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岛内岛外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9 23:38
标题: 岛内岛外
  岛内岛外
  
  这是一本因为广告的缘故而买来的书——《岛》,作者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广告词写得很招人:2006年英国畅销书冠军,超越了《达芬奇密码》以及《哈利波特》,还有:这个风靡欧洲的故事,哀婉悲伤,令人禁不住泪流满面……等等。
  
  我想这样的广告还是有一些依据的。至少像因为这排行榜的冠军是造假不得的,不像咱们做广告的时候,尽惦记着吹嘘,使用一些诸如“著名诗人”(实际上住在他对门的人都不知道),还有像什么“中国驰名商标”之类的提法,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忽悠。人家的广告至少呈现出了一个事实——尽管后面也有一些主观上的臆断——而读完之后,这样的主观描述至少代表着大多数读者的意见。
  
  不过,有一点也需要点名,这个冠军是有个时段的,拿个冠军不代表着它就是卖得最多的。我确信这样一本书不可能会比《追风筝的人》卖的更多。但作为畅销读物,这两本书的确有着共同的属性,都是通过故事本身来感动人的。如同哪个人说的(也应该是个名人,但我记不准确他的名字,大约是汪曾祺吧,汪曾祺倒是很崇敬,但是搞不准这话究竟是否是出自于他,有点混):作者写完了故事,这个创作只完成了一半,读者的阅读肩负着另外一半的任务,故事讲完了,读者也就消停了,那是言情电视剧。而这两本书读完之后都让人感觉到有必要再次回到故事当中,参与到人物的命运,有意无意地映衬着自己的一些状况,会微弱地改变乃至丰富自己的一些想法,会帮助着作者完成着后一半的创作。
  
  这里只想简单地谈谈《岛》的故事,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一座孤岛与这个家族的渊源。一个良善的母亲因为麻风病来到了斯皮纳龙格岛,她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在那儿教书,着力改善着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让那个地方渐有温暖,虽然最终她没有扛过麻风病的侵害,以一个悲惨的方式死去——当然,岛上的人都说她死的时候是很安详的。到她离世之后,她那个更为良善的女儿玛丽娅居然重温不幸,再次走进斯皮纳龙格岛,她依然积极地适应生活,采用草药来缓解病痛,在医生的努力下,玛丽娅和大多数岛民最终走出了斯皮纳龙格,并且玛利亚本人也收获了幸福。作为故事的第三代——索菲亚因为尴尬的身份和隐痛的过去始终禁忌于这个话题,直到第四代阿克利斯最终在一个属于岛的探寻中释然,可以说,所有相关的人都走出了孤岛。
  
  故事很长,我也没有能力或者觉得没有多少必要去重复那个故事——再说那个故事大家可能已经看过或者最终是会去看的,我留连于两个意象——那个孤立在希腊附近曾经承载过麻风病的孤岛以及撇开地理因素之外的存留于这个地球上的其他地方乃至于人心里的孤岛。
  
  毕竟,岛是无处不在的,抑或说无时不在。
  
  从地域上讲,岛有其特殊性,毕竟四面环水的,可以与世俗意义上的人有着短暂的隔离,似乎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释放自己。这些词语都不太准确,都有些激进或者说有些价值观的东西在里面,准确的措辞应该是“真实地呈现自己”,与你的主观意志无关,你只能那样,必须那样。在一种无可奈何或毫无替换可能的情形下,生存在孤岛里面的人都是更加接近生命本体的人。
  
  我依然想短暂地跳开那个故事,我想到的是顾城这样一个人,《荒岛漂流记》这个电影,加上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究竟是生活在岛内还是岛外?
  
  顾城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诗人虽已作古多年,至今依然时常被人提起。我对现代诗歌是陌生的,因为我很难从中体悟出什么,很难感受到单纯的美感,反倒是对三四十年代刚刚走出文言的那些句子颇感兴趣,比如闻一多、戴望舒、朱湘、汪静之什么的,他们的东西里面我还是能感受到一些韵律上的东西——想来还是比较传统或者说是幼稚,至于其他的把一个长句子拆成四五行的诗歌我真的不懂,也就关注的少。顾城却是例外,就因为那么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诗人,而且,我们年轻时,他也有一首《昨天是一条黑色的蛇》也被选进了教材,性质是差不多的,都有着浓烈的反思情愫——后来,知道这只是他作品涵盖的非常局部的一个方面而已。选的北岛、舒婷的相关诗歌是为了凑成一个群像,解释所谓朦胧诗的。其实,他们一点都不朦胧,只是作别了那个时代的普遍特征,回归文学的本质而已。顾城这个几乎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的人是看不清世界的,最后选择了激流岛,最终选择了死亡,与他一道离去的还有他的妻子。
  
  几乎没有人知道诗人最后究竟是怎样对待谢烨的,人们只知道那把岛屿上的斧子还有长时间的猜测与争议。真相有可能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小岛,和海子相比,顾城砍了柴、牧了马,周游了世界,几乎达到了所谓诗意地栖居了,如果我们否认死亡是主动地寻找归宿的话,至少两个依然年轻的诗人的离去还是让我们始终感到遗憾。
  
  我们只能最简单的推理,以诗人童话般的眼神是注定难以在任何地方找到心灵的平和的,陆地上不行,激流岛上依然不行,尽管是他自找的;没有人陪伴不行,有人陪伴更不行,尽管是他最爱的,因为他的心里生长着一个孤岛,四周是茫茫的白水……
  
  诗人似乎就应该与众不同,诗人的称谓为他们的特立独行找到了借口——尽管这个藉口是他们自己强加于自己的,陶渊明呆在桃花源,林和靖梅妻鹤子,顾城漂流岛外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奇异。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生活中人间烟火当中的,所以,当真有一天,他们被迫远离时,他们几近奔溃——比如《荒岛求生》。
  
  汤姆汉克斯扮演的杰克是个快递人员,也是一个工作狂,疏于家人和女友,然而一次意外让他流落到一个荒岛,除了一些淡水之外,他几乎一无所有。在一次的失望乃至绝望当中,他凭借着顽强的求生欲望和走出荒岛的劲头,历经四年还是回到了陆地,只是四年过后,物是人非,他的女友已成人妻,他站在十字路口,重新地审视着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不认为这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尽管看完之后你会感觉到信念的必要和挣扎的可能,但是,励志在其中只占着很小的一部分,它更想告诉我们的是,当一个人面临绝境的时候是怎样的状态,又应该怎样的生活。杰克仅有一只怀表(上面有女友的照片),一个排球,一个快递以及一个破旧的皮筏,经过起初的呐喊与焦躁之后,他面对的是无望的明天,他首先想到的是逃生——显然不可能,然后是求死——亦没有成功,只能选择积极的适应。于是,历经四年,他搭建了简易的木屋,炼成了捕鱼的能力,不间断地和那个排球倾诉,终于最后成功离开。
  
  故事在这时并没有结束,坐在返回的飞机上,杰克看着蓝天白云,心静如水,他的传奇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坦荡与从容,一次历险让他似乎更加接近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他之前可以不太在意女友的感受,而后来他却无法接受一个排球的漂走,历险不但让他保留了生命,还让他得到了再次的成长。
  
  生活在人群当中,享受着平凡的生活该是一间多么应该让人珍惜的事情呢!如果没有那次历险,杰克依然还是那个杰克,还是那样匆忙而又无趣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像这个世界上许多行色匆匆紧绷发条的人一样,从苦难中杰克懂得了珍惜,从孤独中领略了友爱的必要。
  
  汤姆汉克斯演绎得无可挑剔,直到今天提到这部电影时我想到的主人公就是汉克斯,这个演绎过阿甘的演员给予什么样的成就都不为过,他已经将自己与主人公完全置换了,他准确地诠释了杰克的所有情绪,他用了最有效的方式将观众同时拉近了那个荒岛以及杰克的人生。
  
  生活不可能重复,所以任何后悔都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未来,将过去进行提炼,然后带进未来,如此我们的未来便会充盈。
  
  相比较而言,我们更愿意接受杰克的生活方式,在苦难的废墟中站立,完成自我的涅磐。而不是顾城的方式,一味地寻找地假象当中的王国,直到退无可退之时,只能选择消亡。不是每个人都会被漂流到荒岛,也不一定非要经过荒岛的奇遇才能让我们参透人生——毕竟代价太大了,而且并非每个人都会有此不幸的机遇。所以,我们做的只能是汲取,用别人的经验来丰富我们的观念,我们无需非要找那么一个激流岛,心里调整不过来,还是不行;也无需非要把自己扔进地窖里,然后拼着老命爬出来体验着阳光与雨露。这两个极端的例子只能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处,保持着固有的生命力,安宁地面对着纷繁时事,那样我们便会好好地消受着我们的平常人生。
  
  地域上的隔离并非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给自己圈起来一座荒岛,那样的话,我们就很难找出属于自己的皮筏了。
  
  这样的情形又有点像与斯皮纳龙格相关的姐妹俩——安娜与玛利亚。
  
  斯皮纳龙格又是怎样的孤岛呢?她只在你眼前,一艘木船就能过去,但是因为里面全是麻风病人,所以只能永远地隔离,那是一所水中的监狱——且大量的是死刑犯人。然而,我多惊讶并且感佩的是那个孤岛上的人们是那样的真实自然,他们建医院、放电影、做生意,演戏剧,教学生、过圣诞节,一切如常,尽管随时都有可能有人离去,但是只要是还活着的人都是执着地看着前方。前后两任岛主,更是为了打造孤岛的明天而竭尽全力,甚至政权的组织都是很民主的,在纳粹横行于岛外的时候,那儿竟然还是一所天然的避难所。那里面的固然有许多值得人尊敬的人比如两个医生,比如两个岛主,比如玛利亚母女,但更主要的是大家既然看到了死亡,反倒释然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拿着一张死亡入场券,冷不丁的也许还有人插队,干嘛老盯着它呢,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样好,也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样坏,只要积极面对,什么都有可能。
  
  一个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并没有组成一幅血淋淋的漫画,反倒编制成了一束束素洁的鲜花,令人无法想象的是最终居然离别的人们对孤岛恋恋不舍。善良的玛利亚找到了最终的幸福,反倒她那加入豪门的姐姐最终迎来了死亡。玛利亚住在孤岛因为有爱,怀揣着明天,所以走了出来,安娜住在豪宅,因为品行的不端最终死于丈夫的枪下,在玛利亚被确定为麻风病的那一刻,安娜想到了这样的结果吗?
  
  我对安娜没有丝毫的厌恶——奇怪,那本书上面就没有让我厌恶的人,可能作者原本就是要铺就一个没有魔鬼的世界吧!毕竟每个人都有缺点,但不代表的确存在着那么多魔鬼,真正的魔鬼只能是疾病还是内心的荒凉。
  
  生活在闹市当中的人想着宁静,想着逃离,像顾城那样,而生活在荒岛上的人想着出去,岛内岛外接近于围城,但又是多么的不同,因为围城内外进出是很容易的,而岛内岛外则是生命的风险,能避免就尽量避免,真要是避免不了,只能是坦然面对。还是那句话,结果未必那么糟。
  
  还有一座岛——古拉格,我真懒得提及,可是想到了索尔仁尼琴最终还是赢得了俄罗斯的尊敬,还是让人觉得残暴永远耗不过时间,也击不跨正义。
  
  只要内心没有被隔绝,不管什么岛,都不至于让人绝望,谁能比得了那座群岛呢?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4-5-10 00:00 编辑 ]
作者: 姬宇    时间: 2014-5-10 08:51
写顾城那一节很不错,有很深的感悟,顾城和海子的死亡只是一个个像,与诗歌无关!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5-10 08:53
天马行空,汪洋恣肆,意象纷呈,主旨凸显。着笔随性,亮点频出。这样的行文方式给文本贯注了无限的生命力。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10 09:21
原帖由 姬宇 于 2014-5-10 08:51 发表
写顾城那一节很不错,有很深的感悟,顾城和海子的死亡只是一个个像,与诗歌无关!


我感兴趣的是书话性质的,你感兴趣的是诗歌本身。虽说顾城、孩子是个体行为,但类似的情况还是有一些的,那个颤巍巍的食指,还有近几年挺火的那个樊忠慰,真是有才啊,写得也是真好,还是弄成了精神病——好在还能读书写作。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10 09:22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4-5-10 08:53 发表
天马行空,汪洋恣肆,意象纷呈,主旨凸显。着笔随性,亮点频出。这样的行文方式给文本贯注了无限的生命力。


驾驭的还是有些吃力——也是自找的,呵呵!
作者: 姬宇    时间: 2014-5-10 10:12
呵呵,昨天又有一个诗人卧夫饿死在怀柔的大山中,还是伊沙写得好“饿死诗人”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4-5-10 09:21 发表


我感兴趣的是书话性质的,你感兴趣的是诗歌本身。虽说顾城、孩子是个体行为,但类似的情况还是有一些的,那个颤巍巍的食指,还有近几年挺火的那个樊忠慰,真是有才啊,写得也是真好,还是弄成了精神病——好在还 ...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10 11:36
原帖由 姬宇 于 2014-5-10 10:12 发表
呵呵,昨天又有一个诗人卧夫饿死在怀柔的大山中,还是伊沙写得好“饿死诗人”


也真是的,真要是饿死的话,还不如醉死的,落得诗意地结束,呵呵!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4-5-10 19:18
文字疏淡,解读深刻,由《岛》及“岛”可见用意之深。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岛,也总在别人的岛前伫立,能定好位把好舵悠然前行不易!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10 19:51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4-5-10 19:18 发表
文字疏淡,解读深刻,由《岛》及“岛”可见用意之深。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岛,也总在别人的岛前伫立,能定好位把好舵悠然前行不易!


谢谢木版来读,悠然前行的确不易!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4-5-10 21:29
顾城的死不同于海子的死,但都是诗人,爱写诗的人总是会变成疯子。这也许是真的。不然怎么会用生命去践行自己的人生?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10 21:36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4-5-10 21:29 发表
顾城的死不同于海子的死,但都是诗人,爱写诗的人总是会变成疯子。这也许是真的。不然怎么会用生命去践行自己的人生?


那事还是不能弄,代价忒高了不是?谢谢张奇老师来读!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4-5-11 09:29
书话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可惜现在很少读书,很少有可以读进去的书,不是好书少,是自己到了读不进去的年龄了。
只有欣赏版主的大作了。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4-5-11 15:33
文字深入,就能浅出,欣赏超级好文。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4-5-11 15:35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4-5-10 21:36 发表


那事还是不能弄,代价忒高了不是?谢谢张奇老师来读!

事实的确如此,写诗的人爱动情,情一动,心就动,心动就会行动。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11 21:18
原帖由 何足道哉 于 2014-5-11 09:29 发表
书话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可惜现在很少读书,很少有可以读进去的书,不是好书少,是自己到了读不进去的年龄了。
只有欣赏版主的大作了。


何老师谦虚了,相对于您的针砭性的杂文,那么犀利有力,我觉得你的状态比我要好许多的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11 21:19
原帖由 运涛涛 于 2014-5-11 15:33 发表
文字深入,就能浅出,欣赏超级好文。


您过奖了,只是一些闲话而已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4-5-15 09:31
 生活不可能重复,所以任何后悔都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未来,将过去进行提炼,然后带进未来,如此我们的未来便会充盈。
这种人生态度有高度。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最终观念决定一切。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4-5-15 12:16
一孔的博学令俺惭愧。
因忙着乔迁,一直没上来,却惊奇地发现:一,打字生疏了,一个字打半天。二,头像自动变成四五年前的了。怎么回事嘛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15 12:35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4-5-15 12:16 发表
一孔的博学令俺惭愧。
因忙着乔迁,一直没上来,却惊奇地发现:一,打字生疏了,一个字打半天。二,头像自动变成四五年前的了。怎么回事嘛


谢谢!据说最近头像被修改的不止你一人,也不知何故?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5-16 14:08
话里话外,从容叙述,确是悠然前行。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14-5-18 15:39
相比较而言,我们更愿意接受杰克的生活方式,在苦难的废墟中站立,完成自我的涅磐。而不是顾城的方式,一味地寻找地假象当中的王国,直到退无可退之时,只能选择消亡。

顾城的小心脏不适合孤独的小岛生活,他需要众人关爱娇宠,结果自然抑郁疯狂。
喜欢诗人的诗,不喜欢男诗人一幅无力的文艺范儿。唉,诗人自杀,我就恨得牙疼。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18 19:01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14-5-18 15:39 发表
相比较而言,我们更愿意接受杰克的生活方式,在苦难的废墟中站立,完成自我的涅磐。而不是顾城的方式,一味地寻找地假象当中的王国,直到退无可退之时,只能选择消亡。

顾城的小心脏不适合孤独的小岛生活,他需要 ...


谢谢楼兰关注交流,这个名字能让人想起许多……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5-18 19:03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4-5-16 14:08 发表
话里话外,从容叙述,确是悠然前行。


真正做到还是很难的,生活毕竟不同于读书写字的,谢谢水版
作者: an安    时间: 2017-11-8 17:38
这得有一万字吧,就一个岛嘛,至于吗?还能大过大陆去!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