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论“东坡体”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6 1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东坡体”诗

       苏轼不仅是宋代古文家中最重视“文”的一位,而且他的诗是继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具有“东坡体”之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诗作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他不仅行文文如流水般的滔滔气势,才气横溢的博辩文采,而且诗作充满新意和豪放,多样化的风格和妙理横生磅礴气势。

  苏轼现存诗歌二千七百余首,内容及其丰富,大致以被贬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诗作充满宏大的政治抱负情怀,由于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具有远大的政治志向和过人的才识,而且心直口快,敢于坦诚。他本着学而优则仕和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和讽刺新法的政治叙事诗,满腔的政治豪情流露于诗句之间。

       元丰二年(1079)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诬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而遭贬黄州,此后进入了苏诗创作的后期,这也是苏诗的变化期、丰收期。后期诗作主要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以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为基调,其创作风格由豪健清爽,向清旷间远平淡自然转变。

  从题材内容看,苏诗大体可分为社会政事诗、山水景物诗、和陶诗、题画诗四类。苏轼前期诗作多是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如《夜泊牛口》、《荔枝叹》、《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等

  比如《吴中田妇叹》曰:“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苏轼对新法不无偏见,本首诗是作者讥讪新法的代表作。它的特点并不是用政治图解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的倾向,而是选取典型的生活情景和人物的行动,通过叙事抒情,间用议论的方式,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读来感到真实动人。整个诗篇,借江南农妇之口,写出农民遭受天灾和虐政的双重不满,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是值得肯定的。

  再如《山村五绝》其三曰:“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无食盐。”这首诗是最值得称道的。老农由于青苗法等的毁农政策,在丰收年景却三月无食,只得掘笋蕨以裹腹。见到政府官员,本应愤然,但却为自己是个种田的反不得食而自惭。就是这一点自惭,将毁农政策的面目反衬得更加凶横。——此般羚羊挂角的反兴手笔,惟苏轼可为。

  苏轼的山水景物诗以善于捕写动景见长,所以动景多于静景,奇景多于常景。他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进行抒怀遣兴,比如《江上看山》写江岸流动的景色;《登州海市》写东海奇幻烟云;《新城道中》写江南秀美村景。比如《有美堂暴雨》写道:“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其诗用生花妙笔,将稍纵即逝的变幻奇景摹写下来,意到笔随,汪洋恣肆,波澜壮阔。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一刹那的心领神会,所写景物充溢着生命的律动和活力。将写景抒怀升华到人生感悟的哲理高度,饱含一种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再如《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平凡哲理;《百步洪》诗隐喻的政治风浪;《和子由渑池怀古》中“雪泥鸿爪”蕴含的人生禅机等,都是通过写景来展示其人生睿智的佳作。

  苏轼被贬黄州以后,他把政治上遭到压抑的苦闷消解于山光水之中,作品中充满萧疏冲淡的格调,诗风倾向于陶渊明诗那种“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平淡风格,其和陶诗有一百二十多首,这与苏轼崇尚陶渊明的性情和为人有关。苏轼在求仕不能,求隐也不能时,为了自我排遣心中的郁闷,往往是“借渊明之酒,浇自我之块垒”。作品中那种寄情山水,游心物外,笑傲忧患,自适为趣的意味渐浓。比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三:新欲觉身轻,新沐感发稀。风乎悬瀑下,却行咏而归。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步从父老语,有约吾敢违。”此诗写得平浅而有深味,准确把握住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艺术特色。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赋予真切、平淡而自然的描写之中,这种追求超然淡泊、意与境会,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境界,在“闲”与“静”的情趣中融入了禅理,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神往。

  苏诗中的山水题画诗善于描写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作不仅忠于原画,描写出画面的春景,还赋予画中鸭子以感觉,想象河豚的动向,生动地烘托出了画面中春的气息和画的神韵,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蕴涵。正如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咏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画相通的看法,其题画诗在根据画面创造意境时善于化静为动,寄寓主观情思,并展开艺术联想,写出画外之象。

  苏轼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独善七言,风格多样。其诗作不亚于唐代的李白、杜甫,尽管苏诗深受李、杜等唐代诗人的影响,但苏轼却能在开拓诗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别具一格,塑造宋诗的新生命。赵翼《瓯北诗话》云:“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阙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苏轼早年创作的诗多以散文的句法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诗的散文化,并非诗歌创作的主导方向,但苏轼却才力出众,无施不可,翻新出奇。再如《百步洪》正是靠其以才气为诗获得成功的佳作。此诗具有“笔所未到气已吞”的气势,为才气横溢之作,诗中一连串的想象奇特的比喻最为人称道。

  苏诗的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他善于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比如《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诗寓哲理于想象,以意象象征哲理,以理趣见胜。苏诗多具哲理,尤其是七古长篇,议论与叙述紧密结合,夹叙夹议为宋诗增添了耐人咀嚼的理趣。由于苏轼酷爱《庄子》,精通佛理,再加上其对事物特有的敏感和洞察力,使苏诗常“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诗作中理趣的产生大多数本于庄子的“任自然”的虚静之旨,兼取禅宗的空观之说。严羽《沧浪诗话》云:“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说的就是苏轼等人。

  苏诗在宋代被称为“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苏诗在以七言为主的同时兼具各体,风格多样。总之,苏诗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体现了苏轼“坡仙”的美誉。比如《独觉》“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诗作于晚年流放岭南之时,他把谪居荒凉之地生火取暖的窘况,写的富有诗意,盎然生机,超凡脱俗,意趣高远。这种高风绝尘的潇洒韵致,正是其诗作艺术的独到之处。置身于如此艰难困境之中,依然追求生活之美感,这正是其在精神领域追求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的俊美形象。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靓丽人生 于 2014-6-26 19:36 编辑 ]
10#
发表于 2014-7-8 11:1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作者!
9#
发表于 2014-7-8 11:18 | 只看该作者
  此评题目虽大,论证却详。分段而述,分类而论,抓住特点,举要精微。虽评非煌煌,却也耐品入心并有益。知和识颇多,于了解一人和评论研究都是大补矣!
8#
发表于 2014-7-8 04:3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高老师赞扬和指导,向老师学习,多多赐教
靓丽人生 发表于 2014-6-26 19:38


我们互相学习,多谢发文支持评论版!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1: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鼓励和赞赏,请梁老师指导指导。
6#
发表于 2014-6-28 11:4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评论,随后静读。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高迎春 的帖子

感谢高老师赞扬和指导,向老师学习,多多赐教
4#
发表于 2014-6-26 19:16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评论,对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概述和点评,读之受益。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4-6-26 19:18 编辑 ]
3#
发表于 2014-6-26 19:15 | 只看该作者
风苏格有二:一是刚健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2#
发表于 2014-6-26 19:14 | 只看该作者
苏轼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独善七言,风格多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4:22 , Processed in 0.09074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