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我们消失了的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1 21:06
标题: 我们消失了的生活
本帖最后由 房子 于 2014-7-22 10:50 编辑

                  我们消失了的生活


  “它们随时倒掉在某个夜晚,你会在那里被埋没,像那里的某件物品一样。”他们不喜欢他这样说,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从那个旧房子里迁移出来,如同割断了相连血肉的记忆。他 以为终老的巢穴,总有一些不得不放弃的因由,迫使它发生改变。

  他离开这个城市之后,我们就谈论它一点点改变的摸样。他说几乎没有一个小城不是这样,在旧房屋倒塌的废墟上,新楼房成为人们看到的城市新“地标”。我们之前在老城角落里生活过的历史,没有了标记,它们只能藏在我们内心,并一点点地被废弃、更改、遗失、隐没。

  几年后,他从外地回来,已经找不到记忆中的地理了。我和他站在城市西边的一个山岗上,看着那些拔地而起的楼群,他说:“是不是,从现在开始,这些已经成型的建筑,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保持它们不变的模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的记忆,有所附着呢。”及至走到城里来,看着一些拓宽的路,一些熟悉的人的面目,他找不到心中原来的样子了。他说:“不管我们做过什么,是否觉得自己被这里被遗忘了。城市最大可能地留下我们的历史。不管它们在我们内心,还是零星的一些表象里。”

  他曾一直那么说:“我本来想着,要在这里,带着和房屋密切相连的记忆,终老在里的,但那时,我越来越不确定,自己在那个四合院里能住多久……”他迟迟不愿意离开,他很想整理那里混乱的物品,翻修漏雨的屋顶……但是人们总说:马上就要拆迁了。这样的说法一直延续了十年时间。在这样的光阴里,所有人都没有修缮自己的房屋,眼见着那里不断地破败下去,人们倒是一个个离开了那个地方。

  那时,他站在那个夏天的院子里,频繁的风暴袭击着残损的墙壁和屋顶。他觉得某个夜晚,狂风大作,雷电袭击之后,这个房屋会不会倒掉呢。终于,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离开了那里,去了外地工作。对于这样的离开,他想,所谓的偶然,不过表象掩盖下的必然……

  他看到许多经过自己的时光,像一截截的片段。他说:你知道一棵苹果树和它结的成熟苹果的关系吗?他这样问时,我就知道答案了。我知道他的果子,挂在那个房间里,他依靠它们成长了起来。它们都埋伏在他的内心。如果他离开了这里,他能带走什么呢。他几乎不能从那些消逝的物体里,找到他存在的理由了。在我心里,有些事是这样必然发生的。只是那时,他不知道发生在那棵树干里的真正秘密。我和他在后来的交谈中,逐渐明白了,我们内心都经历了磨砺并了悟的过程。

  现在,他又一次出现在我家门口那条街通往西边的一个路口,他像一个忧郁患者在那里徘徊着。在我的印象里,那属于我遗忘了的他。从他口中讲述出来的他,几乎是另外一个人。但我们像一对老朋友在很多年前的一个私密的场合谋面之后,开始谈论生活和时间的关系。

  那天,我们从一家小酒馆里出来,走在夜晚吵杂的街道上,说着半醉半醒的话。他谈到了在另外一个城市里的生活,他在那里的工作,他认识的政府部门办事处一个博学多才的女人。一年之后,女人要离开了那里。她在电话里给他说,她在另一个城市熟悉的人事都已不复存在。她常想起来办事处门前的那条街道,沿街的树木在夏天散发出来的植物气息,她记得长时间站在门口,看着陌生人从这条步行街上走过,对面店里的老板大声吆喝鸡汤包子的声音……

  他说,后来她在电话里给他背诵了布鲁斯特的一段话:“……很遗憾,这些房子、林荫道、街巷,跟岁月一样悠然易逝。……”我说,所有后来的地方都会成为驿站,唯独家乡不是。那应该是人的心最终回去的唯一地方。我问他回家乡了没有。他支支吾吾,说他一直呆在他在这个城市里的四合院里,不想出去。不过,现在不同了,四合院拆迁掉了,他现在居住在一所民房里。他喜欢那里的安静,住在那里很长时间了……我知道他不愿意回他的家乡去,他父亲母亲都不在了,只有一个年长的哥哥在乡下,已经不怎么来往。

  “但是,你应该回去看看的,你不是最喜欢旅行吗?”他呵呵了两声,说:“我是一个浪漫的悲观主义者。家乡,现在是我最悲观的一个地方。他把我切断在另外一个地方,已经无法牵动我要回去的那颗心。”我说:很久以来,你最怀念的不就是自己的出生地吗?那里是你的根,怎么能丢了它们呢?我们是应该从那里找到自己记忆的标本,安抚内心的。”

  他“嗯嗯”着,又说几年前离开这里到一个城市的工作,他很少听到那里的消息。刚走时,还不时接到那里几个朋友的电话,还有和他关系密切的女人。后来女人说起的事情,他越来越陌生,她时常在电话里谈起她不如意而又无法改变的生活,他那么听着,就听不下去了。他说拒绝过去的生活给他的现在设置l了陷阱。每一个夜晚,那些消逝的往事又潜伏过来,在他的耳畔,诉说那里的秘密……

  他说过去,在很多时候,虽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却伸手难及。我们在那个夜晚,边走边说着一些各自能懂的话。在那些语言里,有着我们无限的自由去处。走到进入他居住的民房小巷口,我说:“你需要一个人长久地生活下去吗?”他说:“哪有什么可以选择的。老房子终于没有了。世界给你什么,你就接着吧。”

  我和他彼此转身,各自在暗夜里走回自己居住的地方。回味着他的话,我忽然知道,现实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经过广场边,我看到高大柱子上的灯火,广场空荡荡的,几乎听到不任何声息,远远地从那边高高的花草丛中,移出一两小黑影,黑影朝这边默无声息地过来着。那像是,在另一个时空里走出来的我们……


                                                                              2014年7月21日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4-7-22 00:04
沙发,明日再读。
作者: 碣石清风    时间: 2014-7-22 04:34
偶然一定也是必然的,读着房子老师的文字,思考着,确实,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东西是会消失的包括记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生活会越来越美好。这是规律。每读房子老师的文字都有收获,很受益,问候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4-7-22 06:34
很有感触的文字,往昔的生活印记,必然随着岁月的脚步一点点消失,但我们的记忆却因岁月越发清晰,越发深刻,也许,这就是怀旧的魅力。
或者,也是不断前进的动力。
问好房子。
作者: 戈眉    时间: 2014-7-22 07:29
纠结,我们被时光遗忘,还是我们在被迫遗忘失去的光阴……问候房子朋友。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4-7-22 10:40
人与世界的疏离感会越来越强,这是不可避免的,直至最后,留给人的只是一些深刻的印象,也是观念性的,而非实体性的。这样一来,人和世界的联系就会归结为纯粹精神的联系,这也许就是人类文化产生的人类学依据。
作者: 暴雨迎风    时间: 2014-7-22 11:36
过去生活里的那些亲情、人情、乡情随着城市的扩张,人事的变迁,都在悄无声息地消失,于是一切都开始变得疏离冷漠陌生,表达一种深深的追念和感怀。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2 11:57
沙发,明日再读。
澧水寒儒 发表于 2014-7-22 00:04


问好寒孺,等你批评。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2 11:58
偶然一定也是必然的,读着房子老师的文字,思考着,确实,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东西是会消失的包括记忆 ...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4-7-22 04:34



    谢谢清风朋友用心读评。
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2 11:59
很有感触的文字,往昔的生活印记,必然随着岁月的脚步一点点消失,但我们的记忆却因岁月越发清晰,越发深刻 ...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4-7-22 06:34



    说的好,谢谢何足道哉。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2 12:00
纠结,我们被时光遗忘,还是我们在被迫遗忘失去的光阴……问候房子朋友。
戈眉 发表于 2014-7-22 07:29



    问好戈眉,谢谢一直以来的关注和读评!
作者: 芳菲    时间: 2014-7-22 14:49
所有后来的地方都会成为驿站,唯独家乡不是。那应该是人的心最终回去的唯一地方。我有着深深的体会。想念家乡,想念很多很多的东西。

我感觉,房子的文字似乎描述的是一个人矛盾的两个方面。
作者: 微雨清音    时间: 2014-7-22 18:19
看似简单的故事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看房子老师的文章,总会收获很多。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4-7-22 21:59
我难以想象保持这样的写作状态,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你我的对话,像是神示。
作者: 贵妃醋    时间: 2014-7-22 22:00
其实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是纠结在一种缅怀与拒绝过去的情感中。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4-7-22 23:14
在新旧生活的中间,回味过去,近乎害怕未来,是因为旧的某个时段的精神风貌已经根深蒂固,与其说消失了的生活,不如说消失的是一段精神历程,站在多元的审美时代,惶惑、不安、期许,就这样纠缠交互,传达出了一部分人的焦虑和缺乏的归依之感。您总是能用纤微细腻的文字,表达当下的人群的心理状态,引人思考。拜读,欣赏,学习,问好您!呵呵,真的只有学习,谈不上批评。
作者: 二哥哥    时间: 2014-7-23 13:29
像那些走远的时光,像苹果树和苹果的关系,或者是出走的男人以及女人,抗拒还是无法抵御……其实在人生的际遇里,纠结或是矛盾的那一刻都将消失,如正在失去和已经失去的生活。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呢。“你所拥有的,你将一直带着……”问候午安。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3 13:34
所有后来的地方都会成为驿站,唯独家乡不是。那应该是人的心最终回去的唯一地方。我有着深深的体会。想念家 ...
芳菲 发表于 2014-7-22 14:49



    问好芳菲,你的感觉很对,人生是多面的,在对立中统一着。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3 13:34
看似简单的故事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看房子老师的文章,总会收获很多。
微雨清音 发表于 2014-7-22 18:19



    谢谢微雨清音朋友的读评。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3 13:36
我难以想象保持这样的写作状态,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你我的对话,像是神示。
剑鸿 发表于 2014-7-22 21:59



    问好剑鸿。
是啊,人的写作状态最重要了,我想好的状态,最能抵达事物的本原。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3 13:37
其实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是纠结在一种缅怀与拒绝过去的情感中。
贵妃醋 发表于 2014-7-22 22:00



    问好贵妃醋,谢谢来读。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3 13:39
在新旧生活的中间,回味过去,近乎害怕未来,是因为旧的某个时段的精神风貌已经根深蒂固,与其说消失了的生 ...
澧水寒儒 发表于 2014-7-22 23:14



    谢谢寒儒,表达人经历中的丰富多样性,是写作需要抵达的地方吧。
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4 15:25
人与世界的疏离感会越来越强,这是不可避免的,直至最后,留给人的只是一些深刻的印象,也是观念性的,而非 ...
李兴文 发表于 2014-7-22 10:40



    兴文朋友论述深刻。欣赏,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4 15:26
过去生活里的那些亲情、人情、乡情随着城市的扩张,人事的变迁,都在悄无声息地消失,于是一切都开始变得疏 ...
暴雨迎风 发表于 2014-7-22 11:36



    谢谢暴风迎雨朋友读评。
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4 15:27
像那些走远的时光,像苹果树和苹果的关系,或者是出走的男人以及女人,抗拒还是无法抵御……其实在人生的际 ...
二哥哥 发表于 2014-7-23 13:29


恩,说的是,谢谢。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4-7-24 17:14
旧日的情景,消失了的生活,仿佛依然在心里某个地方继续,让我们怀念。
欣赏新作并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5 14:21
旧日的情景,消失了的生活,仿佛依然在心里某个地方继续,让我们怀念。
欣赏新作并问好!
周施梅 发表于 2014-7-24 17:14


谢谢周施梅朋友读评。
作者: 苏相宜    时间: 2014-7-25 17:09
我和一个朋友对‘’离别‘’有过一番对话。
她说,其实离开一个地方没什么,因为城市永远在那儿,不舍的是离开人,许多人说再见其实或许再也不见。
我说,环境是由人、建筑和当时的氛围组成,离开是告别了整个时空、告别了那时那地的那个自己。
所以,每次离去都是和自己一段历史的永别。
作者: 李晓萍    时间: 2014-7-25 18:52
微妙的感受,巧妙的的表达。学习问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7-25 21:39
向内的深入,使得文本拥有了非同一般的质地。心灵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天地。从房子老师的文本中,可以体悟很多。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4-7-25 22:55
布鲁斯特的一段话:“……很遗憾,这些房子、林荫道、街巷,跟岁月一样悠然易逝。

问好房子。夏日快乐!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4-7-26 10:05
在这一场被称为掘根的运动之中,我们的故乡到底要走向哪里?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4-7-28 09:36
诡异的手法和遣词同谋,意在营造一种深幽。这种深幽并不是空穴来风的鬼魅魍魉,不是有枝无根的形同虚设,而是房子在心底已经过滤了的某些具体事物留就的彻悟的心解。学习,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8 12:52
我和一个朋友对‘’离别‘’有过一番对话。
她说,其实离开一个地方没什么,因为城市永远在那儿,不舍的是 ...
苏相宜 发表于 2014-7-25 17:09



    说的好,是哲理意义上的清晰认识,欣赏。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8 12:52
微妙的感受,巧妙的的表达。学习问好!
李晓萍 发表于 2014-7-25 18:52



    谢谢。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8 12:53
向内的深入,使得文本拥有了非同一般的质地。心灵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天地。从房子老师的文本中,可以体悟很多 ...
夏冰 发表于 2014-7-25 21:39



    谢谢夏冰朋友的鼓励。
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8 12:54
布鲁斯特的一段话:“……很遗憾,这些房子、林荫道、街巷,跟岁月一样悠然易逝。

问好房子。夏日快乐!
川媚 发表于 2014-7-25 22:55



    谢谢来读,好久不见,问好川媚。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8 12:55
在这一场被称为掘根的运动之中,我们的故乡到底要走向哪里?
文珺 发表于 2014-7-26 10:05



    谢谢文珺朋友读评。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4-7-28 13:00
诡异的手法和遣词同谋,意在营造一种深幽。这种深幽并不是空穴来风的鬼魅魍魉,不是有枝无根的形同虚设,而 ...
清风盈袖 发表于 2014-7-28 09:36



    问好清风。你的语言更显灵气和才气。
我想,写作是要站在形而上的高度,俯视人间生存,而不是个体。
作者: 张小刚    时间: 2014-7-31 17:30
问候房版,学习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