方面,都不愿意人云亦云落入窠臼。这并非是作者刻意追求诗歌的艺术性,也不是彰显新锐现代的先锋诗写作的锋芒,恰恰相反,诗稿里的文字都是质朴的,叙述的方式都是平铺直叙的,出发点都是日常生活的细节。

来看敬老师的评论文章。解析从切入点和视角都有独到之处,值得借鉴学习。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9 10:09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4-3-7 20:38 发表
诗歌给人的营养无法用语言描述。当我们为那些诗行感动的时候,就是世界向我们敞开一扇窗户的时候。在这样的基点之上,读着敬老师这篇诗评,获益就更加鲜明。
谢谢夏冰朋友的悉心评点,握手问好!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3-9 16:38
仔细拜读敬老师这篇诗歌评论,应该说读出几个令我学习欣赏的亮点:

1:爱尔兰诗人叶芝那样对精神和肉体的相互依存关系……
2:对乌托邦性质的创作体验,逾越必然和现实之间存在鸿沟……
3:想象化的或抽象化的拜占庭式的美学韵……
4:几首诗题:“尘世帖”,“它”,“孤独诗”“虚度”“此生”,“佛灯”……

理解前3亮点需各有一定的文学理论支持,我想说,仅此辐射出来的庞大的知识结构已经令我叹为观止,客观上,仅此3个亮点将这篇诗歌评论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第4个亮点的几首诗题,让我自然想到和旁通了一位台湾诗人周梦蝶,以及诗歌史上的“唐文标事件”。彼时余光中、周梦蝶、洛夫的诗很是主宰诗坛一大阵子,余光中的唯美乡愁,周梦蝶的空灵禅定,洛夫的真本意向等等,但他们却遭到唐文标文学大侠的批驳。这是题外话。但从这个角度,我是觉得,对诗歌隐喻的评价却是诗坛见仁见智的表现,因此,一些诗稿的读之正确引领就显得相当重要。如敬老师这般仔细认真的对诗歌作品的评述,果有知音之赞,实乃读者和作者之幸,我读过至少复习和重新学习了很多,受益匪浅。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4-3-9 18:28
评述的非常扎实,非常温和。在敬老师的这篇诗评中,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优秀的诗人,读到了一本好诗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写诗的技巧。
   欣赏学习,问好敬老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10 08:52
原帖由 曹雨河 于 2014-3-8 11:42 发表
这部诗稿里为我们呈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真实以及丰腴的情愫,也应该感谢他为我们认识生命认识生活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和感悟的素材。尽管我们还可以在这部诗稿中看见它仍然存在有不尽如人意的瑕疵,比如诗性多了南方作 ...
谢谢你的回帖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4-3-10 12:18
昨晚发的,没有出来。这几天我这边网络有问题。

作者以生命体验的形式走进所评诗歌的核心,采用多向思维和纵横知识结构成就这篇评论的厚重与耐品。谢谢作者!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10 21:07
原帖由 黄叶斌 于 2014-3-8 15:33 发表
诗歌点评可能是评论中,最不易写好的。作者的文字与读者的理解,往往需要渗入读者的学识和诗性情怀。看来,此文基本上达到了这一个目的。
谢谢你的点评与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11 09:25
原帖由 寻找文字 于 2014-3-8 18:13 发表
表面上看,这部诗稿无论是结构形式、观察角度、立场方法特别是语言表述,都具有独出心裁之处,它几乎在涉及内容的每一个方面,都不愿意人云亦云落入窠臼。这并非是作者刻意追求诗歌的艺术性,也不是彰显新锐现代的先 ...
谢谢你的回帖,握手致意!
作者: 红秋叶    时间: 2014-3-12 08:52
老师在这篇诗评中融入了鲜活的画面感,那些城府于心的立体元素,饱含情愫而且在暗自流韵,接近于一首春曲的悦调,缓缓铺开。又似一书好的字画,赏之则更趋砾心志了。秋叶迟复,老师见谅。问好老师!

[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4-3-12 09:04 编辑 ]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4-3-12 09:22
看得出来,敬兄拥有相当细致的感受力,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进行多方面的体悟,甚至一眼看穿其中的内核,并将这种长于体悟与善于思考融为一体,蕴含着自身,也是作者丰富的阅历和精神的历程。学习

[ 本帖最后由 清风盈袖 于 2014-3-12 09:34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12 10:15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4-3-9 16:38 发表
仔细拜读敬老师这篇诗歌评论,应该说读出几个令我学习欣赏的亮点:

1:爱尔兰诗人叶芝那样对精神和肉体的相互依存关系……
2:对乌托邦性质的创作体验,逾越必然和现实之间存在鸿沟……
3:想象化的或抽象化的拜 ...
十分感谢一水斑竹的悉心评定与专业的回帖,严重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12 19:41
原帖由 高骏森 于 2014-3-9 18:28 发表
评述的非常扎实,非常温和。在敬老师的这篇诗评中,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优秀的诗人,读到了一本好诗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写诗的技巧。
   欣赏学习,问好敬老师!
感谢你的回帖与支持,握手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3-12 22:56
第一次看一兵兄的诗歌评论。
对诗歌整体内涵的把握、认识以及透析,都具有核心价值,也凸显了被评论者的艺术特色。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13 09:36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4-3-10 12:18 发表
昨晚发的,没有出来。这几天我这边网络有问题。

作者以生命体验的形式走进所评诗歌的核心,采用多向思维和纵横知识结构成就这篇评论的厚重与耐品。谢谢作者!
感谢星钧的悉心评点与支持,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14 09:35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4-3-12 08:52 发表
老师在这篇诗评中融入了鲜活的画面感,那些城府于心的立体元素,饱含情愫而且在暗自流韵,接近于一首春曲的悦调,缓缓铺开。又似一书好的字画,赏之则更趋砾心志了。秋叶迟复,老师见谅。问好老师!
非常感谢秋叶的评点与支持,握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14 09:37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4-3-12 09:22 发表
看得出来,敬兄拥有相当细致的感受力,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进行多方面的体悟,甚至一眼看穿其中的内核,并将这种长于体悟与善于思考融为一体,蕴含着自身,也是作者丰富的阅历和精神的历程。学习
清风总是鼓励我,我总是汗颜,呵呵。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