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公路两边 [打印本页]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27 20:07
标题: 公路两边
    
       我经常走过那条公路,目光也总喜欢停留在路的两边。路两边是农人经营的农田,有蔬菜有玉米有麦苗。最喜欢走过那些丰收的日子,可以透过车窗看到红的番茄、紫的茄子和绿色的白菜叶,偶尔也会看到蜜蜂和蝴蝶在一片清香中流连忘返。那时,我的目光也会成为那流连中的一部分,凝视、凝结在农田的角角落落,由近及远地欣赏一种风景。
  
  我知道我的心情有时候很不好,喜欢纠结在某一个结点上,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气,既伤人也伤己。这样的时候,我就会想走向那条公路,走到田间盘桓一会儿,了然一份心境,也洗涤一下自己。当然,很多的时候我只是路过,看忙碌的农人说笑、耕种或者很认真地交易刚刚采摘下来的农产品。
  
  我的记忆里每年的秋天是葡萄上市的季节,那时候大大小小的车辆会停驻在公路两旁的便道上。一筐筐的葡萄被装上车,一种好的心情也被装上车,这一季节农人是收获的也是快乐的。据说收成最好的人家一年的葡萄收入能达到三四万,也据说很多人不再种植农作物改种蔬菜和水果了。但这也只是据说,我不太了解事实的真相,我只是看到路两边的风景,在春夏秋冬的雕刻下如画般呈现。
  
  心情特别好的时候,我同样会在公路两旁停一下,让思绪随意游走的同时舒展一下自己的身体。深睡在身体里的细胞在田地面前会变得活泼起来,如在清新的空气里了悟到一份迟来的沉醉。我承认自己的身体里有时候会产生一种融入万物的欲望。它就像春天的种子,稍遇到暖和的空气就想着生根、发芽,窜出束缚它的地面,腆起脸儿去看蓝白的天空。也许蓝白的天空就是自由的象征吧,因为鸟儿总喜欢在它的胸前快活地飞,农人也总喜欢在其间快乐地劳作,而那些刚刚放学的孩子也会变成无翅的蜂鸟在田野里奔跑。
  
  也有农人住在农田,居住在一些简易的土坯房里。从窄小的窗子看进去,会发现里边除去了一张占了大个屋子的床之外什么也没有。这些小房子农人唤做“安房”,我不知道“安房”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字写得是否准确。但这屋子却一定是农人用来守候即将成熟的农作物的,以避免动物的破坏和不知分寸的小孩子的偷食。一般来说,“安房”会建在果园和菜地的旁边,而小小的窗口也会开在面朝果园和菜地的一面,其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果物的安全。
  
  我看到有些“安房”很大,已经失去了简易的意味。我曾经靠近过这样的“安房”,内住的是一些年迈的老人。他们在步履蹒跚之间既守护着一分二亩地,也守候着自己略显独苦的暮年。但在他们的脸上,我看不到失落,也许是长年经营农田的原因,或者接近土地就等于接近了他们心灵的最深处,所以用“安详”来形容他们的面孔是再妥帖不过的了。
  
  有一位老人显然不只是为守候菜地和果园,他在居住的“安房”前面建了一处很大的养猪场。十几头白白胖胖的猪悠哉乐哉地生活在其间。有一只猪甚至做了妈妈,身下团了五六只小家伙哼哼唧唧地,煞是有趣。那些猪们见外人来也没有一点风吹草动的知觉,依然我行我素,吃吃喝喝,卧倒站起,有时候还互相哄几下。想是经常有人光顾,也已经习惯了被人们参观。
  
  养猪老人表情木然,没有见到外人来的欣喜,也没有外人离开后的落寞,他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有一次我看到他在修理猪栏,有一次我见到他在不太干净的灶台上做饭,好像是在煮面条,没有什么菜也缺少油盐的那种白水面条。想是老人后园里的蔬菜是用来换钱的,而对于他来说精神上的收获也似乎远远大于他肉体上的需求,所以他不需要摘一点菜放在碗里。老人很瘦,但是很健康。
  
  沿公路两边行走,会看到有些田地上既没有庄禾也没有果树。荒草高高低低地填满了田地的旮旯犄角,有些草甚至漫延到田埂上。这些地都是荒地,是多年无人耕种,又似乎在等待商家开发的土地。据说沿公路的两边,靠近城区的地方已经全部租赁给了外地人,也据说那些外地人正紧锣密鼓地上上下下跑手续,准备建厂办企业。但是很多年过去了,“据说”在天天更改,我目光流连处的荒地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荒就那么荒着,废也就那么废弃着。倒是经常有老鼠从哪个地方溜出来,会在不经意间吓人一跳。
  
  眼望着这些土地,我的目光会不知觉地投向远方。在那样的一种投射中,我觉得行驶在公路上的车子就是一条航行在海上的小舟,而我只是坐在舟中听风看雨的行者,在以自己单薄的思想了悟这片土地的存在,了悟路两边土地上的世态万象。这种悟有时候是准确无误的,有时候是懵懂的。但不论怎样,在这些土地上我看到了四季的轮转,也看到了凸现出来的人性,更看到了农人与田地之间的那份难分难舍的情谊。那些透过“安房”小小的窗口射出来的目光,那些停留在饱满成熟的果实上的目光,还有那位和猪们嬉笑的老人,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独有。它们在随着岁月璀璨。
  
  风景这种东西有时候是单用作欣赏的,有时候也会启发人的思考。我觉得公路两边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也觉得自己应该多去那里走一走,在去除久居城市的阴霾的同时,也去除埋在心里的时时涌动的一点忐忑和不安。也许只有田野才能治愈这种忐忑和不安吧,因为也只有满是绿色的田地才能让我的心安静下来,更多地知悟生命的意义,生存的意义。
  
  弯曲的公路是行走的象征,而公路两边的土地则是随时间延展的世景和世态。它由远及近,由近到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4-3-27 22:37 编辑 ]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4-3-27 20:33
看到木门版主也写起了乡土气息的文字,很清新,很舒缓。是啊,那绿色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4-3-27 21:04
作者是“坐在舟中听风看雨的行者,在以自己单薄的思想了悟这片土地的存在,了悟路两边土地上的世态万象。”慢慢走过,或停留,公路两边的风景,映入眼中,留在心里,成为笔下的文字,像是用镜头拍摄下来的片子,人物、情景,极具画面感和故事性。之后的沉思:“在这些土地上我看到了四季的轮转,也看到了凸现出来的人性,更看到了农人与田地之间的那份难分难舍的情谊。”让全文升华到一定的高度。
欣赏新作,问好木门版主!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4-3-27 21:54
原生态的田园,原生态的生活,由之产生的心灵激荡具有一定的热度!
有人对缱绻乡土生活颇有微词,他们认为生活的脉搏一定跳动在繁华的都市——对此我们先不置臧否,首先需要澄清的事实是文学创作是否非得抓住生活的主流?或曰是否非得济世?如果世事不足周济,再退一步,是否应该转向人性、自然?功利主义是否完全有理?
一个人对生活、对人生有看法、有评价是不是脱离了文学的主航道?
我个人是坚决支持这样做法的:关注真正的生活,洞察真正的人性,把目光对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本体自我与客体自我)可不可以?
木版此章的视点明显转变,我个人认为是可喜的!至于将来如何,我们还得一起探索。不过我一直有个想法:最真实的生活一定在最底层的人群那里!
欣赏新作,问候木版!
作者: 流浪流浪去吧    时间: 2014-3-28 02:58
欣赏长子的文字,目力所及,皆可成文。土地馈赠给我们的太多,长子引领着我们接地气,亲近土地,就离我们生命的根,越近!问好。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4-3-28 08:24
具有陶渊明的风范,回归自然,就是回归自我,寻找人性的本真。
一篇接地气的文字,清新自然,有生活。
问好木门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4-3-28 08:45
具象描述,感性生动,烘托而出的意境也十分富有画面感。人生就是在路上行走,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欣赏沿途的风景。欣赏并问好。
作者: 非子若云    时间: 2014-3-28 09:17
关注民生,贴近生活。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28 09:28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4-3-27 20:33 发表
看到木门版主也写起了乡土气息的文字,很清新,很舒缓。是啊,那绿色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

问好从容老师,谢谢!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28 09:34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4-3-27 21:04 发表
作者是“坐在舟中听风看雨的行者,在以自己单薄的思想了悟这片土地的存在,了悟路两边土地上的世态万象。”慢慢走过,或停留,公路两边的风景,映入眼中,留在心里,成为笔下的文字,像是用镜头拍摄下来的片子,人物 ...

问好,解读深刻,谢谢!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28 09:36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4-3-27 21:54 发表
原生态的田园,原生态的生活,由之产生的心灵激荡具有一定的热度!
有人对缱绻乡土生活颇有微词,他们认为生活的脉搏一定跳动在繁华的都市——对此我们先不置臧否,首先需要澄清的事实是文学创作是否非得抓住生活的 ...

李老师辛苦,谢谢,最近忙乱,您多劳!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28 09:37
原帖由 流浪流浪去吧 于 2014-3-28 02:58 发表
欣赏长子的文字,目力所及,皆可成文。土地馈赠给我们的太多,长子引领着我们接地气,亲近土地,就离我们生命的根,越近!问好。

问好流浪朋友,谢谢!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28 09:38
原帖由 何足道哉 于 2014-3-28 08:24 发表
具有陶渊明的风范,回归自然,就是回归自我,寻找人性的本真。
一篇接地气的文字,清新自然,有生活。
问好木门版。

何老师辛苦,谢谢!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28 09:39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4-3-28 08:45 发表
具象描述,感性生动,烘托而出的意境也十分富有画面感。人生就是在路上行走,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欣赏沿途的风景。欣赏并问好。

问好敬版,谢谢!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28 09:40
原帖由 非子若云 于 2014-3-28 09:17 发表
关注民生,贴近生活。

谢谢朋友!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3-28 13:58
生活在于发现,于写作而言,对周围的事物的观察、体会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唤醒我们习惯性遗忘的东西。木门这个公路两边的描述,所见所思所感,构成了对地理物象与内心世界的交融认知,还原出世界在我们内心的样子。
作者: 絮语如歌    时间: 2014-3-28 14:15
木走进田园了,可乐!

匆忙中先欢迎下!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28 21:14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4-3-28 13:58 发表
生活在于发现,于写作而言,对周围的事物的观察、体会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唤醒我们习惯性遗忘的东西。木门这个公路两边的描述,所见所思所感,构成了对地理物象与内心世界的交融认知,还原出世界在我们内心的样子。

问好房子老师,近日事多,匆匆小文,望指教。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28 21:14
原帖由 絮语如歌 于 2014-3-28 14:15 发表
木走进田园了,可乐!

匆忙中先欢迎下!


嗯,欢迎下。
作者: 芳菲    时间: 2014-3-28 21:45
每天回帖,怎么漏了木门的这篇?
细细地读木门的公路两边。我仿佛看见一个曼妙的女子在乡间公路上踽踽独行的身影。其实乡间的景色特别容易让人的心安静下来。毕竟,土地是最贴近人心的。木门观察细致,描述自然。喜欢。问好!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4-3-29 07:59
作者眼中有一条公路,心中亦有无数路。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3-29 09:42
在生活的间隙里寻找最本真的东西,心到了,一切都自然本色,生活的趣味正源自此。
作者: 絮语如歌    时间: 2014-3-30 14:56
折服了木木,乡土情也这般的浓厚,一招一式,真动情呀!

公路两边,简单的土地,繁杂的风景,那些人会跟着简单到水煮面条,却会自得其乐,怡然安乐。那些活很重,也许需要野外搭房子,看护一些不会言语的生灵,但辛苦过后的收获,一样的体现着生命的含金量!

文字好美,喜欢着!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31 21:41
原帖由 芳菲 于 2014-3-28 21:45 发表
每天回帖,怎么漏了木门的这篇?
细细地读木门的公路两边。我仿佛看见一个曼妙的女子在乡间公路上踽踽独行的身影。其实乡间的景色特别容易让人的心安静下来。毕竟,土地是最贴近人心的。木门观察细致,描述自然。喜 ...


问好芳菲,谢谢,辛苦啦。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31 21:42
原帖由 运涛涛 于 2014-3-29 07:59 发表
作者眼中有一条公路,心中亦有无数路。


运老师说得很对。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31 21:42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4-3-29 09:42 发表
在生活的间隙里寻找最本真的东西,心到了,一切都自然本色,生活的趣味正源自此。


江天的版版怎么啦,个个换头像,挑战春雨?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3-31 21:43
原帖由 絮语如歌 于 2014-3-30 14:56 发表
折服了木木,乡土情也这般的浓厚,一招一式,真动情呀!

公路两边,简单的土地,繁杂的风景,那些人会跟着简单到水煮面条,却会自得其乐,怡然安乐。那些活很重,也许需要野外搭房子,看护一些不会言语的生灵,但 ...


问好如歌,辛苦,辛苦。
作者: 李晓萍    时间: 2014-3-31 21:57
田园或者野外,是放飞心灵或灵魂游走之地,木版的野外,是思是悟,是文字的触动地。学习问好!
作者: 暴雨迎风    时间: 2014-4-1 08:55
公路两边的风景是变化的,也是寻常可以忽略的,但在作者笔下确是生动地,具象的,它是一种存在,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那里有着普通人的生活,自在自得,无喜无悲,能被人关注关怀更是幸运。木门的视角从简单的风景抒情到关注人文转变,是一种成熟还是一种探索?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4-4-1 09:55
画面感、理性的思考和泥土气息是本文的特点。视角的转换很有理性的余韵。这种关注也是令人感喟的,文字简约但内容丰实。拜读,欣赏,问好木门!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4-4-1 17:10
标题: 回复 1# 木门长子 的帖子
风景这种东西有时候是单用作欣赏的,有时候也会启发人的思考。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4-1 20:37
你在路上看风景,指定有看风景的人在看你啊,呵呵。人也好,物也罢,说是风景,不过只是这个世界上微弱的存在,解析着生命和生活的信息,映射着内心或明或暗的情感。那面无表情的老人,他究竟是看透了世界,还是麻木了情感,那矮小的安房究竟是乡村的点缀还是求生的记号。春天里,都在生长,我们的风景中增添了几缕绿色呢?学习木版好文,也让我徒生一些怅然啊!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14-4-2 09:56
我也常常出去走走,在路上,只不过,我的路,依然在城市中,没有田园风光。不过,我散步的终点是海边,哈,这可是另一种风景。
我总觉得,在路上这种情形很好,似乎什么都想过,又似乎什么也没有想。
在文字中,和你一起走了一次你的公路,等什么时候,我也把我散步之途写一写。
问好。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4-4-2 11:32
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人性中最美的时光。
作者: BarbecueTea    时间: 2014-4-2 12:44
初观此文有种回到了高中站在教室门口听着别人的读书声嬉闹打骂声的感觉,清新自然,而且很舒心。
作者: 王旗    时间: 2014-4-2 13:56
欣赏新作,问好木门版主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4-2 22:23
原帖由 李晓萍 于 2014-3-31 21:57 发表
田园或者野外,是放飞心灵或灵魂游走之地,木版的野外,是思是悟,是文字的触动地。学习问好!


问好晓萍,谢谢支持!:handshake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4-2 22:24
原帖由 暴雨迎风 于 2014-4-1 08:55 发表
公路两边的风景是变化的,也是寻常可以忽略的,但在作者笔下确是生动地,具象的,它是一种存在,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那里有着普通人的生活,自在自得,无喜无悲,能被人关注关怀更是幸运。木门的视角从简单的风景抒 ...


暴版辛苦,谢支持。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4-2 22:25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4-4-1 09:55 发表
画面感、理性的思考和泥土气息是本文的特点。视角的转换很有理性的余韵。这种关注也是令人感喟的,文字简约但内容丰实。拜读,欣赏,问好木门!

寒儒老师辛苦,谢谢。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4-2 22:26
原帖由 欣欣向荣 于 2014-4-1 17:10 发表
风景这种东西有时候是单用作欣赏的,有时候也会启发人的思考。


向荣辛苦,非常感谢。:handshake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4-2 22:26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4-4-1 20:37 发表
你在路上看风景,指定有看风景的人在看你啊,呵呵。人也好,物也罢,说是风景,不过只是这个世界上微弱的存在,解析着生命和生活的信息,映射着内心或明或暗的情感。那面无表情的老人,他究竟是看透了世界,还是麻木 ...


这个评不错,魅力十足!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4-2 22:26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14-4-2 09:56 发表
我也常常出去走走,在路上,只不过,我的路,依然在城市中,没有田园风光。不过,我散步的终点是海边,哈,这可是另一种风景。
我总觉得,在路上这种情形很好,似乎什么都想过,又似乎什么也没有想。
在文字中,和 ...


问好清风,谢谢评读。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4-2 22:27
原帖由 文珺 于 2014-4-2 11:32 发表
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人性中最美的时光。


问好文珺,谢谢支持。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4-2 22:28
原帖由 BarbecueTea 于 2014-4-2 12:44 发表
初观此文有种回到了高中站在教室门口听着别人的读书声嬉闹打骂声的感觉,清新自然,而且很舒心。


欢迎新朋友,问好。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4-2 22:28
原帖由 王旗 于 2014-4-2 13:56 发表
欣赏新作,问好木门版主


问好王老师,多来散文。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14-4-3 06:03
欣赏这样的心情文字,只要留心和观察,处处有文思,问好木门版主。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4-4-4 20:50
木门这篇停留于物象的变现,而没有深入物象的内在。看那些看不到的东西,听那些听不到的事物,才是作家的天职。这段时期我在思考马丁 埃利斯的一句话,写作就是对陈词滥调开战。共勉中。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4-4 21:21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4-4-4 20:50 发表
木门这篇停留于物象的变现,而没有深入物象的内在。看那些看不到的东西,听那些听不到的事物,才是作家的天职。这段时期我在思考马丁 埃利斯的一句话,写作就是对陈词滥调开战。共勉中。


接受教诲。
作者: 雨兰    时间: 2014-4-5 09:05
生动细腻,感悟深厚,欣赏好文!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